颐和园信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关村清水河火器营北京这些地方,都有 [复制链接]

1#

「本文来源:北京交通广播」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节选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

二水分道长春桥

由于政府不断治理水系,从昆明湖往外流出的昆玉河水质很好,悠然荡漾在石块砌成的河道中。

昆玉河

沿着昆玉河往南走,长春桥是重要的节点。所谓昆玉河,是指从昆明湖到玉渊潭的河段,而实际上,在长春桥这个地方,水分两路,主要的一路,往东南流去,这就是南长河,经过现在的西三环、紫竹院、高梁桥、流进积水潭。

昆玉河的龙舟,有去玉渊潭的,但更多的是走南长河。

当年皇上出紫禁城到颐和园,走的就是这一路。

长春桥

光绪在年有一道上谕,通知有关部门自己一天的安排,大致是这样:吃完早饭,见大臣,而后走德昌门、福华门,出阜成门,到紫竹院时歇会儿,然后,经苏州街、六郎庄、进颐和园东宫门。晚上再按原路返回宫里。往玉渊潭那一路河道,主要是绕北京外城,经广安门、右安门、左安门、广渠门,作为护城河,到东便门就进通惠河奔通州了。

长春桥附近蓝靛厂有火器营旧址。最早设火器营是多年前的康熙年间,乾隆年间是八旗官兵合操演武的地方,那年月用的家伙——也就是鸟枪以及用火绳点的炮,都是在这儿造的。

京西火器营

炮的名字有天佑助威大将军、神威无敌大将军等,名字吓人,真打起仗来差点事。怎么放炮有规矩,说大炮装药很难,不能轻易放,必须等敌人到近处、也就是射程之内,那才能一放成功。

有一本《武昌纪事》书里说,敌人来了,城头上千斤的大炮,连长江也打不过去,让人生气,看来成功也不容易。

火器营有城有门,分内外,城内营有枪炮两营,城外营是专练鸟枪的。内外营加起来有近八千人,外营还有家属,总计有一万多人。

当兵的都有俸禄,不差钱啊,山东山西和附近十多个村子的买卖人都来了,蓝靛厂的集市那可就热闹了,成为当时京西农产品的重要集散地。

视频里的音乐是老北京的小曲儿《探清水河》,内容是,在京西蓝靛厂火器营有一个叫宋老三的,他的女儿大莲自由恋爱偷会情人,犯了那时的大忌,被逼跳河而死,情人小六得知后也殉情而死,很有点像国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联想到火器营当时热闹繁华的状况,这个传说就很可信了,那个小六来自兵营也不是没可能。可别忘了,所谓清水河,那就是昆明湖流出来的。

在蓝靛厂路东口,有一个显得破旧的庙,这就是北京有名的立马关帝庙。关帝庙很多,但名称加前缀的少,这个加了立马俩字的庙,因为有个赤兔马塑像,所以才叫立马关帝庙。

关帝庙属道教系列,年成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庙有东中西三路,有中殿、正殿,最牛的时候有40多间房。世事变迁,庙曾经做过盲人五金厂的宿舍。最初的庙是明朝万历年间由道士募捐修建的,清代雍正、光绪年间都有修缮。

清末,大太监刘诚印做过庙的一把手,大太监崔玉贵捐献香火地亩,这个庙就成了太监的养老院。崔玉贵这太监敢下手,据说年八国联军打过来慈禧出逃前,就是他把珍妃推到井里的。慈禧死后,崔玉贵就住到这个庙里,直到去世。

还有个太监叫孙耀庭,天津人,因为穷,年,还托人到已经退位的溥仪那儿当了太监,那年孙耀庭15岁。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孙耀庭曾回到老家,但他既干不了农活也没地,只好回到北京住进了兴隆寺,和40多个太监兄弟凑合过日子,捡过煤渣和废品,那日子是相当不好过,后来又住进了立马关帝庙。

孙耀庭

新中国建立初期搞土改,太监都成了地主阶级的一分子,统统被赶出了关帝庙,孙耀庭最后落脚后海北岸的广化寺。这位“中国最后一个太监”,活了94岁。

立马关帝庙里有两间西厢房,砖砌的,没窗户,只在两头开有小门,据说当时有个规矩,凡是住进来的太监,手里的一切细软,不管怎么来的,都要上缴归公,存在这两间锁着的黑屋子里。

日后谁要是有了新地方离开,那才允许从一个门进去,两眼一抹黑的拿件东西赶紧地从另一个门出来,磨蹭不行,大伙在门外瞧着呢,拿到什么,那就凭运气了,所以太监们管这叫“摸运气”。

庙内院落

今天长春桥附近有世纪金源商业群,继续沿河走,就是南长河公园,两岸垂柳摇曳。过西三环北路向南,有万寿寺艺术博物馆。

而作为海淀区里最著名的中关村,国内外闻名,这地方原是埋葬太监的墓地,叫中官坟、中官屯。中关村的官字,原本是官员的官,因为古时候太监称中官。当初中科院建在这时,有人觉得一提起老名字就容易让人联想到太监,太别扭,于是改成了现在的名。

百年世事三更梦,太监们见证的只是一瞬间。孙太监去世前几年,写过一个条幅: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读过几年私塾的老孙,倒也有点思想。

孙耀庭晚年

我们的下一站,是西直门附近的高粱桥,这座桥又有哪些典故呢?咱们下期聊!

北京交通广播FM推出60集“千里舟行下江南”全景再现大运河文化

“水波潋滟,直向江南秀色;舳舻千里,彰显通漕天下”。“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扶持作品、北京交通广播特别策划的60集音视频立体式专题节目《千里舟行下江南》本周起在FM正式推出,同步登陆各大新媒体平台,带领大家从万里长城到西子湖畔,触摸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脉搏,感受千年古“运”,锦绣长“河”。

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在世界三大运河中开凿年代最久,流域最广,全长多公里,“扬波之橹,多于东溟之鱼;驰风之樯,繁于南山之笋”,即为当年漕运忙碌景象的真实写照。大运河是中华民族融合交流的灵魂和国家统一强盛的命脉,积淀了深厚的运河文化。年,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交通广播推出《千里舟行下江南》,致力于向大家传播运河文化包容、开放、开拓、进取和生生不息的内在精神,打造京味广播,重塑城市记忆,通过聚焦大运河的地理、历史、文化、民俗、人物、旅游,以及历史掌故、考古、故事传说等多个角度和节目互动、线下活动等多种传播形式,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篇文章做大、做实、做好,传播运河文化,凝聚城市精神,建设文化中心,传承中华文明。

关于大运河的历史记载,散落在多部史籍资料中,其中不乏生动有趣的故事。北京交通广播创作团队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前期采访组历时16天,游历10座大运河沿线城市,后期加以提炼整理,将古今故事和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形成稿件,由金话筒奖获得者郭炜演播、资深广播音响制作团队完成这一专题的后期制作。

本系列节目采用全媒体、多平台的传播模式,辅以视频纪录短片和3D音频选集,带大家全方位感受“大运河文化带”的悠远神韵。

用现在讲述过去,用历史告诉未来!

每天13点到13点30分

锁定北京交通广播FM.9

大运河纪事——千里舟行下江南

《听天下》正在播出

戳图片,在听听FM收听

总策划:边建、李秀磊

监制:蔡明可、唐琼、陈炳岩、延安、张丽、李哲勇

编辑制作:程涵

播讲:郭炜

音频包装制作:梁和芝

新媒体包装制作:薛晓明

项目执行:张世强、郝冬梅

素材来源:网络

实习编辑:丁敏行

值班主编:车水

点个

和更多朋友一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