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图说北京为什么说北京是自古建立都城的理想 [复制链接]

1#

地理形胜是中国古代称谓一个地方地理位置优越,山形与水势协调,地势极其重要的用词。

北京历来被称为“山环水抱”的理想都城,为形胜之地,自古以“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的说法来说明其地理位置之重要。

▲图为北京紫禁城,是北京城市的中心地带,也是古代文化遗产的集中承载地。拍摄于年1月。

人们都说北京是自古建立都城的理想之地,如何理解呢?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都城的选址非常讲究山形和水势的构成。

地处华北大平原西北端的北京,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尽显雄伟险峻之形胜。

▲北京西山风景区,是北京城市山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日北京人必选游览之地,文物古迹遍布,一年四季景致各异,均令人回味无穷。拍摄于年1月间。

其西部的西山,为太行山脉;北部的军都山为燕山山脉。两山脉在北京的南口会合形成向东南方向展开的半圆形大山湾,山湾环抱的是北京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河流又有桑干河、洋河等在此汇合成永定河。

▲北京西山植物园,山水共生,景色宜人,拍摄于年12月初。

古代在选择国都地点时,都要选择“依山伴水”之地,详细看来,北京城完全符合这个条件。

▲北京城在地球上的位置,卫星照片,下载于年2月。

“依山”是指要以高大的山脉作依靠。“伴水”,是指附近紧邻有海洋、湖泊或河流。

北京的“伴水”既有茫茫渤海,又有永定河、潮白河、拒马河、泃河以及温榆河五大水系。水土丰茂,光彩照人。北京水系属海河水系,流向东南的渤海。

北京的“依山”是东北和西郊绵延不断的群山,如西山、军都山等。

▲北京城的位置,卫星照片。下载于年2月间。

北京山脉连绵、大小有名者近百座。它们如虎踞龙蟠一般,天然奇峻。

在地理格局上,北京城“东临辽碣,西依太行,北连朔漠,背扼军都,南控中原。”自然形成了利于发展和控制的局部人类群体性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格局,正是绝佳的适合人类生产于生活之地。

▲北京城的位置,卫星照片,下载于年2月间。

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为我国的六大古都,其中只有北京符合“依山伴水”的要求。

西安是前有秦岭,后有渭水,·虽然也有山有水,但属于“水在后”,“山在前”,为“依水伴山”,显然不如北京正向的“依山伴水”的地势优良。而洛阳、开封、杭州、南京都是位于平原地区,虽有奔流的黄河、长江,甚至涛涛的东海,但都缺乏作为依靠的连绵高山,属于“有伴水而无依山”,整体地理形势都不如北京。

故而称北京为千古宝地,不为过也。

▲清代末年时的北京地图。为一国首都人口聚集之地,也为政治、文化中心之地。

▲北京城市中心皇城范围卫星照片,下载于年2月间。

▲北京城市的中心之中心点紫禁城卫星照片,下载于年2月。

▲今日北京城市中心的标志天安门广场。拍摄于年1月1日早晨刚刚升旗后。

▲祖国的心脏,天安门。拍摄于年1月1日早晨刚刚升旗后。

北京的地理位置数据虽然是一些显得单调的数据,但当这些数据实际转化为可以目见的地理环境时,就呈现出来一块我们国家的至宝之地。现录如下供参考体会之:

北京位于东经.7°—.4°,北纬39.4°—41.6°,中心位于北纬39°54′20″,东经°25′29″,总面积.54平方千米。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毗邻渤海湾,上靠辽东半岛,下临山东半岛。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

北京山区面积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62%,平原区面积为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38%。北京的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北京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米。

北京西部为西山属太行山脉;北部和东北部为军都山属燕山山脉。最高的山峰为京西门头沟区的东灵山,海拔米。最低的地面为通州区东南边界。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湾,人们称之为“北京湾”,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

如此优秀的山形水势之地,聪明的古人自然会优选之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基地,也就是人口聚集地、村落、城池、乃至发展为国家都城。

北京城市的建筑历史悠久,可上溯到年前的西周初年,从西周的蓟丘、西周末的燕都、唐代的幽州,辽代的南京城、金代的中都城,多年里城址都在今北京城西南广安门一带。今日的北京城,是元朝大都城建设时所奠定的基础。明清两朝更是把这里作为京师重地加以经营,京城内外和周边因此而留下了众多依山型地势水势而建设的文物古迹,而且虽历经沧桑岁月,仍旧大多基本完好的留存下来,更成为独步中华大地悠久并极为丰厚之文明胜地。

▲北京文物遗产集大成者,就在这座大门之内,紫禁城午门。拍摄于年1月17日。

▲20世纪40年代的北京天坛航拍照片。

▲北京颐和园,拍摄于年1月间。

笔者在撰写此文时,一直顿生自豪之感,中华民族是个极其勤劳智慧的民族,留给后人的精神和物质遗产是我们生存与发展的宝贵财富,一定要正确认识、继承并发扬光大。

原创作品首发,版权所有,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