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融资欺诈现身天津港 石化产品成调查新目标-华尔街见闻
青岛港融资骗贷事件尚未平息,天津港石化产品欺诈案开始进入公众视野,这意味着石化进口产品成为中国调查融资欺诈的最新目标。路透社报道,据警方和贸易方面的消息人士称,现在警方在调查另一起涉及存储在天津港的涉嫌石化产品欺诈案件,该案涉及混合芳烃,一种普遍用于汽油勾兑的石化产品。报道提到,中国石油下属贸易部门中联油曾以4千万人民币购入了约4000吨的混合芳烃,但5月前去提货时,却发现货物被当局扣押。警方及贸易商人士称,此案涉及中国一家民营燃油石化产品经销公司及一位涉嫌合同欺诈的贸易商,警方目前正进行调查。案件涉及至少一船存放在天津港的约3万吨货,价值大约3亿元人民币。而中联油所购的货物是这其中的一部分。路透引述消息人士称,中联油用作付款凭证的货权证明书或提货仓单可能已被复制。他们说,当局正调查这批货物是否被出售给多个买家,以及是否被用以融资。石化产品的融资方式与猖獗的铜融资类似,主要有信用证和仓单这两种贸易融资方式。仓单质押是企业将仓储公司开出的仓单证明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而信用证融资则是利用信用证与货物运输的时间差实现快速套现,投资高收益资产,从而赚取息差。这两种方式往往同时使用,形成一个体系,信用证到期前的3到6个月企业就已经取得货物的所有权,将货放入仓库取得标准仓单再进行融资。高盛在近期发布的报告中称,中国的商品融资规模已高达1600亿美元,约占中国短期外债总额的31%。这其中*金、铜和铁矿石是被使用最多的融资抵押品,其他还包括大豆、棕榈油、橡胶、镍、锌和铝。(详见华尔街见闻此前对高盛报告的解读,点击这里)青岛港涉及欺诈的融资产品是铜和铝,中国占全球铜需求的40%,铁矿石需求的2/3。此事已令银行业界风声鹤唳,影响波及全球市场。除了铝和铜之外的大宗商品也受到牵连,例如橡胶,同样作为融资工具,6月底,青岛港保税仓库里的橡胶库存便较5月时的峰值减少了约十分之一,部分原因是融资欺诈调查案曝光后,使用橡胶作为贷款抵押的需求减少。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华尔街见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