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颐和园中国古典园林之首 [复制链接]

1#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公顷(2.9平方千米),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崇庆皇太后动用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01建筑格局

颐和园占地面积达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政区,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山下是一条长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多幅,号称“世界第一廊”。长廊之前是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万寿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有藏式寺庙,苏州河古买卖街。后湖东端有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小巧玲珑,被称为“园中之园”。

02历史典故

传说一:七孔桥头说铜牛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有一只神态生动、栩栩如生的镀金铜牛,它昂首安卧于岸边。令游人流连忘返,合影留念。是牛的力大无比,勤劳朴实,温顺善良,平和自如,使游人陶醉;另一层意思,是镀金铜牛的故事,多少年来,吸引了千千万万游人。传说二:禹治水铸铁牛“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海内外炎黄子孙人人皆知的故事。大禹,传说中的夏后氏部落长、炎黄部落联盟领袖、夏朝的创始者。姒姓,亦称大禹、夏禹、戎禹、鲧之子。奉舜命治理洪水,接受鲧治水失败的教训,立足于疏导,终于治平水患。据传说,大禹每治好一处水患,便铸造一条铁牛沉入河底,认为牛识水性,可防河水泛滥。传说三:乾隆皇帝铸铜牛到了唐代,经过长期沿袭,人们不再把铁牛投入河中,而是把牛放置在河岸边。清代高宗皇帝弘历,好大喜功,仿盛唐而自比尧舜禹,袭古人而又标新立异,于乾隆二十年(),沿用大禹治水的传说,仿唐朝铁牛上岸的做法,命匠人铸造了一只铜牛,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荣强盛,铜牛全身镀金,并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铸了《金牛铭》,其全文是:“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音驮,一种爬行动物)鼋(音元,俗儿鼋)。(音湾)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但毕竟是一代较有作为的君主。铸造镀金铜牛,放置在昆明湖岸边,还能起到考查昆明湖水水位的作用。据科学考证,昆明湖的东堤,比故宫的地基高约10米。以前,遇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带便呈水患之地,为了防止昆明湖东堤决口,殃及紫禁城受害,在此设置铜牛,观察湖水水位线随时知道水位比皇宫的城墙高多少,以便加强防护,免使皇宫遭受洪水之灾。

03历史意义

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进程中,历史名园一直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北京历史名园的代表,其景观价值和名园效应从多方面影响和促进着城市整体环境的提升。园林融汇了建筑美、艺术美和自然美,它是科技和艺术相互渗透、交融的结果。中国的园林建筑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艺史中独树一帜,成就斐然。几千年来,在中国的大地上创建有成干上万的精美园林。颐和园就是现在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皇家园林,在中国的传统园林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世界的园林建筑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存萃存之于天地,萃自于人世,谓之存萃。荼蘼正当时,见万千姿态,谓之荼见。九曲处通幽,夷山内采撷,谓之曲水夷山。日出日暮,一杯香茗。润心肝脾胃,慰浮躁灵魂。一抹回甘,倍感妥帖。此程独行人间一场,然茶味伴时光片刻,愿岁月悠长安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