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故事到底发生在哪里,一直是个“谜”,有的说是北京,有的说是南京。但书中所描写的景致,却南方、北方兼而有之,其中涉及的地名就有近百个。如果仔细阅读,就会发现,书中确实提到了十余个老北京的地名。北京是曹雪芹生活和写作《红楼梦》的地方,特别是他在到西山著书之前,曾在乾隆九年(年)至十九年(年)期间,在右翼宗学府任过职(地址在西单的小石虎胡同33号),应当说他在京城生活十年,对北京的人文地理是比较了解和熟悉的,而且他的创作并不完全是杜撰,而是曹家兴衰的艺术反映,所以《红楼梦》里出现的地名也应是有现实对照和一定背景的,只是这些地名与他笔下的“大观园”一样,被艺术化了。它们的原型应是取自北京,而这些地名对老北京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所以在人们阅读《红楼梦》时,很自然地联想到书里的故事可能就发生在北京。“鼓楼西大街”是《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所写的地名,书中写道:“宝钗道:‘我到潇湘馆去。你且回去,把那当票叫丫头送来我那里,悄悄的取出来,晚上再悄悄的送给你去,早晚好穿,不然,风闪着还了得!—但不知当在那里了?’岫烟道:‘叫做什么恒舒,是鼓楼西大街的。’”说到鼓楼西大街,老北京人再熟悉不过了。“东四西单鼓楼前”这句俗语就描述出了老北京内城比较繁华的商业区。鼓楼大街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元明时称斜街。因位于鼓楼之西,所以清末时又称“鼓楼西斜街”,年改称“鼓楼西大街”。它是北京城内比较古老的街道之一,因为处在曾经的漕运码头“积水潭”附近,所以从元代开始沿街的商业就比较发达,并有多家著名的当铺。该街的南侧有著名的恭王府,有人考证,《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以此为“蓝本”而写的。“兴隆街”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书中写道:“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宝玉听了,便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据红学家考证:“兴隆街”是贾雨村在京城的住处。历史上北京有五个兴隆街:一个在东郊,三个在外城,只有一个在内城。这内城的兴隆街位于现在的西城区和平门以北,南通大栅栏,北通横街二条。而外城比较著名的是位于崇文区西北部的兴隆街,就是现在台基厂路口往南的祈年大街上,有东兴隆街和西兴隆街之分。元朝时是官府养羊和堆放草料的地方,称羊坊草场,明代时被废除,后因胡同内的兴隆寺而得街名。这个兴隆街的位置与曹氏“蒜市口十七间半”故居邻近。“小花枝巷”这个地名出现在第六十四回里:“不过几日,早将诸事办妥,已于宁荣街后二里远近小花枝巷内买定一所房子,共二十余间。”北京曾有多条叫“花枝巷”或“花枝胡同”的地方。至今在德胜门内三不老胡同附近还有一条“花枝胡同”,民国时曾称“花针胡同”。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在《恭王府考》中认为,《红楼梦》中的“小花枝巷”指的就是这个“花枝胡同”。但也有人认为曹雪芹所写的“小花枝巷”是位于通州城东南角的“花枝胡同”。而说到“小花枝巷”,应该先交代清楚这个“花枝巷”。此巷在张家湾镇南门内以西,东西走向,约有四百米,曹家当铺就在巷内路南,多年前遗址尚存。此条巷内南北两侧古时住居的都是豪门富户,就在“花枝巷”中部,向北有一条小胡同,直通西门内大街,被称作“小花枝巷”。由此联想,曹雪芹对这一带的景致也应当熟悉,以此巷名写入书中,也是很有可能的。“苇子坑”这个地名出现在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冷郎君惧祸走他乡”中,书中写道:“贾蓉心内已猜着八九了,忙下马令人搀了起来,笑道:‘薛大叔天天调情,今日调到苇子坑里,必定是龙王爷也爱上你风流,要你招驸马去,你就碰到龙犄角上了!’”说起“苇子坑”,住在京城北部,特别是德胜门外一带的人都知道,多路公交车曾设有“苇子坑”站,而老北京人一般都称其为“德外苇子坑”。早年间在北京周边曾有多处叫“苇子坑”的地方,皆因水塘较多,里面生长着许多芦苇而得名,并以德胜门外的“苇子坑”而知名。据红楼家考据:从书中的风物描述看,曹雪芹所写的“苇子坑”应是“德外苇子坑”,因第四十七回中还有薛蟠被打得不能骑马,贾蓉只得去前面的“关厢”内雇了一乘小轿,将之送回府中云云。“德外关厢”北面不远就是“苇子坑”,书中所说的“北门”应是德胜门,因为北京城的另外一个北门安定门外没有“苇子坑”,只有德胜门外有。“西廊下”出现在第二十三回:“贾琏笑道:‘西廊下五嫂子的儿子芸儿求了我两三遭,要件事管管,我应了,叫他等着。’”西廊下这条胡同始见于清乾隆《京城全图》,地处阜成门大街北侧,有“东廊下”“中廊下”“西廊下”。《京城全图》只此一处“西廊下”,而曹雪芹写《红楼梦》时既在乾隆年间,所以有可能是以《京城全图》中的“西廊下”为蓝本写成的。此外清末朱一新的《京师巷志稿》中还提到安定门街附近也有一处叫“西廊下”的地方。第二十五回中提到一个叫“玉皇阁”的地方:“当下众人七言八语,有说送祟的,有说跳神的,有荐玉皇阁张道士捉怪的,整闹了半日,祈求祷告,百般医治,并不见好。”清朝时北京有三处“玉皇阁”,一处在红庙附近,另一处在狮子府附近,还有一处在酒醋局胡同附近,与旧鼓楼大街相通,系明代所建,据红学家考证,《红楼梦》的张道士应是这处“玉皇阁”里“任职”。第二十九回有个“清虚观”,其中描写道:“不多时,已到了清虚观门口,只听钟鸣鼓响,早有张法官执香披衣,带领众道士在路旁迎接。”“清虚观”位于旧鼓楼大街南端与鼓楼西大街交界处,今称“清秀巷”。朱一新的《京师巷志稿》中在介绍“旧鼓楼大街”时写到街中“井一,有清虚观,明景泰间建”。《天府广记》中也记载:“旧鼓楼大街有清虚观,明景泰间建。”原来这清虚观是明景泰年间皇帝下令建造的,北京只有这一处,到了曹雪芹所在的清乾隆年间,可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观了,有可能《红楼梦》中的“清虚观”指的是这里。“天齐庙”是第八十回里的景观:“贾母打发人来找宝玉,说:‘明儿一早往齐天庙还愿去。’宝玉如今巴不得各处去逛逛,听见如此,喜的一夜不曾合眼。次日一早,梳洗穿戴已毕,随了两三个老嬷嬷,坐车出西城门外天齐庙烧香还愿。”“齐天庙”在北京有两处,一处在朝阳门外,就是现在的东岳庙;另一处在西郊红山口,也就是颐和园北面不远。按书中所写,是“坐车出西城门外天齐庙烧香还愿”,再联想到曹雪芹曾在西山一带写书,离红山口不过十余里,所以有可能写的是红山口的“齐天庙”。在第七回、第十六回和第九十三回中都曾写到“水月庵”这个地名,第七回写道:“周瑞家的听了,便往这边屋里来。只见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两个一处玩耍呢;见周瑞家的进来,便问他何事。”第十六回写的是:“原来近日水月庵的智能私逃入城来找秦钟,不意被秦邦业知觉,将智能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的老病发了,三五日,便呜呼哀哉了。”而第九十三回的回目就是“甄家仆投靠贾家门,水月庵掀翻风月案”。经查阅史料,北京曾经有多处叫“水月庵”的地方。据年7月商务印书馆所编印的《增订实用北京指南》中记载,西单牌楼西南闹市口和宣武门内太平湖东坡两地均有“水月庵”;东四牌楼北五条胡同路有“水月寺”一座,现在多已消逝。至于曹雪芹写的是哪处“水月庵”,难以考证。尽管不能绝对肯定曹雪芹所写的这些地名就是北京城里的地名,但有一点红学研究者已达成共识,就是《红楼梦》里的这些地名绝非没有根据的杜撰,而是与北京有着密切联系。本文摘选自新华出版社图书《光阴里的老北京》原文转自:新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