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热夏季”的称号又易主了。气象数据佐证着人们的感受:华北多地今夏高温天数之多见证历史。北京和石家庄分别是34天和42天,均打破当地年以来最多纪录。美国西南部城市凤凰城7月连续一个月最高气温超过43℃。北非国家摩洛哥8月11日测得50.4℃的创纪录高温。即便是处于冬季的南半球国家秘鲁,气温飙升使得游客涌向海滩玩水乘凉。8月22日,法国皮伊圣马丁气温高达43℃,一大片向日葵干枯。图源:央视新闻没错,我们又经历了一个“史上最热夏季”。美国航天局9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年夏是自年有全球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季。美联社援引的科学家推论更让人讶异。报道说,科学家们利用树木年轮、冰芯等间接数据推测19世纪中期开始相关记录之前的气温,与现代气温作比较,从而推断今年夏季气温可能创下约12万年来最高纪录。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7月底所警示的:“全球变暖的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然到来。”年夏季创纪录的高温绝非一组数字这么简单。8月中旬热浪席卷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只小鸟在饮水。图源:新华社═1═极端高温的炙烤滚滚热浪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多地医务人员注意到,今夏因触碰滚烫地面或物体表面而烫伤的患者人数明显增多。除了中暑,热射病也时见报端。7月2日,一名北京导游倒在颐和园,抢救无效离世,当天就被确认死于热射病。孟加拉国今夏暴发了该国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登革热疫情。世卫组织称,高温和高湿导致孟加拉国蚊子滋生量增多。东京大学教授桥爪真弘说,一些传染病媒介生物生态在气候变暖下发生变化,导致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扩散。比如,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气候变暖使得它们的生息地逐渐北上,日本本州岛最北的青森县就曾发现白纹伊蚊。此外,很多研究表明,自杀发生率、糖尿病死亡率、心脑血管疾病急诊人次、心理疾病日就诊人次、腹泻发病数、精神分裂症住院人数等,都与气温升高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欧洲夏季如今的旅游版图上,南欧游客减少,更凉爽的东欧、北欧成为旅游新热点。希腊7月一度临时缩短古迹开放时间,雅典卫城等遗址在一天中最热时段对游客关闭。欧洲还分布有全球一半数量的滑雪胜地。但研究显示,未来气温如上升2℃,欧洲53%的滑雪胜地将面临严重的积雪不足。英国9月最高气温连续超过30℃的天数已创历史新纪录。海滨中迎来大量游客。图源:新华社7月10日,国航CA遭遇晴空湍流,有空姐和乘客被甩到天花板上。科学家称,全球变暖下晴空湍流在增加,这意味着坐飞机将可能遇到更多强烈颠簸。工农业经济活动同样遭遇“烤”验。全球航运的重要通道巴拿马运河水位处于历史低位。巴拿马运河管理局此前宣布,由于严重干旱,于7月底实施的运河限行措施延长到明年9月。泰国、越南等主要大米出口国以及法国、英国等主要水稻种植国,都因持续性干旱而下调产量预期。7月28日在印度尼西亚芝沙达泥河河床上拍摄的死鱼。图源:新华社被热量融化的还有脆弱的生态系统。北极地区在全球范围升温最快。6月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北极可能将在年出现“无冰夏季”。随着冰川消融,世界各地出现更多冰川湖。有研究称,如果这些冰川湖溃决,全球万人性命将受威胁。年,印度北部山区一次冰川湖溃决就造成逾人死亡。极端高温以最直接的方式告诉每一个人:气候变化不是抽象遥远的宏大叙事,而是直接影响你我的生活现实。═2═年会更热科学家认为,太平洋的厄尔尼诺现象推升了今年全球的气温。今年7月4日,世界气象组织宣布热带太平洋形成厄尔尼诺条件。通俗来说,厄尔尼诺就是暖水现象,即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表面海水出现异常升温。这一现象影响太平洋周边地区的洋流和气流,进而给各地天气带来变化。通常干旱少雨的地区可能发生洪涝,而某些多雨的地区可能出现干旱。这种气候模式通常持续9到12个月。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介绍,我国今夏多地的高温就是对厄尔尼诺的一种间接响应。8月5日,美国一名潜水员指出受损珊瑚颜色的变化。该海域水温比正常海水温度高,影响了珊瑚礁系统的整体健康。图源:央视新闻然而,今夏的高温是在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尚未完全展现时出现的。专家指出,厄尔尼诺对全球气温的影响通常会在发展后的一年内显现出来,因此新的破纪录高温可能在年最为明显。是的,明年可能会更热。以后真的会一年比一年热吗?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8月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从大趋势、大方向看,一年比一年朝着暖的方向发展是非常确定的。但并不是说,明年一定会比今年更热更暖。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未来50年一遇的这种高温每年都会发生。═3═全球变暖的“潘多拉魔盒”极端高温只是全球变暖大背景下的效应之一。美国航天局表示,年夏季创纪录的高温体现了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打开全球变暖的“潘多拉魔盒”,还意味着更频繁的暴雨、干旱、洪涝和更强劲的台风等“全件套”的灾害事件。今年夏季,全球多地遭遇野火灾害,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地数以万计人员疏散。加拿大正经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野火。加拿大自然资源部表示,9月温暖干燥天气可能引发新的野火,一些在燃野火甚至到冬季还会持续燃烧。9月6日,在加拿大,一只松鼠站在被野火烧毁的加油站设施上。图源:新华社9月7-8日,受台风“海葵”残余环流影响,深圳和香港遭遇了创纪录的特大暴雨。这背后一个关键因素是,“海葵”活动范围内的气温和海洋表面温度都明显偏高。特别是南海北部的海表温度达到30℃,不断为“海葵”提供能量。为何各类极端天气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当全球温度升高时,更多热量进入到气候系统,尤其是大气中能容纳更多水汽。当降雨发生,因为水汽更多,更易导致暴雨和洪涝。对于干旱地区,空气更不容易达到饱和,干旱也会愈发严重。这就是全球变暖带来的“湿变湿,干变干”的效应。此外,当温度升高,水汽凝结过程中释放更多潜热,从而使风暴变得更强,导致飑线、下击暴流、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也更严重。8月遭遇洪涝灾害的巴基斯坦村庄。图源:新华社═4═让地球退烧从根源上看,美国航天局、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以及其他国际机构数十年来的科学观察和分析表明,全球变暖主要由人为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多年以来全球形成的共识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浓度一直在稳步上升,导致全球气温攀升。年,个国家签署的《巴黎协定》设定了共同目标: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限制在2℃之内,最好限制在1.5℃之内。联合国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平均气温已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5℃。地球退烧无疑需要国际间的通力合作,形成切实的减排行动。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表示,极端天气是气候变化造成的严酷现实,也是对未来的预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本月发表声明指出:“科学家们一直在警告我们依赖化石燃料会带来什么后果。气候变化正在以快于我们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速度发展。”这样的发言如此令人熟悉。尽管多年来全球领导人已提出诸多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但因涉及错综复杂的利益羁绊,国际间的减排合作进展迟缓。越来越难捱的夏天应该让每一个人意识到,气候变化与所有人息息相关。它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并将最终传导给每个人。但时至今日,人类仍未对气候危害具备清醒认知和普遍共识。迎来“全球沸腾时代”,人类真的做好准备了吗?资料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中国科学报、中国天气、澎湃新闻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传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