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关老北京三山五园中,大部分人不太了 [复制链接]

1#

大家好,我是京师玩儿主,提到北京的三山五园,真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目前对它们的定义就是: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一批历史文化遗产的统称。不过今儿个,要和您讲的重点不是这些,而是要和您来聊聊和它们有关的、一些少为人知,甚是可以说大部分人都不太清楚的几个小故事。

老北京的“三山五园”,在历史上,曾有过多种不同的分法儿,这您知道吗?单说“三山五园”这几个字,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最早的出处是在哪里?当时它们所指的是哪些景致?和现在意义上的又有何区别?目前所说的“三山五园”,它们的前身儿是什么?它们的发展、演变的过程是什么?建立“五园”时,最早建的是那儿个?它们之间建造的先后顺序和出处是什么?清朝时,只有“三山”、“三园”的说法儿,后来什么时候出现“三山五园”的呢?在老北京,对它们的“真正的叫法儿”(清末期),应该是“五园三山”,这是为什么?还有就是您听说过“西山九院”吗?等等这些问题,您在我下面的文章里,都能一一找到答案。

关于“三山五园”这一组合名称的由来,有部分学者认为,“三山”和“五园”原本是两个独立的称号,前者是有官方正史记载过的“官称”,后者是民间所用的“俗称”。这两个词,到后来,也就是到了清朝末期,才被人们合在一起使用的。首先咱先来说下“三山”这个词,它在北京的历史上,早在明代就有记载,到了清代顺治年间,官职中设立“提督三山员外郎”,所管理的,正是“三山”的事务。不过大家这里要注意一下,此时的“三山”,并不是后来“三山五园”的“三山”,而是指房山马鞍山、顺义牛栏山、怀柔石径山这三座山。现在意义上的“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这一组合,是在乾隆年间才出现的。在乾隆十八年所写的《凤凰墩放舟自长河进宫》这首诗中,即“四面波光动襟袖,三山烟霭护壶州”中,所描写的“三山”,就是这三座。

下面再说说“五园”一词。其实“五园”在清代,始终没有成为固定的官称,史书记载中倒是有“三园”一说。这“三园”,就是康熙三十一年改名为的静明园;乾隆十一年,命名的静宜园;还有乾隆十五年,命名的清漪园。这之后,“三山”、“三园”俩词,便出现频率很高,成为内务府管理下的官称与官职,并常常出现在官书与官员的记载中。总之,清代时,官方称谓中,只有“三山”、“三园”,没有“五园”,更没有出现“三山五园”的固定称谓。它们应该只是民间,对京西这些皇家园林的泛称。

关于“三山五园”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早在唐代,当时这里就已有吉安、香山二寺。据《宛署杂记》中记载:“妙高堂,在宛平县西四十里香山寺右,唐以来有之。”但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具体事项,一时也难以考证了。到了辽、金两代,北京西郊已逐步成为帝王将相们的游幸之地,并在此兴建了一大批园林和建筑。辽太宗天显年间,中丞(官职名)阿勒吉,在此修建宅院,后捐给了香山寺,从而形成现在现在香山寺的雏形。金大定二十六年(年),金世宗又将香山寺和吉安寺合二为一,加以扩建,赐名大永安寺,并修建香山行宫。金章宗时在玉泉山兴建泉水院,作为避暑之所,后人称之为章宗的“西山八院”之一,这西山八院是指:1圣水院:其位于凤凰岭,现称黄普院。2香水院:位于妙高峰山上,现为法云寺,里面建有醇贤亲王奕缳的坟。3金水院:位于阳台山,现称金山寺。4清水院:位于阳台山南麓,现称大觉寺。5潭水院:位于香山山坡上,就是现在双清别墅的位置。6泉水院:位于玉泉山上,现称芙蓉殿。7双水院:位于石景山双泉村北。8灵水院:位于樱桃沟村北部,现称栖隐寺。而玉泉山泉水院山下的“玉泉垂虹”,则是金代燕京八景之一。到了明代,许多达官贵人在北京的西郊,又修建了多处的私家园林,其中最著名的是清华园和勺园。由此就可以看出,后来清代时期的“五园”并不是“一日之功”建成的,而是在众多前朝的皇家园林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清乾隆皇帝登基后,其在雍正时期修建的圆明园的基础之上,添加并新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并由它们共同建成圆明三园。同时乾隆爷还改建并扩建了,玉泉山上的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和清漪园,至此,可以说“三山五园”达到了其鼎盛时期。而除了我们熟悉的“五园”之外,在全盛时期,自海淀镇至香山,还分布着如西花园、熙春园、镜春园、淑春园、鸣鹤园、朗润园、弘雅园、澄怀园、自得园、含芳园、墨尔根园、诚亲王园、康亲王园、寿恩公主园、礼王园、泉宗庙花园、圣化寺花园等九十多处,皇家离宫、御苑与赐园。这些园林和“五园”一起彼此成景,互为资借,连绵二十余里,蔚为壮观。

说到老北京的“三山五园”,准确的说,它们是在清朝中后期,才出现的“名词儿”。在民间,对它们曾经有过三种不同的分法儿,目前对它们公认的分法为: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五园是指静宜园、清漪园(现在的颐和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第二种分法认为,五园的范围不包括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这三个园。而是另指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者后来合称为圆明园)、畅春园和西花园(两者后来合称为了畅春园)这五座园林。第三种分法则是将畅春园排除在外,认为: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以及春和苑(又名春熙院,乾隆后期至嘉庆朝,陆续拆分为淑春园(漱春园)、鸣鹤园、朗润园、镜春园,现如今在北京大学校园内)和熙春园(咸丰朝拆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在今清华大学校园内)才是“五园”,这种说法的理由是五园及三山都是供皇帝游幸的,而畅春园为皇太后居住的园林,不应包括在内。

关于“三山五园”这一提法儿,首次出现于文书记载的,是在清咸丰十年,也就是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那一年。一位名为鲍源深的学者所著的《补竹轩诗文稿》中,它记载了年英法联军焚毁京西皇家园林的场景,即:“九月初,夷人焚五园三山,圆明园内外胜景,悉成煨烬矣。”这句话是我们见到最早的关于“五园三山”的记载。由此可见,当时这些景致,被统称为“五园三山”,而不是“三山五园”。到了年,“三山五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使得圆明园等昔日辉煌无比的皇家园林再也无法重现当年的盛景。

三山五园中的畅春园,最早兴建于康熙二十九年,原址前身儿是明朝万历皇帝的外祖父,明代武清侯李伟,所修建的私家园林,也就是被当时人们誉为“京师第一名园”的“清华园”。它也是清康熙帝,在北京西北郊修建的第一座避暑行宫。命名为“畅春园”,寓意“四时皆春”“八风来朝”“六气通达”之意。

玉泉山的静明园,最早的建筑,是金朝金章宗时期修建的玉泉山行宫,又名芙蓉殿。清康熙三十一年,对原有玉泉山行宫翻修扩建,将原先“澄心园”改名为“静明园”。其为颐和园的附属园景。新中国成立后,静明园由机关使用。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其后,将它赐给了四皇子雍正。经过雍正至咸丰五朝皇帝的不断拓展与完善,建成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大型皇家园林。它是在三山五园中规模最大的。曾被誉为是“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香山静宜园,先开始是作为清康熙皇帝的行宫,在乾隆十年,对其进行扩建。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现已开辟为香山公园,成为京西著名的旅游观光之地。

万寿山清漪园,就是颐和园的前身儿。清乾隆十五年,其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而修建。光绪十四年(年),更名为“颐和园”。整个园林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吸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虽然在五园当中,它建造的最晚,但颐和园所体现出的皇家气派,却是最为出色的。

从清朝以来,三山五园,按照最终扩建完成后的顺序,即为:先有康熙二十九年(年)的畅春园,再有清康熙三十一年(年)的静明园,接着有了康熙四十六年(公元年)的圆明园、乾隆十一年(年)的静宜园和乾隆十五年(年)的清漪园。

三山五园,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璀璨的明珠,它们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集大成者,是世界造园史上的杰作。其中的每座园林,不仅因为造园手法各具特色,还因为其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记忆与传统,承载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见证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荣辱与兴衰。

那好了,今儿就先和各位聊怎么多,咱们回头再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