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皇家园林蕴藏农桑文化来颐和园看耕织图 [复制链接]

1#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记者魏梦佳)以耕织为主的农业生产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使中国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耕织文化。为劝课农桑、宣扬农事,古人采用诗画合一的形式记录下耕织生产工序的系列图谱,即为《耕织图》。

正值颐和园建园周年,“颐和园耕织图景观历史文化展”经过近一年的升级改造后于12月1日重新向游客开放。在颐和园耕织图景区,游人们通过大量展品、历史照片、历史绘画和珍贵档案,了解中国以耕、织为代表的农桑文化,以及耕织图景区的兴衰历史变迁。

一位游客正在展览中拍摄。新华社记者魏梦佳摄

颐和园文物管理科主任隗丽佳介绍,耕织文化历来受到清代宫廷的高度重视,统治者举行祭祀、亲耕、观耕活动,在圆明园、清漪园(颐和园前身)等地设置耕织内容的景观,并多次临摹、镌刻、印拓宋以来的《耕织图》系列图谱,意为重农观稼,表率天下。

位于颐和园西北部的耕织图景区,是颐和园在清漪园时期颇具江南水乡风情的独特园林景观,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年)。据悉,当年,昆明湖与玉泉山之间河湖交错,稻田棋布,乾隆皇帝在造园时还特意将专门负责为宫廷织造丝绸布料的内务府织染局迁到此处,并摹刻《耕织图》于玉河斋左右廊壁,组成了一处淳朴清幽又融入传统耕织文化的独特景观,由此被命名为“耕织图”。

颐和园耕织图景区冬日风光。新华社记者魏梦佳摄

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耕织图曾遭到严重破坏;年至年,这里成为清朝专门培养满族海军人才的昆明湖水操学堂;20世纪90年代末,耕织图综合整治工程得以实施;年,耕织图景区正式开放。

“通过对原有展区的改造升级,我们现在的展览面积比过去增加了20%,达到平方米,展陈内容更加丰富。”隗丽佳说,“颐和园耕织图景观历史文化展”展览共设有7个展厅,分为“耕织图”沧桑、昆明湖水操学堂悲歌、耕织图的再现、清代皇家园林石作工艺四大主题。

游客在观赏清代皇家园林石作工艺。新华社记者魏梦佳摄

通过这里的图文展陈,游客不仅能了解耕织图景区的历史变迁、景观风貌,还能了解清政府在此兴建昆明湖水操学堂的始末,感悟历史的风云变幻和民族兴亡的重要启示。

为使历史内容更具贴近性,颐和园还利用现代化数字展览展示方式,在此次展览中增设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