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清代皇家园林中藏传佛教建筑遗迹的保 [复制链接]

1#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m.39.net/pf/a_4611311.html

1、研究背景

颐和园四大部洲建筑群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后山中路(图绪-1),坐南朝北。殿宇自山顶沿北坡逶迤而至山麓,南北长85米,东西宽米,总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四大部洲建筑是建在高台坡地上,分台建造。按照佛经记载世界中心是须弥山,须弥山周围有四大部洲、八小部洲等十二块陆地,皆为人类生存之地,并为大海所环绕,海外尚有铁围山,此组建筑群极赋有象征全部佛国世界的意义。建筑布局应用了象征主义手法,追求艺术上的极致,众多的单体建筑高低错落,各具特色,是古代建筑艺术上的经典范例。

2、修缮的意义与目的

根据《日下旧闻考》、内务府陈设清册等文献和清宫档案记载,清漪园时期该建筑群惯以须弥灵境或后大庙命名。咸丰十年(年)被毁后,光绪朝重修时,将香岩宗印之阁改建为单层三世佛大殿,南瞻部洲改建为山门殿,其余均未重建。在年代,该建筑群墙体及基础依然基本保存尚好,只是大部分建筑物屋顶缺失,当时颐和园管理处按原形制,采用混凝土结构将四大部洲(南瞻部洲除外)、八小部洲及四色塔等建筑物墙体以上部分进行修缮,现习惯性称之为四大部洲或后大庙景区。近三十年来,四大部洲建筑群整体存在安全隐患,墙体磨损、风化、空鼓外凸现象严重,随时有可能外墙皮剥落,伤及游客。该建筑群落也进入了正常大型保养性维修阶段,因此,该项目将列入年市政府文物建筑重点修缮之中。

此次修缮内容为山门前抄手踏跺及其以上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图绪-2),其中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地面面积约平方米。

一、颐和园四大部洲历史沿革

1、乾隆朝的营建

清漪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年),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通过昆明湖的开拓与清淤整治北京西郊水系。二是建设大量宗教建筑,奉母礼佛祈福,位于后山中路的四大部洲建筑群就是为此而建,通过对西藏桑耶寺的写仿(图1-1、2、3),也践行了乾隆皇帝“兴黄教,安众蒙古”的民族怀柔政策。

藏式主殿香岩宗印之阁供大悲菩萨。四大部洲建筑群落成后,乾、嘉两朝曾进行过不同规模的修缮,基本延续了始建时的规模与功能。

2、道光朝的衰败与咸丰朝的焚毁

道光朝,清漪园随着大的社会背景日渐衰落,陈设裁撤、建筑被火毁或坍塌的情况频发。道光三十年(年)五月十七日香岩宗印之阁局部梁架坍塌,压坏大佛。目前尚未发现后续相关材料,坍塌后是否修复尚不可知,但根据当时道光朝的经济情况,可判断其随后应被拆除。咸丰十年(年),英、法联军劫焚清漪园,四大部洲建筑木构悉数被毁(图1-6)。

3、光绪朝的改建和添建

光绪十二年(年),清廷以恢复昆明水操为由,启动了清漪园的重修工程。光绪十四年(年)二月初一日,光绪皇帝发布上谕,取“颐养冲和”之意更名为颐和园。

重修时限于经费,后山大部分点景建筑未能复建,香岩宗印之阁与南瞻部洲是为庋藏佛像而分别被改建为三世佛大殿和山门殿。光绪十六年,出于安全和管理角度的考虑而万寿山后山添修值房十二座,其中两座分别位于三世佛大殿东西两侧。

4、民国期间的保养性维修

年,民国政府接管颐和园,园内的主要修缮工程由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负责。年,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对须弥灵境建筑群进行了保养性维修,方案由中国建筑史学宗师梁思成先生亲自审定,此次修缮将日月殿北侧围墙拆除,部分墙帽改为布瓦青灰形式。

5、年代的维修

年代,为恢复历史景观,整治香岩宗之阁周边的破败景象,颐和园管理处在原有墙垣的基础上用混凝土结构修缮了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北俱卢洲、日月殿、八小部洲、四色塔。并对香岩宗印之阁、山门、东西值房进行了保养性维修,同时参照现存释迦牟尼、药师如来二佛重塑阿弥陀佛,以平遥双林寺罗汉为原型,重塑十八罗汉,按北京定慧寺风格重塑山门殿内哼哈二将。

二、对颐和园四大部洲建筑病害性进行彻底勘察

四大部洲建筑群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修缮至今已近三十年,铺地、屋面、油饰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残损,鉴于此,颐和园设计室于年9月开始对四大部洲建筑群进行详细的测绘和勘察。

1、四大部洲建筑群概况

颐和园四大部洲建筑群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后山中路,始建于乾隆朝,历经咸丰朝、光绪朝以及年代的重大变革(详见历史沿革部分),现存建筑共21栋,为多个时代的综合产物(图2-1)。

根据结构形式的不同可将此次修缮部分的建筑分成两类,一是传统木构建筑,包括香岩宗印之阁、山门殿、东西值房共4栋;二是砖石混凝土结构建筑,包括四大部洲、八小部洲、日月殿、四色塔共17栋。

2、重点病害及其原因分析

2.1室外地面铺装与文物环境不符,凸凹不平、排水不畅

由于历史原因,四大部洲建筑群室外地面铺装多为水泥砖,与文物环境气氛不符;地面铺装经游人长期踩踏,整体地面高低不平、沉降不一,导致排水不畅,严重威胁了文物建筑安全。

2.2金刚墙鼓闪

乾隆朝四大部洲建筑群设置有系统的暗排系统,后经英法联军焚掠,年久失修,排水管道堵塞,光绪朝重修时改为明排,但并未彻底封闭原有暗排系统,年代的修复因循之。长期以来,由于游客踩踏,地面凹凸不平,以及杂草树叶等干扰使得雨水不能从建筑场地内快速排出,不断渗入金刚墙背里的土层中,在经过频繁的冻胀循环下,建筑群内的金刚墙出现多处鼓闪,最严重处鼓闪约40厘米。

2.3山石勾缝脱落、松动

四大部洲景区山石分为人工堆砌、自然山石与人工堆砌相结合两种,由于不当修缮,山石勾缝均为水泥砂浆材质,且多数脱落,导致山石松动、外闪,给文物及游客安全带来隐患。

3、建筑残损现状

(1)建筑

四大部洲建筑群共有各类建筑19座,八个小部洲建筑形式为双层碉台,平顶式建筑,四周墙壁上镶砌着藏式“盲窗”,南、北各带券洞门;四座梵塔(黑、白、红、绿)一层平面为正四边形碉台式平台,二层为纯藏式樊塔;日、月殿坐落在矩形花岗岩台基上,建筑形式为一层长方形碉房式平台,二层为单昂五踩斗拱,彩画形式为龙锦枋心墨线小点金旋子彩画,黄琉璃单檐藏传风格庑殿式建筑;东胜神州建筑形式为一层月牙形碉房式平台,二层单檐庑殿式黄琉璃顶建筑,龙锦枋心墨线小点金旋子彩画;西牛货州建筑形式为一层椭圆形碉房式平台,二层为庑殿黄琉璃顶建筑;南瞻部洲面阔三间,坐南朝北,单檐歇山式的黄琉璃瓦顶,施有吻兽仙人,墨线大点金龙锦枋心旋子彩画,方飞椽头为片金万字,圆檐椽头为虎眼,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栱;北俱卢洲建筑形式为一层方形碉房式平台,二层为单昂五踩斗拱黄琉璃单檐藏传风格庑殿式建筑,绘龙锦枋心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现存建筑中除香岩宗印之阁与南瞻部洲为木结构清代官式建筑外,其余建筑主体均为混凝土结构,一层墙体大部分为水泥砂浆罩面,二层为小麻刀灰罩面。

阶条石、踏跺、压面石、吐水兽等石质构件风化、酥碱、断裂的情况严重;下碱表面酥碱、有通裂、局部破损严重,并被上身红浆污染;上身有大面积水泥砂浆罩面,且风化起砂,通裂、空鼓现象严重,二层上身水渍污染严重;盲窗、券脸砖磨损、开裂,屋面黄琉璃瓦釉色脱落、钉帽等构件丢失;香岩宗印之阁、南瞻部洲为传统木结构殿座,上层梁架有多处水印,出现干缩开裂现象,个别椽子糟朽,南瞻部洲南檐明间东檐柱柱根糟朽较深;室内地面破损严重。

(2)彩画

1、油饰部分:连檐、瓦口、椽望油皮大面积起翘,地仗脱落严重。山花、博缝油皮地仗开裂,梅花钉贴金氧化褪色。下架柱子油皮局部龟裂、脱落,柱根部油皮、地仗脱落。门窗芯屉、棂条褪色,油皮起翘,绦环板、裙板、栈板墙褪色,油皮起翘,局部地仗脱落,榻板油皮褪色、龟裂,地仗脱落严重。

2、彩画部分:上架大木外檐彩画褪色严重,贴金处氧化变色,局部地仗脱落。南瞻部洲内檐彩画保存较好。椽头彩画褪色严重,局部地仗脱落严重,贴金处氧化变色。斗拱彩画褪色严重,局部地仗脱落。

(3)墙体

四大部洲墙体种类包括金刚墙、院落宇墙、罗汉墙、跌落墙。

金刚墙整体走势尚好,水泥勾缝脱落,上身水泥砂浆罩面刷红浆,上身龟裂、水渍现象严重,且大面积空鼓外凸,疑上层地面排水不畅,雨水渗漏引起墙体冻胀所致;虎皮石墙面勾缝松散脱落,空鼓显现明显。

院落宇墙、罗汉墙、跌落墙下碱大部分为大干摆形制,局部有水泥砂浆罩面做假缝;上身为水泥砂浆罩面刷红浆,风化、起砂;黄色琉璃瓦墙帽夹垄灰脱落、掉釉。

(4)地面

年修缮后,四大部洲院落地面改为水泥砖,经过勘察地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①、甬路及院落地面为水泥砖铺墁,与传统青砖形制不符;水泥地面冻胀开裂显现严重;②、地面排水不畅,且排水走势不清;排水石槽局部断裂存有大量积水。

(5)山石

四大部洲景区山石分为人工堆砌、自然山石与人工堆砌相结合两种,经过勘察发现四大部洲景区山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山石勾缝灰为现代水泥砂浆材质。②、石被撒松散、掉落不能起到支撑山石作用。③、局部山石堆砌杂乱,有杂树、碎瓦、积水现象,个别山石外闪、滚动情况明显。

(6)道路

道路主要材质为青白石,局部添配有其他材质杂石,受人为踩踏及地面下沉等原因,踏步表面磨损严重,局部断裂、掉角、下沉,踏步均有不同程度歪闪。

三、勘察中重点部位发现的疑难问题

光绪朝重修颐和园,限于经费以及园林使用功能的改变,未按清漪园时期的三层楼阁复建香岩宗印之阁,而是建造了单檐歇山的大殿,为尽量满足建筑高度上的需求,设计师采取了两个方法,一是延续原有近似方形(通阔19.35米,进深16.85米)的平面,传统上单层歇山大殿面宽进深比为3:2者居多;二是屋面举折起于6举,收于9举。从立面上看,从飞椽下皮到正吻上皮的垂直距离为9.17米,而从明台到平板枋垂直距离仅为4.58米,屋面高度是殿身高的一倍(图3-1)。形象虽不甚美观,却最大限度的提升了建筑的高度,使其依然能在四大部洲建筑群中起到主体和中心建筑的作用,并符合其作为“须弥山”的象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清漪园时期的壮观景象。

香岩宗印之阁檐部抱头梁前端下垂,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抱头梁前端下垂,是清代大体量建筑所常用的一种结构处理方法,通过分析可知(图3-3),受力情况更加合理(图3-4)。

造像、彩画艺术

造像:据清漪园时期陈设册、颐和园志以及上世纪八十年代工程档案记载,香岩宗印之阁殿内三世佛中释迦牟尼、药师如来两尊佛像为清漪园时期大报恩延寿寺大雄宝殿内佛像遗存(图3-5),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研究清漪园时期佛像陈设不可多得的材料。

彩画:根据民国三十六年(年)与年代四大部洲修缮工程档案记载,香岩宗印之阁、山门殿内檐彩画均为光绪重修时期所绘,保存相对完好,是研究颐和园重修时期彩画艺术的重要材料。

四、运用传统材料及工艺做法制定保护修缮设计方案

1、香岩宗印之阁修缮方案

本次香岩宗印之阁修缮施工涉及工程内容:台基、地面、墙体、大木构架、屋面、装修、油饰、彩画等,并结合维修工程,对曾经维修改动部分进行复原,复原主要依据甲方提供历史文献、图片以及原始遗存痕迹。

重点维修项目说明

(1)石作用材

北京西山出产青砂石,俗称“小青子”,是“三山五园”中的主要用材,包括北京的很多古建筑及四合院民居石作都是用“小青子”,主要是“就近取材”,减少运输费用。颐和园大部分建筑用石材都是“小青子”,有些建筑还是“就地取材”的。四大部洲遗存少部分石料为“小青子”。新中国成立后,因封山育林,“小青子”不再开采,加上运输便利,大都用房山石窝的青白石。现在四大部洲大部分压面石、阶条石、走水石槽均为房山石窝的青白石。由于压面石、台帮、埋头石等石料风化、破损,考虑到保持材料的原真性,施工中用环氧树酯拌合青石石渣修补,随旧。

(2)木构件修配

对结构主体梁架、檩枋等构件的拔榫、劈裂和沉降情况,采用铁件进行加固处理;木构件局部糟朽、干缩裂缝部分进行剔补或嵌补;椽飞、斗拱严重糟朽或缺失部分依原样进行补配等;对变形斗拱构件进行扶正归安;

(3)油饰彩画

该景区的彩画均为年重建时绘制,现剥落、褪色较为严重,此次修缮在尽量大限度地保留现有彩画和最小干预的前提下,进行彩画修缮。上架大木外檐彩画拍摄数码照片一套、拓片两套,其中一套拓片作为资料存档,一套用于施工起谱子。上架大木,按传统做法重做一麻五灰地仗,按原样原位重做龙锦枋心墨线小点金旋子彩画。油作和画作用材还都是传统的用材,如,油作的砖灰、血料、桐油、生麻、库金箔等。画作主要用材是青和绿两种颜料,都采用矿物质颜料,如,青(蓝)采用传统的群青,绿为进口德国生产的“巴黎绿”。传统的油画作材料,市场供应还是很充分的。

2、金刚墙修缮

(1)花岗岩金刚墙

花岗岩下碱,剔除水泥勾缝,重新用小麻刀油灰及传统工艺勾瘪缝,用竹扫帚头将表面风化酥碱的石屑及浮灰清扫干净,将下碱的浮色清除干净还原本色。墙面上身铲除现有水泥砂浆抹面,按传统工艺钉麻揪,用大麻刀灰找平,并抹打底灰一遍,平均厚度为2cm左右,大麻刀红灰抹面并带红浆赶压。墙体视其塌陷、外凸及损坏程度进行拆砌。角柱石拉丁处用环氧树酯拌合青石石渣修补,随旧。盲窗铲除砖口水泥砂浆抹面,打点墁干活,外闪、破损严重处,重新拆砌,盲窗内墙按原色重新粉刷传统灰浆。

(2)虎皮石金刚墙

院落东侧、绿塔东侧及红塔西侧虎皮石金刚墙拆砌至山脚处,重新按上大下小的虎皮石砌筑方式,用传统材料进行包砌并做拉丁处理,腰线石重新砌筑找平顺直。虎皮石墙面按传统做法用大麻刀灰喂缝,再勾荷叶梗缝。其余虎皮石金刚墙打点勾缝(勾荷叶梗缝)为主,局部空鼓处拆砌。

(3)大城样干摆金刚墙

剔除水泥砂浆修补处,局部剔凿挖补,打点墁干活;拆除水泥砖墙体,重新包砌。香岩宗印之阁两侧大城样干摆金刚墙重新拆砌。用大城砖“干摆三七缝”。“干摆”俗称“磨砖对缝”,将砍好干燥的五扒皮大城砖按层对缝摆好,每块砖后用石碴垫衬,称为“背撒”,摆好一层后,用粗砂石打磨上口,使其平直称为“杀趟”。“三七缝”,干摆砖时,要三个长身一个丁头,再摆一层时,丁头要在下一层三个长身的中间,这样丁头的后部与干摆墙内的背里墙结合成一个整体;传统工艺,用生石灰块,加水溶解成浆,趁热分三次灌入干摆的墙内,每一层砖要分三次灌浆,使每个砖的五个面都充满灰浆。用热灰浆灌浆就是传统工艺,灌水泥砂浆就不是传统工艺了。为了传承,文物建筑的修缮还须按传统工艺做法施工。

3、地面做法说明

(1)疏通现有排水石沟眼,恢复其原有使用功能。

(2)香岩宗印之阁东西两侧跨院为明排水形式,在疏通南出水口的前提下,将现有地面重新按南入水口与北出水口找坡,重新铺装找平,并在北侧扶手墙向里2.5米位置处下返深度mm做传统防水处理。重新添配归安现有青石排水沟。添配排水石槽共3件。

4、山石、道路整修做法

(1)山石

清除所有山石上的杂树杂草,剔除所有松动空鼓的水泥砂浆勾缝,剔除局部由乱石及瓦片混合而成的水泥封面,将滚动松散的叠石摆放工整,重新被撒并按传统大麻刀灰方式勾缝。

(2)道路

四大部洲景区道路是指连接上下层平台的踏步,主要材质为青白石,局部添配有其他材质杂石,受人为踩踏及地面下沉等因素影响,踏步表面磨损严重,局部断裂、掉角、下沉,有不同程度歪闪。

如意石、燕窝石、踏步等归安、整修、添配,局部打点勾缝,破损、断裂处用环氧树酯拌合相同材质的青白石渣修补。

月台地面等拆除现有水泥砖地面铺装,按原样恢复大城样细墁地面。

五、结论

颐和园四大部洲修缮设计方案是在全面系统地研究颐和园的历史文化内涵、造园艺术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颐和园设计室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联合制定修复方案,并多次邀请专家进行论证,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修缮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要求,实施“原材料、原工艺”修复,确保“修旧如旧”,保护了世界遗产的原真性。为了加强对修复过程的监督,实行工程监理模式,利用文字、图片等手段实时记录修缮过程的每一个步骤、每一道工艺,确保按照规范进行,保证了修缮工程的质量和水准。设计人员每周到现场去采集施工过程信息,对发现的一些不符合修复规范的行为,及时予以报告,责令施工单位进行整改,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进行修复。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此次修缮也为北方藏式建筑的保护管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当前的颐和园,正处在危机与契机并存的盛世发展时期,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视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