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No上实校园今年的小设计透理念, [复制链接]

1#
郑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31229/4319063.html

新景新貌,美益求美,上海市实验学校随着校园美丽计划的实施变得越来越美了!当然美丽的环境不仅仅是用来看的,新学期在即,今天我们邀请徐校长和大家说说学校打造美丽校园的意图。

我们设计的每一个环境都有一个标志特点,就是打通打开。实验学校十年一贯的学制打通了小学、初中和高中,这是一次教育的创新实验。而环境改造也是如此。前几年,我们打开了水舞台、雨花园、梯田中庭、阳光工作室以及社团楼、图书馆。这次学校中心部位的庭院改造,打通了室内和室外,信息中心打通了教室与教室、教室与平台,形成了超级教室的概念,这是一次空间的整合实验。

打通打开更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的学习不能局限于教室,学校的所有空间都要成为学生学习、交流的场所。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在树桌花园讲课,学生一个人想在图书馆找个清静地方看书,或者三五一组在阳光工作室讨论,当人和景完美融合在一起,这才是实验真正的新景新貌。

当然,这对全体师生的整体素养提升有非常高的要求。对同学们而言,自我的管理能力是最显性的的考验,谁能够自主管理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学习习惯、学习效能,谁就成为学习的高品质主人,这也是实验学校培养学生的最高境界;对老师而言,改变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空间,打通教室与课堂的壁垒,将课堂做成无边界课堂,将教学打造成无边界学习场,让每个学生的潜力可以充分发展这样,实验学校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才能体现。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在美丽的校园进行一项美丽的实验吧!

开往学校的地铁,欢迎来到SESStation

高科西路北入口是学校继东明路、齐河路后的第三个出入口,是纯步行的出入口。由于与上海地铁高科西路站相邻,对于大多数选择地铁作为交通出行方式的师生们来说,是十分方便的一个出入口。此次微改造工程得到申通集团、地铁运营四分公司以及周家渡街道的大力支持,又建立了一个校企合作、社区共建共治的示范点。

改造前的北入口,从地铁站内出站后要下台阶,进入站前广场后,从围墙侧门进入学校,再折回到学校内,动线并不是很方便。另一方面,学校的校门也只是临时铁门和简易校牌。

北入口被命名为“3/4站”,有两层含义,一是上海市实验学校是高科西路4个出口中的3号口;二是北入口的设计是一个站台式的设计,而站台的平面外形是一段四分之三的圆弧。

在使用上,3/4站的设计扩大了出站的室外平台,让人流有了更大的缓冲场地,相应放大后的雨棚,在雨天也提供了充足的收伞空间。对学校来说,未来可与校内风雨连廊实现无缝衔接。进入学校的步行动线被大大缩短,出站后即可快速进入校内,并且无需走下台阶,从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安全隐患。雨棚的内外两侧都留有种植空间,为原本偏硬的出入口广场增减了柔美的绿色景观。

结合3/4圆弧,雨棚底面采用了全镜面式的设计,增添了进入的趣味性和空间的延展性。校门墙部分采用了退让式的设计,原有直线台阶调整为流线型,引导人行的进入。整体线条简洁明快的北入口,为高科西路增添了一段优雅的城市立面,也是一个美丽的地铁车站。而随着感应式的报站器和艺术展版的装配,北入口会更为生动,更有社会教育的延伸性。(细心的实验老师们还在每天早上学生入校时设置了一个小惊喜呢!)

在这里,你会知道几何知识多有趣

在学校东明路主入口水舞台边,会看到一个SES标识,这里是很多学生毕业或者入学时的拍照打卡地。相对应的,在北入口也设计了一个标识,但采用了参与性和互动性更强的处理。

在特定的角度观察,会出现一个大号的SES图案,通过空间错位,人和标识会呈现出奇妙的组合效果,十分适合多人共同参与。这是一个降维的设计,也就是将三维空间转换为二维平面的设计,为整个北入口增加了一个很有趣的节点。

打通与整合,挖掘学习空间更多潜能

综合楼大厅的设计旨在为学生和老师们提供更便捷和舒适的步行空间,在不减少原有通道的基础上,赋予空间更多的功能与文化,创建内外一体化的空间体验。

树桌花园

树桌花园改造前是位于综合楼与教学楼之间的一片正方形小绿地,虽然地处学校中心部位,但却十分封闭,其中的植物经过多年生长后过于杂乱,几乎无法进入。

改造最大程度的消除了这片花园与四周的隔离,建立了室内室外一体化的空间体系,师生们可以自由地从各个方向无障碍地进入。

花园中保留了原有的11棵大树并设置了维护,并架构出四组自由流线型的桌面,漂浮交错在大树之间,形成绿荫下的“树桌”。桌面上还内置了花草盆景,创造出与树为邻的学习交流空间。

树桌的长度参考了一个普通班级所有课桌长度的总和,能够提供一堂特别的室外课程。由于与一楼门厅相连,也可满足校级一些非正式的、轻松的小型交流活动。

树桌花园

花园工作室

位于二楼阳光工作室的正下方,姐妹篇,改造前是通过性的外走廊。由于靠近中庭花园,故名花园工作室。

由于二楼阳光工作室十分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所以在一楼同样的位置,延续了同样的设计,提供了5张大尺寸的工作台,在满足走廊功能的前提下,增加了空间的通透性,并扩展出学生分组学习、讨论的空间。

工作台旁配有开放书架,可作为流动图书站,转化为图书馆外的阅读空间,也可作为临时放置书包等物品的收纳空间。书架间以木屏风连接,既可适当减少走廊通行人流的干扰,又提供了展陈的空间。

学生吧

学生吧位于阅读角旁,改造前是一堵实墙。早些时间完成的阅读角提供的是比较放松和舒适的休闲阅读空间,改造后的学生吧则补充了相对正式些的会议、讨论型空间,作为阅读功能的延伸。

学生吧整体为半开放设计,居中布置10人位的长桌,两端是兼有储物功能的隔断墙,可减少干扰,也作为背景板和展示板。学生吧的桌角和柜边全部采用了圆角型设计,确保安全。也增添了视觉的柔和感。

人工像素墙

改造前是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走廊通道,是大部分学生前往食堂以及学校北片区的必经之路。由于位于底楼两片墙之间,采光条件一般,不太引人注意。改造的原则是在不压缩通行空间的前提下,赋予这段走廊新的活力。

设计方案将东侧墙体拆除,与后方的学生吧和阅读角连接为一个整体空间;西侧墙面保留,增加互动元素。在墙面互动方式的选择上有意放弃了电子多媒体的方式,选用了无动力的双色旋转球,期望在电子设备普遍化的时代,重新寻找手工创做的乐趣。

球体采用了实验校服经典的红灰配色,共有个像素点,在简单规则下,通过创意可以生成众多有趣的图案,既能够配合校园的大型活动,也能成为班级间比拼合作与想象力的平台。

钢琴大厅

改造前的综合楼大厅,空间比较单一,以交通功能为主,中心位置放置了一架百年钢琴,周边墙面布置的是各教研组的展板。

改造将连接花园部分的墙面打开,使得树桌花园的景观被完全引入到大厅内部。通过室内吊顶与室外雨棚的整体化设计,增强了空间的纵深感,为主入口形成了很有吸引力的对景。大厅内原有的圆柱被设计为胶囊型,增加了展陈面积。

原有的百年钢琴被移到梯田中庭的正前方,单独辟出展陈空间。钢琴后方设置了隐藏式的帘幕体系,上方安装了声控的舞台灯光,可以快速转换为一个小型的剧场表演空间。大厅的设计在不影响通行的前提下,为原本单一功能的空间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教学方式变革,教育技术先行

改造前信息中心位于综合楼四楼,原有布局是入口、走廊以及两侧的各类教室。原入口较为简单,走廊是玻璃隔断,尽端是三间计算机教室,走廊外是屋顶平台和疏散楼梯。信息中心的改造旨在呈现一个面向未来的中学教育信息技术教与学的融合空间。

条码走廊

将蓝色作为基调,以层层递进的条码序列为走廊带来一个全新的面貌,在行进过程中会有独特的速度感,也可视作为信息数据的一次三维空间化呈现。

改造保持了原有走廊的宽度,利用结构柱向教室部分拓展了约60公分,这样使得几乎所有墙面都被激活,为走廊带来了新的功能:教学成果的展陈架、1对1的交流座、1对N的讲解区、面积不大却十分人性化的课前准备室和储藏室。在细节上,改良的灯光以及简洁的导视也呼应了简明、高效的互联网精神。

超级教室

超级教室是关于计算机教学空间的全新探索和尝试。首先在空间上将原先位于走廊端头对称设置的两间教室打通合并为一间大教室,其次在面向平台的部分采用了全落地的玻璃隔断,将课堂空间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之后在内部空间采用极简的设计手法,避免复杂的装饰。

浅灰色的墙面、原木质感的桌子、白色凳子以低调但优雅的方式融入整个空间,让超级教室最终呈现出通透、开放、明亮、清爽的面貌,最终目标在于将整个教室的重心转移到教学本身而非装修。

超级教室

在布局上超级教室采用了大小兼容的可变模式,单教室模式能够实现大空间的大班课程,可满足百余人;双教室模式可满足双班同时开课,互相不被干扰。在双教室模式下,位于中央的走廊区还能转化为一个开放式的多功能空间,可供师生们在课前课后交流,并适用于小型会议。

这样的转换让超级教室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不仅能满足计算机课程的教学需求,也可以作为其他所有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场所,是完全开放型的,这恰巧和整个空间的设计理念一致。

来自老师们的赞叹~

素材:杨晓青、金 珉

编辑:屠唯一、薛梦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