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教师招聘备考早知道早读课程速递2 [复制链接]

1#
你与教师的距离只差一点

教师招聘早读课开课啦!接下来华小图将会为大家推送最新的早读课内容(同学们请鼓掌)!今天早读课速递的内容是宋炜老师讲解的美术专业课程内容——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

建筑艺术

园林艺术一、中国民居建筑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1、北方四合院

北方民居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它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

2、南方住宅

皖南民居是中囯南方民居的代表。皖南民居以黟(yī)县西递、宏村最具代表性,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宏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余幢。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西递现存明清古民居幢,祠堂3幢。代表徽派民居建筑风格的“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在此得到完好的保留。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3、客家土楼

土楼是广东东北、福建西南等地的客家人的住宅。客家人的祖先是多年前从黄河中下游地区迁移到南方的汉族人。因为客家人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客家先民为了防范盗匪骚扰,保护家族的安全,就创造了这种庞大的民居——土楼。一座土楼里可以住下整个家族的几十户人家,几百口人。土楼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圆形土楼。圆楼由两三圈组成,外圈十多米高,有一二百个房间。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其用途十分统一,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层、四层是卧室。第二圈两层,有30到50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间是祖堂,能容下几百人进行公共活动。土楼里还有水井、浴室、厕所等,就像一座小城市。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土楼。

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第十六册福建省部分引明万历(—年)版《漳州府志·兵防考》城堡条记载到:“漳州土堡,旧时尚少。惟巡检司及人烟辏集去处,设有土城。嘉靖辛酉年以来,寇贼生发,民间团筑土围、土楼日众,沿海尤多”。标志着福建土楼进入发展阶段。

二、关于建筑艺术

建筑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艺术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建筑艺术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能够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1、建筑艺术的分类

(1)从使用的角度来分类:宗教建筑、陵墓建筑、宫殿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民居建筑、纪念性建筑等;

(2)从使用的建筑材料来分类:木、石、钢筋混凝土等;

(3)从民族风格上来分类:中式、日式、藏式等;

(4)从时代风格上来分类: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等;

(5)从流派上来分类:解构主义、构成主义等。

2、建筑艺术的内容

早在两千年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了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即:“实用、坚固、美观”。。建筑艺术应当是“建筑”与“艺术”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得建筑艺术既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使用需要,又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和审美需要。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作品,属于空间造型艺术,建筑的审美特点主要表现为它的造型美。人们在观赏任何一座建筑物时,首先感受到的总是它的外观造型。例如,北京的故宫,西藏的布达拉宫,南京的中山陵,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美国的流水别墅,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等。

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略),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美。

3、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区别

(1)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是“石头的史书”。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由此衍生发展起来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

(2)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宫殿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

(3)在建筑造型方面,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面一般都做有明显的曲线,屋顶上部坡度较陡,下部较平缓,这样既便于雨水排泄,又有利于日照与通风,屋檐都有意做成微微的向两侧升高,特别是屋角部分做成明显的起翘,形成翼角如飞的意境。对比西方古典建筑的典型实例帕特农神庙,它的檐部则是做成中央微微凸起的曲线,正好与中国古典建筑屋檐曲线相反。西方这种凸曲线产生了一种挺拔平整的艺术效果。

(4)审美观念不同。西方建筑每每以巨大的体量和超然的尺度来强调建筑艺术的永恒与崇高。它们具有严密的几何性,常常以带有外张感的穹隆和尖塔来渲染房屋的垂直力度,形成傲然屹立,与自然对立的外观特征,追求神圣,永恒,庄严,崇高。中国建筑则崇尚秀丽,含蓄的阴柔之美。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供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修门及园林景物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

(5)东方的基本建筑原则和风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而西方的风格却得以进步。在东方,一种建筑风格只是简单的重复。而西方却越来越强调建筑物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个性,其结果就是建筑风格和特点的持续改变。

三、关于园林艺术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园林被称为“城市中的山林”,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它通常是以花、木、石头、水、廊、亭榭等为主要元素,经过人为的精心设计建造而成。

1、中国园林的特点

(1)取材于自然,高于自然。园林以自然的山、水、地貌为基础,但不是简单的利用,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加以改造加工,再现一个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的自然。

(2)追求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即“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3)高雅的文化意境。中式造园除了凭借山水、花草、建筑所构成的景致传达意境的信息外,还将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形式,如匾额、楹联、碑刻艺术等融入造园之中,深化园林的意境。

2、江南私家园林

明代中叶以后,为适应官僚文人优游林下与巨商富贾生活享受的需求,私家建造园林的风气勃兴。私家园林多是住宅的一部分,规模有限,难与皇家园林相比。但造园者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叠石,引水,植树栽花,修建亭馆廊轩,改变地势的起伏,并化整为零地分割空间。造园家善于在置景中融合绘画,在建筑装璜上充分发挥诗歌、书法、工艺的效能,从而造成了笼罩着超时空的文化氛围的意境。在明清各地园林中,以苏州,扬州两处的私家园林声名最大。

(1).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有“名园之冠”的美称。苏州四大名园: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其中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汉族水乡特色。

(2).扬州园林

清代扬州盐商纷集,财才雄言,康熙、雍正间已建有八大名园,至清代中叶,名园已达数十处。乾隆两次南巡扬州,均曾遍幸各园,以致有“扬州以园亭胜”的美誉。

个园在扬州市东关街北,清初称寿芝图,嘉庆时归盐商黄氏,植竹甚多,因“画竹如个”,故称个园。此园布局紧凑,又以叠石著名,其黄石山堆砌尤佳,传出自名画家石涛之手。

3、明清皇家园林

明代的苑囿不很发达,主要有皇城西部的西苑(今北海公园)。入清后至18世纪,苑囿得到了极大发展。在山峦起伏、水流纵横的京西一带建造了圆明园、长春园和清漪园等;在外地则建有承德避暑山庄。西苑以精巧富丽、便于游览为胜;颐和园则兼有宫殿与园林之美,以雄中有秀为其特点。始建于康熙年间,咸丰十年焚于英法联军的圆明园,更以风景点之多获得了“万园之园”的称誉,在融合中西建筑形式上颇具特色。至于18世纪初建于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与外八庙,又在更大程度上把行宫园林与庙宇结合为一,还在喇嘛庙建筑入融合了汉族建筑风格,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

华图重磅推出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综合全程通关班

12月5日开课啦!

立即购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