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长沙哪家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76591812617012761&wfr=spider&for=pc老龙湾的传说是产生并流传在山东临朐县冶源一带的民间口头文学,年入选山东省潍坊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老龙湾,古称“熏冶湖”“熏冶泉”,位于海浮山北麓,系底下泉水汇涌地表而成。原水域3.3万平方米,现7.3万平方米,水深盈丈,清澈见底,四季水温恒定在18℃。盛夏酷暑,清凉甘冽;数九隆冬,云雾蒸腾,蔚为壮观。古称为“天下七十二名泉之一”,是山东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老龙湾渊源亘古,天工造物,风光璇旎,神奇无比,流传有大量依景而生的神话故事。
老龙湾历史文化悠久,历代僧道纷至,建庙立寺,望门族氏,修阁立亭。北齐古墓壁画在此出土;南齐僧远建有“钟灵寺”“玉泉寺”“浮山庙”;北宋刘慨留有“良公斋”;汉代刘邦之孙留有“孝王殿”;明代望族冯氏,先后建成江南亭、清漪亭、云栖亭、裕晖亭、凭吟亭、君子堂、椿桂堂、戏楼、玉衡楼、飞云阁、观音阁、雪化桥、大桥、小桥、三星桥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建筑,留下了大量相关历史文化的传说。
老龙湾风景如画,灵气所钟。历代名人荟萃,或观景,或隐居,或修学,或撰作。相传秦始皇御笔题下“神池”;齐国田无忌酿造“千日醉”;春秋欧冶子铸成“龙泉宝剑”;北魏郦道元实地考察撰写《水经注》;北宋刘慨在此隐居修学;范仲淹、富弼曾流连忘归;历史书法名家雪蓑题刻下“铸剑池”;明代著名散曲作家冯惟敏写下了大量影响明清的散曲杂剧。历代政界、文化名人莅临与隐居,留下了大量相关名人轶事民间传说。
借家具
在老龙湾边上住的人家,遇到红白喜事,家什不够用的,就在头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写张纸条“龙王爷爷,借你的家什用一用,用完归还。”列上想借的家什和数量,扔到湾里。第二天一早到湾边拿,所借的东西都摆在那里。
拿回来用了,刷洗干净,送到湾边,再写一张纸条:“所借物品已用完,原物送还,请查收!”第二天就不见了。
后来,有一户人家,借了龙王的东西来用了。他看这些东西不是金的就是玉的,都是些无价之宝,便起了贪心,偷偷地留下了几件好的,用别的家什顶替上,就送了回去。
第二天,他正捧着偷留下的几件家什把玩着,欣赏着,心里那个高兴劲呀,就没法说了。突然空中一声霹雳,这些东西向天上飞去了。他正惊呆之际,从空中落下一张纸条:“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借物不还,再借难难!”从此,再也借不到龙王爷的东西了。
借粮的传说
有一年,冶源附近大歉年,老百姓饿死的、逃荒的不计其数。
后来,庄里几个上了年纪的人,黑夜做了一个梦,见一个白胡子老汉对他们说:“大伙遭难,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只有几斗红黍秫,你约大伙去拿来救急吧!”
第二天,出来一说,庄里的人都做了同样的梦,他们觉得很奇怪,不知到哪里去弄红蜀秫。后来有人到老龙湾边上一看,见湾里的虾酱稠。
回来一传说,人们便到湾里去捞虾米,回来用开水一烫,通红通红的,活像是红蜀秫粒子。人们用来换钱买粮,渡过了难关。湾里的虾米,无论怎么捞,也不见少。直到下来粮食以后,人们吃上了饱饭,那虾米一下子都不见了。
请木匠
从前有个木匠,手艺很巧,他做的活,非常精致,远近闻名。
这一天,来了个人请他去干活,他背起工具筐跟那人走了。不知不觉,来到一个地方。那人找出东西来,原来是一辆车子坏了,叫他修理。他给修理好了,又照样子做了几辆,一直待了十几天。
活做完了。那人说:“没有钱给你,给你一升红蜀秫顶工钱吧!”木匠心想:我给你做了十几天活,才给我一升蜀秫,太嘎咕啦。一生气,便一下子给他倒在了地上,背起工具筐就走了。来到一座大门,刚一出门,只听“喀吱”一声响,大门关了。
他一回头,自己却站在老龙湾边上—原来是给老龙王干的活。他摸了摸口袋里,还剩下一粒蜀秫粒,拿出来一看,原来是一粒大珍珠,光芒四射,耀眼铮光,能值千两银子——若是那一升,不知能值多少万两银子呢!木匠懊悔不及,只好悻悻地回家了。
雇短工
早年间,冶源附近村庄有个青年,到官松树的短工市上去等着受雇做短工。
来了一位老汉把他寻了去。来到一个场园里,见排了一大群人,也不知要干什么。主人拿出一身青衣给他穿上,又给他一面小旗拿着,便排在队尾出发了。脚底下踏着腾腾的黑云,软和和的,象是棉花瓜子。头里有人打着大鼓,后边的人都摇着小旗。旗一摇动,便哗哗下起大雨。
正走着,他低头一看,见脚下就是他们的庄。一眼看见,他二嫂子正在碾棚里推碾。他心中纳闷,还没反应过来,便“咕咚”一声,从天上掉下来了。
正巧掉在自家门口的场园里,他回头一看,自己变成了一条两丈多长的大鲇鱼。庄里的人见正下着雨,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了一条大鲇鱼,都来在他的面前烧香磕头。他一看连他娘、他爹都在给他磕头。他想说话,又说不出来,干着急,没办法,只是摇头。
那老汉原来是老龙王。老龙王带领人,行完雨,回去一查人数,见少了一人,便又整队出来寻找。又雷声霹雳,大雨哗哗地下。来到了这庄的上空。
那大鲇鱼一见,把身子一扭,就腾上了高空,跟着众人回去了。脱下青衣裳交还给主人,领了一碗红秫秫的工钱就回了家。
庄里的人对他说,今天下雨,天上掉下一条大鲇鱼来,后来又腾空走了。青年说:“那就是我呢!”众人不信,他便把如何去做短工,如何掉下来,如何人们对他磕头,连娘、爷都给他磕头的经过说了一遍。然后又拿出了那碗红蜀秫粒子——原来是一碗珍珠粒子,明晃晃的,耀人眼目,众人这才信了。
冯氏放生池
在老龙湾的东北岸,原有一个东西长七尺,南北宽六尺,水深五尺的水池,这便是放生池。
放生池之置,始于汉武帝初年,当时只限于京都长安,数仅一二,均在佛教寺院内。
至唐代皇帝李亨,因忌鲤鱼的“鲤”字与其姓氏之“李”同音,便下了一道禁食鲤鱼的敕令:捉到鲤鱼,必须放生,凡天下置放生池九九八十一所。本佛家畜养水族不杀生之意,后国内僧寺及庵堂往往设之,以示佛之慈善。
当年,著名散曲家冯惟敏隐居冶源薰冶湖畔。他广积盛德,与众族人约定:在每年秋“天赦日”,冯氏族人便到集市上买些活鱼,到放生池放生。为此,这放生池被称为“冯氏放生池”。
某日,有人从薰冶湖中捕得鲜活的红鲤鱼,以献海浮冯公。公实怜而不忍食之,便在此鱼左腮处系一金环,后放于池中,让其复生。后来,冯公去世,竞有一美貌少女披麻戴孝,参与丧礼,其情尤其哀切,却更令众冯氏族人和邻人生疑—此女系何人?非亲非故,众人皆不识,为何参与丧礼,且如此伤心悲恸呢?然众人皆知冯公好友甚多,可能此女乃冯公生前好友之女,虽未接到报丧帖也会来送殡的。殡葬既毕,有好事者悄悄跟在此女身后,想看个究竟。不料那少女走到放生池边,似欲弯腰洗手,却倏忽不见了。
这人立即声张起来,众皆愕然。有一位冯家送殡的媳妇说,她曾留意此女,发现她的左耳上戴一金环。众人议起“左耳金环”之事,曾听冯公说过将红鲤挂金环放生故事的人说开此事,于是,众人恍然大悟:这少女乃美人鱼也!为报冯公放生之恩,特化人形,以子女之情为其送葬。后人为纪美人鱼报恩之意,特建“报恩亭”。
铸剑池
听说早时候,有个名叫欧冶子的,被敌兵撵得东跑西颠,找不着个存身的埝儿。这一天,他从早晨到中午,忙于奔走,水米没沾牙,就到处蹿着找吃的,快到晌天了,直饿得浑身没了一点劲儿,好歹磨蹭到老龙湾边上。老龙湾的两旁是山奇水清,丛竹古木,一进去就觉着凉森森的,真正是个好埝儿。
光埝儿好不能充饥,肚子贴在脊梁上,一阵一阵唱二黄,脸上豆大的汗珠子一串串地往下滚。他左右撒目了半天,也没找到一口吃的东西,就坐在湾边一块青石条上歇息。心里话:先歇歇再说,歇过这口气儿来,再找埝搜寻点吃的。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他坐在那里犯了一阵子愁,一抬头看见竹林子里有一条羊肠小路,心里想:有路就有人,先顺着路过去看一看,说不定这里还有人家住呢。两手扶着地,费了很大的劲站起来,一步挪不了四指,艰难地顺着小路走去。走了有半里路的光景,看着前面有一寺院,寺院的门脸上挂着一块横匾,匾上写着“玉泉寺”三个金灿灿的大字。
寺门半闭半开,欧冶子站在门外大喊起来:“寺内师傅可在,寺内师傅可在?”他连喊了两声,寺里走出一位六十开外的老僧,问道:“是何人喊叫?”欧冶子见门里走来一老僧,紧赶了几步走上前去打躬施礼,忙把自己的来由说了一遍。老僧听罢,把他让进寺内,吩咐准备斋饭。饭罢闲谈起来,老僧说:“你有这样一身好武艺,没有兵器也可自己铸造嘛!”欧冶子回答说:“老师傅说得倒挺容易,如今我两手摸天,要啥没啥,如何铸造?”老僧哈哈大笑了一阵,说道:“我敢说,我就有谱,我这里铸造兵器的家伙是样样俱全,只要你肯出力气就行。”欧冶子听了,满心欢喜地说:“明天我就下手。”
第二天吃了早饭,欧冶子就在老龙湾主泉边上支炉生火,铸起剑来。他为了铸造一把锋利的宝剑,每淬一次火,就在一块石头上试试,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复复,也不知道淬了多少次火,最后,直到铸成的宝剑光闪闪,耀眼锃亮,顺手往试剑石上一劈,巨大的一块石头迎刃而开,才算完事儿。
欧冶子铸剑时一次次地淬火,使老龙湾主泉的水一次次冒起热气。自此,老龙湾里的水,五冬六夏一样高的温度,到了最冷的三九天里,早晨也冒热气,从来没上过冻。欧冶子铸剑淬火的地方,被称为“铸剑池”。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智慧临朐e点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