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碧漪,曾居于武进蓉湖,故号双湖女史,江苏无锡人。近现代书画家。曾执教无锡竞志师范学校多年;年上海中国画院筹建,被聘为画师。晚年定居香港,于年在家中去世,享年岁。“水宽山远烟岚迥,柳岸萦回在碧流。清昼不风凫雁少,却疑初梦镜湖秋。”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绅在《却望无锡芙蓉湖》中的诗句。无锡人杰地灵,自古就是富庶的鱼米之乡,亦是江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独特的江南文化,滋养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也为无锡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许多绮丽传奇。在近代中国美术史上,无锡曾同时涌现出三位杰出的女性画家,分别是杨令茀、方召麐和侯碧漪;她们以手中的画笔延续起无锡的文脉并将之发扬光大,亦为新中国的美术事业开启了一页崭新篇章。本文所着重介绍的便是三人中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之一的侯碧漪先生。侯碧漪出身名门闺秀,其家族世代为锡城望族。曾祖侯桐(侯叶唐)曾是嘉庆年间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其府邸“侯氏少宰第”如今仍安矗于今天无锡市的人民路上,是市级保护建筑)。家学渊源,弓裘衣钵,受家族文化的熏陶,侯碧漪自幼即喜丹青。早年师从本乡画家有“江南老画师”之称的吴观岱,后者曾任清末内廷“如意馆”的供奉,专事临摹古代书画,并为光绪皇帝绘制课本故事。吴观岱精于仕女人物,所作仕女秀美端庄、体态婀娜;侯碧漪的书法则得授于民国书家孙揆均。在两人的精心指授下,年轻的侯碧漪诗文书画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青年时期的侯碧漪年轻的侯碧漪从无锡文艺专科学校毕业后,曾在无锡竞志女校担任首教多年。后与江苏武进县孟河城人费子彬结为伉俪。“孟河费氏”乃世代医家,先祖费伯雄曾是清代内廷的御医,悬壶济世称著一方。费子彬在苏州时曾与钱穆同窗,年辗转到上海,在静安路鸣玉坊内开设医馆,因其医术高明,二十余年间声誉日隆,被称为民国海上四大名医之一。费子彬像(—年)侯碧漪跟随丈夫来到上海谋生,两人相濡以沫,感情十分融洽。费子彬早年曾为张大千的私人医生,与张氏交谊向笃,侯碧漪便因此结识了张大千,经常以艺事向张大千请教。不久遂拜入门下,师事张大千习画。得张大千指教,侯碧漪的书画水平日益精深。她擅长花鸟,上溯徐熙、黄荃,下逮新罗,设色妍丽,专有一功;画人物仕女,力摹晋唐,端丽大方,颇具大风堂韵格;书法则取经于褚遂良、黄庭坚笔意,兼习隶书,又间作小楷,亦冲穆秀逸,独具神采。年,女画家们在画院交流画艺(从左至右分别为侯碧漪、吴青霞、陈佩秋、庞左玉、周錬霞,背对者为陆小曼)年,侯碧漪参加了中国女子书画会,成为会员。其间又得王师子教益,绘画技巧不断提升和成熟。到了年上海中国画院筹建,侯碧漪被聘为画院的第一批画师,造诣愈臻高古精纯,此时其作品回归自然天真,喜作放笔水墨渲染,被誉为“三百年来闺阁中少有之手笔”。艺术与心境皆由绚烂归于平淡也。年,侯碧漪(左三)在搪瓷厂设计脸盆底样(从左至右者分别为周錬霞、叶露园、侯碧漪、唐云)后来费子彬由上海南旋至香港,侯碧漪亦跟随之前往定居。二人夫唱妇随,在港悬壶行医,诗谈画会,与名流交往颇多,收藏亦伙。香港《苹果日报》社长董桥曾这样回忆道:“在老先生(费子彬)的医馆内,经常坐满讲国语的名家名媛和侯老师的学生,席间看了许多老师的画。老太太无论装扮,无论言谈,无论待人,都称得上今之古人,十分难得。”费子彬去世后,侯碧漪独自在港生活二十余年,与丹青为伴直至离世,活到岁。作为女性画家,侯碧漪不喜欢松竹梅之类表现士大夫高尚节操的题材,而是更加偏爱荷花、月季、蝴蝶兰等比较婉转柔美的植物。因为以这些植物明艳之色彩,婀娜之形态,更能表现出女性闲适的生活态度。侯碧漪的作品多是来自对日常生活的有感而发,洋溢着快乐、自得的情趣。春光的明媚和夏日的艳丽是侯碧漪绘画的主要基调,她笔下生物的万千姿态又为这个惬意的世界增添了无限的生趣。人们无论是赏花还是观鱼,进而看画都是为了在其间品味生命的喜悦,在这一点上侯碧漪以女性独有的敏感捕捉到了其共通性,从而发自于心、传之于画,更留诸于观者们的美好记忆中了。作品赏析百子莲侯碧漪年上海中国画院藏五色鲤鱼侯碧漪20世纪60年代上海中国画院藏家家门前百花香侯碧漪年上海中国画院藏海上遗珠系列吴青霞:画戟朱楼映晚霞(点击查看)周炼霞:无灯无月两心知陆小曼:冷香曼舞浸芳菲陈小翠:向晚馀凉拾翠归李秋君:旦缘感君诉秋迟庞左玉:玉笙金毫画遥空抱月堂上海市长宁区法华镇路号一切源于诚信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