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孟兆祯ldquo时宜得致,古式何裁创 [复制链接]

1#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前几天在西安召开的中国风景园林年会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有。

年11月4—6日,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风景园林如何为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全力提升城市功能、积极塑造城市特色风貌贡献智慧和力量值得深思。在此背景下,此次年会提出“风景园林与‘城市双修’”的大会主题。

听到这个词,作为老司机小蚂哥觉得真的不忍直视,把一个这么隐秘古老神秘的词汇用在风景园林上真的好吗?(哈哈)

大会上所提出的城市双修指的是“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这么一解释好像就不神秘了呢~

anyway,大会期间两位大师(孟兆祯、张锦秋)的发言让人影响深刻。小蚂哥秉着传承知识的理念,将其发言录音内容整理成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首先是孟老带来的广西园博园中广西园设计方案的汇报。我们蚂蚁景观也中标了设计师园哦,传送门在这里:一次竞赛的思考——一勺江湖

“时宜得致,古式何裁——创新扎根于中国园林传统特色中”

以下孟老发言为黑体字,小蚂哥的补充为灰色字体

中国传统特色中,《园冶》主张与时俱进,它具体讲:“时宜得致,古式何裁”,不忘初心是传统特色,继续前进是传承、创新传统。在当今世博园之中的园中园,要将园林在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文化艺术效应和中国特色、地方风格和乡村乡情融为一体,为民谋福祉。

(这一点,小蚂哥非常赞同。不论是哪个行业都讲究传承和发展,脱离中国传统去谈景观是扯淡,脱离中国实际去谈园林是耍流氓。这几年随着风景园林的崛起,中国传统园林遭受到了很多误解,有人说它是小脚美学,也有人把它捧上了天,小蚂哥认为都是不理智的。)

应某地方人之约,对某地作了地方园作为一种创新摸索,立意主题为“天香华梦”。因为当地有个简称“桂”,桂在历史上原本是指一种大乔木肉桂,这个地方桂花生长很好,把“桂”提升为天香,而天香纳入中国梦,联系世界梦,世界大同,中华的园林特色简单的概括就是以诗言志,诗意化象,中华园林艺术特色是景面文心,借诗、画、文藉文言志,形象是山水以形媚道。这是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讲到的。

(小蚂哥给大家解释一下:宗炳的《画山水序》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篇关于山水画的论文,对盛唐以后逐渐形成的“画家十三科”中以山水打头儿的格局具有开启性的意义,为历代画论家所重视。而中国园林自古以来就是入画的,所以怎么从画中来,又回到画中去,是中国园林一个永恒的主题)

这个园的园址位于整个展园的中心的位置,它的尺度是标明的。坐北朝南,区位来讲很好区位,北边临北边入口,西边是亲水泉,南边有个框景,东边是其他地方园林的园址。由于园子位于中心的独立空间,地面上有八米多高的弃土堆,为筑山理水提供了土方之宜,一般山水园缺土方,这里土方却很丰富,但弃土堆很难满足新园的创意,所以就决定要镂山构园。

这个都是一个山进不去,而且这个山,造山要胸有丘壑,那么这个山是有丘无壑,有实无虚,所以确定了对它进行人工的改造。北面是主轴路来的方向,我们把它屏障起来,西面清泉水源,我们要从这里取水,南边是矿坑的实体,东边临园。

(这里,孟老介绍了广西园基本的地形情况,由于小蚂哥也曾经到过现场,明白孟老说的有丘无壑,有实无虚,因为现场确实就是一个8米高的大土堆,所以孟老用了镂山这个词,镂很有意思,是一种传统的公工艺,说白了就是要把山按照需求改造)

所以孟老将自己的手法称为镂山成园,很霸气~

首先,我们要解决一个山水骨架,人们心中的桂林山水,那首诗对大家影响很大,就是“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所以学当地的山水要学它的神而不是学它的形。

主山北峙而为屏,山前一带的江湾提供主建筑叫“普天共婵娟”,因为桂花可以跟月亮发生文化的联系,而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共意、共建、共享,我们把“享”挪到“享受风景”上面;总建筑的地形负阴抱阳,邻水就是诗的一个体现,靠近水面的那一面,将水面扩大成一个江湾,然后绿水扩一个现代的石舫,潜意识上是民族获得潜力的一个地方。

山上一个壮族的民居所改造的一个园林建筑,所以从西边的水面暗渡山溪,然后从池塘出来,就做了一个趵突泉,成景得景的视线不仅在平面,更在高下俯仰变化,所以建筑依山水布局,山水应境而生;北引主路而来,西为引水的清水泉,南望水石,夕照矿坑,东与他园相邻。这样门开三壑之口,让它有丘有壑。

(孟老在这里其实是在梳理山水关系,不仅是设计范围,更要和大的园博园的规划相融,所以上文所说的镂,不是真的要把山镂空,而是根据周边的环境,分别朝三个方向开门,也就是下文说的三个大门,这样地形便有了丘壑之感。)

水源一为清水泉,暗引山溪;另一为趵突涌泉。成景得景之视线不仅平,更有高下俯仰之变化。

建筑根绝山水布局,山水应境而生。北引主路而来,西为引水之清水泉,南望水石夕照之矿坑,东与它园相邻。

(可以说虽然是传统的造园手法,但孟老非常重视竖向的营造,站在山顶远眺,坐在水边赏景,石舫虽然不能航行但可让人心驰神往。)

南门“五湖嘉宾访清泉,四海祥光照桂园”

南门借东南亚各国德邻之关系,我国主张南海和平,用摩崖石刻,题“南海清晏”,“相宁南海”,将石刻放在榕荫桂馨之中,“五湖嘉宾访清泉,四海祥光照桂园”。

(小蚂哥认为这个门虽然从景观上比较平常,但在寓意上格局上都高人一筹)

东门“勤与俭治家上策,和而善处事良规”

东门紫气东升,它所表现的内容是“桂乡勤风”,我们用桂乡民族民用的木架把它改造成为一个门,加了两个博物馆内找到的酒杯形象,这副对联是当地农村的对联,“勤与俭治家上策,和而善处事良规”,原原本本取自当地农村民居对联。

(东门也象征着东方人的气质,勤俭,善良)

西门“夕佳落霞一抹金,炮仗花架供清荫”

西门取它稼场收获作物的架子,把它作为“桂珍一览”,就把当地产的自家物产挂在架上,构成一个面,门联“夕佳落霞一抹金,炮仗花架供清荫”,用农稼场晾架来展示当地的奇珍名产。

(想当年小蚂哥在游戏《饥荒》中为了渡过严寒,造了很多的晾肉架,如今孟老把我的梦想变成的现实~)

歌舞昇平“柳腰菏靥风作舞,楼影水漪月筑台”

据点渲画。根据点来渲染面,我们做了一个“歌舞昇平”,用铜鼓来做铺地,用自然的材料来解决颜色,取了一个乡镇的门把它作为主址,做一个抱手的坡廊,这样的话就可以用这样的一个空间作化妆室,表演的人可以从化妆室沿着这个廊子跳舞下来,到舞台上表演。

这个是中国最古代的一种响屧廊[xiǎngxièláng],就是穿着木屐带着首饰,地面以下带着像水缸一样能够和声的建筑,这样的话跳起来就会有鞋子踏地板的声音和其他声音融为一起,所以我个人认为世界上的踢踏舞,中国是祖宗。

同时这也可以供一般游人在节日演出或参观游览。它混以表演带群众文艺的参与,用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用吊楼门为本源,且接抱手爬山廊至园坪,且园坪以铜鼓为心,民族花纹。吊楼及廊基空间作化妆室,亦供平日游息。爬山廊木地板下有共鸣结构,响屧廊古树新花,踢踏舞之宗也。台联“柳腰菏靥风作舞,楼影水漪月筑台”。

(这是广西园中的活动广场,通过响屧廊和场地的结合,形成了很好的围合感。)

天香仙舫“澄波上孤赏红浴,桂舱里共享秀餐”

另外一个建筑是“天香仙舫”,用一个石舫作共享服务建筑,清茶冷餚,同舟共济。月宫玉兔船首,底舱、台舱、楼舱递层而起。壮族民居屋盖容百人,不用斗拱筑檐,舱门横梁处也吊柱子,舱门上有副对联:“澄波上孤赏红浴,桂舱里共享秀餐”,一方面看风景,一方面饮清茶;

(石舫的位置是在水边停靠,这非常符合古典园林布局)

挽手亭“嘉荫迎新添翠禧,爆竹辞岁无硝尘”

在“鸢浦水香”的附近有个水榭,我们叫挽手亭;亭子上爬满炮仗花,有两个对联,两个亭,一个是“人非过客,花是主人”、另外一个是专为炮仗花写的“嘉荫迎新添翠禧,爆竹辞岁无硝尘”,借这个炮仗花来宣扬和平的思想。所以我们借景,迁想要妙得。

普天共婵娟“池底月是天上月,花间人乃画中人”

“普天共婵娟”,这是一个水榭,负阴抱阳,出台立坊之水榭意守“宛在月中央”,出台示近水楼台先得月,立坊标是天河津口,“池底月是天上月,花间人乃画中人。”这副对联是学人家的。室内展示广西风景园林数字屏。

碧岗壮居“台依山高须放眼,竹抱世泰宜养心”

北主山作台顶,领小山丛桂之境,出碧岗壮居,将生活居住建筑化为文化休息建筑。之前一层养牲口,将尺度加高,外宜眺景,内展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精华和各族四季服装。

它展览的方式是电视,春夏秋冬各个时间都可以展示,这里专门产一种竹子,泰竹,几十根竹子抱在一起长,这个就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很相恰,用石榴来比喻“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泰竹也是合抱,得到一个泰,泰也是世界和平。所以专门设了一个竹石的屋联“台依山高须放眼,竹抱世泰宜养心”。

中国放眼世界,提倡合作共赢,园景化转共赢为共赏,共享清风明月,异域同天。在自然地形的基础上,有80%的绿地率,以乔木为骨架,灌木绕屋,滨水、林绿。以榕为基调,当地有千年高山榕,榕荫匝地;桂花为主调,特色植物金花茶为焦点种植,2%-5%的自然坡谷作宿根花卉盘山花镜,花镜是西欧的,盘山花镜是我们的特色,水岸深柳疏芦,近岸沼生、水生植物;当地间以螃蜞菊。

我谨以为社会服务的设计向社会汇报,深望批评指导,共谋创新传统,谢谢大家。

(孟老的这个方案不炫技,不张扬,踏踏实实的分析,实打实的研究,这在拼方案,炫版面的今天看起来貌似很平淡。但小蚂哥认为景观本来就应该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而这样踏踏实实做事的精神和传承经典放眼未来的格局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你说是吗?)

好了,这期我们就到这吧,下期我们会给大家带来张锦秋院士的汇报详解,大家敬请期待吧~

小蚂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