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北京第一支武装抗日游击队在这座山上诞生, [复制链接]

1#
北京什么医院皮肤科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山不陡峭草木密,曲径碧水栈道长;京城百望东眺远,楼舍如棋地苍茫。

百望山位于北京西郊黑山扈,在香山东侧、颐和园北侧,主峰海拔米,属太行山余脉。天气晴好的时候在主峰上能看到二环内,据说这就是百望山的由来——百里以外也可望见。这里是个登高望远、健身锻炼的好去处。

民间传说,北宋时期杨六郎与辽兵在山下大战,佘太君登山观战为六郎助威。因此,这座山又叫做望儿山。山上有望儿台,上面有一尊石雕的佘太君像。以前去的时候,看到雕像的手指被人损坏,这次去发现披上了红斗篷。石雕后面有一座佘太君庙。

山上还有老龙头,虽然就是上山路上的一块突出的大石。还有望京楼和黑山扈抗战纪念园。后者是这几年新开发的,上面记录了黑山扈抗日武装的诞生以及一次战斗:全面抗战爆发后,平西抗日游击队诞生,在解放了德胜门外监狱后,与日军在此处击落敌机一架,击溃敌军一个中队并缴获部分枪支。

除此外,百望山还有篆刻很多名人和书法家的品的碑林以及枫岭、吟诗阁、揽枫亭和法国教堂等。

很多年没去百望山了,最近一次还是6年前。

百望山确没有什么好看的景色,山不太陡石有路,水不成溪草木密,偶有曲径攀幽,也是人工砌造。但是这里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尤其到了秋天,能欣赏到大面积的红叶林。虽然不如香山有名气,但这可是离市区最近的红叶观赏点,而且来百望山看红叶的相对少一些,经历过假日里人挤人看风景就知道人少的重要性。

一路走来,感觉以前的百望山只开发了三分之一。经过这两年陆续建设,又开发除了新的景点,比如长长的栈道、黑山扈抗战纪念园等。

10多年前,第一次来百望山时写过一篇“行记”。昨天看到,感觉写的挺好,就是废话忒多,然后就是无病呻吟、小题大做,可能当时阅历少的原因。删除了其中字关于革命纪念馆的游览感触,因为感觉写的很白痴很无病呻吟。

真的感慨:时间是个大熔炉,现在的思路和目标跟10多年前完全不一样,无论角度立场还是思维逻辑。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变化那么快,谁知道几年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以下为12年前写的《百望山行记》,有大幅删减——

公历10月4日,星期六,金乌三竿,蔼煦柔辉,清风薄云,秋高气爽,与两友人自上地出发,沿东西大道步行,至上地环岛,喜逢国庆假日,环岛修饰的花团锦簇,四碧环伺,群芳争艳中,一个巨大的草木“花瓶”矗立,数个斗大“白衣”敬辞另人起敬,再辅以鲜花绿叶,更添锦绣,感念其鲜于常日。

再西行,三十分后行止百望山公园。进门先见“铁血忠魂”革命纪念馆,入馆瞻仰风姿事迹。革命纪念馆共有四个展览区,分为:国民大革命、中共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详实的图片,并辅以文字详细的想人们展示了中国近代、现代革命的艰难困苦和光辉历程。图片一般为记实照片,文字亦是毛笔蝇头小楷,馔写之物也为当时的毛边草纸,并配有若干的历史遗物和相关史料记载或宣传。记载的大部人物为主,既三次国内战争、八年抗战中牺牲的革命先辈的事迹。

出院们,不仅想到百望山的由来,北宋年间,耶律氏屡屡犯界,名将杨延昭带兵出征讨辽,数年未归,佘太君念子心切,每每思念延昭,既登山眺嘹,希望亲子早日凯旋而归,后人因此而命名。杨延昭是赵宋抗北拒辽的边关大帅,抵御契丹人的数次犯界,佘太君亦是北宋的老将,高龄仍然戎装披挂,率众北伐;这个革命纪念馆具名为“铁血忠魂”,并建在百望山的目的恐怕是盼忠魂烈骨早日安息的意思吧(注:其实是自己胡乱YY,真实原因前面写了)。

再跨一进院门,就见一个高大的六柱卷檐亭,内外四置鲜花百余盆,金黄翡翠,姹紫嫣红。在亭正中几个大花篮映衬下,有一个巨大石碑,上书“绿化江山”。亭左边房屋掩映,平台楼阁,右边竹林绿翠,有花有草。各有原木作成的路标,左为小路上山,途径回首亭、老龙头、攀岩石、文化碑林、揽枫亭,望儿台….右边为大路上山,其景物也相同,只是浏览顺序颠倒。左右探之,大路平坦,可行车,小路崎岖,景色怡然,既然来爬山嘛,自然要走小路了。

寻小路步阶而上,远见山中坡有一凉亭,红瓦红柱。小路青石宽阶,沿路绿树掩映,芳草斐然,登攀十分轻松,不时可见上、下山的游人。常见六七十岁高龄老人,意气风发,毫不逊于年轻人。当然我们年轻气足,气力更佳,更是早早将同游数人抛于身后,虽然体力不愧,只是耐力稍欠,攀石时不觉腿痛腕酸。遇两次大石拐弯处,只好略做休憩。

一气冲到休憩的亭子,发现是“回首亭”。是一个为游人而立的休憩地,若体力不支无力攀爬,可以就此休息返回,当然更多的意思是让游人回头看看刚刚经过的蜿蜒、崎岖的半壁山。

回首亭畔无数野酸枣树自然垂成,几颗硕存的小枣随风在树梢舞动,四顾群旷,清雾弥漫,远处高楼耸立,马路车辆在绿树掩映下依稀可见,山下红砖绿瓦,俨然有序。旁有数块巨石不但可供人闲坐,还是取景留念的好地方,自然不会白白浪费。此时艳阳高照,汗湿薄衫,又累又渴,痛饮后陡然爽快!片刻休憩后,再次寻石上山。

中途一弯处遇一大崖石,状陨石,半空半悬,煞是惊险,不过景色一般,原来就是老龙头,但是石旁没有文字注释(注:当时确实没有注释文字),仅猜测而已。疾步来到上山却见一条宽阔道路横在面前,原来已经到了山顶,而这条宽阔马路就是上山大路。虽然小路曲折,也未有感觉太多劳累,不知不觉竟然已经到山顶,忙唤同伴快来。回首望去,参差不平,绿影憧憧。

向前行不过百步,已见好多先上山者在路边喝水,休息,右首一平台中置,高约三尺,台阶数个,中矗立一汉白玉雕石而成人像,鬓丝如霜,左手拄拐,右手平握,仪态安详慈祥,表情坚定刚毅,团袖襟带,雕刻面容丰满细致入微,原来这就是当年佘太君望儿归来的“望儿台”。

台正面有一大理石篆刻汉字,简述了此台由来。手扶佘老太君之雕像,却见右手五指与左手拐棍龙头已然人为损坏,中有一老人喟然对我们言,“战争啊,不但使得今人伤痛,也让忠魂遗像也为之遭殃,你们看这左右手,还不是闲耍“战斗”时不小心的杰作。”众人欢笑。

顺路向前,游人逐渐多了起来,转过一道峰口,眼界豁然开朗,一边是俏丽的石山,上面百望山的最高峰--揽枫亭,另一边厚重的水泥栏杆,古色古香的辕门。辕门两屏大理石镶嵌而成,篆书有书法大师和水墨大家的作品,落款名字倒是名家,却未尝了解笔墨的粗细瘦肥,余驻足细品却不得其三昧。

跨过辕门,来到中情亭,里面坐满了休息的游客,一池绿水置其中,碧水清澈,更见金鱼数十头游来游去,此是百望山之行所见最清澈的水了。循亭周而行,见一个长石生出山崖,有铁栏杆护卫,俯视群山田地,大如土丘,小如棋盘,四顾穹庐,满目苍翠,天地莽莽,问嫡明天,大有玉树临风,飘飘欲仙的感觉,观止胸襟飒洒,烦心琐事瞬间消弭,心底顿生豪情万丈。一刹才明白因何古人多喜爬山,不但可以开阔胸襟,洞察眼界,更增加无限壮志豪气,柔情风骨。

转至揽枫亭下,拾阶而上,长阶虽短却也有28节,不仅想起家乡泰山南天门的十八盘那一千零八阶台阶。登的窄梯上来,只见整个亭子红漆粉饰,高高大大,可惜四门紧闭不可参见其内。不仅喟然揽枫亭空有其名,并未有想象中的美丽,甚至不如楼下景色迷人,幡然醒悟却道为何楼下人多于楼上数倍,定是他们与我同样索然失趣。

于是随众自南面欲下行,却见一庙堂面南背北,座中供奉乃是一戎装披挂、拄拐杖、白头银丝的老妪,左右一男一女皆是一身铠甲打扮,虽然不知道左右护法而人是否为杨延昭夫妇,还是综保和桂英夫妇,不过中间尊坐者却是佘太君无疑。既然供奉的是佘太君,那一定是“佘太君庙”了,仰头一看横匾上书,果然没错。

再向下,有红瓦墨题的五重卷檐墙帘,层层叠叠,逐一而下。一层为楼—吟诗阁,大约是历代文人骚客多在次题诗吟哦;二层书曰:江山如此多骄,乃是伟人毛泽东的手迹;三层载曰:密密麻麻几千字,正是国家《森林法》中若干章节;四层是建园相关官方记事,以及绿色保护的法规细节;五层记载的是各界关于百望山绿色公园的题名。

步行下来,见好多人在路旁有一大石旁照相,也聚合上前,只见那大石头正书三个大字“百望山”,噢,原来此是正点,定要留影纪念,要不然怎知道某日到此一游啊。

此时已经是午后一点左右,日已西斜,至今还未进米食呢,旋寻的一处幽静的小路,席地充饥。休息一阵后,复登路再行。

顺大路向下,这边果然人气旺,三三屡屡遇到上山、下山的游人。路边多是枫树、枣树,以及一些常绿树木松柏。百望山非常重视防火护绿,不时在路边、林旁看到石头或是原木的宣传标语,明显支出提醒游人注意。

先至太行前哨,近一块大石碑而已,虽言前哨,距离太行可不近啊。不几时我们就来到一个非常浓密的小松林,有石碑云:游击队之林,推测可能是为纪念当年在此山上打游击的革命战士而栽种。自此向刚才越过的山望去,亭台楼阁清晰可见,好似一副天然的背景水墨。

踏路复行,见诸多的老年人在家人的陪伴下休息,百望山虽然雄伟险峻算不得,却是老少咸宜,更是休闲散心的好去处。前边十字路口处标示已到喊山谷和红叶区,听到有人在大声喊话,寻喊山谷,未见,乃放弃;顺行路口一弯路觅红叶区,原来却到又一处凉亭处,若干年轻人在石桌上打牌。环凭四周,皆是枫树,尽是绿叶淙淙,也许还没有到枫叶转红的时令。顺一小径返回,又见许多的老人家在采摘什么草花,同伴上前去问,老人家指给我们一种开着黄色小花,三棱型叶子的草说:“就是这种野菊花,采摘下来,晒干,泡茶饮水,具有消暑败火清肺之功效....最好是含苞欲放的花才有效….,”我们也去采了几棵拿在手中。

此处还有一碑林,好象是中日友好纪念而建立。忽听碑林附近憩亭有人呼喊,呼声未落,却才与我们说话的老太太回声响应,噢,原来刚才听到的喊声是这群老人家。唉,听她们的那嘹亮的声音,拱高的声调,健步如飞的步伐,谁会相信她们有六七十岁的高龄,看来经常锻炼锻炼,爬爬山、玩玩水,至少花甲之年收益非浅。

再行至三岔路口,此处空旷,山脚已经离的很近了,正踌躇该向哪边走呢,对面走来一群人,公园拦住他们请他们买票。

下山路颇宽,不过弯路很急,为防止机动车滑坡,路中安置了石坎,减缓惯性的冲力。不知不觉临近山脚,又见一池碧泓,盈盈满满,池边垂柳千丝绦,小桥曲拱最谐意。一边大树上横书“幽谷”箭头左指,顺指下行,见一利用山势坡度而建制盛水池,有一管道顺下,形成人工瀑布,此处绿荫遮掩的密密实实,阳光光曦透透不得,小河沟里的生满了绿藻,环视四外,阴翳遮挡,绿影淙淙,真有点深处不胜寒,远谷幽自清的味道。

出的幽谷,已经到了公园平地,在密密的竹林后,有无数的石碑文字,此就是首都绿色文化碑林了,自己才疏学浅,不懂得书法欣赏,仅望望其精致的雕刻,至于铁勾银划,刚筋有力更是了解,仅觉的看起来不错而已。

回头望望这座小山,一路观玩闲耍中,半天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也不觉的累。此时日初西斜,方下午两点多,又见无数游人自院门进入。虽然百望山没有惊异险峻的景致,没有奇石怪木的点缀,却是个休闲锻炼、开阔心境、寻绿访清的好去处,更是颐养天年老人的理想居所。

庚辰年九月九日记,恰恰迎合了重阳登高的习俗,恍然为何下午如此多的人来登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