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邀月门进入长廊,如行在画中。廊内万余幅彩画,向您讲述取自《三国演义》《红楼楼》《西游记》《说岳全传》等作品中的传奇故事。左侧昆明湖,晴天时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倒映着蓝天白云,游船驶过,划开层层波纹;阴雨时,水面升起缕缕白雾,有如人间仙境。右侧的万寿山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树之间,排云殿建筑群露出红色的宫墙和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气势宏伟……
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石丈亭。如果您此刻就被导游叫回,或是累得不愿再走,也算不虚此行,毕竟宫殿区和万寿山前山景区最精华的部分您都收入眼底,记在心中,拍在手机或相机内,可以回去和亲朋好友分享了。
如果您还有气力和兴趣,我带您再看一条船。
绕过石丈亭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叹,更会被这条美如画的清晏舫所吸引。它被人们称为万寿山西部景区第一景,导游一般会告诉您,它的寓意是乾隆帝取唐太宗李世民“水能载舟”之意而修建的。
不错,它确是乾隆帝所造,在清漪园时期叫石舫,建成于年,乾隆帝还专门写了一篇《御制石舫记》,其中有几句是这样说的:若夫凛载舟之戒,奠磐石之安,虚明洞达,职思其居。乾隆帝对这座石舫非常喜爱,一共为它写过48首诗。年,作的一首诗是这样的:雪棹烟篷何碍冻,春风秋月不惊澜。载舟昔喻存深慎,盘石因思永奠安。可见他老人家的初衷确是借唐太宗的典故来告诫后人,希望清王朝能坚如磐石,永续万年。
但如果您仔细看这条舫,就会发现有问题,第一,它不是一条战船,而是一条游船;第二,这条船不是要离港出征,而是进港休整;第三,这条船除基座是石的外,都是木的;第四,这条船有了新型动力装置。我们下面就一一分析一下。
乾隆帝功业很大,玩的也很嗨。他在《御制南巡记》中曾不无自豪地说:“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二曰南巡。”西师自然要骑马,清代马上得天下,也非常重视帝王的武功。但下江南骑马当然不如乘船舒服,乾隆帝一生“六下江南”,据史料记载乘坐的船名叫安福舻,石舫就是按安福舻1:1的比例用巨石打造成的,全长36米。
年,因不愿自己比爷爷当皇帝时间长,乾隆把帝位让于自己的儿子嘉庆,自己当了太上皇。闲来无事,他开始对自己六十年执政生涯进行认真的回顾和总结,谈到南巡时,他也颇有一些后悔。在《清史稿·吴熊光传》中就有一段记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我当皇帝六十年,自认为没犯什么大错。只是六次南巡,劳民伤财,把好事办坏了。他也决心告诫后人不要再犯自己的错。因此石舫就成了靠岸进港的样子,我们看一下它远离桥头的一侧,可以清晰地看到船舵。
乾隆的总结是正确的,可惜晚了。年2月7日,当了4年太上皇的乾隆寿终正寝,他的去世也宣告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的结束,大清朝开始迅速走向下坡路。他死后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签署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乾隆皇帝在位60年,而他死后的第61年,英法联军就打进了北京,发生了让我们为之痛心的“火烧圆明园”事件。其实远非只是圆明园一处,而是包括圆明园在内的,清漪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和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等三山五园都被抢劫并焚毁。石舫也未能幸免,除基座外,船上的中式舱楼全被焚毁。
年,重建颐和园时,石舫是重要项目之一。并按慈禧太后的意思进行一系列“无可奈何”和“与时俱进”的改造。“无可奈何”是因为经费和材料的原因,只好把原本船身上的大理石柱子和舱体,全部改为木质,但必须做出大理石的感觉,油饰成大石的纹样。“与时俱进”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慈禧要在这里接见外宾,于是把舱楼改为西洋式的,再配上彩色玻璃窗,这里也成为颐和园中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二是昆明湖既然是用海军经费来建,并培养海军将领的,当然要用上最新的轮船动力装置,于是两侧就加上了当时蒸汽机轮船使用的动力装置——明轮;第三是船体突出四个水龙头,每当大雨,楼顶雨水从四角的空心柱流下,由龙口吐出,景色壮观。
之所有这只小船写这多么内容,并不是要进行什么教育,只是让大家在游玩过程中能多了解一点历史文化。也盘抛砖引玉,给大家提供一些可以一起分享的话题和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