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李白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没有之一。先不说别的,单是全国各地和他有关的景点,可能是古往今来诗人中最多的。就拿他一句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来说吧,全国叫“镜桥”“夹镜桥”“镜湖”之类的景区估计就够数一阵子的。颐和园西堤六桥中有“镜桥”,避暑山庄里有“镜湖”,圆明园中更有“夹镜鸣琴”。
夹镜鸣琴,位于福海南岸,主景是一座横跨水上的重檐四坡攒尖顶桥亭。因为这里北面是福海的广大水面,南衔内港,而且二者之间以圆形拱洞的桥亭飞跨,结合水面倒影,正像一面圆形的镜子;所谓“鸣琴”,是指东边山崖上有流泉跌落,冲激于乱石中,发出鸣琴般的声音。无论是拾级登上桥亭,或策舟穿过桥洞,桥上桥下,都可以领略设计者的匠心所在:一边是福海,平阔开展,范围广大;一边是港湾,回转曲折,面积狭小。两者对比使得气氛迥异。
乾隆在御诗《夹镜鸣琴》的序言中写道:“取李青莲两水夹明镜诗意,架虹桥一道,上构杰阁,俯瞰澄泓,画栏倒影,旁崖悬瀑水,冲激石罅,琤琮自鸣,犹识成连遗响。”诗文:“垂丝风里木兰船,拍拍飞凫破渚烟。临渊无意渔人羡,空明水与天。琴心莫说当年。移情远,不在弦,付与成连。”诗文中旁征博引了李白、苏轼、李商隐等各位名家诗作里的情怀,但都敌不过一句“琴心莫说当年”。最后的“移情远,不在弦,付与成连。”是整首诗的点睛之意。
要明白乾隆爷的意思,就要先搞清楚“成连”是指什么?“成连”是著名琴师俞伯牙的授业恩师。俞伯牙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里面那个弹琴的人,是中国古代最牛的琴师。他的牛与恩师“成连”有直接关系,因为“成连”是名师,且教学方法很独特。俞伯牙学艺三年后,技术完全过关了,但情感总是差那么一丢丢。“成连”掰开了揉碎了讲,俞伯牙好像都明白了,可就是表达不出来。俞伯牙自己都要放弃了,“成连”就说带他去见一下自己的老师。“成连”的老师住在东海蓬莱山,就是传说中的仙山,秦始皇和汉武帝等众多帝王,都始终没找到的地方。
“成连”和俞伯牙来到蓬莱山后,就让俞伯牙先练习一下,自己去请老师。俞伯牙开始还有点紧张,一会儿就放松了下来。耳边听到的都是海水拍击海岸的声音,各种海鸟的悲号的声音,风吹过树木的声音,林中鸟儿鸣唱的声音……听着听着感觉来了,就把自己的感受和耳中的声音都通过琴声表达了出来。他刚弹完,“成连”就回来了,根本就没有别的人。俞伯牙也明白了老师的用心良苦,终成一代大师,可惜后来因为听说知音钟子期死了,就不再弹琴了。
乾隆爷用这个典故是说明这里不仅景色优美,更有悦耳的声音,有仙境。坐在桥上,耳中有天籁之声,眼前是福海和海中的蓬岛瑶台,难道没有一些神仙的感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