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www.znlvye.com/流落一百多年的马首铜像,于12月1日正式回归圆明园。
马首铜像是圆明园的欧式风格的一个缩影。
圆明园中的欧式园林建筑风格令人惊艳。例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喷泉等,具有典型的“巴洛克”风格。这在中国古代园林中是前所未有的。
而且,圆明园设计建造时的清朝,已有不少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尤其是宫廷活跃。
于是,很多人就以为圆明园是欧洲人设计的。
然而不是,圆明园的总设计师名叫雷金玉,是中国江西人。
名不见经传的雷金玉,为何能担此重任?
圆明园为什么能拥有享誉世界的中西建筑文化风格?
这背后,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01继承父业入宫,脱颖而出
雷金玉生于顺治十六年(年),出身于建筑世家,祖籍江西永修县。
明末清初时,战乱频繁,雷氏家人就从搬迁到江宁(今南京)。继续靠手艺活帮人做家具、建房子。
清康熙二十二年(年),雷氏家族的雷发达,应募宫廷营造宫殿的技师匠人,来到北京。
凭着祖传的精湛手艺,他很快脱颖而出。
他的儿子雷金玉自小得到父业的传承,后来随父在工部营造所供职。
康熙三十二年(年),雷发达去世。
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太和殿。正殿竣工时,要举行一个“上梁”剪彩仪式,康熙帝会亲临出席。
到了那天,安装脊檩时,榫卯总是合对不上。现场的官员们急坏了,这样轻则掉乌纱帽,重则会被处斩。
关键时刻,雷金玉自告奋勇上去,很快就安装成功了。
已经到场的康熙帝目睹了这一切。
随后,康熙帝了解了雷金玉的情况后,就召见了他。雷金玉对建筑设计经验侃侃而谈,举止得体,被破格赐为“内务府总理钦工处掌案,赏七品官,食七品俸”。
“掌案”也就是领班、首席建筑设计师,而且还荣升七品官衔。这是一个工匠的莫大荣耀。
后来雷金玉去世后,其墓碑中特意记载了此事。
雷金玉从此名声大噪,在宫廷工程中日益受到重用。
康熙在《畅春园记》里曾提到非常牵挂一位杰出的匠师,即指雷金玉。
康熙四十六年(年),将北京西北郊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并命名为“圆明园”。
当然它的等级规模和康熙帝的畅春园相比,毕竟它只是皇子藩王的花园。
02担当重任,主持设计圆明园
康熙帝死后,雍正继位。第二年(年),开始按照皇帝的规格,对圆明园进行大力扩建。
资历深厚、年过六旬的雷金玉担当了重任。
雍正帝在位只有十三年,但很重视圆明园的扩建工程。
例如他奏准,由内务府派员前往热河围场一带采伐林木。并且有朱批云:
于长生备石之事稍有耽搁,即将其议罪。
对于这样一个规模浩大、前所未有的帝王工程,雷金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自然也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为此,他创造了一种“烫样”的工程设计流程。
也即,对于建筑设计方案,按1/或1/的比例,甚至细化到台基、瓦顶、柱枋、门窗、床榻桌椅、屏风纱窗等,均按比例制成模型小样。
然后,将其进呈内廷,以供审定。
这种模型用草纸板热压制成,故名“烫样”。
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
我国隋代已出现了建筑设计模型。到了清代,也是我国建筑艺术的集大成时期,也即建筑的方案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复杂性和多变性。
由于地位悬殊,业主(即皇室)不可能与设计及施工方(即工匠)面对面地沟通,何况中间还有内阁、内务府甚至太监等相关机构及人员参与。
因而,需要一种能够使多人容易识别的设计方案,也便于在后期施工中遵循。
面对这种复杂局面,雷金玉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烫样”,将建筑设计方案更加直观、形象逼真地呈现出来。
这种“烫样”,不仅有总体平面图,还有透视图、局部放大图等分图,由粗图到精图,有一整套的设计图。
同时,配备相应的建筑模型,而且其中某些部件能够拆卸,以便于观看内部结构。
这种图样的绘制、模型的制作工作,已与现代建筑设计流程很相似。
在雷金玉、内廷、皇室的多方意见综合之下,圆明园的扩建工程得以很快推进实施。
雍正时期圆明园的扩建工程大体包括三部分:
将圆明园的中轴线向南延伸,严格仿照北京紫禁城中轴对称的形式。在赐园的南面修建宫廷区,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这里成为皇帝在此“避喧听政”的主要建筑群。将赐园拓展,建造曲水岛渚,增设亭榭楼阁。这部分构成了后来乾隆帝御题“四十景”的主体。修建福海及配套的建筑组群。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面积达到三千亩,格局基本完成。
雷金玉作为圆明园楠木作样式房的掌案,从设计图纸、烫样到工程营造,功不可没。
雍正七年(年),雷金玉值70岁,年届古稀。
储君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特意写了“古稀”两字匾额,赐给雷金玉。
雷金玉感激涕零,将此匾隆重运回故乡,供奉于原籍祖居大堂。
第二年,雷金玉去世,享年71岁。归葬于原籍江宁府江宁县。
雍正帝特地恩赏“盘费一百余金,奉旨驰驿”。下旨由朝廷划拨银两,通过官方驿站送其归葬,这是一种很高的待遇。
从客观上讲,雷金玉不仅仅是为以圆明园为代表的建筑贡献了力量,更可贵是的创造了“烫样”,推动了我国建筑设计艺术的进步。
“烫样”的通俗叫法是样式。由雷金玉创造的“烫样”,就被世人尊称为样式雷,闻名业界,如雷贯耳。
03圆明园引入欧式园林建筑风格
雍正帝之后,圆明园被几代皇帝不断扩建、增容,最终形成了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大型皇家园林。
圆明园最初的建筑设计思想和参照物,是已经繁荣发达的中国传统园林景观风格。
到乾隆帝时,开始引入欧式园林建筑风格。
当时,几位颇受清廷欣赏的西方传教士参与了设计。例如意大利画家GiuseppeCastiglione(中文名郎世宁),法国天文学、地理学、建筑学家P.BenoistMichel(中文名蒋友仁)等。
在他们的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下,“西洋楼”建成。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
其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的“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中国不少传统手法。
“西洋楼”的主体就是人工喷泉工程,当时称“水法”。例如“十二生肖喷水池”、“十狗喷鹿”喷水池等,设计精巧别致。
其实“西洋楼”景区面积仅占圆明园的2%,但它集美景佳趣于一处,成为一大亮点。
这是中国历史上成片仿建欧式园林的一次成功尝试,在东西方园林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圆明园以宏大的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享誉于世,被誉为“万园之园”。
04雷氏家族的历史贡献
雷金玉之后的雷氏家族后代,继续参与了圆明园的建设。
在中国历史上,长期重农而轻视商业、工业、科技。
因而很多技术工艺散落在民间,而且是由家族代代传承。
即使是身怀绝技、享誉民间的人,往往是象雷氏家族一样被收为官编,但仍然只是地位低下的工匠而已。
但是样式雷创造了人生和家族的奇迹,也创造了中国古代工匠群体的光荣与辉煌。
直至清末,雷氏家族有六代后人都在样式房任掌案职务,并且负责北京故宫、三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等重要工程的设计。
随着清朝的覆没,雷氏家族失去了营生,迅速衰败。
为了在乱世中生存,他们迫于生计,变卖“样式雷”图档。由于声名显赫,这些图档十分抢手,以致于一部分图档流落海外。
曾经显赫数百年的“样式雷”,也从此只能存在于历史烟尘之中。
做为了解清代建筑和设计程序的重要资料,样式雷留存于世的一些“烫样”图档,记载着一个建筑世家的传奇故事。
这些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设计史、科技史上的杰出代表,大多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它们凝聚着以样式雷为代表的大国工匠们的智慧和心血,也体现着中国园林景观及建筑技术水平及中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