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86件文物展示福寿文化,慈禧指画菊花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找哪家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m/

年前的彩陶就有了福寿文化符号、慈禧太后51岁时用手指画了菊花图、明明是中国产的暗八仙瓷器却叫“克拉克盘”......如果走进颐和园正在举行的“园说Ⅲ——文物中的福寿文化与艺术特展”,这些独特的展品都能近距离观赏。

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主办、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承办的“园说Ⅲ”首次聚焦园林中的福寿文化与艺术,联合国内18家知名文博单位,共同展出件/套文物藏品,全方位、系统地展现了中国福寿文化。

半数产品为三级以上文物

对于“园说”展,市民并不陌生。

前年,“园说——北京古典名园文物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幕,展出青铜器、瓷器、玉器、漆木器、书画等北京市属公园园藏文物余件,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参观。

去年,“园说II——颐和园建园周年文物特展”在中国园林博物馆隆重亮相,数百件展品从战国跨越至近现代,其中近六成的珍贵展品首次“走出大墙”面向公众展出。

今年,“园说”系列启动第三期,主题确定为福寿文化。

据颐和园党委副书记秦雷介绍,今年在颐和园博物馆和“德和园”扮戏楼举办“园说Ⅲ”,讲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福寿文化。展览分为“福寿绵长”“寿山福海”“福寿万象”“福寿满堂”及“福寿攸同”5个展览部分,展品时间跨度四千余年,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跨越至民国时期,展品涉猎丰富,包括了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西周青铜器、汉代的铜印、封泥、画像砖、唐代铜镜、宋代瓷器以及明清时代的家具、器物、字画,甚至还有从唐代开始的外销瓷器。本次展览展出文物不仅数量达件/套,而且文物品级也很高,三级以上文物达到展品数量的一半左右。

“其实这是一场沉浸式的展览。”颐和园文物管理科科长隗丽佳告诉记者,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乾隆皇帝在《御制万寿山昆明湖记》中曾表述了两个修建清漪园的理由:一是治水,二是为太后祝寿。因此,在颐和园中,福寿文化元素无处不在,无论是福山寿海这样的自然景观,还是乐寿堂、仁寿殿这样的殿堂,甚至是房檐、窗棂、地砖、墙砖上的大量符号,也都体现着皇家对福寿文化的追求。

游客在逛园和观展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实景与展品带来的双重体验。

年前就有了“福寿符”

展品:马厂类型四大圈纹万字纹双耳瓮

在“福寿绵长”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件新石器时代彩陶文物,名为马厂类型四大圈纹万字纹双耳瓮,出土于青海民和县马厂塬附近,距今近年历史。“瓮”在当时是人们使用的一种生活用品,主要用来盛水或盛酒使用。这件文物看上去有些粗糙,造型并不美观,颜色也不艳丽,一个看似普通的瓮为何得以入选“园说III”?

“这件文物最珍贵的地方,是它身上的那个‘卍’字纹。”颐和园讲解员舒乃光指着器物身上的一个纹饰说,“虽然这件文物在器形及工艺上都难以称得上成熟和精美,但我们在它的器身上却可以看到我国最古老且流传甚广的传统纹饰”。舒乃光说,自汉代以来,“卍”字纹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常常代表着和谐永恒的美好寓意。而在新石器时代,“卍”字纹的产生主要是经由“蛙纹”演变而来的。“蛙类动物普遍繁殖能力较强,所以这种纹饰的产生主要体现出当时人们对原始生殖能力的崇拜,以及对生命长久延续的追求。”由此也可以看出,早在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或许就已经产生了向往“多福多寿”的思想萌芽。

马厂类型四大圈纹万字纹双耳瓮

被掠走百余年数次辗转“物归原主”

展品:“海屋添筹”人物故事紫檀嵌牙插屏

每当看到文物展品,就想知道这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在“园说III”,有着曲折故事的展品还真不少。在“福寿万象”展区,一件清代紫石雕“海屋添筹”人物故事紫檀嵌牙插屏,就为观众讲述了它不为人知的“身世”。

“海屋添筹”人物故事紫檀嵌牙插屏

这件插屏制作工艺精美,工匠们利用浮雕的手法刻画出深浅不同、过渡自然的山峦、楼阁、仙鹤与神仙。“别光看工艺高超,插屏中还有故事。”舒乃光走近屏风,分别给记者找出了3个人物。原来,在画面正中,有3位老人正在相对交谈。

3位老人正在互相攀比年龄。一位老者说:我已记不清自己的年岁,只记得小时候曾和开天辟地的盘古相熟;另一位老者则说:我曾经随手扔掉的蟠桃核,长成的树已经和昆仑神山一样高了;最后一位老者说:每当我看到沧海变为桑田时,就令仙鹤叼一支竹筹进行记录,现在这些竹筹已经堆满十间屋子了。舒乃光说,这是取自于宋代《东坡志林·三老语》中“海屋添筹”的故事,因为它象征着祈福祝寿的吉祥寓意,所以经常被用作祝寿题材。

这件插屏文物还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年,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遭到英法联军的破坏并被掠走大量珍宝,这件插屏落在了一名叫哈丁的军官手中,从此一直在其家族中代代相传。年,哈丁家族的后人哈丁女士认为这件插屏应该回到原来主人的手中,经过数次辗转,终将这件文物捐还给了颐和园。

51岁慈禧“指画”菊花首亮相

展品:菊花图

在“园说III”的展品中,有多幅与慈禧相关的福寿主题的书法作品。其中,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幅红底白拓的“菊花图”,如果不是展板所示,很多游客并不知道这幅画是由墨本画反向拓印而得来。

舒乃光介绍说,这幅菊花图的原版水墨作品是慈禧太后51岁时创作的,所谓指画原意是指用手指和指节、手背代替画笔作画,用这种方式来画画,更能体现出作画人高超的绘画水准。而这幅作品是先将原作雕刻成石质或木质模板,然后再使用反向拓印的方法,用朱墨填满原图空白处,原作画艺留白,成为该拓印作品的主体,成型后成为一种对比强烈的红底白拓形式。

慈禧手指画的菊花图

这幅“菊花图”一直保存于颐和园文物库房中,这次是首次用于展览,得以与观众见面。

中国瓷器为何有个外国名

展品:青花暗八仙纹克拉克盘

前4个展区都位于颐和园博物馆,第5展区“福寿攸同”则落户德和园扮戏楼。游客走进这里会发现,很多展品具有中西结合的特点。舒乃光说,早在秦汉时期,古代中国就已经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唐宋开始,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代表东方古国文化的瓷器、丝绸、茶叶等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远销海外,风靡亚欧各个国家。

“盘子就是盘子,为什么还叫克拉克盘?这是什么意思?”听到游客对青花暗八仙纹克拉克盘提出疑问,舒乃光耐心解释。原来青花暗八仙纹克拉克盘是年“万历号”沉船出水文物,属于中国生产的传统瓷器,是当年外销瓷器的代表。

青花暗八仙纹克拉克盘

为什么中国生产的传统瓷器会称为克拉克盘呢?原来,在公元年,荷兰武装船队在马六甲海峡劫获了一艘葡萄牙大帆船,该船装载中国瓷器将近60吨、约10万件。次年,这批瓷器被运往阿姆斯特丹拍卖,轰动了整个欧洲。当时,荷兰人对葡萄牙远航东方的货船称作“克拉克”,荷兰语中是“葡萄牙战舰”的意思。因而,在欧洲拍卖的这批中国瓷器被命名为“克拉克瓷”。

舒乃光说,青花暗八仙纹克拉克盘属于常见的八开光瓷盘,盘沿内壁绘有暗八仙、向日葵等图案。“暗八仙又称为‘道家八宝’,是道家的八位神仙所持的法器,由于是以法器暗指仙人,所以称为暗八仙。”暗八仙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之一,表达了吉祥长寿的寓意,在明清时期较为流行。

借展文物数量最多涉及八省市

专业队伍护送进京

一个展览就像一本书,成书之前,那些散碎的篇章、凌乱的线索、无序组合的文物等,都需策展团队逐一梳理、合理编排。

据颐和园文物管理科科长隗丽佳介绍,此次策展团队自年11月开始就准备展览选题策划,经过数次研讨,最终确定“福寿文化”的展览主题。此次展览共展出福寿题材文物件/套,园藏文物和借展文物各占一半,这是颐和园承办展览以来,跨地域借展文物数量最多的一次。借展单位涉及8个省市18家单位,借展文物共计件/套,其中重量级展品有10件,如新石器彩陶、西周青铜器、汉代瓦当、唐代铜镜、宋代瓷枕等。

借展文物的增多,加大了展览的难度,疫情期间,跨地域借展的不确定因素也随之增加。此次展览借展文物地域广、数量多、级别高,为确保文物顺利来园,颐和园选派专业部门兵分四路从广东、湖南、河南、上海、浙江、山西、河北以及京内各博物馆,按流程将借展文物护送到颐和园。

展览时间:即日至年1月8日

展览地点:颐和园博物馆、德和园扮戏楼

票价:颐和园门票:30元/张(旺季)20元/张(淡季)

颐和园联票:60元/张(旺季)50元/张(淡季)

园中园:德和园5元/张;颐和园博物馆20元/张

备注:联票包括门票和园中园门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