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经验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9229355.html年,甲午战争爆发周年。
山东威海湾,一场水下考古正在进行。考古人员锁定的目标是刘公岛东村外的甲午沉舰遗址。据史料记载,这里是北洋旗舰定远舰坐沉水域。
万里之外,新华社记者也在定远舰出生地德国辗转采访,找寻史料档案,希望一同拨开笼罩着那个蒸汽铁甲时代的历史迷雾。
这一次,我们能否找到定远沉舰的力证?
定远舰是清政府在年签署合同、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制造的一等铁甲舰,排水量吨,最高航速14.5节,年回国入役,编作清政府北洋水师旗舰,号称“亚洲第一巨舰”。
这是一张定远舰素描,刊载于年6月27日发行的《字林沪报》。这份报纸现收藏于德国人彼得塔姆的私人图书馆中。新华社记者张远摄
然而,这艘巨舰并没有改变北洋水师的命运。年,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包括定远舰在内的多艘军舰沉于威海湾内,书写了一段何其悲壮辛酸的历史。
沉舰于战后遭到日军破拆。其后,威海又被英国租为军港,加之后来港道疏浚、泥沙淤埋等种种因素,时至今日,湾内沉舰现状不清。
今年7月20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和威海市博物馆联合启动“山东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第一期调查项目”,为期60天。
身穿潜水服的水下考古队员在刘公岛附近海域中查探沉船遗物。图片由威海刘公岛管理委员会提供。
甲午沉舰遗址调查项目队长周春水介绍说,为摸清威海湾水下遗产分布状况,我国于年开启威海湾水下遗址调查工作,年在刘公岛东村外发现一处沉舰遗址,并发现钢板、木船板、煤块、毛瑟枪子弹、开花弹引信等一批沉舰遗物,推测来自定远舰。
他说,此次采取抽沙揭露方式,对暴露的沉舰舰体按照考古操作规程和标准开展测绘、影像、文字记录等水下考古工作,力争找到标志性证物。
真正“找到”定远沉舰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后续计划,到年,将对沉舰遗址的剩余面积进行抽沙;通过两年的抽沙发掘,将初步明确这一沉舰的性质、保存状况等信息。
珍贵!德国舰船建造总负责人的定远旧图
记者回到定远舰出生之地寻找线索,同样不易。
打造定远舰的伏尔铿船厂位于19世纪末的德国城市斯德丁。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战火洗礼,斯德丁划归波兰,现名什切青,船厂也经历多次拆分、重组,资料散逸多处。
经过多方打听,记者在德国人彼得塔姆的私人图书馆馆藏资料中找到一些珍贵线索。
塔姆原是德国《汉堡晚报》一名跑海事口的记者,后半生发达,成为出版业巨头阿克塞尔施普林格集团的董事会主席。他对船政史料、舰船模型有着狂热兴趣。遗憾的是,塔姆先生已于年去世,无从问起他收藏的诸多故事。
私人图书馆藏身于汉堡海事博物馆内。入馆走廊内挂满画作和旧照片,馆内万签插架,连侧身行走都略显逼仄。
图书馆馆员盖里特门策尔在一张小桌上为记者展开了两张泛黄卷边的旧图纸。
图纸正上方用德文花体字写着“中国装甲巡洋舰定远”,右上方写着“海军枢密顾问报告附件,迪特里希15/”。
塔姆收藏的北洋水师定远舰图纸。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经德国汉学家、历史学家培高德辨认,这是定远舰建造完工后,德意志帝国海军枢密顾问阿尔弗雷德迪特里希得到的两张复制图纸。
据史料记载,迪特里希在年至年间是德国海军舰船建造工作的总负责人,“海军枢密顾问”是少数人享有的头衔。
图纸也间接证明,定远舰的建造受到当时德国最高层的重视。培高德还补充说,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曾就清政府造舰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做好这一军火大单,展现工业实力。
多次击中敌舰的坚船利炮是变革时代的产物
“从某种角度来说,德国售予清政府的是新品,也是试验品。这也是甲午海战中欧陆多国都派出观察员仔细查看战况的原因。”图书馆馆员门策尔说。
他说,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海军技术战术迅猛发展的大变革时代,新式铁甲战舰刚刚出现不久,孰优孰劣难以判断。就造船技术而言,德国虽是“新手”,海军传统强国英国也算不上“老手”。
塔姆收藏的北洋水师定远舰甲板的图纸。上方8字型显示了主炮塔的位置布局。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他还告诉记者,定远舰及其同级姊妹舰镇远舰均参考了德国“萨克森”级装甲巡洋舰和英国“英弗莱息白(不屈)”的防护形式和主炮布置方法,属于彼时最新的设计。
这坚船利炮的雄姿,今天的人们依旧可以领略。
图为停泊在山东威海旅游码头附近的定远纪念舰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在山东威海湾,停靠着一艘定远纪念舰,按照定远舰原貌1:1复制,外观与原舰完全相同,舰上各种武器装备齐全逼真,于年起开放参观。
据定远纪念舰讲解员鲁姗姗介绍,舰上有4门主炮,分别配备于军舰两侧,成斜对角式布局,由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口径毫米,是北洋海军装备口径最大的火炮,可以度旋转,每门炮重35吨,备弹50发,射程米。舰艏舰尾各装备一门副炮,口径毫米,每门炮重4.77吨,操作时需要12名水兵协作,有效射程米。
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尤为壮烈,北洋舰队奋勇抵抗主力倾巢出动的日本舰队,折损严重,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幕幕,至今仍为国人追忆。其间,定远舰火炮曾多次命中敌舰,纷飞弹片还击中了日军赤城舰舰长坂元八郎太的头部,使其当场毙命。
纸盒中藏着一个关于慈禧寿辰的历史密码
坚船利炮仍逃不过失败的命运,令人唏嘘。
记者在彼得塔姆私人图书馆找到一个纸盒,里面的内容耐人寻味。
纸盒上面写着“舰长约翰纳斯梅勒未展出的私人物品”。据史料记载,定远舰及其姊妹舰镇远舰完工后,按中德两国间的合同由德国人驾驶回中国交付,梅勒(清政府档案译为密拉)是镇远舰的回程舰长。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手书。书信内容事关镇远临时舰长梅勒(信中译为密拉)合同款项的修改。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纸盒内有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关于梅勒合同的一封手书、梅勒收藏的中国报纸《字林沪报》一份。但一副皮夹子引起记者的注意,里面有若干中文请柬。
皮夹子内右侧有金色黑色字体穿插写的“万寿圣节”“皇太后十月初十日”“皇帝六月二十八日”“文武百官俱穿朝服”字样。夹子内有红色请柬若干。其中一张写有“谨詹初七日准午刻春茗候”“席设本船便章恕速”“刘步蟾、丁汝昌、林泰曾仝拜订”等字样。
梅勒留存的装邀请函的皮夹子,右侧写着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的生日。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熟悉清史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李琮认为,从其时间以及内容推断,是定远、镇远两舰年回国泊驻大沽口后,恰逢慈禧太后寿辰,北洋水师官兵邀请德方人员参加一场船上的招待会。
相隔多年,皮夹子颜色油亮,内衬靓丽,大红色请柬虽有水迹污损,字迹依旧铁画银钩。
不禁遥想,梅勒等德国人与北洋水师官兵身着礼服,手捧香茗,朵颐宴席的场景。
梅勒留存的一封邀请函封皮。上面写着“镇远大船主暨大副、大机器、大医生各位”。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梅勒或许是因为对慈禧寿辰招待会印象深刻,也或许是因为请柬精致而将这些物件留存了下来。
九年之后的又一场慈禧寿辰,或许是更为人熟悉的话题。按照坊间流传的说法,为筹备庆祝慈禧六十大寿,海军经费被挪用修建颐和园。
也正是年,慈禧六十寿辰那一年,甲午战争爆发。次年,战争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告终。镇远舰被日军掳走,定远舰沉于威海湾。
对历史的告慰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是当时中国自强进程中的主要障碍之一。”德国汉学家、历史学家培高德说。
“甲午战争失败是民族复兴的悲剧,说明唯依赖器物的洋务运动实现自强的道路行不通。”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山东大学教授王成说,“这对中华民族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具有警示作用。”
年7月16日,在威海定远纪念舰内部,参观者在观看定远舰残留的构建。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定远纪念舰上常设一个关于定远舰历史的展览。展览结尾有一段题为《勿忘“定远”》的总结词:
“定远舰是近代中国兴办海防的产物,其成军时的辉煌,体现出国家民族海洋意识的苏醒和萌动,其消亡时的悲壮,折射出那个时代海洋意识所存在的局限。定远舰以其不平凡的生涯,昭示着巩固国家海权的重要,阐述着面海而兴、背海而亡的历史真谛,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海洋强国航程中的一座独特的航标。”
如果说定远舰的沉没,见证了中华民族深陷危机重重、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历史,那么今天对甲午沉舰的探寻,正值中国展开建设“海洋强国”的新航程。
这是年4月23日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上拍摄的“辽宁”号航空母舰。新华社记者琚振华摄
今日之中国早已不再羸弱。今年,在山东半岛举行的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上,海水滔滔,舰阵巍巍。
这既是对历史的告慰,也预示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正逐步变为现实。
记者:张远连振邵鲁文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