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怎样治好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930/o8tgpzk.html现在有些老北京文化已经濒临灭绝,甚至比大熊猫还濒危,老北京文化的传承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世居北京四百年的赵振华老师(网名:一把驳克枪),研究北京文化多年,年初以来赵老师坚持每周六晚上八点到九点,在“旧京图说”读者群中,为网友讲北京文化。
今天“旧京图说”为您整理的是“老北京的都城”之六。
主讲人:赵振华,网名“一把驳克枪”。退休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余代、四百年)。受家庭熏陶,他从小喜欢北京文化,近30年来收集老北京照片一万余张、老北京歇后语近千句、老北京俗话近千句、老北京歌谣数百首。
燕墩是烽火台吗
燕墩,又名烟墩,位于永定门外西南方约二三百米处。据记载,燕墩始建于元代,早期是一个土台,形状像烽火台。明嘉靖三十二年,北京修筑外城的时候,把燕墩外面砌上了砖。清朝时,乾隆皇帝曾为燕墩写了篇文章,朝廷御制了一个碑,使燕墩上面留下了乾隆皇帝的文章碑刻,同时在碑座的束腰部分还雕刻了24尊水神像。
新建的燕墩公园。
民国时期的燕墩。
距离看见24尊水神
燕墩简介
我个人对燕墩的介绍不太认可,有的专家说燕墩在元明时期是烽火台。我觉得有点儿望文生义。
烽火台在古代是国家军事防御设施,如果有敌人入侵,白天在烽火台上烧狼粪,燃起的烟直向上,所以叫狼烟。(这是传说,通过实验,这个说法不成立);如果是晚上就点明火,其目的是向远处传递敌情,所以烽火台要达到军事防御效果,前提是需要隔一段距离就得建一个烽火台,这样若干个烽火台逐渐传递,就把敌人入侵的消息传递出去。
可是永定门外的燕墩,就这么孤零零的一个土台,尽管像烽火台,但它肯定不是烽火台。我认为,刘秉忠只是用烽火台的形象来指代火神,供奉火神守护京城。还有专家认为燕墩最早是两个土堆,我也认为不是,因为刘秉忠不可能同时供奉两个火神,这样神仙也会打架吧?
还有人说,燕墩是土堆起来的,按五行来说是五行之一,也是五镇之一,为土镇。我认为是无稽之谈。
五行和方位的关系来说,土的位置在中央(注: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别对应西、东、北、南、中五个方位),应该北京城的中央,也就是景山的位置上设置土镇,而不是在城南郊。
另外有记载提到,燕墩是北京五镇中的“火镇”。我认为,“五镇”是清朝一些人制造出来的伪命题,后面我会详细阐明我对五镇的观点和评论。
庚子之变后,燕墩近景。
年张勋复辟时讨逆军在永定门外集结,远处为燕墩。
燕墩上面雕了24尊水神像,文字记载是乾隆年间加上去的。据我推测,清廷可能担心燕墩的火不能太大,得用水控制一下,就雕刻了24尊水神像。这么一来,有违刘秉忠供奉火神的初衷。可能有人认为我说的有些牵强。既然刘秉忠要供奉火神,为什么要把火神安置在离元大都南城墙那么远的地方,而且还不在中轴线上?虽然现在看来燕墩不在中轴线上,但是它紧邻中轴线,在中轴线西边。
清同治年间杨静山有一首诗:“沙路迢迢古迹存,石幢卓立号燕墩。大都旧事谁能说,正对当年丽正门。”
丽正门是元大都南城墙正中间的城门,丽正门一定是在元大都的中轴线上。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说燕墩正对着丽正门,恰好证明了燕墩是建在元大都的中轴线上的。只不过元大都的中轴线与清朝北京城的中轴线不是一样的。
也有人有问,为什么青龙庙、老虎庙都在城里,这火神庙却离城这么远?我认为这表达了刘秉忠的一种理念:龙虎护都城要离都城近,水火护都城要离都城远,至少要保持一定距离。俗话说水火无情,所以只能敬而远之。
而且按照刘秉忠的规划,元大都南城墙上的三座门就是哪吒的三个脑袋,所以火神如果离哪吒的脑袋太近,就不能自圆其说了。因此,这个燕墩的位置要与丽正门有一定距离。多远呢?按华里算,就是十华里路。
我认为,在元大都北城墙往北十华里的地方,应该还有一座供奉水神的建筑。也许在现在的奥林匹克公园内,或许能找到一些凭据吧?
北京城真有“五镇”吗
早在周代就有五镇之说,而且不止一种说法。一说是中国的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五座中国的名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镇;另一种说法是另外五座大山,东镇青州宜山、西镇雍州吴山、南镇扬州会稽山、北镇幽州吕山、中州冀州霍山。
大家能听出来,这两种说法说的“镇”都是“山”,五镇是五座大山。为什么把山当做镇物呢?我认为这是中国古代先民们对大山充满敬畏。山,不仅高大沉稳,而且有一种不可知的力量,所以先民们认为大山充满了神秘感。
正因为先民们对山的崇敬之情,所以认为山有神灵,就创造出了山神。很多大山旁边都有山神庙,祈祷山神能够保佑一方平安。同时山也是正义的化身,力量的化身,能够镇压妖魔鬼怪,所以在很多神话故事里经常出现山镇压妖魔鬼怪的情景,最有名的就是《西游记》里如来佛把孙悟空给压在了五行山下。
这些大山里最有名的是泰山。泰山上,有山神庙、岱宗庙,有很多各个朝代的建筑、文人题字。全国其他很多地方,也有对泰山的崇拜,包括北京朝阳门外的东岳庙,东岳庙里主供的就是东岳大帝,就是泰山神。
年的北京东岳庙山门。庞铮铮摄
北京曾经的五顶,现在北顶在亚运村那边保护的还挺好。这五顶就是五处娘娘庙,娘娘庙供的就是碧霞元君——泰山女神。不但老百姓拜山神,拜泰山、供泰山,历朝历代很多皇帝也拜泰山,足见泰山的地位之重。封建社会,不管是在老百姓心目中,还是朝廷的心目中,泰山是有重要地位的。人们认为泰山的石头很厉害,能辟邪、能镇宅,离泰山比较近的住户们就愿意把泰山的石头运回家来镇宅。离泰山太远的人,运泰山的石头就不容易了。于是就在别处取石头,但在石头上刻字:泰山石敢当,再经过道士开光后,竖起来砌到墙里,认为能够起到辟邪镇宅的作用。
到了清朝,“五镇”在北京就变味儿了,不再是山,也不是石头,而是把“五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五行联系起来了。出现了燕墩是镇火之物的说法,还牵强附会的在北京城又编出了四个镇物,其实这个说法是非常不靠谱的。
在查阅历代资料,朝廷的正规文字记载,都没有查到朝廷拨款建设镇物的起因过程,都没有查到“五镇”的说法。而且明确的说,五镇也不是元、明时期建的,而是清朝的事儿。后来说的“五镇”是有些人生拉硬拽在一起的。至于这五镇到底是什么,我一处一处和大家分析一下。
南方的镇物燕墩我就不再赘述了,它作为对一种神灵的供奉,和镇物没关系。
年6月,景山公园万春亭。
年的景山公园。李祖慧摄
景山雪景
土镇,中央之镇——景山。说景山是镇物我不反对,因为是山,但是另外四个我是有不同意见的。之前我们聊皇城、宫城的时候曾经聊过,前有照后有靠,是宜居的地方,是大吉大利的地方,所以在这就不再多说了,重点说其它三个镇物。
首先说,颐和园的昆明湖铜牛是北镇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昆明湖的铜牛并不在北京城的北边,更别说中轴线了,地理位置就不对。再说颐和园铜牛是干什么用的,又是什么时候建的呢?根据历史资料记载,铜牛铸造于清朝乾隆二十年(公元年),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镀金铜牛。那么有人就问,为什么在昆明湖畔安放一头铜牛呢?这是有原因的。
据说昆明湖水漫过铜牛,就说明北京城被淹了。
请注意,英国摄影师托马斯·查尔德摄于年的铜牛半截尾巴没有了。详情请戳谁那么大胆?把颐和园铜牛尾巴锯下来了!
年代德国摄影师佩克哈默拍摄的颐和园铜牛
乾隆皇上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自我比喻为天上的玉皇大帝,颐和园建造的像天上的宫阙,玉皇大帝居住的地方,而昆明湖被誉为天河。乾隆皇帝在昆明湖畔看着昆明湖心生一念,既然昆明湖被誉为天河,那天河的两侧应该有牛郎织女,所以就安排铸造了铜牛。
既然说铜牛是天河东侧的牛郎,那么如果在西岸直接建个织女的形象就太直白了,所以乾隆皇帝就安排人在昆明湖西岸的西侧开辟了一块田地,做成了耕地的模样,并在这立了一块碑,上刻织耕图,这就形成了牛郎织女的遥遥相对,像暗八仙那样含蓄。
乾隆皇帝安排铸造铜牛,除了牛郎织女的意向外,还能起到观察北京城水位的作用。如果昆明湖的水位上涨,淹到铜牛了,那就知道这个水位和北京城和这里水位的关系。根据考证,昆明湖的海拔比故宫的地基高约10米,所以说铜牛还能起到观察昆明湖水位的作用。
民国时期从玉泉山上看到的耕织图。元世祖将昆明湖的水引入北京城内,形成了什刹海和太液池。后来,乾隆帝将玉泉山的水引入昆明湖并疏浚了附近的水道,使附近拥有丰富的灌溉水源。
慈禧太后喜欢把自己比作天上的王母娘娘,所以在扩建颐和园的时候,曾下密旨,要把颐和园修的和天庭一样。佛香阁是玉皇大帝的天宫。她看见昆明湖东岸的铜牛后,就在西岸建了一处织女亭,织女亭的位置,正好是铜牛的头冲着的方向,这就形成了女郎织女围绕天河的景观。
这说明,颐和园的铜牛和北京城的北镇没有任何关系。再说,清中期建造的铜牛也不可能成为元、明、清三朝的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