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颐和园后溪河风景绝美是树艺师们10年 [复制链接]

1#

深秋的颐和园后溪河,绝美风景人人惊叹——两岸的大乔木在暖阳下呈现出热烈且纷繁的色彩,与远处的西山形成大山大景的园林意境。望着这幅缤纷画卷,颐和园的树艺师杜劲松欣慰地点了点头,“这与我们10年前绘制的那幅山水画几乎一模一样。”

后溪河的造景,颐和园的树艺师们用了10年的时间来精雕细琢。10年前的后溪河,并不是现在的样子。虽然这里是以观察西山诸峰而闻名的借景佳处,但生长过于高大和茂密的树木,已将视线遮挡,因此需要通过树木修剪,打开借景视觉廊道。

西堤的树木旺盛生长失去了原有韵味。杜劲松修剪后更加符合园林山水造景原则。

去苏州拙政园的一次考察学习,让杜劲松隐约觉得,眼前的景色有点眼熟——“我们的后溪河也是这个样子呀,一条小河串联起两岸的景色,岸边层林尽染,湖面微波涟漪……”这趟苏州之行给了他灵感,回来以后,杜劲松对照着《芥子园画谱》中的园林山水画细细琢磨,保留驳岸边的探水枝,修出类似古画上的姿态,不仅独树成景,还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

最终,树艺师们用大树作画,以园林做画布,“绘”出了这幅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的山水画。

后溪河的树木经过杜劲松的修剪后,成为网红打卡地,每个角度都呈现不同的美景。

“你站在这棵树跟前,拍着良心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修剪这棵树’?是为了与周围的景观环境相协调,还是为了让这棵树长得更雄壮?或者说只是为了治理病虫害?”带着徒弟李健修剪树枝的时候,杜劲松总会让他先跟树来一场“心灵对话”——在他看来,每一棵树木都是有灵魂的,哪怕是一个枝杈的修剪都要有它的意义。

遇到有代表性病虫害的树木,杜劲松总是带上一截送到园内植物病虫害测报站用于防治研究。杜劲松在修剪树木时还不忘给徒弟讲解重点。杜劲松爬上西堤的一棵柳树,在同事的协助下对树枝进行修剪。

“这棵山桃是游客进入后溪河景区下桥后看到的第一棵景观树,要成为吸引游人的第一景。”虽然眼下是落叶季节,但杜劲松想象的却是它春季开花的样子。按照脑海中的画面,小心翼翼地锯掉这根枝,掰断那截杈,这棵树渐渐呈现出探水的姿态。春天到来时,一树繁花,便是一幅“山桃映碧潭”的美景。

除了景观大树意境营造,杜劲松还有个任务——极端天气应急抢险。在颐和园一处偏僻的小院里,有间小屋,里面摆着一张简陋的上下铺。赶上风雨雷电的极端天气,杜劲松和同事就在这里住下,等到雨停了、风小了,他们借着手电筒的光,锯断倾倒的树干和折断的树枝,扫净满地的落叶。即使经历了一夜的风霜雨雪,到6点半开园时,呈现在游客面前的,依然是一幅苍润秀美的风景画。

(原标题:后溪河美景是他们“画”出来的)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代丽丽吴镝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