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开始,颐和园水操学堂内第四展室举办“雕栏玉砌——清代园林石作工艺展”。大家知道,颐和园的仁寿殿、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排云殿、永寿斋、长廊沿线等共摆放61座露天陈设座,简称露陈座(俗称露陈墩)。此次将其中41座在第四展室内布设展陈,另外20座暂存最后一进院子的廊子内。颐和园集清代园林之大成,保存着规模宏大的庭院露天陈设群。这些石作艺术品造型精美、雕工卓绝、纹饰齐全、寓意丰富,是晚清石装饰艺术的典型代表。本次展览对露陈座的雕刻工艺、材质、形制等内容作了详尽的分析和介绍。露陈座造型从平面上看,有方形、圆形、六边形、八边形、葵花形等。从立面上看,则比建筑台基高度统一的束腰须弥座造型更为丰富和灵活,创造出了石鼓、圆柱、圆方上下结合等形式,重点装饰部位一般呈现有方墩、扁鼓、莲台、云台等形态。露陈座的造型变化多样,是因其上承的器物造型丰富,并依据了是“因物就形”的原则。为了适合人们观赏视角的需要,在露陈座尺度上也相应高矮有别。圆形露陈座直径一般在45厘米左右,方形露陈座边长一般在38至45厘米之间,通高一般为90至厘米,对于一般人们的观赏视角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宜人的高宽比。配合常规高度在30至55厘米的铜陈设,总高控制在至厘米之间,符合人们在庭院中站立观赏的需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露陈座为了增加视觉上的稳定性,一般下宽上窄,底部平面的直径通常比顶部平面的直径宽10厘米左右。从空间的角度来看,露陈座与铜陈设的组合在平面上构成庭院空间中的点状装饰元素,在立面上低于建筑而高于地面,形成良好的过渡,既而在各个维度上丰富了庭院空间的视觉层次。露陈座的纹饰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最为典型的是“福、寿、富贵”主题,这与颐和园的庆典功能和宅居功能相一致,可谓处处寓意着“吉祥”。颐和园露陈座上的缠枝纹主要包括牡丹、菊花、梅花、石榴、宝相花、莲花、牵牛花等题材。宝相花和牡丹花象征富贵荣华,石榴花和牵牛花象征多子多福,菊花与梅花寓意高洁。除了植物纹样以外,更不能缺代表的龙、凤纹,不过龙纹主要以龙头卷草身的“拐子草龙”的形象出现。我觉得,本次“雕栏玉砌——清代园林石作工艺展”为我们提供了集中观赏颐和园露陈座的宝贵机会,您如果喜欢中国古典建筑,喜欢中国古典石雕作品,还是自己亲自前往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