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奕被清洗。醇亲奕譞因为是光绪的父亲,处境很尴尬,他小心翼翼,他知道自己嫂子对权力很重视。所以他说自己生病了不能担任职务,在家里休养。奕权力被削弱之后,慈禧起用奕譞,她知道他怕自己。而且等光绪长大,群臣一边不想得罪慈禧,一边也不想得罪长大了的光绪帝,不知怎么表态的时候,他可以带头表态支持自己。慈禧说,要归政光绪,群臣上奏请太后继续以训政的方式指导光绪。慈禧不肯,一定要归政,她在做戏,虚伪到。群臣呼声更高了,所以她见情况如此,就说天下为先,皇帝刚亲政,还有许多不懂的地方,所以她采用训政的方式帮助和引导。其实训政和垂帘听政换汤不换药。很快皇帝十八岁了,是大龄青年了,还没有成家。实在拖不下去了。因为农业社会,人口劳动力,主要靠传宗接代。皇帝要做万民的表率。慈禧是一拖再拖,能拖一天是一天,实在拖不下去了,于是安排给光绪选秀。只见经过一轮又一轮的选秀,留下五个女孩子。慈禧对光绪说:“这是你的权利,你自己选择中意的,将玉如意给她,她将被立为皇后,还有两个香袋,是给嫔妃的。”光绪拿着玉如意,发现这里面有一个女孩子,是他的大表姐。难道他认识他的大表姐吗?认识的,他的妈妈是慈禧的亲妹妹,所以表姐则是大姨妈的女儿,小时候一起玩过。按理说,他不讨厌自己的表姐,但也没想到过她要变成自己的皇后。而且表姐比他大三岁,是大龄剩女。皇后没有比皇帝大的。这一招,慈禧也是为了提高娘家的地位。她进宫的时候,她的家是没落的官僚家庭,她把娘家人和贵族相结合,光耀门楣。光绪很生气。绕过大表姐,走到另外一个女孩子面前,慈禧叫“皇帝”,光绪知道自己拗不过慈禧,于是走到大表姐面前,把玉如意给了她,头也不回地回去了。本来他还要将香袋给嫔妃,但他不再继续。慈禧就自己把这件事做完,立了瑾妃和珍妃。这两个人是姐妹。有一天,太和门失火,慈溪大惊失色,光绪惶惶不可终日。在古代,这些是有迷信的说法,象征上天对当局统治者的不满,离皇帝大婚还有四十天,怎么办呢?皇后要从太和门过的。去世了由太和门出。三年一度的状元,从此过。太和门平时一般没用。如果修建,时间来不及,个材料没有。这是明朝建筑物,质量非常好。气势恢宏。有人提了意见,说可以请工人模拟建一个样子出来。慈禧采纳了他的意见。花了半个月时间,建出来后,虽然没有原来那样气派,但是花团锦簇,有喜庆的样子,慈禧很高兴。民间成亲,新郎去新娘家接。皇上娶亲是不去新娘家接的,而是把新娘抬过来,而且是在晚上。嫔妃要先进宫,因为要跪迎皇后。光绪的婚姻掌控在慈禧的手里。对光绪和皇后来说都很悲剧。而且慈禧做得过分了一点,把光绪选中的女孩子淘汰了,怕她的美貌,让皇后不得宠。古时结婚,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皇帝结婚也是,比如清朝很多皇子和蒙古结亲,是为了国家边境稳定,是从大局考虑。但慈禧的做法是为自己的利益考虑的。按说光绪成家了,是可以亲政了吧?慈禧说,光绪亲政,但皇帝批过的,还要送到她这里,给她过目,她通过了才行。她有人事任命权,所以权力还掌握在她这里。光绪是一个傀儡。但光绪不甘心当傀儡。他也是倔脾气。光绪的父亲何尝不想自己儿子早一点亲政。于是深谋远虑,想以光绪的名义送慈禧一份礼物。清朝很喜欢园林生活,有山有水,不喜欢住紫禁城。慈禧当贵人的时候,在圆明园和咸丰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也因此生下同治,让她得以步步高升,因此她很想念园林生活。同治帝时她想修复圆明园,但是国家内忧外患,国库空虚,大臣持反对意见,所以作罢。奕譞知道慈禧的心思,想修颐和园,这是乾隆为他母亲修的,把它当成光绪对慈禧的孝心也很符合。而且慈禧去园林生活,光绪更自由一点。当时奕譞是海军总司令,说颐和园有山有水,可以修复起来,供海军训练。慈禧知道他的意思,批准了。至于钱,那个时候清朝建北洋水师,每年投入很多钱。慈禧对外称是省下来的,没有动用国库。光绪对此没有表态,他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国家现在的局面,不可劳民伤财。另一方面,他知道父亲的用心良苦,摆脱慈禧,自己可以亲政。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