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颐和园虚景系列之借景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多长时间能治愈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luntan/Reply_799.html

摄影:姜润良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借景”,是一种对于美学境界的追求。明代计成《园冶》对借景的描述:“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翠,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畽,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

摄影:张国富

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在建园之初就很好地利用了周围的借景环境:园西数十里外山峦迭嶂的西山可为远景,起伏舒展的山脊,将浩瀚的天际与万寿山昆明湖嵌合的天衣无缝,形成朝晖暮霭,色彩斑斓的绚丽风景;林木青葱的玉泉山及山上的玉峰塔可为中景,园外的绿野平畴可为近景。

摄影:张助宏

建成后的清漪园以绵延起伏的西山为远景,以静明、圆明、畅春、静宜四园为借景,昆明湖沿岸将园外的田畴、村舍、园林纳入自身的景观体系中,园内园外浑然一体,从而构成了一个以”三山五园”为主体的和谐统一的园林组群,成为中国园林中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范例之一。

本期颐和园虚景系列主题为:借景

《园冶》中提到借景的类型:“夫借者,林园之最要者也。远借、近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通过借景,可以使园林空间达到无限。

摄影:张晓莲

远借

顾名思义,就是从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颐和园里最经典的借景视线,即从东堤望玉泉山、西山群峰。

摄影:许雪梅

摄影:刘真平

在万寿山后山高旷之处,向北远望,可以看到北部同是西山余脉的各个山峰,终点在百望山,旧称望儿山。

摄影:张继云

摄影:张芬

摄影:陈强

摄影:刘欣荣

近借

在园中眺望点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玉泉山静明园与清漪园一水相通,距离非常近,在颐和园很多地方都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玉泉塔影倒映昆明湖中。林琴南在《游颐和园记》的散文中,有一段记从昆明湖东南向西眺望所见的景色:“登绣漪桥西望玉带桥,穹然高起,于湖西前后二桥,其上皆有亭,隐隐然均不能至,而西北望玉泉之山,微见楼殿数叠,出万树上。”

摄影:姜润良

摄影:陈强

摄影:刘真平

摄影:刘欣荣

畅观堂在颐和园西南隅、昆明湖西湖西岸的山坡上,清漪园原无西墙,往西可畅观京西稻田景色,又能看到农夫耕耘,乾隆曾召词臣来此举行“观稼诗会”。

摄影:张国富

位于颐和园北边界的霁清轩和眺远斋,都是借园外近处景色的范例,只是因现在外部环境发生巨变,当年借景环境已不复存在。万寿山的东北面当年是一望无际的平畴田野,霁清轩北望能收摄田野的画面。所以,弘历《霁清轩》诗有“向北堪骋望,绿云迷万顷”、“凭轩聊纵目”、“凭阑坐欲欣”等句的描写。眺远斋的建筑地基较高,可以眺望园外的景色。慈禧驻园时,每年的阴历四月初八登临此处观看民间的香会。

仰借

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者相邻景物。在谐趣园内能看到高大、姿态入画的古油松作为背景,尤其是向西望去,大片松柏古树郁郁葱葱,但实际上这些松柏并不在谐趣园内,和寄畅园一样,谐趣园也是借园外万寿山东麓的山体及乔木入景。

位于后溪河中部南北两岸的苏州街,布局摹仿了浙东一带常见的“一水两街”的形式,以河当街、以岸做市。而作为水街背景的是两侧山上栽植的古树,舟行水面,可仰视参天古松夹岸,凭添几分古意。

摄影:张晓鸣

摄影:刘欣荣

俯借

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登临佛香阁,俯视远处的风景,视线十分开阔。

摄影:张继云

摄影:姚云庭

其实,借景的类型并没有严格的区分,远和近、俯和仰,均是相对比而言,并且互相融合在一起。比如自山顶路望西山,有画中游、湖山真意、画中游等处,均是借玉泉山及西山诸峰入画,既有近借亦有远借,同时在因地势高低差异又有俯借和仰借之分。

摄影:姚云庭

摄影:萧延成

万寿山雄踞全园北部,可南向俯视之处颇多,除佛香阁外,东部有千峰彩翠城关、荟亭、景福阁,略低一些位置,有重翠亭、燕台大观等处,自高处俯视,越过昆明湖,可欣赏到远处的园外景物。

摄影:陈强

景福阁,清漪园时期建有昙花阁,地势居高临下,东、南、北三面具有很好的视野,可眺望东部园外的圆明三园至畅春园一带的园林区,在西北郊园林相互呼应、彼此资借的关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摄影:曾勤

画中游、澄辉阁、爱山楼、借秋楼及石牌坊一组建筑位于万寿山前山西南坡的转折处,地势高敞,视野宽广,既可观景,又可得景。景点空透开敞,东、西、南三面都可以凭栏眺望:青山塔影,堤岛湖泊,深远迷蒙。

摄影:于连祥

互借

两个园林或景点之间互相因借。颐和园借景玉泉山、西山,在玉泉山、香山上一样可以俯借昆明湖万寿山。万寿山佛香阁上可以俯视西墙外的园林绿地,而在西墙外新建的北坞公园,同样采用了借景佛香阁和玉泉山的造园手法,这是园与园之间的互借。在同一个大园林里,分不同的景区,这些景区之间的互相因借,也属于借景的范畴。总之,就是要体现“嘉则收之、俗则屏之”的目的,视线所及,均为佳境。

摄影:刘真平

南湖岛与万寿山主景区互相借景

摄影:张晓莲

佛香阁与西堤六桥互相因借

摄影:张晓莲

应时而借

借助时间变化形成的动态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形成的动态景观。这个季节最引人入胜的依旧是荷花盛景。

摄影:张助宏

昆明湖上

清乾隆十七年

夏日宜泛舟,泛舟湖欲宽。

夜晴晨露瀼,水远暑风寒。

漾漾入空明,四面山光攒。

骋目见千里,秋意示倪端。

载舟怀靡及,乘景兴未阑。

菰蒲彼何知,对时都觉欢。

摄影:张晓莲

摄影:于连祥

图片-颐和园微摄影团队、颐和园研究室

图文编辑-颐和园研究室

*图片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更多颐和园历史文化与风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