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探索ldquo科研型企业总部园rd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最好 http://m.39.net/pf/bdfyy/xwdt/
NO.1|壹温州印象:诗画山水、百工之乡

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温州通江达海,山城相拥,陆海交融,有着“山江海”齐聚的旖旎风光。温州人杰地灵贤达辈出,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谢灵运、王羲之等先后出任永嘉郡守,他们的诗文足迹让温润之州焕发人文风采。永嘉昆曲、乐清细纹刻纸、泰顺木拱桥营造技艺、瑞安木活字印刷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故温州又被称为“百工之乡”。

NO.2|贰

转型升级:民营之都、科创赋能

温州素来以重商闻名,“温州模式”的传统渊源与温州人“敢为天下先”创业精神的历史源头,也许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永嘉学派所提倡的“事功学说”,认识到商品经济对国家、社会的作用,主张发展商业,务实创新。现如今,温州已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建成中国“电器之都”“鞋都”“锁都”“纽扣之都”等40多个全国性生产基地,承担50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改革试点,是一座响当当的“民营之都”。

但民营经济中暗藏着产业空心化和资本泡沫化的风险——近年来,凭借“小商品、大市场”发展特色的“温州模式”逐步被以资本投资、民间拆借为主导的“新温州模式”所替代。温州企业家纷纷从实体行业转投资本领域,传统制造业因利润不高而被抛弃,导致产业升级动力不强,失去竞争优势。要打破这一瓶颈就需要政府的介入、政策性的扶持和引导,通过科技力量激发新型化、高端化的产业转型升级;并且,为了给城市人口和产业集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文明形成打下基础,温州的城市化步伐也必须加快。

在上述的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功能日趋多元,城市形象更新换代的大背景下,温州市委市政府做出了打造浙南科技城这一战略决策,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即将在这片热土崛起。引入一批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对行业整合、进而实现转型升级、加大对产业集群公共技术平台的支持——承担着这些重任,作为浙南科技城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和特色形象的展示样板,科研型企业总部园一期工程(数字产业中心)也应运而生。

△基地现状

△浙南科技城企业总部园一期主入口鸟瞰(效果图)

△浙南科技城企业总部园一期渲染动画(时长约5分钟)

NO.3|叁

空间企划:城市设计、产城融合

城市设计的价值——“设计设计的设计”

城市设计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对城市的设计,本质上是对于城市中微观后续发生的各种建设行为的规范、整合与统筹,也就是基于城市营造的视野来进行设计。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设计的非空间因素已经与空间设计因素的价值同等重要,“预设一个计谋”对于城市设计来说,更需要前置。城市设计已从“空间形态设计”进入“产业空间联动”,已从“要素整合逻辑”进入“资源整合逻辑”,已从“设计引导先行”进入“实施计划倒推”。

△年,浙南科技城委托中瀚团队对企业总部园三期工程制定了整体园区的城市设计,该成果亦成为了本轮设计的工作基础(效果图)

年城市设计阶段,项目定位是以各行业的产业链顶端的总部办公功能为主导,辅以服务于总部基地的会议、展览、文化传播、信息交互及商业、休闲娱乐、餐饮生活等功能。这一定位接近于商务办公园区。

城市设计通过沿各地块核心区域配置中央景观、以步行化的社区和灵动活泼的空间组织,来激活总部商务区的城市活力。办公建筑群沿地块外围设置,呈外高内低的格局,主楼、裙房共同构成半围合式立体城市组团,提供更多的交往空间与互动场所。由于屋顶花园弥补了整个园区各个方向的景观平衡,退台的体块造型让空间趣味超越了高度不同和价值不同(视野、采光、噪音)的地段,让各栋建筑有了一种平等性。

△与北侧温州大道另一侧的双创园沿街建筑形态呼应,注重打造转角公共空间的品质,用充满节奏韵律感的体块关系打造科创社区,同时在地块内部平衡开发强度。

△这种体块半围合的手法,保证了功能使用的私密性与独立性,但又从功能、交通、空间各方面,将城市要素引入建筑,界面的开放性、用材的通透性,功能组成的多样复合与周边街区功能互为补充。

△年城市设计的切入点是以创造交流、合作和可视性的机会为目标,致力于塑造富有生机和人情味的社区体验,着力构建“科研主导、逐级退台、整体协调、简洁明快”的水景总部社区。

△年,园区的开发模式从地块分业主开发转变为政府牵头开发

年建筑设计阶段,园区的开发模式发生了改变,设计团队结合招商引资的项目背景调研分析,得出如下判断:

1、从多个业主改为一个业主之后,一期用地不必进一步细分,主楼栋数也可减少;

2、用地不再细分后,配套分散亦无必要。可视方案取舍,取消原城市设计中的裙房;

3、新开发模式令设计早于招商,故建筑空间应可实现功能转化、方便决策延后;

4、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须在原有定位的基础上增设相配套的研发空间。

5、国企作为开发主体,和私企开发主体相比,还须考虑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结构合理、造价可控的前提下,地下车库可适当增加面积和提升品质。

在本项目中,为加快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实现产学研城一体化,则需要贯彻两大策略:

1.空间载体开放——打造新型的开放式企业城区

只有使科学家、工程师、产业白领在同一开放平台上互相交流,共同工作和生活,才能实现产业功能与综合服务功能的深度融合。

2.创新要素集聚——打造深度融合共享集约的空间环境

既兼备智慧化园区管理、科学研究、高端研发等功能,又能够满足研发、实验的需求,将工业化生产形态转变为科研、实验和商务办公模式。

△将主楼栋数减少、配套功能布局从分散模式调整为集中模式

这项调整,产生了两大额外收获:

1.主楼标准层面积扩大,得房率提高;

2.场地楼间距可以进一步扩大,不但景观品质提升,园区开放度也更高了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将总部园、双创园、温州世外中小学所在的街区重新梳理为“一心、一轴、三核、引入山景”的格局

△新增的2层连廊系统,用最小的代价把所有办公建筑的人流都汇总到了配套楼

△综合配套楼就相当于园区的大脑

△南侧是温州世外中小学,东侧是住宅区,在东南角打造转角公园能促进市民参与科创交流(效果图)

城市设计体现了建筑设计的“可能性”,

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的“延续和深化”。

△年城市设计与年建筑设计相似角度对比

NO.4|肆

破题切入:产业解析、功能混合

在着手构思形态设计之前,“科研型企业总部园区将引入哪些产业?这些产业需要怎样的空间?”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设计团队通过调研,发现根据年《龙湾区数字经济五年倍增实施方案》和《关于高质量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浙南科技城已决定发展以智能制造与自动化、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和新能源环保为代表的X机会产业。那么重点导入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带动力吸引中小企业快速集聚的重任,应由企业总部园承担。由此,本项目所需要导入的“2+X”产业体系终于确立。

由于本园区的核心功能为总部商务办公、特定产业的研发及生活商务配套,并非生产性园区,故不考虑工业生产车间。但须提供一定比例的研发车间,用于配合研发实验室进行试验、测试,从而服务于“2+X”产业体系的企业研究和服务。

综上所述:本项目应提供下列5项空间:

1.总部办公;2.研发办公与实验室;3.研发车间;4.生活配套;

5.门厅(因层高特殊而单列)

△层高和荷载要能匹配合适的研发工作,同时要通过功能混合来避免造成过度的浪费。

△园区建筑竖向高度分为米、50米、24米三个等级,基于成熟合理的结构系统来编排不同的层高和荷载,通过综合设计来降低前期投入的造价成本。

NO.5|伍

概念生成:流水行云、生态智谷

温州是山水城市,石叠为山,层叠为厦,叠产生了形态,产生空间、产生表情。设计团队延续并强化了年城市设计中的“多层次退台”手法,将温州山峦层叠的体块概念融入退台式建筑,这种手法使建筑的轮廓模糊而柔和起伏,恰恰呼应了又被称为“温润之州”的温州别名,让建筑和自然相濡相融。设计团队也希望本项目能变得平易近人,避免重蹈许多都市CBD所常见的高强度、高密度、匀质化的傲慢姿态之覆辙;并且,作为浙南科技城核心区的总部园启动项目,在为公共空间作出贡献的同时,设计团队希望它依旧能体现出自身风格的差异性,为未来的二三期总部园整体定下基调。△融入温州作为山水城市“山峦层叠”的概念(手绘稿)

△退台式的造型催生出了多处屋顶花园,大面积绿色环抱的建筑主体如山脉矗立,情理之外、又意料之中地打造出了震撼的谷地景观(手绘稿)

△流线型呼应了“流水行云·生态智谷”的设计概念,消解了以往高层建筑群钢筋水泥的不亲切感

△植入丰富的研发和商务办公、运动休闲场景(概念示意图)

△基地周围地块水网纵横,唯独一期总部园的用地内部没有水系,设计团队在景观设计中调用各种手法呼应了的年城市设计中的“水景社区”理念,保持了总部园三期用地的统一感(效果图)

△通过互动水景为场地引入科技之水,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效果图)

△通过雕塑体现“流水行云·生态智谷”,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效果图)

△温州“七山二水一分田”,设计团队参考相似的比例和构成,用轻盈的白色线条勾勒出云雾缭绕的山谷、流水和梯田

NO.6|陆

弹性设计:模块多元、可分可合

本项目年的新开发模式,令建筑设计前置,早于企业招商。故建筑空间应可功能转化、方便延后决策。科创园区的基础必须是理性的判断、扎实的研究,设计团队从办公楼六大标准层基本模式中归纳提炼出一套“弹性设计+模块化设计”的组合拳,提供了㎡、㎡、㎡等3种不同大小的标准层平面,满足对办公空间的不同需求。

△因在垂直方向上重复多次,故标准层设计是最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直接影响80%以上的建筑空间

△每层都可以实现对半分租

NO.7|柒

亮点引爆:创意扭转、智能腾飞

△沿温州大道,建筑高度呈现北高南低,这一排布可借助近大远小的视错觉原理,加大园区的深邃感

退台式的层叠造型已将建筑的绿意向远山的脉络延伸,构成了极具现代感的“人工山谷”。但作为背负着引领浙南地区产业腾飞重任的科创园区,目前的造型未免太过理性,还欠缺一个“意外”——原本,创意工作者的灵感激发恰恰就在于突破既有的规则,许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无心插柳”。那么作为容纳科创活动的容器,科创园区的空间就该体现出能打破常规的性格。因此,设计团队需要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破绽”,给空间未来的使用者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那么,这个位置应介于内外之间,暗喻突破的临界点——环顾四下,还有什么位置能比整个总部园区东北角更加边缘,更加接近驾驭了整片浙南科技城核心区的黄石山呢?

突破口就在这里!

△基地东北角22度方向为黄石山,北侧道路为温州大道,可视性极佳

△设计凌空扭转22度的云台,打破理性的格局,将成为这一片区的新地标

△即便未来楼宇经济日益饱和,22度云台也能凭借大胆的造型和巨型光电玻璃屏幕,不落科创园区千篇一律的俗套(效果图)

△22度云台既像一只巨眼,展望科创带来的美好前程,又像与市民对话的科技窗口,形成看与被看的独特景观

但设计团队中的结构部门却有不同的意见——结构师希望云台高度能控制在24米以下,但方案设计师认为底部的门洞就会非常低矮,得不偿失;可如果云台高度超过24米,则底部的支撑构筑物会剧烈加粗,无法维持方案设计的形态。面对建造风险度提高,甚至方案只能停留在图纸阶段而没有建成可能性的这一局面,设计团队顶住了压力的考验,在不降低云台高度的情况下,通过施工图优化设计和结构部门的通力协作,终于成功地把支撑构筑的截面大小减小到比方案阶段更细的程度。类似这样的碰撞和配合在本项目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最终的设计成果,正是凝聚了设计团队全体的辛劳和汗水的智慧结晶。

NO.8|捌

立面风貌:飘逸灵动、经济节能

再怎么迷人的网红,若肤质不佳、素颜不耐打,就无法摘掉“照骗”的头衔;

再多么高大上的玻璃幕墙,如果坑坑洼洼随处开窗,那也只是一幢普通的写字楼。

那么,怎么才能让人不开窗呢?科研型园区真的有黑科技吗?

有!

△幕墙立面精细化设计,兼顾成本与美观

亮化和建筑幕墙一体化设计与施工,能有效避免落成后再安装灯具而破坏外立面的常见问题。

△幕墙内嵌灯带系统,通过变换不同的流动形态,赋予建筑多样的表情(效果图)

NO.9|玖

流线串联:多层次体验、一体化设计

本项目是从“城市设计”开始,数年后有幸中标了设计总承包(包括建筑景观亮化、室内公区室外幕墙和园区智能化)的全方位作品,不同专业的设计师一起把控好项目的进度、造价和品质,这需要各部门在设计的推进过程中无缝对接,相互激励,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一体化设计。

△室内和建筑一体化设计

△景观和建筑一体化设计

△景观平面汇总

基于园区内部的地理位置、建筑功能、建筑间距、绿地面积多方面因素,内外双环人车分流的高效设计,结合“行云流水·生态智谷”的概念主题,设计团队将浙南科技城分为七大主题分区,并在场地内部打造出主次两套景观轴线,串联起3个大小层级的十几处景观节点。如需快速浏览园区精华,也可行走在专门打造的参观路线上。

△科研人员一般都久坐办公室,设计团队针对这一特点,在园区加设了运动健身的设施。这样既能鼓励总部园的员工身心健康,又能促进园区内各个公司之间的人员交流(效果图)

△地下车库配备智慧停车系统和完整的导视系统设计,彻底解决停车难(效果图)

△地下车库负二层采取满铺策略,且预留接口,未来对接总部园其他地块。城市设计阶段的园区“一体化开发”的规划理念,在施工图阶段得到落实

△地下车库负一层设置下沉庭院,图中蓝色区域为50辆社会停车位,绿色区域为园区内部车位。分区清晰便于未来移交单独运营管理

△下车后,园区的内部人员和外部访客都可通过下沉庭院进入地面景观,这一安排能彰显园区品质(效果图)

△下沉庭院和一楼景观大草坪通过景观云构筑物和雨滴状灯光互动设计,产生跨越空间的联动(效果图)

△基地南侧的入口正对温州世外小学北侧的建筑空隙架构,让4号楼的露台变为绝佳的观景平台(效果图)

△3号楼的屋顶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这片运动主题的上人屋面,南向日照十分充足,且视野辽阔。相信未来很有可能会得到总部园乃至周边运动爱好者的热捧。

△首层门厅通过不锈钢黑镜吊顶拓展高度感,避免门厅通高减少2层面积,兼顾美观与经济。室内设计和园区的整体气质亦保持一致。

△科研人员们也可以从乐跑楼梯间拾级而上,体验垂直马拉松的乐趣。

△跑到22度智慧云台的屋面上,举目远眺黄石山,和园区好友相约一叙。

△浙南科技城企业总部园一期多媒体讲解视频(时长约10分钟)

十、总结展望

常规的设计项目都始于设计任务书,而本项目则不然。一方面,投标任务书仅给出了最基本的用地限制和功能需求,但各分项的指标都需要各家单位自行研究;另一方面,投标项目的设计周期都很短,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要提交出高品质的成果,离不开设计团队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

最终,中瀚设计在今年4月新冠疫情依旧严峻的日子里,以严谨的产业战略定位研究为依据,以多专业融合的一体化设计模式为保证,提出了“流水行云·生态智谷”的核心理念,涵盖了开放、层叠、活力、弹性、经济、绿色、智慧、美观等诸多亮点,最终赢得了浙南科技城数字产业中心项目的设计总承包委托。从获得中标通知书开始,到拿到图审合格证书,包括方案调整深化直到施工图图审完成,共耗时77天。

通过本项目的考验,作为综合型设计院,中瀚设计在水平维度的业务拓展路线(如整合规划、建筑、室内、景观、灯光、幕墙、智能化等精细化设计),以及竖直维度上业务拓展路线(如项目策划、造价咨询、运营顾问等)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在这段时间里,设计团队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都承担了很多压力。从第一幅设计草图勾勒()到项目主体建成(年底),再到正式投入使用,总过程的跨度可能会长达七年之久。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念头,由廖廖数人发起,最终获涉及项目的所有参与者云集响应,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若有创作思路萌发,请全心全意地培育它,不知羞耻地讨论它,不遗余力地打磨它,最后充满自信地展现它。当设计方案拥有了一整个团队的力量,那么想法就会变成现实。梦想成真,悉数过往,所有留下的足迹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所有看似失败的尝试都是解题中必不可少的步骤。身为设计师的意义,在那一刻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愿终有一天,你我一生中的涓滴意念,都能汇成大江大河。

工程档案:

项目地点:温州龙湾区浙南科技城核心区

业主:温州浙南科技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

用地面积:.44㎡

地上建筑面积:.54㎡

地下建筑面积:.72㎡

综合容积率:2.8

建筑密度:30.1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