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园林行业高速成长期已近尾声,PPP成为企业聚焦中心。从年到年,传统园林行业CAGR超过25%,而在-年,全行业的规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同时,PPP业务成为传统民营园林公司的业务聚焦方向。从年开始,东方园林,岭南园林等企业新接项目中PPP的比重迅速超过50%,年以来,龙头类公司PPP项目占新接项目比重超过80%,PPP已经成为园林行业业绩成长的新的助推器,相关企业在“流域治理”、“海绵城市”、“特色小镇”和土壤修复等方面收获颇丰。
生态治理市场需求巨大。我们估算了“海绵城市”、“流域治理”和“土壤治理”等综合生态治理市场的规模,年均投资需求1万亿元,而这些领域对于景观改造,植被栽培有着硬性需求,和传统园林行业有着明显的协同性。行业内大量的企业通过外延并购快速切入此类市场,通过PPP业务模式使自身业绩迅速提升,显示出综合生态治理业务已经被园林公司广泛的接受。
生态文化旅游提供PPP业务变现的额外渠道。我们认为园林企业参与生态治理项目后端旅游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利于发挥自身景观改造的传统特长。此外,随着全国消费升级大幕的拉开,文旅行业发展蒸蒸日上,全国人民旺盛的旅游需求给文旅类项目提供了丰厚的现金回报。我们认为,切入生态治理后开发阶段,比如“特色小镇”和“主题公园”,将是园林公司PPP类项目未来额外的变现渠道。
园林行业高速发展期已近尾声
园林绿化行业10年高速增长期已近尾声。园林行业的发展是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绿地对于城市建设而言效果显著,既能降低烟尘噪音,又能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根据住建部的统计数据,最近十年城市投资总额从年的.1亿元增长到了年的亿元,同比增长%。园林行业的投资规模从年的亿增长到年的亿元,同比增长%。园林行业投资总额占城市投资的10%~11%左右,但是逐年下滑,年占比为9.6%。园林行业投资额度增长明几年放缓。尤其是年,园林行业投资总额第一次出现负增长,相比年投资水平下降8.41%。类似的事情在年再次出现,年园林行业投资总额相较年下降12.26%。对比、年40%以上的增速下滑明显。年园林行业投资额增速为5.11%。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建设对于园林行业的投资已经趋于稳定。
PPP项目逐渐成为主流
传统的园林公司业务主要来自于城市建设中承包的绿化工程项目,因此主要承接的都是EPC订单。近几年,园林类公司订单已经扩展到各个行业,比如说环境治理等行业。并且对比上市公司订单,我们可以发现PPP项目逐渐成为主流。PPP项目利用和民营企业公司合营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并且增强民营经济的活跃性。
“内生+外延”是行业未来主题之一
园林行业区域竞争为主,未来有望迎来市场洗牌
园林行业市场集中度低。截至年底,全国从事园林绿化相关业务的企业超过16,家,园林规划设计院或设计公司超过1,家,行业集中度较低。截至年年底,全国一级资质园林绿化公司共有家,绝大部分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和北京、上海等沿海发达城市。根据国家的资质要求,金额在1万以上的项目只有一级资质的企业才能接手。
园林行业区域性竞争为主。截至年底,参与调查的园林企业中,只有77家企业在外省市设臵了分支机构。也就是说园林行业中1万余家企业绝大部份都是区域性企业。园林绿化行业传统业务主要来自于地产开发绿化景观、市政绿化建设等,“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也是园林行业区域性竞争为主的原因。
行业未来将会迎来洗牌重组。随着现在房地产市场限购政策影响以及市政工程数量减少,园林行业传统业务整体收入并不景气。同时园林绿化公司又是对于资金要求比较高的公司,因此未来行业内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兼并涌现出一批行业巨头。我们梳理一下园林类的几家上市公司可以发现近年来,园林类公司的横向收购明显增加。在园林绿化这一类区域竞争明显的行业中,收购同行业企业是扩大市场份额并且进入全新区域的最快方法。
纵向收购进入相关行业,园林类公司跨产业发展
除了在行业内横向并购外,园林类公司还积极拓展相关产业。之前提到,环保行业成为园林公司发展新的方向。很多园林公司已经在环保行业进行多起并购。园林公司的跨行业发展不仅仅是局限于环保行业。
我们梳理了园林类上市公司(东方园林、棕榈股份、普邦股份、岭南园林、铁汉生态以及蒙草生态)近几年的跨业并购事宜。跨行业并购在年之后明显加速。东方园林、普邦股份、铁汉生态都相继进入环保行业。除此之外,蒙草生态收购金谷银行和包头农商银行,东方园林收购江南林交所进入金融行业。棕榈股份收购乐客VR,岭南园林收购德马吉,布局高端技术行业。棕榈股份收购圆融旅业进入旅游行业。
园林类公司的跨行业收并购布局其他产业效果显著。岭南园林在传统绿化工程外,积极布局流域治理以及文化旅游项目。中标了多项小流域治理项目以及主题乐园、城市公园还有科技游乐园的设计、设备安装、运营维护等项目。东方园林中标多期生态流域治理类项目。由于流域治理项目子项目众多,包含水质处理、湿地保护等。因此部分东方园林项目都是以联合体形式参与竞标。同样,铁汉生态近期也竞标并且成功中标了多项流域治理项目。
棕榈股份一直布局国家推广的特色小镇业务,也成功中标多个项目。根据最新公司公告,水系治理、生态修复和固废处理分别占东方园林年业绩的26.51%,19.91%和14.21%。环保业务占普邦股份年业绩的10.48%。铁汉生态同样也大力发展环保行业,年,生态修复占其业绩的20.38%。岭南园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年占业绩份额13.89%。在这些行业中,园林绿化建设都是其不可或缺的环节,甚至园林公司传统订单来源正是这些行业。园林绿化公司正积极从之前提供相应服务或者承接部分工程切入行业核心业务中。
环境治理:园林公司布局方向;“变现能力”制约发展
环境保护与园林绿化协同作用明显
环境保护的主要目的是改善人类生活环境,营造舒适生活环境。植物在环境保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植物本身就具有维持大气平衡、降低大气有害物质、净化污水的作用。在环保领域细分项目中,“海绵城市”、“流域治理”以及“土壤治理”的很多治理环节都离不开植物生态系统恢复以及植被对环境修复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认为环境保护和园林绿化类公司的协同作用明显。
植被绿化是“海绵城市”吸水放水的重要组成。“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用地下水反哺地面。“海绵城市”不仅仅只是利用传统工业技术建设排水管廊那么简单,而是一套复杂精密的系统。而“海绵城市”中利用植被增加径流长度、透水面积、扩大蓄水空间等功能是其不可缺少的部分。
流域治理离不开植被恢复。随着“水十条”出台,流域治理市场快速发展。植物对于环境治理的修复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流域治理中,植物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过滤净化污水杂质、维护水生动物生态体系,因此在流域治理中,植物绿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流域治理的重点是黑臭水体的修复,在绝大部份的黑臭水体中,由于环境的污染超出了水生动植物的承载功能,水生动植物消失无踪。随着水生动植物的消失,水域失去了原有的净化功能,进一步引发了流域污染。因此,流域治理离不开植被修复。
植物可以保护土壤,并且降低土壤修复成本。“土十条”出台之后,土壤修复市场逐渐打开。根据环保部公布的全国土壤质量调查公报,我国总体土壤污染率16%,土壤修复迫在眉睫。在污染土壤中,很多随着矿山、油田的开采已经失去了原有植被造成土壤裸露。针对这一类土壤治理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原有植被恢复。同时,传统的土壤修复方法使用的是化学物理反应排除土壤中污染物。而最新的研究方法发现利用植物吸收法、生物法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修复的成本。
“海绵城市”构建全新城市水系统,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海绵城市”不仅仅是简单的管网建设,而是全新的城市水系统的改造方案。相比于传统方案中依靠城市管网排水的方法,“海绵城市”更将吸水、蓄水、渗水、净水以及释水综合考虑形成一个综合系统。根据年10月住建部印发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在保证排水防涝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海绵城市”强调利用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减少雨水的下渗减排,通过蓄水池、雨水罐、湿塘、雨水湿地等收集利用雨水。通过这样的办法,可以将传统城市降雨排放量从80%下降到40%以下。有效减轻了城市管网排水压力,并且增加降水利用率。
海绵城市网将“海绵城市”的主要功能划分为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回收以及排放。园林绿化在渗透、滞留、集蓄和净化环节使用非常广泛。?传统城市建造中使用了大量的水泥,减少了雨水渗透性。植物的使用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同时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渗透雨水的方法主要有透水景观铺装、绿色屋顶等。
?集蓄雨水的主要目的就是在降雨量大的情况下把雨水蓄起来,以达到调蓄和错峰。现在集蓄雨水的主要方式有地下蓄水池、下沉式绿地等。
?滞留作用是减少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让雨水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延缓形成径流的高峰。主要的方法有: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人工湿地等。
?净化作用是消除水中的污染物质,一般需要通过植被、绿地系统、水体生态修复等方法。
?回收是指将集蓄的雨水后期使用,比如灌溉、洗车等。排放就是将多余的雨水通过市政工程排放到城市水网中。
“海绵城市”建设未来市场空间有多大?
“海绵城市”单位成本居高不下。根据住建部部长陈政高的估算数据,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为每平方公里1亿元到1.5亿元。年4月和年4月国家分别公布两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目前为止共包括30个城市。对这些试点城市,中央财政将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
城市建成区面积巨大,市场空间巨大。国务院在《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根据住建部统计信息,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约为52平方公里。根据前瞻网预测,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将达到61平方公里。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估计,截止到年,全国城市建成面积将达到68平方公里。因此,按国务院指导意见,年“海绵城市”的建设面积保守估计为平方公里(按年面积测算),乐观估计为12平方公里(按前瞻网预测面积测算)。年,“海绵城市”建设面积保守估计为平方公里(按年面积测算),乐观估计为平方公里。
“海绵城市”单位建设成本在每平方公里1-1.5亿元,我们取中间值,假定为每平方公里1.2亿元。那我们可以测算到年,“海绵城市”市场空间在1.万亿到1.万亿之间。则-年平均每年市场份额约为亿元到亿元之间。到年,“海绵城市”市场空间约为4.万亿到6.万亿,平均每年市场空间在亿元到5亿元之间。
流域治理重点看黑臭水体整治
黑臭水体是水体有机物污染的极端现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明确提出“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年消除黑臭水体”。
流域治理(黑臭水体)离不开园林绿化
黑臭水体的污染状况相比一般的污染水域更加严重,而黑臭水体的形成原因复杂,而且往往不止一种原因,因此很难用单一的方法处理黑臭水体的问题。并且目前为止所有的流域治理方法都有自身的局限性:人工曝气的方法可以提高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速度,但是不能治本而且治理效率比较低;底泥疏浚可以对黑臭水体的污泥进行处理,但是成本偏高并且需要专门处理清理的底部污泥,而且不能解决水体持续污染问题;引水调水的方法只能短暂解决水质问题。因此黑臭水体的治理需要整体考虑得出综合治理方法。
根据E20水网固废网的推荐,黑臭水体的治理思路主要从截污、河道生态驳岸改造、河道底质改良、生物强化处理以及水生态系统修复几个方面入手。其中植物在河道生态驳岸、生物强化处理以及水生态系统修复(下图划圈处)中应用广泛。
?污水截流可以防止排入水体污染量过大。当污水污染量过大的时候,截污可以将污水疏导进入市政管网等市政系统。
?河道生态边坡改造有效降低地表径流污染物,同时又能够增加景观效果。
?河道底质改良彻底分解改良河底的黑臭淤泥,减少水体内部的污染物。
?生物强化技术加强水体的净化能力,提高水体自我修复能力。
?水生态系统的构造包含水体微生物系统、植被群落系统、水生动物系统。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可以维护治理水体的持续。
黑臭水体治理市场空间
年9月住建部和其他部门联合发布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其中明确要求各地公开黑臭水体清单,包括责任人和达标期限,并每半年报告一次整治进度。根据年5月最新公布的“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信息发布”黑臭水体清单中,已经认定的黑臭水体总数为个。所有黑臭水体都标注了整治进展。截止到年5月,未启动治理的黑臭水体有8个,正在制定方案的有个,治理中的有个,治理完成的有个。
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年4月,住建部城市建设司调研员曹燕进女士就在“第十一届水处理行业热点技术论坛”上表示,黑臭水体整治主要分四步,首先“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对辖区内的水体黑臭状况进行逐一排查,并向社会公布排查结果,接受公众评议。”第二,“根据排查和公众评议结果,确定黑臭水体名单和总体整治计划(含年度整治计划),并建立长效机制。”第三,“根据黑臭水体总体整治计划,委托专业机构针对各黑臭水体逐一编制整治方案,按规定程序开展论证和工程实施,同时委托第三方机构按评估方案全过程跟踪实施进展,适时开展公众评议,并由地方政府或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组织对各黑臭水体的整治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最后,“地方政府根据所公布黑臭水体名单、总体整治计划及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每季度或每半年)公布水体整治效果,并根据所建立的长效机制,开展水体日常维护与监管工作。”
投资需求有多大?根据北极星节能网的估算,在年3月底,全国排查的黑臭水体有条,涉及河道长度公里,那么我们可以简单推算出,年5月,全国排查出来的涉及黑臭水体(条)的河道长度达到了6公里以上。按照业内一般每公里整治资金2万元到万元(污染源治理,截污,污水厂建设,清淤,管廊,引水,曝气等)来估算,预期投资额将达到到亿元。如果按照投资回报率6-7%来继续推算,那么每年需要的财政投入大约在-亿之间(按照20年运营期估算)。
土壤修复蓄势待发
污染情况触目惊心,土壤修复迫在眉睫
年5月底,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工作目标到年底,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主要指标是到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年4月17日,中国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公布了最新的全国土壤污染防治调查。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其中耕地的超标率最高,近20%的耕地受到了污染。林地和草地的超标率分别为10.0%和10.4%。
土壤治理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但是欧美发达国家已经耕耘土壤修复多年。欧美国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创新,目前主要的土壤修复方法有填埋、固化/稳定化、土壤气提、化学萃取、IMC(隔离、维护和控制)、淋洗、化学萃取、化学氧化还原、玻璃固化和热脱附、植物修复及自然转移和衰减等。年,环保部颁布《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指南》,从技术、经济、可行性等方面多重考虑分别筛选出多种针对土壤修复和地下水修复的技术方法。
土壤修复市场空间巨大
类比美国,我国在土壤修复行业投入资金量远远不够。我国中央财政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和年分别为91亿和亿元,大约占中国GDP总额的0.01%。参考美国土壤治理近几十年的历史,我们将土壤修复分为准备阶段、起步阶段、跃进阶段和调整阶段4个时期。土壤修复投入资金在最高峰的时候占美国GDP总额的0.70%;调整时期,土壤修复投入资金在最高峰的时候占美国GDP总额的0.49%左右。随着“土十条”的出台以及《土壤防治法》制定的加速进行,我国土壤修复即将迎来跃进阶段。
考虑到我国年,环保资金投入占比已经超过GDP总额2%,基本已经达到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我们使用美国跃进时期(0.70%)和调整阶段(0.49%)的土壤修复资金投入占比为参考,以中国年GDP总额大约为74.4万亿为基数,如果我国土壤修复行业进入成熟发展期之后,土壤修复行业资金投入将会达到亿元~亿元每年。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严重,待修复面积巨大。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国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污染比率分别为19.4%,10.0%,10.4%以及11.4%。工业土地方面,重污染企业、工业园区、采矿区以及工业废气地的污染比例大都在30%以上。干线公路两侧污染率约为20.3%。《年国土资源调查公报》显示,全国耕地面积为.73万公顷(约20.26亿亩),林地.13万公顷,草地.60万公顷,城镇村以及工矿用地.66万公顷。通过上面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中国污染土地总面积:耕地.1万公顷(约3.93亿亩);林地.7万公顷;草地.4万公顷。根据中国国土资源部的调研信息,全国矿山开发占地面积.50万公顷,正在利用的矿山开发占地面积约为50.2%、废弃矿山开发占地约为45%。根据国土资源调查报告,受污染的矿山用地面积大约在53万公顷。根据前瞻网的数据,我国工业用地(场地修复)的面积大约为37.3万公顷,利用国土资源调查报告的数据,大约受污染的土地总面积为13万公顷。
市场增量前景广阔,资金压力显而易见
根据我们上面测算,环保行业未来市场空间巨大。我们上面的测算,截至年,海绵城市的市场建设空间有5万亿以上,黑臭水体改造市场空间超过1亿,有望达到亿元。土壤修复虽然还没有明确的修复时间表,但是按照目前土壤污染数据,土壤修复今后总市场空间将超过10万亿。
国家财政补贴杯水车薪。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国家先后给予试点城市12-18亿财政补贴(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比第一批17个“海绵城市”计划投资额总计约亿元。17个试点城市中,政府财政补贴3年一共亿(直辖市1个,省会城市2个,14个地县级城市),仅占总计划投资额16%。土壤修复方面,国家中央财政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大幅增加。对比和年各自37亿的资金量,年专项资金大幅增长.6%至90.89亿元。年专项资金又增长23.2%至亿元。如果按照类比美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占GDP比例测算中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测算的中国每年-5亿的市场空间,目前国家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比例仅占所需3%左右。因此,国家财政补贴目前对于生态治理所需求得资金量而言是杯水车薪。
年,中国GDP总额约为74万亿。“海绵城市”5万亿的市场总空间以及土壤修复行业10万亿的市场总空间几乎占全国年GDP总额的20%。完成“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土壤修复的进行所需的资金压力是难以想象的。
当然,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尤其是土壤修复,美国自年立法开始,20年之后直到2年市场才真正打开。直到现在,美国自身土壤修复行业依旧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超过当时欧美发达国家,土壤修复一定是一项长线稳定进行的生态治理工作,而不是短线投资。
旅游——园林公司发展新方向,解决生态治理“变现难”
旅游行业蒸蒸日上,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旅游行业稳步发展
中国旅游业总收入一直稳定增长。8年,中国旅游总收入为1.万亿上升到年4.14万亿,复合增长率约为20%左右。与此同时,中国旅游人数也在逐步增加。年国内旅游人数总共为21.03亿人次,年为40亿人次。同样的情况还体现在出境游旅客人数上。
根据中国统计公报的数据,年中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接近联合国划分的富足标准。在解决基本温饱问题之后,居民的生活需求会逐步向更高层次延伸,旅游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今后旅游行业将会保持继续稳步发展的趋势。
中国游客超强消费能力有助于旅游行业“变现”能力提升
中国游客的消费能力一直都是偏高的。根据外媒的报道,中国游客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地的平均消费水平远远超过全球平均数。游客的消费能力是旅游行业“变现”的直接来源,因此中国游客的高消费实力保证了旅游行业的“变现”通道。
文化娱乐衍生产业增加旅游行业收入来源
目前为止,旅游景区的收入主要来源还是门票,但是比例已经在逐年下降中。现在景区的收入来源渠道非常广泛。除了传统的景区门票收入,还有基于文化产业打造的纪念品、文化演出表演等、基于娱乐打造的各种互动体验游戏等、基于游客需求产生的餐饮和酒店等各种项目。
故宫利用自身历史文化打造一系列文化衍生品,比如之前在网上流传比较广的“故宫萌”系列。年,故宫文化衍生品销售收入大约为10亿元,已经超过了故宫7亿元的门票收入。上海迪斯尼主题乐园最近这一年来是最有人气的主题公园。主题乐园的门票价格为元(高峰期)或者元(低峰期);园内酒店价格约2元一晚;餐饮价格套餐一般在80元左右;热门的米奇公仔纪念品价格元(中号)。业内人士预测,门票收入只占迪斯尼总收入20%左右。
园林类公司受益于旅游行业发展
旅游行业发展能够助推园林公司的发展。首先,旅游行业中很多环节和园林公司息息相关。旅游景区在建设设计时和园林类公司协同发展性高,园林公司参与旅游景区建设水到渠成;旅游景区在后期运营维护中,需要大量环保设计,比如水生态保护、固废处理等。对于早早布局生态治理的园林类公司而言能够增加未来市场空间;随着“特色小镇”和“主题公园”的兴起,未来旅游景区数量将快速增长,市场空间充裕,园林公司可以受益于新兴旅游景区的发展,斩获更多的营业收入。其次,园林行业本身传统业务已经到达拐点,生态治理行业“变现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该领域的各大公司。园林公司参与旅游行业的维护运营,利用旅游行业的稳定发展速度,以及未来能够带来的充足的现金回报,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变现难”的问题。
园林环保公司受益方向一——旅游景区的环保需求
首先,流域治理保护旅游中核心的水生态系统。景区水生态保护已经引起了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