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四大名园之颐和园中的假山叠石文化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症状图片初期 http://m.39.net/pf/a_6858103.html

更多精美假山叠石看这里!

对于景观园林中的假山和叠石,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园林中的假山和叠石始于秦汉时期,假山叠石的形态由“筑土成山”演变为“叠石筑山”,唐宋时期,园林建造假山风气开始盛行。在中国现有的园林中,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到不同石材的假山,他们或精致,或雄伟,或奇险,或玲珑。其中,有的灵巧而秀丽,有的气势磅礴。总之,假山叠石是中国园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园林的发展史上也发挥了独一无二的决定性作用。

由于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悟,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儒家思想得以世代相传。但是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国人要在他们的花园庭院里建造假山呢?是对自然景观的简单模仿吗?显然不是。观物取象,对景生情,才是中国人在园林中叠石造山的真正用意。也正是通过造山,在园林中表达思想文化内涵,以求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至高境界。

一直以来,中国人以假山作为园林的骨架。山为骨架水为血,花草为衣径为脉,亭台楼阁为器官。既然是骨架,对整个园林的构造就相当重要,所以中国人对园林山体建筑做了大量的研究。中国现存园林中保存了许多假山杰作,如被誉为“假山王国”的苏州狮子林、上海豫园的“玉玲珑”、中国著名的江南三大太湖石名峰,以及南京瞻园、扬州个园等私家园林也以园内假山闻名。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有限的居住环境中欣赏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体验“几疑身在万山中”的快感。通过假山峰、峦、崖、岩的造型,以及园丁们高超巧妙的技艺,也可以领悟更高层次的人生哲理。

清代宫廷工程中的叠石多为叠山世家“山子张”所造,以“理石之精微”和“堆土之奥妙”造就了岩、峦、穴、洞、涧、壑、矶、坡。从选石到堆叠,虽是人为制造,却仿佛自然奇观。颐和园现存的叠石很多,大部分是清漪园时期遗留下来的。园内大部分叠置的假山是园内主要景观的衬托,佛香阁和后山四大洲两侧的叠石假山,高20余米,浑然天成。万寿山的原始山形并不理想,除了用湖泥填充外,主要利用假石与天然石结合,塑造出山体的形状,以裸露的天然石展现自然。

在万寿山前山,东边从景福主起,到西面的湖山真意,或叠石层层,或石砌道路,形成立体交汇,再用假山石包住山脚,以弥补前山坡平不足之处,山的西麓仍然裸露天然山石,不漏人工雕琢的痕迹。

后山更是利用山峦起伏,营造出不同意境,因此倚望轩、嘉荫轩、构虚轩、看云起时、绘芳堂、澹宁堂各有千秋。特别是假山石与天然石的结合,与自然相互交融,浑然一体。万寿山前山主体建筑群的各个部分都建在逐渐上升的叠石之上,佛香阁耸立,构成了整个园林的中心。仁寿殿后方叠石巧为屏障,转径后柳暗花明。谐趣园里的“涵光洞”假洞,以假成真,颇有韵味。夕佳楼前模仿狮子林堆砌太湖石,包括亭前的几堆太湖石,独具一格。

总之,颐和园以其高超的叠石工艺和造园手法,传承了中国园林造景技法的精髓,充分体现了“莫谓此中天地小,卷舒收放卓然庐”的雅趣,更充分表达了“一峰剥尽一峰环,折经崎岖绕碧湍”的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