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刘登平开县历史文化地位与文明发展综述开
TUhjnbcbe - 2023/6/14 23:41:00

时代前行有节奏,历史发展有脉络。本文所述“开县(今开州区)文化与文明源流”内容,主要依据三峡文化圈和“万开云”文化圈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与这两大文化圈的文化与文明史相通相联。笔者试图通过对开县文化发展与文明源流的梳理,重新审视它的的内涵,探寻它的底蕴,破译它的神秘,希望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自己新的观点和看法。

刘登平:开县历史文化地位与文明发展综述

一、开县与人类文明和三峡文明的关系

要探寻开县文明,我们必须要把开县放在中华文明、三峡文明甚至人类文明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来认识、研究和丰富它。

有学者认为,上古时代,三峡地区不叫三峡,叫“巫”,是巫文化的发源地;之后叫峡江地区,然后叫大三峡地区。三峡水库建成后,现在则称“三峡库区”。从文化源流和认同的角度,不论这个区域的名称如何变化,现在的三峡库区,从上古到今天,都同属一个文化圈,同是一个文明源。

一直以来,人类的起源一直是难解之谜,多数学者赞成达尔文提出的人类起源于非洲的理论,考古发现东非肯尼亚等地区在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就出现有人类活动,因此,普遍认为非洲大草原是人类诞生的唯一摇篮。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三峡文明神奇地涮新了这个观点。年,中国科学院考古专家黄万波教授在巫山大溪龙骨坡发现了距今多万年的古人类化石,这一惊人发现,不但让三峡文明震惊世界,而且把中国的史前文化向前推进了30多万年。

除巫山龙骨坡外,三峡地区先后有无数次的考古发掘,特别是三峡工程抢救性考古,都证明了这一点:三峡文明不但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并且为人类起源于亚洲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三峡,是我们的共同家园,也是我们文明的源起地。开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同三峡库区的其它区县一样,都属于三峡文明,同属于一个文化圈。所以,我们要触摸开县的文脉,要找到开县文化的根在哪里,我们就要把目光放在更大的文化和文明背景下去考量。

二、、开县在西部、巴蜀、三峡文化圈中的地位

本文所述的西部文化圈、巴蜀文化圈、三峡文化圈,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空和具体区域框架下的概念。西部文化圈主要阐述的是由西安、成都、重庆形成的西部金三角文化圈;巴蜀文化圈主要阐述的是由成都、重庆和万州组成的文化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成渝万”概念;三峡文化圈指的是万州、开县和云阳,也就是三峡金三角“万开云”文化圈。

本文细分文化圈的目的主要是想从“西部、巴蜀、三峡”这三大文化圈中探寻到开县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化情况,以及开县在各文化圈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一)西部文化圈。有大量史料证明,西部曾经有过辉煌。辉煌的亮点先后聚焦在西安、成都、重庆,秦汉至今两千多年间,无论三地谁领风骚,均呈相互支撑、相互辉映之态势。本文所述西部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前天府时代、二是后天府时代、三是三峡开埠时代、四是重庆直辖时期。

⑴前天府时代。中华文明的历史走势大概是由北向南、从西向东。从黄河文明到长江文明、从长江上游向长江中下游波动;而现代文明则由东向西、从沿海到长江中下游逐步向长江上游鼓荡。中华历史浪潮曾呈现四个大的节点:即秦汉以关中为核心的前天府时代,涌起的第一波峰是西安的辉煌;唐床以蜀中为内核的后天府时代,涌起的第二波峰是成都的兴盛;明清以开埠为标志的近代,涌起的第三波峰是重庆的兴起;随着抗战陪都、三线建设、三峡工程的兴建及长江黄金水道的形成,历史迈入重庆直辖和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西部重要增长极建设的当代,涌起的第四波峰把重庆再次推向了西部开发战略的高地。历史河流流到今天,重庆、成都、西安的一体化发展,必然会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文化圈。

从商周到南北朝时期,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大地,是华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一度被史学家称之为天府之国,史称前天府时代。西安曾经是13代帝王建都的地方,前后辉煌了多年。在这个时期,开县处于文明起步阶段,先后呈现出庸、巴民族文化形态并有所发展,笔者把开县这个早期的文明称为庸巴文明。

⑵后天府时代。“安史之乱”后,唐朝后期先后经历了多次重大变故,关中平原成了政治家们争夺的主战场,关中经济逐渐衰落,华夏政治中心逐渐东迁、南移,西安的地位一落千丈。成都凭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没有遭到战火侵扰,成了帝王将相避乱和建都的理想之地,从此,成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契机。从此,以成都为中心的蜀地又被称为“天府之国”。直到明、清时期,蜀中多战乱,才结束了成都多年持续高速发展的历史。从唐宋到清代中期,被一些学者总结为“后开府时代”。在这一时期,开县得到了迅速发展,时有“小天府”的美名,此所谓“物华天宝、货殖所萃,汉土丰盛也”——“后天府时代”。

⑶三峡开埠时代。从清代后期到20世纪,我归纳为三峡开埠时代,明清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风起云涌,长江三峡水路交通越来越重要,为重庆开放商埠创造了天然条件,所以,近代西方列强在经济上渗透中国西部地区,首选的城市就是重庆。年三峡开埠后,重庆成了西部文化圈中最早、最系统接受西方政治文明、现代工业和商业经济影响的城市,特别是抗战时期还成了陪都。相对而言,这个时期的西安和成都在西部文化圈中的地位开始下降。在这个时期,作为水运畅通的开县,曾百舸争流、千帆竞渡,舟楫旁午,辉煌的时候,船只可以直通温泉和河堰,开县也因此得到空前发展,其中大米、桐油、裱纸、山货、药材等物资特别丰富,这些物资经万州报关后,漂洋过海,远销欧美,开县一时成为大三峡地区资源最富集的地方,因此,也赢得了“金开县”的美誉,史述“金开银万”便顺理成章。

⑷重庆直辖时期。年,重庆直辖。笔者把直辖后的时期称作重庆直辖时期,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有了三峡开埠时代的预热,有了三峡工程建设的推动,有了国家西部战略的支撑,重庆作为我国第四个直辖市,已经彰显出国家通过直辖重庆来开发大西部的决心。以及重庆提振两翼发展,“万(州)开(县)云(阳)”金三角经济板块和城镇群建设的启动,特别是重庆五大功能分区战略的推进,必将为开县注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开县作为直辖区县之一,作为渝东北重要的生态涵养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多年的移民搬迁、重建和生态建设,开县已经成为三峡最美滨湖之城,成为全国十大休闲小城之一,并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中国区环境规划示范城市优秀案例”。——“最美开县时代”即将来临

(二)巴蜀文化圈。在没有直辖以前,巴蜀的地域概念指的就是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地区,泛指整个四川。本文所述的巴蜀文化圈,重点是指由重庆、成都和万州组成的文化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成渝万”文化概念。巴蜀文化圈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一是巴蜀时代、二是开埠时代、三是巴渝时期。

⑴巴蜀时代。也就是在四川管辖以前,上文在介绍西部文化圈时已经述及。不再复述

⑵开埠时代。也就是上文所述的三峡开埠时代。随着重庆开放长江口岸,万州也开始开放口岸,并成为四川省第二大商埠城市。在这个时期,开县凭借万州商埠口岸的优势,依靠小江航运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⑶巴渝时期。也就是重庆直辖时期。巴蜀、巴渝这两个关键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现在,重庆人很少提“巴蜀”这个概念了,而“巴渝”和“巴渝文化”这些主流概念开始多起来了。重庆直辖后,重庆开始成为巴蜀甚至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同时,万州的地位也开始上升,构建重庆第二大城市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县是重庆的移民大县,作为万州的后花园,特别是三峡水库建成投入使用后,正在给、也将给开县带来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机遇。

(三)三峡文化圈。本文所述的重点文化版块就是“万开云”文化圈,虽然这个概念目前还停留在起步阶段。但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这是不容回避的文化问题。有学者认为,三峡库区在未来发展中,“万开云”金三角的构架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决策,开县与万州、云阳与万州的距离仅为半个小时的车程,很有条件、也有可能打造“万开云”城镇群,由于目前许多方面还缺乏接受力,主要原因在于资源配置和行政体制的障碍。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开县在“万开云”文化圈中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一是朐忍时代,二是“小天府”时代,三是三峡开埠时代,四是重庆直辖时期。

在朐忍时代,以现在的云阳为中心,创造了0多年的文明,现在的云阳、开县、万州最早都属朐忍县管辖。直到公元年,朐忍县才“一分为三”,分别设置有朐忍(现云阳)、汉丰(现开县)和羊渠县(现万州)三个县。开县建县以后,也就开启了“小天府”时代,在这一时期,相对于云阳和万州,开县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远离长江,远离战乱,因此得到了较快发展,开县地位由此上升,并先后赢得“小天府”“金开县”美誉,开县“小天府”时代至少历经了近年。到了三峡开埠时代,万州开放长江口岸,万州的地位开始上升。特别是在直辖时期,万州再次迎得了发展空间。当然,开县和云阳也沐浴着重庆直辖的光辉,相应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因此,“万开云”文化圈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有着特别的文化渊源,三地资源互补、政治相依、经济相通、文化相融。从战略的角度,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我们都应该支持万开云城镇群的构建,这也是“后三峡时代”赋予给我们不可回避和推卸的历史使命。“万开云”三地相联越紧、良性互动亦兴、反之则衰,三地兴则三峡兴,三地衰则三峡衰。

综上所述,笔者之所以要把开县放在西部、巴蜀、三峡这三大文化圈中来分析、对比,其目的是要找到开县的位置,掂量出开县在这些历史文化圈中的份量,以增强万开县人民的文化自信与自觉。

三、开县文明的源流与发展

关于开县文明的源流与发展问题,笔者拟从学理的角度进行梳理,并从起源、形成、沉淀、提升、多元共生、提振贯注等六个方面对开县文明进行阐述,即从远古的巫彭文明、文武载道的庸巴文明、辉煌灿烂的秦汉文明、盛唐文明的渗透与碰撞、移民文化与本土文明的交融,以及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简述。

(一)起源期:远古的巫彭文明

本文前面已述及,三峡文明历史悠久,且源远流长,三峡地区不但是中华文明的源起地之一,且与华夏文明同辉,开县是三峡文明圈中的一个重要版块,并与三峡文明同源流同发展。

大约距今1万年左右,三峡地区开始进入母系氏族社会,也就是“新石器时代”。这时期的人类开始从山洞、高山逐渐移居到长江及支流沿岸的山前台地和缓坡地带,并开始磨制石器、制作陶器。这是新石器文明的重要标志。

通过对以彭溪河流域为中心区域的姚家遗址、李家坝遗址、余家坝遗址,以及邻近的宣汉罗家坝遗址的考古发现,开县(以下或简称“本土”)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晚期,大约在年前左右。这一时期,三峡大部分地区开始使用石器开垦土地,如石斧、石锄等,。这时候的本土,相对于三峡地区其它区域,农耕文明和原始手工业都要相对晚一些。

新石器前后,本土属梁州之域。先夏晚期,本土为巫咸国地(本土北部地区大进、谭家等地应是古巫咸国地)。这里主要居住着巫人氏族部落,以巫彭人为主。

据史料记载,巫咸国始于帝尧时代,大约公元前22世纪前后,以巫溪宝源山咸泉为中心,建立起了一个以盐命名的方国——巫咸国。

传说巫咸国是一群由巫师组成的国家,这时期的三峡文明主要包括巫术、巫医、巫舞等。最早的巫术与医术同源,统称巫医。传说巫彭善医,曾被黄帝敬之为神。五千年来,我国医学界一直把巫彭尊称为中华医学的始祖。

本土自古就有尚巫习俗,至今本土农村仍然保留有许多巫文化形态,比如跳端公、招魂、占卜问卦等,而且与远古巫术大体相同。

巫文化的另一方面,就是中草药文化。本土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种植历史悠久,有“川东药库”之称,本土民间还流传有许多中草药偏方,积累着宝贵的医术经验。这恐怕同上述巫术一样,与远古巫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分不开的。

开县曾是巫人特别是巫彭人的流布地。,而今云阳仍有彭氏宗祠,应该说这是最好的史证。(《尚书·牧誓》八国之一,“彭人迁巴郡朐忍县,亦以彭称之。”。“彭溪河”三易其名,也见证了这段历史文明的演变:巫咸国时以巫彭而名,叫彭水;庸国时以国王容成氏而名,叫“容毋水”;庸国的先君为“容成氏”,“容”与“庸”在上古时为相通字,容成氏即庸成氏。西晋时,彭姓成为大族,再还“彭”名,叫彭溪水。也就是现在的彭溪河。西晋至北周时期,本土境内河流统称“彭溪”,包括现在的小江、南河和东河。所以,我们现在研究本土文明,必须要把眼光放在远古的彭溪文化领域,包括现在的小江流域范围去考量。

可以说,巫文化是一种充满神秘的人类文明,它不仅渗透、影响了阴阳说、老庄思想、屈原诗歌,甚至还包含了禅、中医、宗教,而且还丰富了华夏民族的哲学、科技和艺术,极大地推动了华夏文明的孕育和成长。

(二)雏形期:文武载道的庸巴文明

商、周至春秋战国初期,庸国占领巫盐,本土全境为庸国地。这个时期,,本土部落族属主要包括巫彭人、巴賨人(也就是史称的板楯人,史学界也认为是巴人的一支)两大氏族部落,或可统称“庸人”。

庸人其实并不是狭义的“庸(无才无智慧)”人,而是一个很智慧的民族,屈原在《离骚》的开篇中就自称是庸人后裔。近年考古发现,庸国是一个神秘而强大的文明古国,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形态。庸国占领峡江地区后,拥有了峡江盐泉,并成为盐业大国。庸国还是制陶大国、筑城大国、铸造大国等等,先秦许多文化之谜包括四灵、五行、十干、八封及楚文化都与庸国息息相关,庸文明几乎包括了全部的古文明元素。

庸人还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民族。在古代,西方最为典型的民族是希腊的斯巴达人,而东方则是中国的庸人。“惟庸人善战,秦楚不敌也”(《古代战事考》),这些善战的庸人主要指的就是土著先民賨人。

庸国拥有强大的军事技术,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众多的方国以纷纷依附庸国为荣,是为“附庸风雅”也。

据《尚书》介绍,庸国曾率卢、彭、濮等南方八国军队协助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庸国作为南方群蛮的领袖,以军事实力奠定了老子所说的泱泱大国地位。

到春秋中期,庸国与楚国抗衡,东威摄楚国的崛起,西牵制秦国的扩张。庸人这时主要的敌人是楚国。公元前年,楚国遇上严重灾荒,庸国趁此向楚国发难,起兵东进,大举伐楚,不料反被楚庄王联合巴国、秦国所灭,庸国国土被楚、秦、巴三国瓜分,成就了楚庄王“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历史神话。

其时,庸国当时占有逐鹿问鼎中原的最佳位置,但伐楚未成反成别人的附庸,也留下了“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千古话柄。

究其原因,我分析:庸国背离了地域传统文化“中庸、和合”之道的内在精神,过份张扬武力、得意忘形,以致坐失良机。庸国的灭亡应该是上层贵族势力的不幸而非中庸文化的溃灭,恰恰相反,三峡地区在巴、秦、楚的争夺中不断吸取异域的文化和文明而得以丰富、繁荣。

庸国灭亡后,本土属巴国地。这个时候,巴人开始大量进入本土,与土著巫人、賨人融合。从此,庸巴文明在这块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演绎、升华,并源远流长。

巴国也是一个神秘的文明古国,大概始于先夏时期。巴人最早生活在清江流域一带,创造了悠久的文化,巴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璀璨、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公元前年之后,巴联合泰楚国灭庸之后,巴国的领域进一步扩大,这是巴国最强盛时期,巴賨人进入三峡地区后,整个三峡地区的社会经济发生了较大变化。“土植五谷,牲具六畜。”出产的桑、蚕、麻、鱼、盐、铁、铜、丹、茶等皆为贡品。虽然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刀耕火种、以狩猎为主的阶段,但个别地方已出现石锄耕作。本土,在这个时期应该是狩猎与粗放农业相结合的经济。

庸巴时期的峡江地区,民风民俗独特:善良淳朴,善歌喜舞,豪爽耿直。巴人最明显的文化特征是丧葬习俗,如悬棺葬、船棺葬等,在举行丧葬仪式时,多击鼓、跳歌,场面庄重、悲怆而热烈。

秦统一中国后,由于大规模“焚书坑儒”,加之战乱、灾荒和历史久远等原因,致使先秦文明的史料几乎绝迹。庸巴文明虽没有太多的文字、书籍作载体,但庸巴文明已深深扎根在这方热土中,绽放在人迹罕至的巴山、巴水间,融化在大巴山人民的民俗文化里。

即使在今天,本土的庸巴之风、庸巴之俗,仍留下了许多值得追溯的记忆。源于庸、巴战争的战舞——巴渝舞,就是对庸巴文明的最好诠释,我们今天仍能从本土保存变化下来的巫舞(重庆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肉连厢、车车灯等相似的民俗载体中去感悟庸巴文明的那份霸气、那份飘逸,那份威武和那份神奇。

总体上讲,庸巴文明应是本土的根系文明,在源远的文明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为现代人文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沉淀期:辉煌灿烂的秦汉文明

公元前年,秦灭巴蜀后,开始推行郡县制,本土属巴郡朐忍县地。

秦在建国初期,把主要精力放在统一山东六国上,对巴蜀一时难以实行直接控制,因此,秦王对賨人、巴人采取笼络政策,并给予了许多“优宠”。

特别是在秦昭王时,秦王向全国悬赏平息巴、秦、楚、蜀四地的虎患,土著巴賨人廖仲药、何射虎、秦精等人制作竹箭从高楼射杀白虎,四地的虎患平息后,秦王却悔了约,不给巴賨人奖赏万户金帛,只给若干恩惠,并且与巴賨人订立盟约,“秦犯夷,罚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一钟清酒相当于一双黄龙玉器”,足见土著先民当时已经会酿酒了,而且酿出的酒还相当珍贵。

这个盟约的订立,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促进了本土及其它巴賨人居住区的快速发展。

两汉时期,三峡地区逐渐融入到大统一的中华汉文化洪流中。从秦始皇至东汉末年,三峡地区基本上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公元前年正月,刘邦采纳土著先民扶嘉的建议,招收土著巴賨人平定三秦。就在这年的四月,刘邦同樊哙将军一起,从南郑出发,经四川宣汉县的鹿子山、樊哙店,进入本土境内招募賨人当兵,賨人跟随刘邦平定三秦,后来又在抗击西羌侵扰、平定益州等重大战争中“一路凯歌”,为汉室江山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从此,賨人受到汉室王朝的特别关照,并被称为“神兵”。

扶嘉是朐忍人,刘邦认为他是汉室的扶翼之臣,便赐他为“扶”姓,中国“扶”姓便源于此。扶嘉曾任过廷尉,据考,当时的廷尉署就设在今开县渠口镇境内(见《华阳国志》)。

在汉代,由于賨人对汉室江山有特殊贡献,所以,賨人世世代代享受着不交田租、不交人头税、杀了人还可以拿钱赎命等特别的优待。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受到如此优待的民族、且受惠时间之长,这在华夏民族史上也是少有的。

应该说,秦汉时期的本土及其它賨人居住区,是历史上发展最快、最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先进的牛耕文化开始传入,平坝开始使用牛耕,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有开垦田地,从刀耕火种到牲畜耕种,农业文明迈出了非常大的一步。特别是本土的盐业和柑橘业发展特别快,且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盐官和橘官的地方之一(《后汉书》:“容毋水出,有盐官、橘官”)。

在手工业方面,这个时期除了家庭手工业外,本土及其它賨人居住区已出现专业手工业,主要行业有制盐、酿酒、纺织等。

土著先民“賨人”这个名字就是因纺织业的繁荣而成名的。秦惠文王之后,土著先民虽然不交田租、不交人头税,但也要缴少量“赋税”,他们缴的“赋税”为“麻布”,那时的“麻布”叫“賨”,所以,此时的土著先民便有了“賨人”这个雅称。这说明,本土先民已在这个时期开始从事纺织业了。

除此之外,在汉代,彭溪河岸的姚家坝、李家坝一带开始出现房屋建筑遗迹,房屋呈长方形,有墙基、墙垣,室内有石板、石块、石砌的火塘,屋下埋有陶质排水管,并出现有筒瓦、板瓦等。

到了东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开县,并初建大觉寺。宗教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早期文化,宗教的出现标志着土著先民的思维水准和文明程度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提升期:盛唐文明渗透与影响

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即公元年,本土才特置为县,以“汉土丰盛”而名“汉丰县”。

本土县以后,政区设置变化频繁。最多的时期是北周,有1州2郡4县:开县辖万安郡管永宁县(原汉丰县)、万世县(治所大进镇榨井坝,原名巴渠县),周安郡管新浦县(治所南门镇徐家坝)和西流县(治所三汇口乡)。

隋朝时期,开县境内有1州4县:开县(万州)辖盛山县、新浦县、万世县、西流县。

唐代境内政区变化较多,最后基本形成1州1郡3县:开县辖盛山郡,管开江县(西流县并入)、万岁县(万世县并入,治所移至温泉镇县坝村)、新浦县(治所移至南门镇莲池村)。

唐朝前期,除了土著人首领冉肇则起义的短时期冲击,造成本土经济有所迟缓外,本土社会发展整体处于上升状态。

公元年,本土賨人首领冉肇则起兵攻占夔州府,打败赵郡王李孝恭,占领了三峡大部分地区。李渊命李靖领兵攻下冉肇则,李靖出奇制胜,设伏战胜冉肇则,俘获賨人余人。在这场战争中,究竟死亡了多少賨人,史无详细记载,但在那“地广人稀”的古代,仅“俘获五千余人”,足见战争给人口及其文化带去了多大的“洗礼”。

李靖与冉肇则之战,成就了李靖,并深受李渊赏识和重用。李靖为大唐江山东征西战、开疆拓土作出了巨大贡献,立下了赫赫战功,史称“战神”。

有一个特别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登平开县历史文化地位与文明发展综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