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玉有魂,这千年的器物必定见证了历史的兴衰,诉说着一段段无法被遗忘的往事。
我们都相信,玉是真的有魂的。
它化成一群人,爱玉琢玉赏玉藏玉,让玉具有了血与肉;
它化成一首诗,字里行间,都是人们的对它不灭的情怀;
它化成一幅画,一笔一划,都饱含对这种至高器物的怜惜与追求。
玉魂人之所铸
世上珠宝千百般,而玉之所以与众不同,正是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属性,让其超出了珠宝的范畴,成为中华民族的另一种印记。
在中国历史上,和玉有关的人物实在太多,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去完善着玉的魂魄,让玉不再是简单的器物,也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享受如此丰富的玉文化的熏陶。
1玉文化之魂孔子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是最早将玉的文化价值表达并传播出去的人。
可以说,孔子赋予了玉石不同以往的魂魄,让当时的人们将这种珍宝与自身的精神追求相联系起来。
同时,孔子也奠定了未来几干年玉石的文化气质。
孔子将儒家思想的精髓赋予玉一身,阐明玉有十一德:
(一)温润而泽,仁也。
(二)缜密从栗,知也。
(三)廉而不刿,义也。
(四)垂之如坠,礼也。
(五)其终诎然,乐也。
(六)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七)孚尹旁达,信也。
(八)气如白虹,天也。
(九)精神贯于山川,地也。
(十)圭璋特达,德也。
(十一)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在孔子的影响下,君子佩玉,不再是为了乔装打扮,而是按照玉德规范自己的言行,操守德行信条。
2玉价值之魂秦始皇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玉一一和氏璧,关于它的传说也缺不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一一秦始皇。
究竟是和氏璧让秦始皇的统治充满了传奇色彩,还是秦始皇让和氏璧闻名天下,我们都有各自的看法。但是说起玉,和氏壁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故事。
和氏璧,最早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传说为琢玉能手卞和采玉于现江西三清山。
最初不为人知,后由楚文王赏识,琢磨咸器,命名为和氏壁,方成为传世之宝。
春秋战国之际,几国征战,和氏璧几经流落,最后归秦,传说由秦始皇制成玉玺。
因为“得传国玉玺者得天下”的说法,和氏璧一直在历代帝王手中流转。
最让人惊叹的地方,就在于当时秦始皇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使得玉的价值,第一次在历史上如此浓墨重彩。
和氏璧流传至五代时,天下大乱,流传的玉玺不知所踪……
而另一件具有传奇色彩的权利之印——传国玉玺被后世所传即为秦始皇改造和氏璧而成。
自此和氏璧成为一个站在权利巅峰的迷......
3琢玉之魂明代大师陆子冈
在故宫博物院里,至今珍藏有陆子冈的青玉婴戏纹壶、青玉山水人物纹方盒等玉雕佳作。
合卺杯,高7.5厘米,宽13厘米,杯由两个直筒式圆形连接而成,底有六个兽手足,杯体腰部上下各饰一圈绳纹,作捆扎状。
一面镂雕一凤作杯把,一面凸雕双螭作盘绕状,两纹间的绳纹结扎口上刻一方图章,上有隶书“万寿”两字;
杯身两侧,一侧雕有“湿湿,既雕既琢,玉液琼浆,均其广乐”之诗句;
诗上部刻有“合卺杯”名,另一个侧雕有“九陌详烟台,千番瑞日明,愿君万年寿,去醉凤凰城”之诗句,诗上部有“子冈制”三字篆书款。
据史料记载,陆子冈生于16世纪上半叶,时年处在明嘉靖、万历年间。是当时苏州的玉雕高手,有着:虽区区工匠却“名闻朝野”之传说。
其玉雕技艺享称“吴中绝技”,所制玉器人称“子冈玉”,在当时就为达官显贵所追求,十分名贵,当时苏州还将“子冈玉”与同时代唐伯虎的仕女画相提并论。
明皇帝朱载垕曾为了验证陆子冈是否真有那么大本事,命他在玉扳指上雕百骏图。
他没有被难住,竟仅用几天时间完成了,在小小的玉扳指上刻出高出叠峦的气氛和一个大开的城门,而马只雕了三匹,一匹驰骋城内,一匹正向城门飞奔,一匹刚从山谷问露出马头。
三匹马却给人以藏有马匹无数奔腾欲出之感,他以虚拟的手法表达了百骏之意,妙不可言。
自此,他的玉雕便成了皇室的专利品。
陆子冈的作品,高贵精致而崇尚适用,造型则多变而规整,古雅之意较浓。
他的作品起凸阳纹、镂空透雕、阴线刻划皆尽其妙,尤其擅长平面减地—之技法,能时之表现出类似浅浮雕的艺术效果。
所制玉雕作品,多形制仿汉,取法于秦,颇具古意,并形成空、飘、细的艺术特点。
陆子冈,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传说他手下绝活皆出于独创之精工刻刀之“锟铻”。但这“锟铻刀”,他从来秘不示人,操刀之技也秘不传人。
陆子冈深得皇帝喜爱,但有一次他在为皇帝制作一件玉雕后,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龙头上,因而触怒了皇帝,不幸被杀。
由于他没有后代,一身绝技随之湮灭,徒使后人望玉兴叹。
现今传世的陆子冈作著名的作品有茶晶梅花花插、青玉山水人玉盒、青玉婴戏纹执壶等。
收藏在北京故宫、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台湾等地。
4藏玉之魂玉痴皇帝乾隆
作为一个在中国历史上艺术品位仅次于宋徽宗的皇帝,乾隆爷是个颇有眼光的收藏家和鉴赏家,而他对收藏的兴趣也是其他人所不能比拟的。
乾隆对玉器的喜爱要远远超过历代帝王。从乾隆时期的玉雕可以看出,没有一个对玉器如此迷恋的君主,也就不会有继汉代后的又一个制玉高峰。
传说,乾隆十年准噶尔部第三代领袖小葛尔丹死后,新疆叛乱,玉路阻塞,酷爱玉石的乾隆爷多方寻找其他玉石;此时,翡翠开始进入宫廷,造办处的工匠们也开始琢磨翡翠,从此开启了翡翠的王者之路。
直到清末,翡翠已然从石头变成了王富贵族们彰显身份和地位的宝物,价格也上涨了数百倍。
乾隆爱玉成癖,清代宫廷玉器的做工之精、器型之众、使用之广、数量之多,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不能媲美的。
乾隆元年,宫中建如意馆,专制玉器,乾隆亲自督办,并组织收集各地精美翡翠玉器。目前故宫收藏的上万件翡翠玉器,多数是在乾隆时期搜集入宫。
翡翠玉器进入宫廷的途径主要是贡入,在各地官员进贡物品中,玉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乾隆对收集到的翡翠等玉器分类、紧别、分级后,对工艺粗陋者再交由如意馆改造。
乾隆在位六十年,翡翠玉器充斥宫廷,陈设、衣着、用具、供器以及玩物无不用翡翠或玉石制成或装饰。
乾隆最爱的珍贵玉器,收藏在一种叫百什件的盒子里,百什件共分为九层,每层有若干个抽屉,抽屉中的每件玉器都有它专用的小格子,格子形状与玉器完全吻合。
据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介绍:“乾隆时期玉器最大的特点之一是文人山水入雕刻,这种现象源自乾隆皇帝的偏好和当时很多文人都参与玉雕艺术的制作。”
每得到一件珍贵的玉器,乾隆爷总是题诗吟咏。仅据不完全计,他的御制诗中有咏玉诗近八百首。
仅现存的《御制谷璧诗册》就收录了他在乾隆辛已年至庚成年所作咏玉谷璧诗54首,体现了他对谷璧的喜爱。
5藏玉之魂翡翠迷慈禧太后
在李莲英的《爱月轩笔记》里散乱地记述了慈禧入殓时的所见所闻。
‘老佛爷’身穿金丝福字上衣,平金团寿缎褂,外罩串珠彩绣长袍;
头戴珍珠串咸的凤冠,上面最大一颗如同鸡卵,重约4两;胸前佩带着两挂朝珠和用珍珠粒、宝石35粒制作的各样饰品;
腰间系串珠丝带,共计9条;手腕佩饰一副钻石镶嵌的手镯,由一朵大菊花和6朵小梅花连成,精致无比;
脚蹬一双金丝彩绣串珠荷花履……口中还含着一颗罕见的大夜明珠。
慈禧太后对玉器的喜爱与收藏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其中最受慈禧太后喜爱的是翡翠。
她佩戴、把玩、使用过的玉器多的可以装满个檀木箱。由于特殊的政治地位,满朝官员都纷纷进献珍宝来博取她的赏识。
年,一位叫马戛尔尼的英国使臣带着大英帝国的礼物来拜见大清朝的乾隆皇帝时,喜爱珍玩玉器的乾隆回赠给他的是一只精工细作的白色玉如意。
当时的马戛尔尼或许还不太明白,一个原本用来挠痒痒的物件儿,为什么会被中国人推崇为一种挚爱珍宝。在他的眼里,这东西不过就是一块儿不怎么值钱的白色石头。
然而,历史常常就是这样荒诞而又有趣,若干年之后,当一个外国人拿着一颗他们西方光彩夺目的钻石敬献给慈禧太后,这位权倾天下的晚清女人面对这样一件从来没有见过的舶来品,同样流露出了一丝不屑的神情。
她只挥了挥手,淡淡地说了一句“边儿去。”也许在这位东方女人看来,这件喷射着火彩的洋人钻石远不如她收藏的那些石头们人可爱。
慈禧太后的满族头式中,全由翡翠及珍珠镶串而成,制作精巧,能使每一颗翡翠或珍珠单独活动。
慈禧手腕上戴的是玉镯,手指上套着10厘米长的玉护指。饮茶用的是玉碗,用膳用的是玉筷、玉勺、玉盘。
慈禧拥有13套金钟、13套玉钟,作为皇宫乐队的主要乐器,玉钟悬挂于8尺高、3尺宽的雕刻精巧的钟架上。
相传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里有一个珠宝室,四面摆着檀木方橱,盛着大大小小的玻璃锦盒,都是些用绣缎包裹着、装潢精致的盒子。
那里边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珠宝,金银、宝石、珍珠、玛瑙、翡翠、珊瑚,数也数不清。
慈禧对这些珠宝爱之如命,放在最坚的柜橱里,又加上一把机械锁。要开这把锁,必须按照固定的方向转固定的圈数,方向转错、多转少转,都不能开锁。
慈禧派人日夜轮流,严密看守这间珠宝室。每到高兴的时候,她就让太监取出翡翠西瓜,尽情观赏,还常向人夸耀,说这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稀世奇珍。
传说慈禧太后的件殉葬品中,有翡翠、玉佛27尊;翡翠西瓜2个,均为绿皮、红瓤、黑籽、白丝。
翡翠甜瓜两对,其中一对为青皮、白籽、黄瓤,一对为白皮、黄籽、粉瓤。
翡翠白菜两棵,均为绿叶、白心,菜心上落着一个满绿蝈蝈,菜叶旁还伏有两只黄色马蜂。
此外,在她的头部还摆放有一支翠荷叶,满绿碧透,精美无比。有人曾粗略估计,这些翡翠的价值达数千万两白银,可谓价值连城。
用画笔记录玉之魂
《天工开物》一书中用十二幅图片生动地记录了玉石的生产过程,展示出玉器的雕琢过程,要经过审玉、开玉、磨碢、上花、打钻、打眼等十几道工序。
在切、磋、琢、磨之前,雕玉工匠还要反复地观察玉石,努力发现其中蕴藏的天然美感,然后才能开始量料取材、因材施艺。
1捣沙研浆图
过去制玉的砣,本身的硬度不足以琢磨掉玉的一部分。它是靠着在砣与玉之间的沙,一点一点地磨掉玉石的某部分。
琢玉用的沙是从天然沙中淘出的,分红沙、黑沙、黄沙,其中黑沙硬度最高,可以达到8-9度。
捣沙、研浆是把琢磨用的沙加工到要求齣精细程度。把捣制研好的沙,放到器皿中沉淀,沉淀过程中,精细自然分层。
2开玉图
把大块的玉石分解,要用类似于锯的工具。过去多用竹板弯成弓形,又称弓子(图中画的更象锯)。
开玉的弓弦是铁丝制成的,几根铁丝拧成麻花股。开玉时在弦上加解玉沙,并不断加水,慢慢把玉材“磨”开。
3扎砣(tuo)图
琢磨玉的轮子叫“砣‘,扎砣的主要作用相当于”切“。把玉材切开,或切掉部分,大材要用大弓,小材用小弓,更小的或部分的就用扎砣。
4冲砣图
冲砣是粗磨,相当于做胚。
5磨砣图
相对冲砣来说是进一步加工,在胚的基础上磨出细节。
6掏堂图
掏堂即掏膛儿。如鼻烟壶、瓶、碗、笔筒、杯等玉器,都要掏膛儿。
要在玉器上先钻出一个眼,然后用特别的砣一点一点地把内部的玉磨掉。
7上花图
在磨好的器物上,琢磨出各种花纹。从图中可发看到,上花用的砣,更小,型号也更多。
8打钻图
打钻是用一个管状磨具,在玉器上钻出圆圈状的沟槽。钻到—定深度,把中心的圆柱打掉,即可掏膛儿。
图中还有个细节,即在横杆上挂了一个重物,以增加向下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9透花图
即做浮雕、镂空。
10打眼图
在玉器上打出一个眼,方便穿戴。
11木砣图
木砣是磨光的砣,一般是用葫芦瓤作的。
12皮砣图
皮砣是牛皮制成的,是玉器的最后工序拋光打磨用的。
Tips:
《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幅插图,描绘了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
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
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抖、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被欧洲学者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