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夜读牛年说牛准格尔旗发布
TUhjnbcbe - 2023/9/15 21:4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能治好么 http://www.victroncapital.com/m/

“犇”腾新时代,“三牛”耕未来。中国人靠这股“牛精神”拼了几千年。牛,在动物世界是吃草的野兽,在人类世界是亲密的伙伴。年是农历牛年。牛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进步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牛品格、牛文化、牛精神已成为实现中国梦的能量源泉。

牛“老二”

历史上,我们祖先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形成60年一个甲子的干支纪年法,可以反复循环。古人又把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一一对应,牛是中国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二的动物,对应的地支为“丑”。十二生肖把马、羊放一块儿,鸡、犬、豕放一块儿,单把牛拎出,与鼠搭配。

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天神为了纪年,布告世间所有动物,让它们次日太阳一出就到天神那里集合,按报到次序选出12名。老牛最先得知消息,觉得自己腿脚慢,立马便向天庭走去。途中,遇见一只老鼠。听老鼠发问,老牛据实以告。老鼠腿短,灵机一动,偷偷爬上牛背。翌日,太阳升起,老牛眼看就要第一个到达,躲在背上的老鼠却纵身一跳,侥幸荣获第一,老牛只好屈居第二。另传说:十二生肖排列次序,原本牛在先,老鼠提出“究竟谁大谁先,应走出家门让世人评说。”因为牛个大,人们司空见惯,不足为奇。老鼠常在夜间活动,偶然现身于光天化日之下让人称奇,惊呼:“好大的老鼠!”就这样,老鼠争得第一,牛甘居第二。

西方十二星座,金牛座排老二,中国十二生肖,丑牛也排老二。中国六畜(马牛羊猪鸡狗),牛也稳坐第二把交椅,堪称千年老二。

牛品格

相传远古时期,伏羲氏就教民饲养六畜,最初是作为肉食,到黄帝时代开始用牛挽车,商代时已将牛作为农业生产上的动力,自周朝开始就设有“牛人”之职,专管祭祀用牛,以后各朝代都设有掌管牛的官职。唐朝时还颁布了奖励繁殖耕牛、禁止屠宰耕牛等法令,对牛的发展和选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古代,牛作为最主要的畜力,其数量代表着当时人家的富有程度,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在中国文学中,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的《牛赋》,对牛的品格进行了高度的赞美,毛主席雄文中有“……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经典名言。以牛的品格组成的词语如:熬牛打马、当牛做马、牛皮文约、牛高马大等。古语有“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牛,是勤劳吃苦、埋头奉献的实干家化身,是忠于职守、任劳任怨的劳动者典型。有着朴实无华的外表,谦逊低调,一心耕作,靠力气吃饭,听人使唤;不争名、不计利,憨厚宽容,默默奉献,造福大众;用途广泛,可供制奶、制肉、耕地、拉车等等。

牛相伴中国人走过多年漫长的牛耕时代一直持续到现代化的铁牛出现为止。即便耕牛犁田被拖拉机取代后,人们仍舍不得丢弃这个“牛”字,把拖拉机叫做“铁牛”。在使用铁牛耕地之前,牛耕始终是中国农村的第一生产力。牛耕,一是能深翻土地、消灭杂草病虫害、改良土壤,可提高产量;二是能减轻人的劳动量,提高劳动效率,便于大量开垦荒地,提高粮食总产量,为人口的增长提供粮食保证。农耕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牛,穿牛皮鞋、吃炖牛肉;落难时住牛棚、享受时坐牛车等等。

牛在国人心中,一直享有尊贵的地位。它对农耕文化的发展,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的亲密伙伴。黄牛、水牛、奶牛、牦牛,有人的地方就有牛,耕田、运输、挤奶,任劳任怨;肉、骨、角、皮、毛、粪,浑身上下都是宝,样样都有用,真是谁家有牛,谁就牛!

自己从记事起就开始和牛打交道。因大爹一生给生产队放牛到去世,小时候经常帮他照料牛,年农村实行包产到户,村里大多数半大小子辍学回家放牛,我也不例外,每天与牛为伴,和同伴们骑着自家承包的“黄板头”到山坡放牛,牛成了我们这些放牛娃的代步工具、私人“座驾”,每天享受着童年快乐,相当于现代人乘坐的长安金牛星、福特金牛座,即使坐上有牛标志的意大利名车兰博基尼的富豪也可能比不上我们童年时的快乐。包产到户,我们才又回到日夜思念的学校。生产队饲养着三十来头牛,几百亩土地指望这些牛来耕种;每年春天送粪,秋天上场,冬天拉炭,全靠生产队十几挂牛车拉运。随着农村农机具逐步机械化,耕牛已完成耕地、拉车的艰巨任务退出历史舞台,转变为奶牛、肉牛,加工成各种肉制品、奶制品成为城乡居民餐桌上的美食供人们享用。从远古到今天,人与牛密不可分,牛耕年代需要耕牛犁田拉运,今天需要肉牛、奶牛产肉、产奶喂养人类,虽然牛为人民服务的方式变了,但它任劳任怨、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品格始终没有变。

牛文化

牛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黄牛和水牛在中国文化中是勤劳的象征,奶牛则是获取少、贡献多的代表。牛是吃苦的符号,任劳任怨的代名词。牛的这些品质与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勤劳、朴实、上进等美好品质相对应,因此,以牛命名的地名、人名、企业名比比皆是:地名有牛川、牛连沟、老牛湾、牛犋圪卜、十犋牛塔等;人名有王大牛、李牛换、张三牛、杨花牛等;企业名有蒙牛乳业、红牛饮料、牛栏山二锅头等。

由于牛受到人们的尊敬崇拜,所以评价一个人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是“老黄牛”,形容一个人固执,则说他是“牛性子”“牛脾气”“牛得佬”,骂一个人就是“吹牛”,夸一个人称为“真牛”。常见的词语中几乎涉及到了“牛”的精、气、神和所有的部位、器官。如“抓牛鼻子”、“牛皮灯笼”、“九牛一毛”、“牛头不对马嘴”等等。

牛诗:古往今来有许多诗人都赞美过牛,在唐朝诗人柳宗元看来,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在宋代名将李纲眼中,牛代表的是“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牺牲精神;在现代诗人臧克家笔下,牛具有的是“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鼓励人应当有老牛的精神,珍惜时间,不要蹉跎岁月,好好奋斗为自己营造一片天空;“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曾以这样饱含真情的诗句歌颂牛。

牛歇后语:“九牛爬坡—个个出力”、“吹牛皮赚钱—无本生意”、“老牛出工—让人牵着鼻子走”等。

牛谚语:“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牛是农家宝,有勤无牛白起早”等。

牛谜:“禁止放牛羊”(杜牧)、“牛打架”(对顶角)、“吸血虫”(牛虻)、“头戴双尖帽子,身穿黑色袍子,说话带鼻音,人人听得清”(牛)。

牛联:“马逢伯乐常提耳,牛遇田单独出头”、“碧野田间牛得草,金山林里马识途”,此联全由六位作家和艺术家组成,自然贴切,对仗工整,不失为一幅佳联。

牛画:古今有不少画家喜欢画牛,如唐代大画家韩滉所画的《五牛图》各具状貌,姿态互异,各尽其妙,堪称神来之笔。当代画家李可染是最有影响的画牛大家,堂号《师牛堂》,所画之牛生动自然,极富生活情趣。

牛游戏:民间流传着不少与牛有关的游戏。如“牛斗虎”游戏,广西灌田地区流行的“狼吃牛”游戏、青海互助县土族的“赶牛”游戏等,情趣盎然,深受人们喜欢。

为牛举办仪式节庆、绘制图腾,将它出现在钱币、宗教和神话中,寓意为力量、勤恳、财富。印度将牛供奉为神牛,美国将美洲野牛确立为美国国兽,全世界与牛有关的节日有数百个。相传有一年我国西南平寨遭水灾,洪水长时间不退,直到正月二十五这天,两头水牛在被洪水淹没的岸边打架,大水即消,当年的粮食也获得了丰收。苗族后人就把农历正月二十五这天定为“斗牛节”。壮族人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要庆祝“牛五节”,也叫“牛魂节”;在贵州侗族居住地区,每年从正月到二月间,或是秋收之后,各村寨都举行斗牛比赛。

古代以牛镇水,传说大禹治水时,每整治好一条河流,就会抛下一只铁牛以镇水怪。古人认为“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所以“牛能镇水”。他们希望靠着铁牛使江河风平浪静。杜甫为此写有《石犀行》明确指出,依靠石犀(石牛)镇水是靠不住的,只有依靠人的力量才能战胜洪水。卧于颐和园昆明湖东堤畔的一尊镀金铜牛,就是为避免皇宫遭受洪水之灾,乾隆帝以镇永定河水患下旨铸造。

《水浒传》里,施耐庵专门构思的武松连喝十余碗美酒,吃下四斤熟牛肉的情节,给武松打虎的故事增添了壮士的豪气。牛郎织女的故事被千年传颂,诉说着千百年来“男耕女织”的美好生活。牛之所以成为人们讴歌的对象,在于它具有埋头苦干、吃苦耐劳的品质。

牛精神

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我们砥砺奋进、创造历史的精神基因,更是披荆斩棘、创造未来的能量源泉。发扬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心系人民,苦干实干;发扬创新发展的拓荒牛精神,改革创新,敢为人先;发扬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敬业奉献,脚踏实地。我们都做为了梦想奋斗的“牛”人,每个人创造的价值,就能汇聚为民族复兴的力量。

“,‘鼠’实不易;,‘牛’转乾坤。”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拼搏奋斗正当其时,学习牛品格、弘扬牛文化、使出牛精神,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每个人都“牛劲十足”,新的一年必定“牛气冲天”!

作者简介:

刘富义,退休教师,现为准旗薛家湾五老宣讲团成员。

来源:大美准格尔

1
查看完整版本: 夜读牛年说牛准格尔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