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被誉为“地标奇迹”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历经5年筹建正式通航。别以为它只是一座迎送亿万宾朋的机场,它还是一座艺术殿堂!对,你没看错,它将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艺术馆。
中国当代艺术家们为新机场奉献了20余件(组)大型公共艺术作品,使其成为机场人文气息的载体。我猜各位小伙伴还没机会去新机场一游,那就跟着艺绽君一饱眼福!
83岁袁运生再出山
一人包揽8幅作品
著名艺术家袁运生40年前曾为首都机场创作壁画《生命的赞歌——泼水节》,因画面中出现裸女形象而引起轩然大波。如今,他再次出山创作8幅作品。
8幅作品分别取材自我国古老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夸父追日、伏羲画卦、共工撞不周山、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嫦娥奔月。
刘平摄
刚刚完成的《女娲补天》采用纯黑白色调,仅以炭条完成全部画面的勾画。画面中的女娲正飞向天空,健美的身材和义无反顾的神情充满力量感。有趣的是,40年前,袁运生为首都机场创作的壁画因出现裸女引起轩然大波,这次的创作中,仅以《女娲补天》为例,画面中大部分人是穿着衣服的。
刘平摄
“人物的动作已经这么自由了,不需要再裸体了。而且,也不要把裸体看成最高境界。高兴穿就穿,不高兴穿就不穿,这样更自由一些。”袁运生笑着说。
IQ测试现场题
跟徐冰念英文方块字
中国园内有一组作品名为《石凳》,由当代艺术家徐冰创作。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诗人朱熹的作品《观书有感》。徐冰的作品就以一种另类形式将这首诗的内涵展现出来。
徐冰早在年时就开始创作英文方块字,也就是以中文书法的运笔来书写英文字母。而那些由字母组成的单词,也如同汉字的笔画可以组成汉字一样,被用来组成一个个新的、可以被读出来的方块字。
《石凳》在19个石凳上刻出了《观书有感》英文版全部近30个单词。
还有你想不到的!徐冰的英文方块字还被澳大利亚列入智商测试题库!徐冰认为,文字的隐喻潜在地构筑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而中英文书法试图打破文字的这种特性,寄托了他对中、英两种语言之间能够形成有效沟通和融合的愿望。
假亦真来真亦假
展望做出真的“假山石”
在“中国园”里还有艺术家展望的一件雕塑作品《假山石#》。它以不锈钢拷贝真实的太湖石,再抛光成镜面,塑造出真正的“假山石”。
它融古今哲理之逻辑矛盾于镜面光亮的美妙反射中,可谓既人工又自然,既传统又现代。
不法自然,法心境
朱锫《意园》穿林驱雾
作品位于五个庭院中的“田园”里,有朱锫的作品《意园》。其创意源于唐代诗人李峤的诗句:《风》中的“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诗意情境。
作品似山、似林、似雾、似云,人游走其间,似穿林驱雾,感悟“藏、息、休、游”之经验,暗含中国传统建筑园林之艺术精神。晚间,“竹林”由明渐暗,节奏犹如人的呼吸,暗示大自然的生命。作品不是模仿真实的自然,而是映射心境自然。
费俊率“归鸟”迎客
气象航班信息实时互动
将从大兴机场入境的小伙伴看过来!!这里真的好玩极了!
国际旅客到达后走向海关必经的两条通道里,还有两件数字艺术作品。一件为《归鸟集》数字画卷,另一件为《微笑窗口》数字画壁。
《归鸟集》运用中国宋代花鸟画的视觉语言,营造出一幅精妙灵动的数字花鸟长卷。画面中的飞鸟、植物都在实时与人、天气、机场互动。当你经过这幅画,屏幕下方的感应器就会“通知”鸟儿起飞跟随你,如果你停下来,鸟儿们会聚集在你跟前的画面上。
画面还会实时接收气象数据使画面产生变化。大风,画面上树枝也会晃动;下雪,整座花园就会变得银装素裹。数字画面还会与机场航班起降数据实时联通,每有航班起飞或降落,都会有一只鸟儿“载”着这架飞机的航班号飞入画面。遇到起降高峰期,可以在屏幕上看到群鸟共舞的精彩画面。
另一件数字艺术作品《微笑窗口》是一面以多语言“欢迎”文字以及多种族孩子“微笑”图像构建的数字画壁。它通过互动影像的方式,实现了既有浮雕质感。又富有动态美感。它由湖北美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提供初始设计方案,最终由费俊深化,呈现出数字画壁。
王中候机楼里搭“舷窗”
实时欣赏北京美景
国际到达旅客,走出飞机后不久,可以在新机场内看到一组“舷窗”。舷窗屏幕上有一些小图标,每一个图标都记录着北京一个景点的影像,点击图标,颐和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中山公园、景山公园等景点的实时影像便会出现在游客面前。
这组作品由王中、靳海璇设计,艺术家以此暗喻:北京是中国的“窗口”,而新机场是北京的“窗口”,承载着非同凡响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盛姗姗玻璃雕塑
表现“二十四节气”
在东南指廊尽头,悬挂着旅美华裔公共艺术家盛姗姗的玻璃雕塑作品《二十四节气》。
每两片玻璃上绘制一幅代表一个节气的画面,艺术家还根据万年历和二十四节气变化,设置了多媒体灯光投射。到某个节气时,旅客可以看到作品对应的局部会发出亮光,如同一个缓慢的时钟告诉人们节气的到来。
盛姗姗是我国著名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草婴之女,她在上海长大,自幼习书作画。为了这件作品,她先要创作反映24节气的油画,再将这些油画交给一家百年历史的德国玻璃工坊,按照原作大小绘制在玻璃上。
“每画一种颜色就要以摄氏度至摄氏度高温烧制一次,经过24小时至48小时缓慢退温后,才可以画上另一种颜色。”盛姗姗介绍,玻璃表面用汉字写下的立春、立冬等节气名称,出自她本人的书法。
十块铜方砖铺地
再现中轴线经典景观
新机场坐落于首都中轴线南端延长线。机场中轴线与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北京中轴线”仅偏差4度,几近重合。
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邵旭光、孙博、崔超轶、赵莉娜和李震共同创作了《一线一城》。作品由十块0.9米见方的铜方砖组成,铺装于机场中轴线上,其浮雕图案从北至南依次表现了北京中轴线、国家体育馆、鼓楼、鼓楼、景山万春亭、天安门、前门、天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邱宇折扇演绎“时间之花”
12时区旅客感受诗意时间
三层国际出发大厅,是去往不同时区的人们交汇的地方,也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汇的地方。艺术家邱宇借鉴中国传统折扇创作的动态装置《时间之花》,诗意地展现了世界上12个时区的时间。
12支“时间之花”的花瓣分别为两层折扇扇页,扇页分别以秒针和分针速度随着时间的流动而转动,天不停歇,提示人们时间的流失。
花朵会集群运动
空中的舞蹈能遮光
指廊是航站楼内的重要通道,巨大天窗带来的强光照射有时会让人产生不适感。
马浚诚、张默一两位艺术家创作的遮掩动态装置《花语》,可以让弹力纤维织物组成的花朵,根据日照变化和音乐调整开合度,既可以调节光线也可以在半空中做出优美的集群运动。
座椅似山
形随意动
《形随意动》是一组公共艺术化设施座椅,由艺术家朱理、黄蔚萌、黄弘、黄珊、尹德馨、杨佳明创作。
作品以山的形状为灵感,是座椅也是景观。座椅内部可合拢组合成为一个不受外界打扰的整体。
送给孩子的礼物
大鱼肚里玩游戏
熊时涛、王维东两位艺术家专为儿童准备的装置《其名为鲲》,借用中国古代生活在北方海里的大鱼的形象,创造出儿童攀爬玩耍的场所。
水墨丹青轨迹幻化动态舞蹈
旅客成为画面一部分
李震、曹雨西创作的《水墨互动》利用计算机粒子模拟算法,重新演变生成数百万水墨粒子的运动轨迹,从而重新演绎动态抽象的水墨丹青韵律。
互动装置将观众身体形态通过三维摄像机捕捉进作品的视觉画面之中,将观者的身影动作韵律与作品的水墨抽象概念融为一体。
看了这些图有没有很激动?
还有一个好消息!
央美美术馆将在新机场开设分馆
大兴国际机场公共艺术氛围的营造还在持续进行中。除了艺术+交互的公共艺术、艺术+功能的艺术化设施之外,未来二期还将通过艺术+计划的遗产活化、艺术+平台的“天空美术馆”形成自我“生长”的文化氛围。
其中,天空美术馆将成为中央美院美术馆的分馆。未来,来机场接机的人们不必再对着小小的出口望眼欲穿,而可以置身一个艺术空间里,一边欣赏艺术品,一边透过玻璃墙壁寻找自己正在等待的亲友。
新机场将借助这些崭新的文化平台,不断释放更多可能性和文化生长性,真正成为一座公共、开放、共享的艺术博物馆。
公共艺术擦亮国家烫金名片
公共艺术的介入,早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期间就已开始。
年5月,中央美术学院应邀参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公共艺术整体策划及重要节点艺术品、艺术化设施方案设计”项目。艺术家们建议,人文机场的营造需采用艺术+交互、艺术+功能、艺术+计划、艺术+平台的方式,让新机场充满人性关怀,拥有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使博物馆与机场空间、建筑紧密结合,成为既反映传统文化又注重人文精神的一张烫金国家名片。
经过多次实地踏勘,艺术家们分析新机场不同空间的属性,将这里划分为慢行空间(值机大厅、垂直交通空间、指廊空间、中心峡谷)和快行空间(安检空间、站厅层空间)。不同空间的视觉呈现分别满足标识性、指引性、互动性、观赏性、多元性等不同需求。通过公共艺术的方式进行人文机场营造,最终带来“出入之际,人文滋养,即使候机等待,也可心存喜悦”的全新文化体验。
——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公共艺术整体策划项目
总执行人王中
-END-
惊喜不惊喜
意外不意外
跟艺绽君“逛”新机场的感觉如何呀
欢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原标题:带你养眼!大兴机场将成世界“最繁忙艺术馆”)
本期作者:李洋
本期编辑:韩轩
本期监制:李红艳
本期图片来源:除署名外,由艺术家或央美团队提供
来源艺绽
流程编辑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