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铜牛释疑颐和园官方发布
TUhjnbcbe - 2023/10/19 16:52:00
颐和园坐落于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清漪”二字,出自《诗经》:“河水清且涟漪”。清漪园建园目的之一就是兴修水利,将三山五园地区泉眼、水源来路摸清楚,运用引水工程将玉泉山、香山等地水源汇聚到昆明湖。元代时,昆明湖这块儿是水草丰美的低地。可是到了后期,淤泥增多,湖水变少。乾隆时期,将瓮山泊(昆明湖前身)面积扩大两倍,深度挖深了两倍,蓄水量比原来大了很多,改建的人工水库来满足包括通州大运河漕运在内的整个京城用水的需要。乾隆二十年(年),清漪园建造过程中,一尊铜牛被安置于昆明湖东岸。铜牛是用青铜铸造,高1.14米,长1.75米,宽0.84米,牛头朝西北,两角直立,体态与真牛相似,下承石制海波纹椭圆形须弥座。因为是铜铸,铜牛躲过了英法联军放的那场大火,保存了下来,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艺术和水利文化的重要物证。同时,在这只铜牛身上,也有一些故事。铜牛为什么放在昆明湖边?铜牛背上的篆体铭文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乾隆帝御笔《金牛铭》: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鼋。潫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慈降祥,乾隆乙亥。中国历史上以牛当神兽镇压水患的事例屡见不鲜,传说大禹治水时,每竣工一处,就铸造一只铁牛沉入水底,好让水不扬波,河道永固。唐朝以后,镇水神牛始放置堤岸。乾隆皇帝仿效大禹治水时铸铁牛镇水的典故而造,在东堤安置铜牛,表达了他对昆明湖水利功能的高度重视。铜牛镇水,说到底是寄托了人们对远离水灾的美好愿望。铜牛和耕织图有什么关系?乾隆四十八年作御制诗《登舟溯游玉河沿途杂咏》中也提到:镇水铜牛铸东岸①,养蚕茅舍列西涯。昆明汉记不期合②,课织重农要欲佳。注释:①昆明湖东岸铸造了一个铜牛,是用来镇压水患的。昆明湖西岸的织染局,则是皇家进行蚕织之事的场所。②《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武帝在上林苑之南引丰水筑成昆明池,周围二十公里,原是为操演水战之用)在昆明池岸边作二石人,东西相对,象征牵牛和织女。又有张衡作《西京赋》: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将昆明池比喻为天上的银河。如今在清漪园里,铜牛恰好在昆明湖东,而织染局在昆明湖西,其方位(与汉武帝昆明池设立牛郎织女的有关记载)不期而合。从这首御制诗中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当时这样安排布置耕织图和铜牛的位置,其初衷并没有寓意牛郎织女的想法,随着一再被大臣们附会,后来自己也就承认了,还多次在御制诗中提到这种“不期而合”。修复后的耕织图景区稻已分秧蚕吐丝,耕忙亦复织忙时。汉家欲笑昆明上,牛女徒成点景为。——清乾隆三十一年御制诗《耕织图口号》晴晖送暖涣冰纹,归岫西山有宿云。放眼柳条丝渐软,含胎花树色将分。女牛左右徒闻古,凫雁光辉各命群。陆町溪塍都润泽,行将来往课耕耘。——清乾隆二十三年御制诗《仲春昆明湖上》铜牛尾巴上为什么有断痕?从现在照片上可以看到铜牛的尾巴有三种颜色,中间还有断痕,这是怎么出现的呢?铜牛躲过了年的那场大火,可没想到却被周围的“园户”盯上了。张八原属内务府正白旗,曾入圆明园充当园户。同治元年(年),他与主犯王十锯断了铜牛的尾巴,卖了废铜。案发后,张八被拿获,经刑部审讯,责杖一百,流放两千里,并在脸上刺“盗官物”三字,同时销除旗籍,交大兴县编入民籍。从此,镇水的铜牛便没了半截尾巴。从年英国摄影师托马斯·查尔德拍摄的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没了半截尾巴的铜牛。19世纪60年代/约翰·德贞拍摄的铜牛年英国摄影师托马斯·查尔德拍摄光绪十年至二十一年间(年至年),慈禧太后打着“还政”后退居休养的旗号,挪用海军经费重修了清漪园,并改名为“颐和园”。此后,颐和园重新成为皇家禁地,外国摄影师不能随便出入了,因此这期间铜牛的照片不曾得见。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颐和园又成为外国摄影师可以自由出入之地。从民国时期的照片中看,铜牛尾巴已经重新接好。据颐和园档案记载,在年,铜牛尾又因松动取下保存,年9月焊接修复。民国时期/佚名(铜牛尾已被接上)民国时期/佚名(基座石栏杆有修整)民国时期/佚名(年铜牛外加铁丝)两百多年来,铜牛一直这样静静地镇守在昆明湖边,炯炯有神的目光向着西北方向凝望,与远处的西堤六桥和万寿山佛香阁遥相呼应,穿越了宽阔的水面和空间,成为昆明湖东堤上最具历史厚重感的一道风景,深受广大游客喜爱。近年来,颐和园又和菜百首饰合作开发了铜牛金银摆件文创产品,将美好的寓意寄予其中,让这段历史文化延续下去,给人以美好的寄托。图文来源:颐和园研究室图文编辑:颐和园宣教
1
查看完整版本: 铜牛释疑颐和园官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