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南日报记者张冬云通讯员宋文彬
宋代陆游《古井》诗中道:“道傍有古井,久废无与汲。邻里共浚之,寒泉稍来集。驾言欲漱濯,冀远尘土袭。踌躇复弃去,绠短安能及?”
井在古人生活中是必需物,古诗文中古井“出镜率”不低。以井为名让古村也多了一丝清澈、清凉。禹州市西北具茨山腹地南麓浅井村,就是其中一个。
浅井村山水环抱,书堂河从村西蜿蜒流过汇入颍河。村落选址藏风聚气,凸显古代择吉地而居的文化内涵。来到浅井村中部,可以看到一口老井,井口大部分被石板封闭,仅余一张报纸大小,下望,井不深,底部略有水光。
明嘉靖《钧州志》载:浅井,在州西北五十里朵儿山,掘地七尺得水,余地深甚无水。禹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包鹏举介绍,文中指的就是这口井,村名也跟着叫了浅井。
一
据浅井村《宋氏族谱》记载,明初洪武年间,宋家始迁祖云兴从山西迁居项城,避水灾再迁禹州北老堂洼村,到四世祖时迁至浅井村,繁衍生息至今。
浅井村地理位置重要,它的东边是瓷器重镇扒村,它又是颍河北岸的旱码头,因此成为禹州北部重要的骡马集市和粮、棉物资集散地。
历史上的浅井村呈椭圆形,三条主街相交呈“廿”形。主街两侧分布着油坊、盐店、弹棉花坊等门店。古驿道从东寨门入村,从西寨门出村。现在的浅井村,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保存有完整的明清民居建筑群,还有三条历史街巷。
村子由两条东西大街、四条南北小巷构成棋盘式格局,有14个完整的老院落,每个院落坐北朝南,左右对称,前后通街,有角门相连,是典型的多进四合院建筑。又因地制宜建了角门、后花园等,建筑于严谨规整中,透露出细腻精致。四合院房屋出前廊,间有前廊减柱营造,又显现了淮河上游南北方气候过渡地带的独有特色。
宋之淦宅院
先走进宋之淦宅院。宋之淦,清末副榜贡生,兼做煤炭生意,富甲一方。宅院共两进。头进院主房面阔三间,出前檐,为防腐,在原木明柱外一圈圈缠绕小指粗的麻绳,麻绳上批灰刷漆,现彩漆剥落,露出麻绳的苍灰色。后院正房三间,东西配房各五间,中间形成狭长的天井院。正房和配房,均是青石条基座,以窗户为界,窗上方用青砖砌墙,窗下方用红方石砌墙。院落气势恢宏,古朴典雅。
明清民居建筑群中,保存了大量的各种材质雕刻。宋泰昌宅院主房前檐下随檩枋处,透雕着变形蝙蝠,蝙蝠脊背浮雕摇钱树,抱头梁雕刻螭龙首,花牙子雕刻着镂空夔纹图案。这些传达着宋氏家族对平安富贵生活的渴望。宋家私塾大门两侧窗户,镂刻有梅、兰、松、竹,蕴含着宋氏先人对后辈高洁品性的期许。宋之栋宅院垂花门上有副石刻楹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体现着宋氏家族的处事态度。
村后街有处古民居名叫孝道院。院落坐北朝南,由门楼、影壁、上房、厢房组成,上房六间一字排开,是兄弟两人居住。房屋东侧配房反比上房宽三尺、高三尺,因为东配房是这哥俩的父母住。“这种违反常规的建筑模式,是宋氏家族孝文化的体现。”包鹏举说。
孝道院内有两株石榴树,所结石榴一株酸一株甜,村民笑言:“寓意人生有酸有甜。”
老宅炊烟
二
浅井村的宋氏家族耕读传家,明清时期,宋氏家族科举上屡有斩获。明嘉靖乙酉科、丁亥科,宋国用、宋国祚兄弟先后及第。宋国用曾任通判,为六品官员。宋国祚曾任河北乐亭知县。
清乾隆年间,宋培基武功高强,到京城比武时,斤的大刀被他抛至数丈高,深得乾隆皇帝赏识,留他在颐和园监修万寿山,操练御林军。
到了民国时期,宋氏家族仍接连不断有出仕者。这导致宋氏家族修建了一些高于普通民居规格的建筑。“相传宋之淦宅院前庭图纸取自当时开封府衙大堂,只是高低、进深略减,但与禹州府衙规制一模一样。多座老民居墀头是精美的麒麟、虎、狮这些等级较高的猛兽图案,这在中原传统村落中很罕见。”包鹏举说。
宋氏家族还出了不少大商人。清初,宋家由货郎摊起家,经几代人打拼,宋家有了“永泰西”生丝行,有了经营杂货和药材的“泰昌永”商号,还在北京、上海、汉口等城市开办多家“泰昌永”分号。
村中老人说,老祖先分家时,老大分的是扁担,老二分的是货箱,老三分的是拨浪鼓。这是想让后辈牢记创业立家的不易、精诚团结的重要。宋家晚辈也牢记这一祖训,逢年过节,宋家祠堂里敬奉的也是这三样物件。
浅井村有爱国红色文化的传承,始自宋聘三烈士。宋聘三故居是一处清代三进四合院建筑,房屋主体为小青瓦硬山建筑,左右对称,前后通街,又有角门相连,院落紧凑大方。革命先驱、中共党员宋聘三在这儿出生长大。年,宋聘三故居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禹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宋聘三,原名五诏,曾用名品三,生于年10月24日。宋聘三少年时代在本村读私塾,20岁考中秀才。年考入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年,赴日本深造。留学期间结识了孙中山,抱着“探求真理,拯救国民”的志向,加入了同盟会。年,宋聘三作为河南代表参加了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年,宋聘三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年,他在禹州一带领导革命活动,曾是禹县、许昌、新郑、登封、密县五地党组织负责人。年,他被叛徒出卖,英勇就义。
村中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浅井村人宋福利、宋耀林、宋中林等人先后参加八路军。皮定均率部南下时,13岁的宋中林参军,在当地留下“光腚闹革命”美谈,后成为空军英雄,抗美援朝中参加了多次著名战役。
(上图均由耿亚伟拍摄)
《河南日报》年1月17日11版
编辑:河南日报文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