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何为“芒种”?比较文艺的说法是:收麦种稻恰当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是外壳上长的针状物,在此便寓意有芒的麦子和稻谷。
比较民间的说法则是:忙着种。这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开始攀升,雨量开始充沛,是播种的最好时机。一旦过了,就什么都种不成了。所以,农民伯伯得抓紧时间“忙着种”。
《北京晚报》“四时佳气京城探幽”之芒种
京西稻可口清香
在北京,每年芒种前后,正是京西稻插秧的好时节。如今,人们来观赏甚至参与田间插秧,也是一种新的时尚。
“京西稻米香,炊味人知晌,平餐勿需菜,可口又清香。”京西稻不仅是北京居民最爱吃的稻米,全国乃至世界都很有名。因为它不仅色味俱佳,还因其独特的发展史而承载着诸多的涵义,是有故事的稻子。
种植京西稻
北京种稻,历史悠久。京西稻文化研究会会长杜振东告诉记者,据多方专家学者考证,北京种稻至少可追溯至西周、先秦时期。《周礼·职方氏》中载有“幽州……谷宜三种”,对这三种谷物,汉代郑玄注为“黍、稷、稻”。但这是间接推算北京种稻的初始时间,直接记载北京种稻则始于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张衡的爷爷:张堪。《后汉书·张堪传》中记载,“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东汉时期张堪任渔阳太守并在北京开垦稻田,其时,狐奴就是今天的顺义,跟密云、怀柔、通县等地一起均属于渔阳郡。
但是,并非在北京地界里种的稻子就是京西稻。京西稻是特指蕴含皇家农耕元素的稻子。它是由清代康熙选育、雍正发扬壮大、乾隆引进改良的全新稻种,在“三山五园”(对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统称)内外种植,用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玉泉山的水灌浇。
京西稻
康熙皇帝对于农业非常上心,种稻过程中勤于观察,也正是由此产生了最早的京西稻。康熙在《几暇格物编》的《御稻米》一文中,记载了选种的经过:他在西苑丰泽园种下稻谷后(什么品种,何处而来,没有文字记载,有推测是北京本地的稻米,也有说是南方引进),每年九月收割。有一年六月(农历)下旬,他发现一棵稻谷已经成熟,且比周围稻谷都高大茁壮,就收藏好了种子,待第二年种植。种植后他特别观察,果然到六月份时又早于其他稻谷成熟了,于是又留了种子,“从此生生不已”。
对这种稻米的味道,康熙也有详细的描述:“其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以其生自苑田,故名‘御稻米’”,这也是“御稻米”这个品种名字的由来,后也叫“早御稻”。自此,御稻米在玉泉山下及颐和园周边常年种植,十余年的时间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品种,也就是京西稻的起源。
后来,历经几代皇帝的经营,尤其乾隆时期还从南方引进了新品种,完成了本土优化、南稻北栽的综合发展过程,形成了一套“皇家稻作”体系。后又经民国、抗战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延续发展,种植区域遍布北京西北地区(海淀区),遂称京西稻。据《中国共产党北京海淀区历史大事记》里记载,年8月,周恩来总理陪同西哈努克亲王到海淀区北坞村视察京西稻时说,“你们这是京西稻的故乡。”
现今,京西稻品种主要有越富系3、紫金箍、大白芒、大红芒等,很可惜康熙最初开发的“御稻米”后来因为退化,目前已经不在京西稻的主流品种中。
据海淀区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科科长侯进介绍,目前,京西稻种植分为南部起源区和北部拓展区,南部起源区主要指玉泉山下北坞公园余亩,目前仅做观赏和科普,主要的种植区就在上庄镇及相邻镇的少数村落,约计亩,其中亩由上庄镇西马坊村村企“大道农业”常年种植管理。
种植水稻有哪些主要步骤?北京大道农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黄先生告诉记者,他们的忙碌是从3月份种油菜花开始的。
稻田上种植油菜花,不仅是为了美化稻田,也为了4月中下旬整地施肥的时候,粉碎还田,油菜花也是有机肥的一种,有助于水稻生长。今年情况就更特殊一些,由于倒春寒,油菜花的花期延后了,正是盛放时,便碾碎成泥化为肥。整地施肥后,要经过一系列的工作,以便于5月25日开始机插秧。机插秧一般在6月5日之前结束,目前,西马坊基地已在芒种前完成了此步骤。之后的稻田工作进入田间管理阶段,直至10月中旬收割入仓,11月份达到加工标准后加工上市。
海淀上庄的京西稻保护性种植基地,工人们进行机械化插秧。饶强摄
如今种稻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果腹,久在办公桌前埋头工作的人们以及越来越少接触大自然的孩子,更愿意去看看歌中唱的“我们的田野”。作为北京最大的稻谷种植基地,西马坊村摸到北京居民的心思,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稻田文化,在海淀区农业农村局和大道农业公司的组织下,每年都会在此举办丰富多彩的农事体验活动。在不久前的插秧活动中,小朋友们穿上插秧专用服,在专业师傅的指导下,到水里插秧,脸上有泥水、汗水,还有新奇和快乐,他们也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汗滴禾下土”。
学生们体验京西稻种植
荡舟北海忆稻田
如今位于北京市中心位置的北海公园,经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修建而成,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这里也曾是大片的肥沃稻田。
北海公园研究室主任张冕告诉记者,唐代时候,每年的芒种时节,这里会遍植水稻。
据史料记载:北海在唐代地理位置是幽州城东北郊礼贤乡龙道村一带,是一片田园村庄。从地质上看,北海地区原为古代永定河故道,河道迁移后,残余的河床积水成湖,又有流自今紫竹院湖泊的一条小河——高粱河,分流灌注其中,形成了充沛的水利资源,当时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在河流湖泊地区,遍植水稻,栽育荷花。日久天长,这里便呈现一片江南水乡般的秀美景色,为后来北海园林的形成,创造了很好的自然条件。
金大定六年(年)金世宗完颜雍开始在中都城东北郊营建离宫。金大定十九年,金世宗在此兴建了一座规模宏大、建筑华丽的离宫,称为“太宁宫”,金世宗常来此避暑游幸。金世宗并未因兴建园林而荒废水稻,而是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令官员利用太宁宫左丰沛的流泉,灌溉农田,广种水稻,使之“岁获稻万斛”。《金史·张仅言传》载:“大定六年提举内役事……护作太宁宫,引宫左流泉溉田。”
随着后世皇家园林的日益扩大,水稻便慢慢退出了这片区域,但究竟是什么时候从北海完全消失的,记者暂时没有查到相关记载。而今,游客步行园内或荡舟湖上,如果知道身处曾经的稻田之上,也许会更添几分感慨。
北海公园
进入芒种时节的北海公园,虽然已不能再看见水稻,但却进入了划船季。通常而言,北海公园三月份就开航了,但由于北京的春天风大,温度忽高忽低,导致经常停船。尤其今年,刮风频率比较高,常有游客好不容易排队上了船,上船时工作人员告知须返航的时间,但到点儿后,游客并不愿返航,最终被快艇强制拉回码头。回码头后不久就见狂风大作,野鸭浪中浮沉,游客才知上岸实属安全之举。
六月初的北京,风力较柔和,气温虽渐高但水温正好。公园有五龙亭、琳光殿、摇橹船等11个码头,荷花船、手划船、龙舟、摆渡等8个系列的多条船只。其中船型比较有特色的是西码头(又名“荡起双桨手划船码头”)的手划船和荷花渡码头的荷花船。
西码头靠近公园西南门,是《祖国的花朵》拍摄的主场景之一,岸边还有电影的雕塑群,怀旧的游客可以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挥臂划船驶向五龙亭,体验一下电影里的情景。荷花渡码头位于公园的东北角,在这里可以租到全市非常少见的船型:荷花船。船型如名,绿色圆底座,粉红花瓣环绕盛开,宛若一枝荷花。
若从一般游览的角度来看,记者建议从团城下的南岸码头开始,一来这里大部分船型都有,二来从团城出发则可环湖近距离看古建,是划船的最佳路线。逆时针行船,可先后看到团城、永安桥、琼华岛、船坞、静心斋、大西天琉璃牌楼、五龙亭、小西天极乐世界等建筑。
青梅佐史论英雄
芒种的很多古代习俗都随着时代的变迁消失了,如安苗、祭祀花神等仪式,但青梅酒却留了下来。
传说青梅酒始于夏朝。青梅原产自中国南方,果期在每年的五六月份,味道酸涩,但药用价值很高,据《神农本草》记载:“梅性味甘平,可入肝、脾、肺、大肠,有收敛生津作用”。
既然酸涩,直接吃太考验人的味蕾了,加工一下还是很必要的。夏朝时人们没有太多娱乐活动,无非是闲时喝个小酒,于是他们就想到了用青梅煮酒。没想还很好喝,方法又简单,青梅煮酒便流传了下来。后来青梅在日本、朝鲜等地区也有栽种,日本酿制青梅酒的方法也是在中国青梅酒基础上改良的。
与“青梅煮酒”相关的最有名的典故就是《三国演义》(现行版)中的“煮酒论英雄”了,被世人长期津津乐道。但这里被质疑的有两处,一是细读原文“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读到这里会发现青梅并非置于酒中而是盘上小吃。标题是不是应该读成——“青梅、煮酒、论英雄”?二是很多三国专家都认为“煮酒论英雄”非正史,而是小说《三国演义》里为情节需要所杜撰出来的故事,既然没有这个故事,自然也就没有青梅煮酒。
青梅煮酒插画
其实今人也都知道青梅在此是小吃,但既然都愿意当成青梅煮酒的典故,也是寄托了对青梅酒的喜爱,勉强解释的话——青梅可两吃:盘中的是青梅,酒中的也是青梅,未尝不可。至于“煮酒论英雄”是否杜撰,青年文史作家成长认为,“煮酒论英雄”并非《三国演义》完全虚构,此故事的雏形早在元代《三国志平话》和杂剧中就有,而被认为目前传世刊刻最早的《三国演义》版本“嘉靖壬午本”,第四十一回回目就叫“青梅煮酒论英雄”,原文与《三国演义》(现行版)基本相同。而据考证,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时间确实是初夏,青梅刚下来的时节,与芒种非常吻合,依据有二。
一是按照正史记载,应在刘备与曹操破吕布之后,刘备督军截击袁术之前,即建安三年(年)十二月至建安四年(年)六月之间,这一时期刘备居住在许都(今河南许昌),曹操向天子表刘备为左将军、豫州牧,“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但刘备不甘于屈身曹操之下,与董承密谋除曹,并一直试图找机会逃出许都,返回徐州自立。从史书中“先主未发”的记载,可以判断这场对话大概发生在刘备出征袁术之前不久的时候,即建安四年的初夏。
二是在“煮酒论英雄”的第二天,曹操与刘备继续饮酒,传来了袁绍于易京(今河北雄县)大破公孙瓒的消息。据史书,公孙瓒败亡在建安四年三月,考虑到易京与许都相距甚远,消息传来应在当年的四月(农历)。查陈垣《二十史朔闰表》可知,建安四年置有闰二月,因而当年的农历四月初一是西历的5月24日,正值春末夏初之时,二十四节气的芒种也恰好位于这个月内。这和民间芒种时节青梅煮酒的习俗是吻合的。
青梅产自南方,芒种时煮酒也是南方习俗,北京虽然不产青梅,但爱好青梅酒的人却越来越多,不仅有移居至此的南方人,还有很多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都动手自己酿制青梅酒。
碧珊自制的青梅酒
比较流行的方法是从网上购买青梅后,挑选出品相好的青梅,用加了小苏打的水洗干净,把底部的果蒂去掉。青梅在沸水里煮10秒后捞出来,放入盆中冷却,并沥干表面的水分。将青梅装入玻璃容器,一层青梅一层糖,然后注入煮过的白酒(也可以直接用白酒),大概四十天就可以喝了。青梅酒融合了酸酸甜甜的果香和浓郁的酒味,口感独特。青梅酒可酿制很多罐,愈久愈甘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