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中有铁路吗?几乎所有到过颐和园的人回答都是否定的,只有一位严老先生认为,颐和园在光绪时期修建过一条铁路,这条铁路是专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观光建造的。严老先生是铁道部的干部,研究了中国铁路近30年,他的依据是窦宗一所著《李鸿章年(日)谱》、顾廷龙、叶亚廉主编《李鸿章全集》和中国铁道出版社年7月出版的《詹天佑文集》。
那么,颐和园内是否修建过铁路呢?笔者对有关的史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首先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詹天佑文集》中记录的万寿山铁路史料及测绘内容达十四篇之多,但所有的修建记录均描述在颐和园大墙之外,因此本文不对其进行解析;第二,窦宗一所著的《李鸿章年(日)谱》,是所有史料中最早提到颐和园中建铁路的,在该书第页上这样记录:“年(光绪十三年)3月20日,李鸿章进京护慈禧和光绪扫墓,乘着刚刚批准津沽铁路的余热,他会同曾纪泽,向慈禧和奕譞建议建筑铁路等洋务大计,同时,他还请慈禧允许由洋商报效,于颐和园内建游玩铁路火车,供慈禧和光绪乘坐。”在这则史料中,时为清廷军政重臣的李鸿章向慈禧提出了在颐和园内建铁路的建议,而他的建议是否得到了实施?这是本文需要着重解析的内容;第三,顾廷龙、叶亚廉主编《李鸿章全集》电稿一第页记录:年4月30日,李鸿章致电周馥说:“暂借德威尼小铁道应用,爱礼罢议。可与德威尼商议小铁道轮车价目,拟定合同稿,电复侯核。”5月12日,李鸿章致函奕譞:“法商爱礼小铁路颇多要求,已遵示回复。另与他商议定约价六干金,半年运到。”(海南出版社《李鸿章全集》第五册页)。这两份电函的日期与上文日期衔接紧密,电文说明李鸿章提议建游玩铁路火车得到了慈禧应允,并进行了实施。按照电文所述:李鸿章与周馥和奕譞商议,订购法商的小铁道和小铁道轮车,开始操办时找的是法商爱礼,但因爱礼要求太多,遂与法国新盛公司德威尼订购,花费六干金,约定轮车与铁轨于年底运到北京。
颐和园东堤老照片对于李鸿章订购的轮车和铁轨,笔者查到的“清宫档案”及《翁同龢日记》也有详细的记载:
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六日清外务部档案:“天津海关道周馥、候补道潘骏德与法国新盛公司德威尼订购洋轮坐车六辆,丹特火机车一辆并铁轨七里余。业经派委道员潘骏德督同员弁匠役人等押运入都,经海军衙门验收,……查坐车六辆,内上等极好车一辆,上等坐车二辆,陈设华美、制作精工。中等坐车二辆,行李车一辆,亦具器具材质光洁。尚有铁路七里有奇,其原定价银仅六干两。”该档案中提到的人员、事件及购车的银钱数量都与《李鸿章全集》记载的电文相同,证实了李鸿章筹划购买的小火车和铁轨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之后顺利运到北京,并由当时主管的部门海军衙门进行了验收。
清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初六《翁同龢日记》:“合肥(李鸿章出生于安徽合肥,故时人亦称之为‘合肥’)以六火轮车进呈(五进上,一送进邸),今日呈皇太后御览。今紫光阁铁路曰成,未知可试否也?”这则史料同样证实李鸿章购买的火车已经送进清宫,但提到的是紫光阁铁路已经建成,而不是颐和园铁路。文中的“邸”是指醇亲王奕譞的府邸,在此特指奕譞;“火轮车”即指小火车。翁同龢日记中提到的六辆客车,其中的五辆进呈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另一辆进呈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奕譞。
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翁同龢日记》还对所购火车有如下描述:“观新进之火轮车,约长三四丈,狭长,对面两列可容二十八人,凡三辆,又观机汽车,不过丈余,此天津所进,三辆留西苑,三辆交火器营收,昨日甫到也”。翁同龢日记中记载的小火车体身狭长,每辆客车车厢里两侧应各有一排十四座的座椅,可乘坐28人。小火车和铁路均比现在的火车和铁路小很多,是法国新盛公司专为当朝权贵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特意定制御用专列,也是进入中国皇家园林的第一列火车。
在所能见到的史料中,明确记载颐和园中建铁路的仅有窦宗一所著的《李鸿章年(日)谱》,该书第页上记录:“年5月20日,颐和园工程告一段落,洋商所供小型火车在园内试行,华人司机不慎出事,慈禧命撤去车头,由人推行。”这则史料明确说明颐和园中修建了铁路,并进行了火车试行,但笔者认为这段史料的真实性值得商榷:首先是颐和园的修建时间,在清代档案记载中,年正是颐和园工程全面展开的时候,而不是告一段落,至年因为财力不支,修建工程仅修复和复建了万寿山前山的建筑(颐和园是在清漪园的基址上修建完成的),整个工程草草结束;其次,颐和园内四分之三的地方是水,有限的陆地上殿阁林立,到处都是门槛,能够修铁路的地方只有昆明湖的东堤,而历史遗留的档案、舆图、老照片等从未有过昆明湖东堤修铁路的记载,昆明湖东堤上也未有一点遗迹存在;第三,清代专门记载帝后言行的起居注册记录慈禧第一次到颐和园的时间是光绪十五年,与火车试车的年代不符。
中海铺修铁路图样李鸿章购买的小火车和铁路到底修到了哪里?笔者查到了一些与上述史料同期的清代档案和舆图照片,从这些历史遗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光绪年间在皇家园林中确实修建过铁路,但不是在颐和园,而是在西苑三海。这条小铁路起点在中海北部的紫光阁、时应宫一带,路段向北延伸,穿福华门(中南海北门),入北海的阳泽门(北海西南门),再沿北海西岸北行至极乐世界转向东,又自龙泽亭以北,经阐福寺、浴兰轩、大西天、至终点站镜清斋。这段铁路总长.4米,从清代遗存“中海铺修铁路图样”中可以看到,小火车的车库设在时应宫旁,铁路有三段是活安的:一段在福华门内,一段在福华门外至阳泽门前,另一段在阐福寺前的神路上。所谓活安铁路就是用时现安的铁轨。因为这三处都处在交通要道上,如果将铁轨同定安装,车马通行起来极为不便,因此采用此法。
按照档案记载,西苑三海的铁路是分期修建的,其中中海地段的铁路(紫光阁铁路)于清光绪十四年()建成(见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初六翁同龢日记),年11月11日的《申报》报道:“中海添修铁路一事,前已据闻录报。近日钦奉懿旨:著自南海一旁新盖之两卷殿起,直北抵御河桥西、福华门内塔下添造铁路一道,俟由外洋购到火车即行安置。已经海部会同奉宸苑饬商鸠集工匠七百人于九月二十九日(年11月2日)开工修筑,并由官各给腰牌一面,以便稽查。”(《申报》清光绪十四年十月初八日,第33册第页,上海书店影印本年11月版)
北海地段的铁路于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开始动土修建,这一史实在以下的史料中有详细的记载:
光绪十四年11月11日奉宸苑文移档记载:“奏事官英年谨看得北海安设铁路由阳泽门至极乐世界系庚酉辛方,小寒后天月二德在庚,宜修造西方,谨择于本年十二月十二日庚寅用金匮庚辰时动土兴修吉。由极乐世界至镜清斋系壬子癸方,本年方向不宜,立春后日躔娵訾之次宜修造北方,谨择于明正月初十日丙辰宜用金匮丙申时动土兴修吉”。此为清宫档案中北海小铁路开工前选择吉日的记录,小铁路的修建还配有详细的图纸。这条铁路建成后引起了社会轰动,据说:慈禧对这条宫廷专列很感兴趣。年她移居西苑中海,以仪銮殿为寝宫,勤政殿为议政殿堂,北海镜清斋为传膳、休息之所,差不多每天都要乘坐一趟小火车,往返于仪銮殿和镜清斋之间。慈禧的车厢是黄绸窗帷,宗室、外戚的车厢是红绸窗帷,王公大臣的车厢则是蓝绸窗帷。每次行驶,都有许多太监手执黄缎幡旗在黄帷车前的铁轨两旁,列队导引。这件事成了当时西苑三海的特大“奇闻”。
对于小火车进入宫苑,朝廷中议论颇多,年1月30日(清光绪十四年除夕)翁同龢日记就有记载:“火轮驰骛于昆湖,铁轨纵横于西苑,电灯照耀于禁林,而津通开路之议,廷论哗然。朱邸之意渐迴,北洋之意未改。历观时局,忧心忡忡。忝为大臣,能无愧恨?”文中火轮驰骛于昆湖指的是颐和园中的火轮船;铁轨纵横于西苑,指的是三海中的小火车;电灯照耀于禁林,指的是仪銮殿安上了电灯,这段日记,反映了翁同龢等清朝大臣对在宫苑禁地引进洋物专供慈禧太后享乐的不满情绪。
光绪二十六年(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西苑三海的铁路和火车与皇家园林一起遭受到严重破坏。光绪三十年()十月,主管皇家园囿的奉宸苑曾行文对西苑三海铁路进行修缮,但终因无财力维修而不了了之。
中海铺修铁路图样至宣统三年()清朝行将灭亡时,清廷仍想修复小铁路和小火车,在三月二十七日的奉宸苑档案中有“懿旨将中、北海铁路车迅速一律修齐。当经传知西苑电灯公所将应修海内大小轮车活计详细查看铁路等项工程,本苑饬商勘丈兴修,现经该公所查看得应修大轮车三辆,其中上用轮车一辆,车外油皮爆裂,车内铺垫风闪不洁,车前后铜活锈涩,拟将内外一律见新,铺垫更换。备用车两辆,车外皮间有爆裂,铺垫亦有伤损之处,拟将内外找补修理。小轮车十辆,其上用黄车内外围因有虫蛀伤损情形,拟一律更换新围。至红车四辆、蓝车四辆亦有损伤之处,拟找补修理。所有轮车布绒绳、油布均已残缺,自应另行更换。其臣苑应修筑打铁路,安设垫木及碰头木、桩木道、踏跺等工饬派厂商敬谨丈量堪估。兹据该商等呈报应修铁路由中海五间房前迤北至宝光门铁路一段长五十五丈五尺,由宝光门至如意门一段长八十一丈,如意门至紫光阁一段长八十二丈,由紫光阁至福华门一段长五十八丈,西车坞岔道铁路一段长五十八丈,车岔道铁路一段长十九丈,共长三百五十三丈五尺。北海阳则门至阐福寺铁路一段长二百八十丈,由阐福寺至大西天铁路一段长一百二十九丈。以上由中海至北海应修铁路共长七百六十二丈五尺。另修木道、踏跺共长二十四丈。”这件档案很真实详细的记录了当年小火车和铁路的情况,但修缮并没有实施,因为没有资金,御用火车和铁路逐渐荒废,年北海开园以前,残余的铁路被拆除。
今天,西苑三海的小铁路和小火车已无踪迹可寻,但遗存的珍贵史料为我们复原了清宫这一段历史,演绎出火车、铁道这一现代交通工具在皇苑、在清宫乃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图文版权所有,如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图文来源:颐和园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