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6/4 19:05:00
阚丽丽/摄修雨辰/摄“三山五园”是首都的一张文化“金名片”,更是一座文化宝库。这里传统历史文化和新兴文化交相辉映,成为独特而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自创建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以来,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教委立足地区优质历史文化资源,围绕三山五园价值挖掘和阐释,先后开发了《海淀历史与文化》《走近圆明园》《探索海淀》《三山五园跨学科课程》等特色课程,对青少年进行乡土乡情教育,形成了贯通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的“三山五园”课程体系,成为创建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亮点特色。海淀区也将继续利用“三山五园”资源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革命文化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更加坚定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新学期伊始,与“三山五园”相关的学校充分结合学校优越的地理位置,借助“三山五园”这张金名片,让多层次的校园文化充分融入“三山五园”的课程开发中,让学校特色品牌项目处处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崭新的晨光,迎来全新的开始。八一小学启动圆明园课程预备模块9月1日,八一学校小学部以“三山五园”为主题,给学生上了开学第一课,同时启动了“园林上的学校、学校中的园林”圆明园课程预备模块。现场,开场武术《八段锦》、圆明园图书捐赠、文创设计获奖作品展示、圆明园的桥综合实践课程汇报,以及合唱《京西稻之歌》等形式多样的节目,让师生们感受到“三山五园”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我参加过圆明园文创设计大赛,亲手制作了圆明园竹图案原创手机壳,灵感来源于圆明园四十景里面的翠竹万竿。我设计的手机壳上配有郑燮的古诗《竹石》,寓意坚忍不拔的品质。”五2班高君越表示。另五1班的张月曦现场向记者讲述了她设计的瑞兽屏幕清洁锦囊、瑞兽手串的创意。四8班的李晟菲则告诉记者,他们学校开展了很多关于圆明园的综合实践课程,她也了解了很多亭台楼阁、山水布局的相关理论与艺术价值。八一学校小学部为了让师生更好地了解圆明园,更深切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多学科开发相关课程,策划圆明园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同学们去走近圆明园,了解这个坐落在海淀的宝藏遗址公园,让这座遗址博物馆活起来。学校也鼓励每个八一少年都积极参与到“探三山五园奥秘,踏文化传承之旅”的各项活动中来。“圆明园课程是从孩子兴趣入手,带着他们去探究。从内容上,我们的课程架构就是由浅入深;从方法上,我们更多采用探究式、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八一学校小学部书记牛震云介绍,截至目前,八一学校小初高“三山五园”系列研学实践课程,在国家研学实践相关政策指导下,引入社会资源,围绕“三山五园”地域文化特色,调动学科教师参与研发,设计了三大课程系列、42个研学主题,覆盖9个学科的“三山五园”系列研学课程。此次八一学校小学部启动的圆明园课程预备模块“园林上的学校学校里的园林”,将由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美术、音乐、科技、体育等开展跨学科教学,立足于圆明园丰富的文化资源,将其知识体系,巧妙融入日常多学科的教学之中,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母校和家乡海淀的历史文脉,激发对于二者的情感与文化自信。西苑小学“三山五园”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9月1日,海淀区西苑小学师生齐聚校园,以“寻迹三山五园传承非遗文脉绽放怡美风采”为主题,举行新一学年的开学典礼。现场,学校以话剧演出形式展现了“三山五园”校本课程的教育成果。话剧表演分为四幕:第一幕——携手启航,展示了本校课程开发的时代背景、政策背景、学校背景、学情背景。第二幕——诗意园林,展示了“三山五园”研学活动的立体式画面,包括考察昆明湖水系,学习生态知识,追寻古迹的“前世今生”,研讨“京西稻”。第三幕——志愿讲解,展示了学生汇报研学成果,模拟志愿讲解。第四幕——活动访谈,展示了班队会课上,学生现场畅谈活动心得,班主任作活动小结,展现三山五园生态文明教育成果。最后,整场话剧表演在《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的歌声中结束。“我们学校有游社团,方便我们更好地了解‘三山五园’。我们还有‘三山五园’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手册,以后带着手册去逛‘三山五园’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底蕴。”西苑小学六1班学生郝梓淇接受采访时表示。记者向西苑小学六6班班主任樊璐了解到,西苑小学以后将会把西苑小学编的《三山五园活动手册》整合成40分钟的课程体系,利用班会时间和综合实践课进行三山五园的教育,让三山五园生态文明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同时,她还表示,“或以班级为单位、亲子的方式,利用节假日组织实地考察,进行园林欣赏、古诗赏析、志愿讲解等,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西苑小学将继续探索“学科融合”的体验式学习体系,依托“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传承园林生态文化,营造了“三山五园”生态文明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成果,不断彰显西苑小学地域优势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办学特色。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初识“三山五园”9月1日上午,北京市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的开学第一课“初识三山五园”主题讲座,通过向初一新生介绍学校“三山五园”课程规划与项目推进情况,让新生更快地了解学校办学的特色,让更多的学生意识到自身要肩负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初二学生顾欣然告诉记者,通过对京西稻的学习,她了解了农耕文化,深刻地领略了“汗滴禾下土”的深厚含义;“我们还学习了每个园林的兴衰存亡,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觉得三山五园的课程非常有意义。”此外,学校“三山五园文化进校园”开学第一课活动还进行了内容展示。“三山五园”文化建设成果展示,通过“三山五园”主题文化墙的形式向全校师生普及“三山五园”文化,同时全面展示学校多年来“三山五园”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成果展示。“三山五园”系列校本化教材展示,通过展示学校“三山五园”课程建设团队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让更多的人熟悉八一玉泉的特色名片。学校艺术类社团创作的“三山五园”文创作品,展示了学生们经过多年来的文化浸染对于“三山五园”文化的深刻理解。初三学生王若涵的文创作品就在其中进行了展示,“在我的绘画中,我选择了玉泉山和颐和园内的佛香阁进行组合。我将祥云纹绘制到了玉泉山山脉旁边的装饰上,将如意纹绘制到了佛香阁的周围,做成了新的图案。在此基础上,我将这些图案运用到了课程的绘画产品中,深受学校和老师的喜欢。”她告诉记者,“在传统课程的学习中,我运用自己的想象力,结合主体,设计出了更加新颖的生活用品,并且,在不知不觉中,我懂得且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立志使其发扬光大。”“现场展示的是同学们所绘制的中国传统纹样,上面的回字纹、云雷纹、祥云纹、卷草纹以及蝙蝠纹样,它们在‘三山五园’,古典皇家园林的建筑当中,其实都是非常常见的一些纹样,”美术教师张婷告诉记者,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同学们对于“三山五园”与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设计、意识、动手能力、应用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等。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充分利用“三山五园”传统文化资源,将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相结合,创造性地实施区级地方课程《海淀历史与文化》,开设了学生必修和选修的“三山五园”校本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三山五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我们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参与体验,学思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思维真正动起来。那么该系列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呢,突出了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三大特征。目前呢,我们已经开发了8门精品课程,其中《三山五园传统文化课程》被认定为海淀区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执行校长姜杉介绍,作为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建设实验学校,学校将继续以课题“依托三山五园开发生态文明特色校本课程实践研究”为载体丰富课程内容,迭代“三山五园”系列校本课程方案。进修附小弘扬传统文化承启美好未来年的开学季,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在浓厚传统文化氛围中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开学典礼现场布置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展示了同学们暑期书法作品,同时还设置了同学们假期游览三山五园,开展实践研究成果展览,这样的安排让同学们再次感受到“三山五园”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新生入学礼环节,一年级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过“玉泉山”“万寿山”和“香山”,同学们步步登高,象征着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具备坚韧不拔的品质,能够经受住各种困难和挑战。接着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行庄重的拜师礼,并在校长的带领下启蒙描红,写下人生第一个“人”字。一年级小同学步入“颐和园长廊”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还为一年级的小同学赠送了《小种子成长手册》。典礼上,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的暑期实践活动汇报。在这个暑假里,进修附小的同学们主动开展三山五园实践研究,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二年级的小朋友把自己去香山的感受编写成了小儿歌;中年级同学把去颐和园的研究活动录制成了小视频;高年级则用情景再现的形式,演绎了班级中如何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做好研究准备。还有由三、五、六年级联合开展的南水北调团城湖实践研究,同学们谈体会、诵诗歌。精彩的汇报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自上学期学校大力开展走进“三山五园”活动,五年级学生付文宣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先后两次走进了颐和园,了解到十七孔桥、昆明湖历经的磨难,也知道了保护文化的重要性。六年级的范书宇,在学校组织的南水北调团城湖实践研究中,担任宣讲员,他把这个暑假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始源地——湖北省丹江口水库参观的所见所得,和同学们进行了分享,“通过参加三山五园的实践活动,我了解到了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也更加明白了保护自然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也希望大家都能爱护我们的家园,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促进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将‘三山五园’优质地域文化资源引入课程教学领域,更好落实义务教育新课标提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等课程建设要求,指导学生学习生态环保知识,进修附小于年加入海淀区生态文明教育群体课题,坚持开展实践研究。”进修附小校长张秋敏告诉记者,进修附小借助开学典礼的有利时机,组织“弘扬传统文化承启美好未来”三山五园进校园开学第一课活动,旨在通过开学第一课,使学生感悟传统文化魅力,学习生态环保知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关村第三小学红山校区颐和园携“双奥文化”送开学礼物“我们开学啦!”这个新学期,中关村第三小学红山校区的孩子们迎来了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双奥文化+传统文化”的特色开学礼物。9月1日当天,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将北京双奥文化与颐和园园林文化相结合,让学生亲身体验,内容包括“追梦十五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十五周年主题展览巡展、滑雪世界冠军的大师课、科学实验展演、植物科普课堂、大美古建探秘等五项内容。颐和园管理处副园长杜鹃谈道:“我们希望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同学们能够通过亲身体验,互动参与,能够收获更多的快乐和知识,同时也希望能够在今天他们开启美好的学年生活。”开学典礼上的压轴戏颐和园科普剧《揭秘金光穿洞》给了五年级学生一个惊喜,演员们亦庄亦谐的演出,深深吸引了李沛垚,“今年冬至时节,一定要到颐和园的十七孔桥景区看日落。我想用学来的科普知识,换个角度欣赏‘金光穿洞’的科技之美。”作为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颐和园常年深耕于科学普及与公共教育。按照“生态颐和”“文博颐和”“人文颐和”三个系列,颐和园打磨成熟40余项主题科普活动,由此衍生的16项科普产品荣获国家级、市级科普专类奖项。杜鹃介绍:“今天为同学带来的科普课程是颐和园与学校老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兴趣点,从颐和园40件科普产品中,有针对性挑选课程。讲述方式注重从现代科技的角度解读古典园林与传统技艺中的科学原理与应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学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在奥运知识讲堂,北京冬奥精神宣讲员、中国滑雪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自由式滑雪运动员郭丹丹以“一生一世冰雪情”为题与五年级的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运动经历,普及滑雪知识,让孩子们领悟“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园林植物保护》课堂中,颐和园植保专家李洁连珠炮一般地发问,“摇蚊叮人吗?摇蚊和常见的蚊子存在哪些最主要的区别?摇蚊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有哪些?”激发起同学的好奇心,李洁带领同学们通过科普课件与自创教具抽丝剥茧般一同寻找答案。之后的,蜡梅科普课与题为“我与雨燕握握手”的科普课同样给同学们带来丰富的科普知识。在五年级的教室内,颐和园古建工程师陈曲以颐和园知春亭的榫卯模型为教具带领同学从现代科技的视角来重新认识榫卯。她从榫与卯的形状、工作原理一直讲到的现代的应用场景如航天器的对接系统,引领着学生穿越古今,感受榫卯所创造的传奇,让颐和园优秀的园林文化更好地服务当代社会。(记者阚丽丽吴艳瑛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