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颐和园西堤大群摇蚊扑来,一抓一大把专家
TUhjnbcbe - 2020/9/22 12:54: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病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不知道最近去颐和园踏春赏景的小伙伴有没有注意到,一群群形似蚊子、漫天飞舞的小飞虫与愈发浓烈的满园春色一同出现了,它们成群结队地“盘踞”在游客头顶,或是直接撞击在迎面走来的市民脸上,这让许多人有些难以忍受,人们不时挥手驱赶,甚至戴上了墨镜、口罩来防护。

游客挥手驱赶飞虫

这些是什么虫子?

它们从何而来?

什么时候才会消退?

对人有没有伤害?

相信大家和记者一样内心充满了疑问与顾虑,下面且听记者为您一一解答。

虫子扑面而来,有人反感有人理解

从颐和园西门进入,沿着西堤行至游船码头,一路上都可以看到路边的树上零零散散地挂着黄色粘板,很多虫子都被粘在上面。这是园方为了应对本次飞虫密集出现而采取的物理方法。

尽管如此,游客走在路上还是会不时遭遇飞虫的“骚扰”,最直接的解决办法是挥动手臂、扑楞头发驱赶,还有些人则直接带上了口罩甚至用围巾遮住脸部。“我这不是脱了外套一直在挥,因为它们老往脸上扑,人就感觉不太舒服。”来颐和园散步的市民吴女士说。

飞落在记者衣服上的飞虫

越靠近湖边,飞虫愈发地猛烈起来——河岸两边的石头、树木等表层爬满了不说,如果人们在湖边稍作驻留,不一会儿头顶上也会有聚集成团的飞虫,它们振翅飞舞,上上下下。

在藻鉴堂,有不少摄影爱好者蹲守于河岸边拍摄凤头鸊鷉,他们的“长枪短炮”上、帽子上、外套上,都停满了小虫子。不过,专注的摄影爱好者并不为所动。“其实他们都没有害处,靠近水边嘛,难免的。过几天就没有了。”许先生淡定地说道。

湖边的飞虫

虽然虫子扰人,但也有市民对此表示理解,认为有虫子反而“挺有趣的”、也很原始,“要不然太现代化了也不好”。

虫子真实身份曝光,

它们到底有没有害处?

仔细观察这种飞虫:身体如针管一般,左右各有三足,翅膀通透,头部有两根毛茸茸的触角,形似蚊子,难怪很多人都担心它们会吸血。但实际上,它们与蚊子区别大大的,最主要的,就是它们没有噬吸口器,不会吸血。

据中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昆虫分类学教授刘星月介绍,这些飞虫的学名叫“摇蚊”,属于摇蚊科,虽然形态特征跟吸血的蚊子比较像,但是隶属完全不同的科。此外摇蚊的成虫不取食;幼虫就是我们在鱼市上常见到的鱼虫,生活在水中。这种昆虫不会传播疾病,对人类健康没有任何危害。

摇蚊资料图

摇蚊之所以密集出现是因为正处于羽化期,“幼虫集中羽化出来变成成虫以后,会有群聚飞行的习性,有时候碰到人的话可能会有一定的扰民,但是没有必要恐慌。”

而它们那热烈的舞蹈,其实是在交配,专业术语称作“婚飞”,这一行为结束以后,雌虫会产卵,不久之后便会死掉。所以,在我们眼中那些恼人的“群魔乱舞”,实际上是这种生物“最后的狂欢”。所以,下次再见到摇蚊的时候,你心中的怜惜之情会不会代替此前的厌恶了呢?

颐和园:属正常现象已近尾声

针对近日飞虫扑面困扰游客的情况,颐和园也作出了官方回应。

声明称颐和园摇蚊的出现通常是在早春,发生在园区西部的临近湖边区域,目前已经接近尾声。

之所以集中出现是因为颐和园西部紧邻京密引水渠,为保障饮用水源的安全,该区域不施用化学农药。“摇蚊是鱼类的饵料,也是生物链的重要一环。”园方回应道。

摇蚊大量发生期间内,颐和园主要采用物理方法配合人工治理。物理方法即为前文提到的张贴粘虫板,其次配合湖水搅动,降低幼虫到成虫的成活率。

园方还提醒:对于较敏感的游客,建议近期暂时避开西部湖区游览,选择万寿山与东部地区。

文字

北京晚报记者王雅贤

图片

陆琪

视频剪辑

王雅贤

编辑

陆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颐和园西堤大群摇蚊扑来,一抓一大把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