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颐和园后山有一条中御路,处于万寿山和后溪河之间。它的东端大约起于紫气东来城关和谐趣园宫门,而西端大约止于半壁桥和宿云檐城关。当我们从谐趣园宫门出发,沿着中御路一路向西,在到达寅辉城关之前,左手边有一个从山坳里突出来的其状如舌的小山包,可以看到一座半圆形的高墙,高墙的前沿与地面的高差达7米。初来颐和园的游客,本来能去后山的人就不多,行色匆匆,多与那段高墙擦肩而过。就是长居北京的人,去那处地方的人也不很多。这就是我今天所说的花承阁遗址。
花承阁是一组庭院和佛寺混合的建筑群,寓意鲜花簇拥中的佛阁,由莲座盘云佛殿、多宝琉璃塔、花承阁及六兼斋组成。全部建筑坐落在半径约30米、倚山势筑成的半圆形砖砌高台上,因此有人称这里为半圆城。院落依万寿山后山的地势分做2层台地,北面建有两柱牌楼山门,院中置太湖石及石座。高台的中轴部位为莲座盘云佛殿,俗称倒坐观音殿。坐南朝北,面阔3间,前后有廊,硬山顶。东、西配殿坐落在下层台地上,均面阔3间。高台的外缘建37间半月形游廊。游廊的西端接花承阁,东端接六兼斋。花承阁高台与后山干道之间留有一片宽约30米的缓坡种植松林,西面山谷里一片桃花,建筑群(现在当然仅存遗址)隐藏在这道翠屏之后,加大了景观纵深感。游客只能通过树隙隐约窥见高台,正面无由通达。花承阁在这里营造的是一种深高浅低,扑朔迷离的情境,体现着乾隆当初设计此处的浪漫意境。
花承阁于乾隆十九年时(公元年)建成,多宝琉璃塔是乾隆皇帝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大寿而建造。咸丰十年(公元年)花承阁遭“英法联军”破坏,现残存殿址、砖墙、柱础、假山。花承阁遗址目前保存相对完好的有三处:多宝琉璃塔、乾隆多宝佛塔颂御碑、太湖石及雕花基座。多宝琉璃塔位于花承阁正殿西,塔高17.6米。八脊攒尖七重檐,汉白玉台基。塔身用浮雕着个佛像的彩色琉璃砖镶砌而成,配以白色须弥座,平安如意雕花汉白玉石栏,镀金的宝顶。修长的塔身在绿树丛中光彩夺目,斑斓彩错,极为绚丽。塔前有2柱1楼式牌楼。多宝琉璃塔现在依然是颐和园后山东区风景构图的核心。
多宝塔前立有御制石碑,碑上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刻乾隆《御制万寿山多宝佛塔颂》。
莲座盘云殿遗址前的院落中央有一处太湖石盆景。据传太湖石原是北宋皇家园林艮岳中的独峰观赏石,金人搬到中都。乾隆修建清漪园时,将此石移到花承阁院内,并为此石雕琢了精美的汉白玉浮雕海兽须弥座,图案极其精美。基座四面石雕中海浪翻腾,各种奇异怪兽乘风戏浪,姿态优雅,鲜明生动。似鱼、似兽、似牛、似马、似禽、似鸟,根本不是我们所熟知的动物,也不像古老传说中的龙蛇之类,想象奇特大胆,造型奇异怪诞,匪夷所思,成了难解之谜。奇异怪兽数目为东3、南4、西2、北5,南北和东西数量相加正应“九五之数”。是寓意九五之尊,还是仅属巧合,见仁见智,不得而知。
话题说到现在,似乎该结尾了。有细心读者可能会心生疑惑,花承阁遗址是开放区域,你拍的这些我也能拍到,你许诺的私藏呢?别急,私藏来了。您知道,这座太湖石盆景和精美基座,现在被透明材料的罩子封闭在里面了。我存有大约年拍摄的4张照片,正好是太湖石盆景基座的特写,每面1张。没有了保护罩子的遮挡,可以仔细且尽情地观察这些精美的石雕。这回,我的私藏兑现了,所言不虚吧?
我的私藏,上回写了香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再重发一次。
我的私藏:香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文博系列之7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