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颐和园北京之旅节选
TUhjnbcbe - 2020/10/29 17:07:00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另三大名园是:承德市避暑山庄、苏州市拙政园、留园),很久以来就是中外游客首选的北京旅游景点。二〇一九年的中秋节假日期间,我再次来到颐和园游览,感觉这个古老的皇家园林焕发出了新的风采,和我们伟大祖国一起越来越漂亮了。

颐和园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一九六一年,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〇〇九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西门

京密引水渠(西门附近景观),连通着颐和园水系

畅观堂始建于乾隆三十年(年),位于颐和园的西南隅,仿杭州“蕉石鸣琴”景点而建。当年此建筑把玉泉山静明园和万寿山清漪园的景点联系在一起,在畅观堂可以观赏到高水湖、养水湖两岸的风光,以及大片稻田、湖畔农舍等田园风景。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就是在这里眺望园外、观民稼穑。畅观堂跟颐和园其他建筑一样,年英法联军入侵,被侵略军烧毁,年(清光绪二十三年)重建。

进入畅观堂院内,看到主体建筑为面阔七间的两卷大殿。门额上三个大字“畅观堂”,楷书。门两边楹联左联是“西山浓翠屏风展”,意思是西望香山,苍松翠柏如画屏,展现在游人眼前,是远景。右联是“北渚流银镜影开”,意思是北望昆明湖中水渚波光粼粼,好像一面明镜,闪耀着银光,是近景。这两句上联写山,下联写水,一静一动,相映成趣。

昆明湖原来是一个由泉水汇聚而成的湖泊,叫西海,面积还没有现在的一半大。到了乾隆年间修建园林的时候,将这里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今天的湖泊。在距今多年的西汉时期,云南滇池有个小国叫做昆明国,汉武帝为征伐那里,在首都长安开凿了一个仿滇池的昆明池,操练水军。乾隆皇帝根据这个典故,将西海改为昆明湖,并效仿汉武帝在这里演习水师,这就是昆明湖名称的由来。

昆明湖的碧波荡漾,是颐和园里最大的湖,它与南湖、西湖、后湖共同组成颐和园的水面,面积约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游览昆明湖可以乘船,小船悠悠,在湖里荡漾,湖岸的美景一览无遗。也可以徒步,昆明湖联着南湖,它们的西面是一条长堤叫西堤,西堤的西面是西湖,徒步西堤更多美景尽收眼底。

上、中、下:西湖

上、下:西湖岸边的黑天鹅

上、中、下:西湖

从颐和园西门入园,游览了西湖美景之后,就来到了西堤路口,可以徒步西堤,穿越颐和园水面景区,右边观赏昆明湖、南湖美景,左边观赏西湖风光。西堤穿越颐和园的浩渺水面,但又没有分隔水流,一条长堤路,中间有多座桥梁,不仅保持了昆明湖、南湖与西湖、后湖之间的流水潺潺,而且每一座桥梁都有各自独特风格,为湖区景观增添了许多精彩。

西堤南入口

柳桥

上、下:景明楼

景明楼位于柳桥与练桥之间的西堤上,始建于乾隆年间,楼形是取自元代赵孟頫所绘的《荷亭纳凉图》,楼名则取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一八六〇年之后逐渐破败,沦为遗址,一九九二年重建。

上、中、下:景明楼

眺望西湖的背景:玉泉塔与西山

十七孔桥是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被誉为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建于清乾隆时(一),是园内最大的石桥。桥由17个桥洞组成,长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

昆明湖的十七孔桥

远眺万寿山、佛香阁

上、下:练桥

上、中、下:西堤右岸

上、下:镜桥

上、中、下:西堤右岸

上、下:玉带桥

上、中、下:西堤右岸

幽风桥

西堤的幽风桥在淸猗园时期叫桑苧桥,光绪时期为避咸丰帝(奕咛)名字,改为今名。取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反映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农业生活的作品——《幽风》。以“桑苧”或“幽风”为桥名都是为了表明帝王对农桑的重视。

《幽风桥修缮记》石刻

上、下:幽风桥

上、下:界湖桥

界湖桥始建于乾隆年间,桥亭毁于一八六O年英法联军之劫,因处于内外湖的分界处而得名。

西堤是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走过界湖桥则是西堤北端,从南向北依次筑有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风桥、界湖桥六座式样各异的桥亭;在柳桥与练桥之间有景明楼,沿堤遍植桃柳,春来柳绿桃红,有“北国江南”之称。

远看双桥

双桥(半壁桥、双木桥)

双桥是对紧靠在一起的两座桥(半壁桥、双木桥)的统称,很久以前这里就有的是半壁桥,在离半璧桥东侧几步之远的地方就是双木桥,这是一座钢架水泥结构平桥,它始建于年,竣工于年,为方便林彪乘车进园游玩而修建的。这座桥属于特殊时期的产物,与周围的园林景观十分不和谐,那时的人们称它为“双木(林)桥”。如今电子地图上显示“林彪桥”,我感觉叫它“双木桥”合适。

半壁桥

上、下:双木桥

乾隆皇帝改建昆明湖所挖出的淤泥全都堆在了翁山,使原来的小土丘增高和扩展了不少,乾隆皇帝在为母亲祝寿的时候,在山上园静寺的遗址上兴建了大报恩延寿寺,并将翁山赐名万寿山,取意长寿。在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上种的全都是桃柳,上边有一个享子叫做知春亭,古人云:“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来到的时候,这里就是颐和园中最早报春的地方。

万寿山紧依昆明湖,树木郁郁葱葱,碧色欲流,布满了整座山。沿着小径爬上山,一路上鸟语呢喃,凉风阵阵,尤为惬意。万寿山前山有一组最宏伟的建筑,构成了万寿山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从临湖码头到山顶的智慧海,分布有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等主要建筑。

智慧海

上、中、下:排云门

排云门:宫门黄色琉璃瓦屋面,歇山式顶坐北朝南。门前在清漪园时期原有1对青白石狮子,修建颐和园时从圆明园移来1对铜狮安设。铜狮两边对称地排列着12块象征生肖的太湖石,为畅春园的遗物。

排云殿建在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中大雄宝殿的遗址上,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接受百官朝贺的地方。排云出自晋代诗人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在殿内,除了宝座,屏风等常规陈设以外,还有一些渲染气氛的特殊陈设,比如用台湾乌木雕刻的屏风,沉香木雕刻的寿字,圆镜插屏,金漆梅花树船和桦木根雕群仙祝寿。

排云殿

佛香阁位于万寿山的前山上,在它的北侧山顶上有智慧海,在它的南侧山坡上,从下而上下依次排列着云辉玉宇牌楼、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等建筑。佛香阁比它所在的颐和园的主峰万寿山还要高18米。因此,佛香阁也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

上、下:佛香阁

佛香阁建于乾隆二十三年,也就是年,在光绪十七年的时候重建,耗费了银两78万多两,是颐和园当中花费最多的工程。它是全园建筑的中心,以8根铁梨木为支柱,支撑着41米高的三层,八面,四重檐的阁楼,艺术水准非常高,原来在这里供奉有5米多高的金身佛像。

上、下:登上万寿山,俯瞰南湖岛与十七孔桥

万寿山的脚下有一条长廊,是通往昆明湖的长廊。它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米,共间。由于长廊的地基是随着万寿山地势高低而起伏的,所以廊身的走向是以昆明湖北岸的弯曲而变化的,在地势高低和变向的连接点上,还建有四个亭子代表春夏秋冬,分别是留佳、寄澜、秋水和清遥,设计十分的巧妙。

长廊是我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有画廊之称。这是因为在廊中共有苏式彩绘1.4万多幅,而且很少重复。其中有关于西湖风光的幅,是乾隆十五年建造长廊时,命人到杭州临摹回来画上的。人物画多采用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从三皇五帝到清朝,上下五千年,可以说得上是我国文化史的一个缩影,也早就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

据记载,年,这里已经具有一定的园林规模,享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称誉。清代又经历扩建,这里已经真正成为皇家园林。然而和我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建筑一样,这里也没能躲过入侵者的践踏,年这里被英法联军抢掠并且烧毁了,年又再次遭到了八国联军(俄英法德意日美奥)的严重破坏。之后一直无力完全重建。

石舫大船码头

大船坞

颐和园的特色还在于它的牌坊。在颐和园三步五步就能看见一座牌坊,牌坊上雕龙画凤,很是壮观。牌坊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特有形式之一,在颐和园的风景林园中,可以看到它与众不同的身影,在万寿山、昆明湖等湖光山色的陪衬下,牌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年12月,人民政府接受这里后,经过综合治理,不仅保持着其皇家园林的风貌,而且还成为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如今的颐和园,蓝天白云,风光旖旎,万寿山苍翠欲滴,昆明湖碧波浩渺,吸引着众多来自全国各地、世界各国的游客。

上、下:宿云檐城关

从清代光绪起,颐和园的东宫门上高悬的颐和园匾额就是光绪皇帝的手书。“颐和”二字则取“颐养精神、心情平和”的意思。但是,颐和园真正成为人民群众“颐养精神、心情平和”的休闲娱乐的地方还是在人民当家做主人之后,古老的皇家园林面貎焕然一新,真正成为人民群众“颐养精神、心情平和”的乐园。

在迎接新中国七十周年华诞的时候,颐和园充满喜庆气氛:昆明湖里彩色的小船在湖面上荡漾;西堤上游客们漫步其中,陶醉在两岸秀丽的湖光山色之中;万寿山的排云殿、佛香阁、智慧海游人如潮,香云缭绕;长廊里挤满了休闲的人群,有些人坐着谈笑风生,有些人察看着廊顶和亭柱上的璧画,热闹非凡,欢声笑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颐和园北京之旅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