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一周文化要览文化遗产新面貌添彩百姓
TUhjnbcbe - 2020/11/22 21:02:00

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保护好文化遗产、激活其内在生命力的时代之势。文化工作者和文企从业者正通过不断的探索,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非遗保护融合的共赢之路。线上线下多种形式,让文化自然遗产添彩日常生活。

“岁”浙图晒家底文澜阁本《四库全书》等珍贵古籍亮相


  11月7日开幕的浙江图书馆纪念建馆周年特色文献展上,文澜阁本《四库全书》、敦煌写经、宋元印本等珍贵古籍集中亮相。浙江图书馆的前身是年创建的杭州藏书楼,经过年的发展,浙图的文献收藏量已从不足万册增加到七百万册(件),其中古籍善本收藏量为15万册。特别是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它在晚清的兵火中受损,又经过三次补钞。浙江图书馆对它的保存工作已有近年历史。

专家学者走进颐和园讲述历史遗迹与大运河的故事


  北京大运河文化节活动之一、“颐和园昆明湖+绣漪桥”云上直播讲堂8日在颐和园举行,专家学者乘船带观众感受乾隆当年乘船进入昆明湖所见的盛景。昆明湖是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绣漪桥闸是位于绣漪桥外的水闸,历史上一直是长河的起点,也是昆明湖最大的出水口。清代时从绣漪桥闸流出的昆明湖水流入长河,使昆明湖成为当时北京城的水库。颐和园管理处研究室主任赵晓燕、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博士研究生朱强或乘船或步行,边走边说颐和园著名景点的起源、变迁及历史故事。

非遗助力、因地制宜山东文化铸魂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近年来,山东扎实做好思想强农、文明育农、文化惠农等文章,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广大农民精神风貌明显改善,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山东坚持以人为本、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着力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文化力量。在移风易俗中,山东通过实施全民健康普及行动、人居环境改善、文明行为养成、公筷公勺推行、心理健康促进、移风易俗深化等六个专项行动,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培养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利用春节、清明、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民族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践行正确婚丧观和中华孝道。

广告界热议让公益广告融入更多优秀传统文化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地铁、公交站牌……各个渠道终端的公益广告越来越多。如何让公益广告融入更多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让传统文化助力公益广告创新,成为此间广告界的热门话题。第二届北京国际公益广告大会8日至11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作为本次大会的重要内容,“坚持公益之路弘扬中华魂脉”传统文化公益广告宣传研讨会吸引了行业一线专家、高校学者、企业品牌代表等共同参与。

第六届国际郑成功文化节在福建南安开幕


  第十二届海峡论坛·第六届国际(南安)郑成功文化节11日在“成功故里”福建省南安市开幕,近名两岸信众、郑氏宗亲代表共同祭奠民族英雄郑成功。当天,位于南安市石井镇的郑成功庙与台湾宜兰礁溪国圣庙、云林五股开台尊王炉主会、台南郑成功庙、台北护国延平宫、台中国圣宫开台圣王庙等五间宫庙,同步举行“两岸成功缘·祈福共平安”主题进香活动,完成传统颂典礼仪。

河南安阳开启“公众考古模式”


  河南安阳即将开启“公众考古模式”。河南省政府新闻办12日举行发布会,向外界介绍招募考古志愿者相关事宜。河南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汉字的发源地,龙山、殷商、两汉、北朝、隋唐、宋金等各个时期历史遗迹遍布全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殷墟遗址,因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发掘面积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被誉为“中国考古学的摇篮”。“中国考古是让每一位中华儿女明来路、知当下、懂未来的事业。”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研究员何毓灵在发布会上表示,让公众参与到考古中来,是解决考古学家“自娱自乐”、考古学“高高在上”难以走进公众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来源:中国孔子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周文化要览文化遗产新面貌添彩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