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州人
寿县最具情怀的新媒体
行摄圣域(进藏日记之十二)
7月22日星期日
拉萨
岗嘎乃曲酒店坐落在八廊街,对面就是大昭寺。按前夜议定,晨六点半集合往布达拉宫。提前20分钟出旅馆至八廊街,晨光熹微中,涌动着朝圣的人流,人们向着同一个方向转经,步履沉稳,眼神安详,口颂经文,经轮匀速转动,佛珠指间流转……端起相机,用长焦追随,无论相背,均未打扰被摄者的虔诚,这是我的拍摄原则,宁愿不得好片,也绝不冒犯拍摄对象对信仰的专注。八廊街又称八角街,是拉萨保留最完整的街道。它是拉萨的宗教、经济、文化、民族手工艺乃至西藏风土人情的集结地。“八角街”呈圆形,仿佛是一座巨大的时钟,大昭寺就是钟轴。以大昭寺为中心绕一周称为“转经”,以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佛之朝拜。八角街是藏传佛教信徒转经的最主要线路,每天都有磕着三步等身长头的人来到这里。正因为它的中心重要位置,所以,每每骚乱都始发于此。至大昭寺广场,眼前场景颇让人感到别扭,正门前许多教徒匍匐长拜,那种心无旁骛的专注与虔诚,令人肃然起敬。而就在他们的身后,则是荷枪实弹的武警,步伐整齐的巡逻队,闪着警灯的警车、消防车,还有用水浸湿堆放在那里的沙袋和棉被……未知这一切留给众多朝拜者的是怎样一种印象,而于我,则觉得无疑是保卫这块圣地不发生极端事件的无奈之举了。朝拜须有最基本的安定环境,确保不了,和平与和谐就只能用这种手段来维护呵护。出大昭寺广场沿大街往西,步行来到俗称“第二普陀山”的布达拉宫。关于布达拉宫,介绍的文字俯拾皆是。昨晚过客、士才颇费一番功夫,电话联系不得门票,无论跟团还是散客,次日票都无法得到。《路书》里有西藏自治区文联组联部副主任金宗的通讯地址和手机号码,年在威海《全国基层文联领导干部培训班》中结识,经过北京中路85号时,犹豫再三,还是放弃了找他解决门票的念头。大家觉得,游览布达拉宫,内部不准拍照,时间又不允许在拉萨过多停留,没有门票,不进也罢,就拍拍外景吧!断了“进宫”的念头,摄友们不无轻松。安步当车来到广场,轻风拂面,朝阳正起,白云蓝天,明净鲜亮。见那红山顶上,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巍然屹立,这是松赞干布文治武功迎娶文成公主的见证,同时也是大唐盛世为统一中国所作努力的历史见证!看那依山而建的雄伟气势,看那如此鲜明的藏式风格,以及宫中收藏的无数珍宝,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就理所当然了。百闻不如一见,唯有走近布达拉宫,那种强烈的震撼与共鸣才是真实而不可磨灭的!弟兄们支起三脚架,后悔自己没带,那就换个镜头吧!刚将摄影包放到地上,一位武警小战士上前立正敬礼,“同志,请提起包来,地上不准放东西。”“对不起,不知道这里的规矩……”我如是回答。看着小战士正步回到他的巡逻队伍里,这才把眼扫描,熙熙攘攘游人如织的阔大广场,原来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啊,三五人不等的巡逻小分队也未知多少?此道风景线的形成,无疑应该归功于藏独分子了!开始为士才和勇堂的辛苦惋惜,来时忘带队旗,二人打的回取,圣域标志性建筑前,怎能不集体留影?事实证明,我的惋惜绝非多余,当我们摆好队型,刚把队旗打开,就有武警上来一把扯下,声色俱厉正言相告:“不准打标语,该旗没收!”经好一番解释,我们的旗帜才失而复得。未知美国佬的卫星可曾捕捉到这一幕,倘若入了世界警察的信息库,或许我们也成为在布达拉宫广场上争取“民族独立”的勇士了,呵呵!有了刚才的一幕,我把相机重新对准广场南侧的“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刚看到它时,觉的与整个广场的布局格调似乎不大协调,现在重新审视这个南以远山绿树为背景,北与巍峨壮丽的布达拉宫相呼应的纪念碑,那极具抽象化的造型,那高耸入云的珠峰气势以及与天地同在的永恒,一定是蕴涵着西藏和平解放、农奴翻身做主人的伟大精神吧?直到此时,才让人领悟其极强的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自布达拉宫广场,打的来到罗布林卡。实话实说,来此之前,只听教授提及罗布林卡必须去,对其并不了解。经上网搜索,方知原来它居然是拉萨的颐和园,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古迹最多的园林,始建于18世纪40年代。这里曾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作为西藏最大的人造园林,她以精美的建筑,优雅的环境,缔造属于自己的神话。园中树木茂盛,花卉繁多,更有亭台池榭,林竹山石,珍禽异兽点缀其间,宫前长廊和室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两个小时下来,片子怕了不少,更重要的是大体了解了这里的建筑布局和风格,知道了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文颇章三组宫殿建筑,这里凝聚和浓宿了藏民族的文化精华,真乃不枉此行。出罗布林卡已近中午12点,在附近一家餐馆排队填饱肚子,挤公交车回至八廊街。与过客等钻进一家店铺,或许店主见我们装束不凡,是买家,热情请入后室,烟茶伺候,向我们介绍不同品种的藏刀,贵到千元以上,便宜则数十元即可,对这玩意儿我不太感兴趣,但是有心为益生购得一把做纪念,最终因带不出八廊街而未能成交,很是遗憾。回旅馆时,拍得一名磕长头的信徒,中午时分,阳光针刺一般扎人,当我用长焦拉近他的时候,却把思绪推向远方,推向他朝圣和转经的路,以至于影响到我的拍摄——他是一位牧人么?他的长头哪天哪月始于哪个美丽而悠缓的草甸?跨过金沙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翻过白茫茫的雪山,沿着拉萨河,一路长头,一路转经,漫长的旅程用身子和灵魂丈量过来,来到这里参拜他心中伟大的神明……此时此刻,神圣笼罩着我的世界,我慕名而来,不过是无数拜访者中的一员。我不知道任何一位曾经来过或正在来过亦或是将要来过的人的名字,反之,也不会有人知我为谁,然而,来到的却是同一条街,走的是同一段路。长链上的链环互不相识,连接他们的或许只是命运。后来人对前人偶尔的言说,强调的依然是自身的存在——从根本上说,人的存在是即时性的,长久与永恒,不过是虚妄,人因此而悲哀。对于信奉者来说,宗教的最大魅力,在于它给出了彼岸的存在,而彼岸正在与美妙连接在一起。这位衣衫褴褛的信徒把他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至高无上的神灵,该是怎样的一种纯粹的、精神的品格!这正是藏传佛教的神圣威严之所在。它是属于来世的——在威海学习期间,有幸与一位藏族文联主席交谈,谈及藏传佛教,他告诉我,藏传佛教信奉的神,现在佛是释迦牟尼,未来佛是弥勒佛;两者之间相隔十亿年的漫长岁月;而人类须在迎来了十个这样的佛之后,才能从苦难的渊薮中真正解脱。基于此,藏传佛教从不以满足信徒的任何物欲作为许诺。它需要信徒彻底的、全身心的、毫无保留的付出,从精神到肉体,一代又一代。有了这些体悟,便对信徒们的如此执着与痴迷多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较比汉民族于功利的追求,他们的信仰无疑要纯粹纯净得多。下午四点,进大昭寺。“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是大昭寺著名喇嘛尼玛次仁的话,也是几乎每一个旅行者都同意的观点。该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规式。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有资料如此介绍。找了一位临时导游,汉语不地道,不大听懂他的介绍,加上游客太多,互相拥挤和干扰,只是跟着他“绕场一周”而已。长明灯、转经筒、金刚铃声、壁画、宗喀巴及其八大弟子,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观世音殿、松赞干布及尺尊、文成公主塑像、无量光佛、檀木雕刻、囊廓、唐蕃会盟碑、八药师佛殿、千手千眼观音佛殿、弥勒菩萨殿、宗喀巴佛殿、无量光佛殿、莲花生佛堂……置身此境,浓烈的宗教气息令人窒息,我似乎被某种无以名状的神力催眠着,既觉得肉躯凡身无在,又觉得那种灵魂出窍的轻捷与脱俗,心灵似乎在这里得到了从未有过的纯净与超度。未知这是否就是成千上万的藏民来此转经朝拜的缘由,也不知道这是否就是一个虔诚信徒在大昭寺里所能领悟的最大愉悦。而于我,无论如何,都是此生所能体悟到的一种涅槃式的灵魂洗礼!离开大昭寺,回到旅馆稍事休息。接下来的就是重新折回布达拉宫广场拍夜景。当我们来到广场,已经是华灯初上,夜的帷幕尚未完全落下,幽蓝的天幕神秘而深邃,随着音乐喷泉打开的变幻多姿,布达拉宫瞬间亮了起来,美轮美奂。一千多年前,松赞干布在建造布达拉宫的时候,是否有此预见,终会有一天它的夜影将被灿烂的灯光照亮?抑或是让朦胧月色永远伴随着它的神秘与高贵?至九点,灯光关闭,喷泉不再,喧嚣离去,我们把布达拉宫包括他的阔大的广场,留给了黑夜的庄严与寂静,留给了保卫着这种庄严与寂静的战士。明天,就要离开拉萨开赴日喀则了,躺在床上,脑海里回放着白日游历,有些依依不舍,毕竟我们在这里逗留的时间太短,毕竟我们的行摄只是九牛之一毛。拉萨——我一定会再来……作者简介:邵军,男,字村夫,号痴儿斋主人,中国人民大学首届中青年书法家硕士研究生班毕业,现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低调淡泊,置身名利场外,较少参展参赛。篆刻作品曾获《书法》杂志年首届全国篆刻展优秀奖,书法作品曾获毛泽东诞辰周年全国书法大展优秀奖等奖项,并于年入展中国美术馆,年入展首届中国作家书画展手稿手札展;著有《村野稀声》、《大地之吻》等诗书文集,《寿县历史文化丛书·艺苑撷英》卷的编者。摄影作品崇尚”心外无象”,其《游欧系列》、《古城人间系列》及《极简系列》不无魅力,颇受好评。邵军《行摄圣域》系列之一——寿县至重庆邵军
《行摄圣域》系列之二——重庆至成都邵军
《行摄圣域》系列之三——成都至海螺沟邵军
《行摄圣域》进藏日记系列之四:日照金山—大渡桥横—康定情歌邵军
《行摄圣域》进藏日记系列之五:一天零一夜邵军
《行摄圣域》进藏日记系列之六:如果不曾相见,人们就不会相恋......邵军
《行摄圣域》进藏日记系列之七:最后的香格里拉邵军
《行摄圣域》进藏日记系列之八:金沙水拍邵军
《行摄圣域》进藏日记系列之九:震撼邵军
《行摄圣域》进藏日记系列之十:入冰川越天险邵军
《行摄圣域》进藏日记系列之十一:会当水击三千里
▌作者:邵军
▌编辑:孙清欢
▌审核:吴刚
▌投稿、爆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