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思源湖
4月26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将迎来60周年华诞。
站在这一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回望学校的办学历程,奋斗,犹如一条鲜明的红线贯穿始终——秉奋斗之志、乘奋进之势、聚奋发之力,甲子风华正茂的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勇立改革潮头,正努力创建一个“本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能交流”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院校。
稳的步子进的态势
——这是一所“奋斗中”的高职院校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年,其前身是宁波市职工业余大学。
年,学校和宁波中等专业学校(李惠利中专)合并组建为新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年,宁波电子中专(宁波经委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成建制并入宁职院。
三脉合一,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就此开启整体推进、转型升级、全面提质的奋斗新征程。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聚共识、推动工作,确保职教改革发展正确方向。
学校坚持“根往下扎,花向上开”,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以促进就业和适应地区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创新构建了“三化三跨”发展理念和路径,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创业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以浙江省重点校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治理结构改革、加强一流专业建设、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培育国际化办学特色,全面推进内涵建设,调动并发挥每一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校坚持文化育人,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德育实践活动,并用“和”来融通与高职教育发展息息相关的大学文化、企业文化、区域文化,铸就“和而不同”的文化底蕴及“勤、信、实”的校训,塑造师生的“工匠精神”。
涓滴努力汇聚成澎湃的活力,催开满园芬芳,结出累累硕果。
60年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累计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了7万多名各类建设人才,并涌现出大批杰出校友。
60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浙江省重点建设高职院校、商务部门仅有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校、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常务副主席和秘书处单位、国家教育部门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承办单位等。
60年来,学校以稳的步子、进的态势,不断丰盈着“奋进”的内涵。正如学校党委书记毛大龙所说:“面对高职院校进入内涵发展阶段的新起点,学校要勇立潮头,不懈奋斗,坚持校企合作有效化、教育信息化、办学国际化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跨境、跨界、跨专业的发展路径,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实现从‘高原’到‘高峰’的跨越式发展。”
这是一个属于奋斗者的时代。
产教融合政企校共赢
——这是一所“本地离不开”的高职院校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宁波北仑新区,区域内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大榭开发区、宁波出口加工区、梅山保税港区等5个国家级别开发区,坐拥庞大产业、企业资源及市场需求,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有着更深入的思考、更成熟的探索实践。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张慧波认为:“产教要实现真融合、深融合,关键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方面需要地方和企业的深度参与,另一方面需要学校主动出击,将职教改革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紧密围绕宁波港口经济圈发展需求,对接临港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与临港骨干企业紧密合作共建、共享、共育高技能人才,打造区域技术技能积累高地,创新形成“地市共建、区校合作、院园融合”地方高职院校办学体制和产学合作机制。
学校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机构三方共建“数字科技园”,实践探索“院园融合”育人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园区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二级学院和专业共建等手段,积极嫁接企业和学校各个专业合作,搭建起实训实习、项目教学、人才开发、科研开发与技术服务等各个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不仅市、区政府部门在相关方面给出了优厚政策、资金支持,学校也积极通过政府部门赋予的政策和经济调节手段,有效调配,对在园区且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实行优惠税收,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
企业师傅指导学生实训
园区和学校依据《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细则》,分别出台了相关制度,对于园区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专业带头人、兼职教师,为专业教师挂职提供岗位和技术指导,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并进行实训和毕业设计指导,企业对学生创业进行扶持、指导等,都给予了不同幅度的税收优惠和政策倾斜。
年,“院园融合”校企合作育人项目获第七届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在与地区合作方面,学校与余姚市政府部门合作共建了“阳明学院”,共同探索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管理体制,共建县级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和技术技能积累与服务中心。
余姚是浙江省三大模具产业集聚基地之一,素有“塑料之乡、模具王国”之称,对于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极大。年,学校与余姚合作共建中高职衔接的“阳明学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阳明学院在服务余姚模具特色优势产业设立模具专业的基础之上,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要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机器人应用方向,并根据余姚经济发展需求,引进德国机电一体化职业资格证书,通过与模具龙头骨干企业合作共建“现代学徒制跨企业训练中心”等,实施“教学做合一”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学校40%的毕业生留在余姚工作,为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年,阳明学院的校企合作育人项目获宁波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与此同时,面对区域内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等庞大的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宁职院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形成绿色化工类、智能制造类、港口物流类等,与地方产业契合度高的优势特色专业(群),并与海天集团、吉利汽车、龙星物流等多家地方骨干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建立形成“人才共育、就业共担、资源共享”的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从年起,学校与中国制造业知名企业——宁波海天集团开展合作育人,共建“海天(机电)学院”。海天集团出资万元在学校建设海天实训大楼,并投入万元设备用于实践教学,现如今,“海天(机电)学院”已成为海天集团机电类人才培养基地、员工培训基地、新产品试制基地和新产品用户培训基地。海天集团与中国塑机工业协会共同推出“机电装备制造业人才标准”,并以此为依据,与学校共同设计课程教学主线,形成校内校外教学相互衔接、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的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架构。累计有近千名学校毕业生在海天集团工作,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坚实后盾。学校与海天集团人才共育的项目获第六届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此外,学校还主动服务小微企业,与宁波道和、爱乐宝等企业签订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协议。道和公司的总经理上官宗粦不仅兼任宁职院工业设计系的副主任,更亲自担任试点班的师傅,校企一起对木质产品设计、塑料产品设计、五金产品设计等核心课程进行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创新示范让师生共辉
——这是一所“业内认同度高”的高职院校
作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人才的素质培养,鲜明地提出“提升素质、幸福成长”的育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进全部专业、贯穿教学全程,立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走出了一条以创新创业教育带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提升和课程体系优化,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教学之路。
学校科学提出实施“普及激发—实践培育—孵化选拔”的螺旋式教育路径,并系统构建了“双创”课程体系,开设6门基础课程、门选修课程,并按专业和年级分层分类开设47门必修课程,系统培养“双创”意识和“双创”技能。
与此同时,学校还设立了“双创”学分,实施弹性学制,将学生参与企业服务、创业大赛和技能大赛获奖、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班集体特色项目、工作坊、创客空间等活动,认定为课程学习,奖励适当的学分;将创业实践与创业项目作为学生考核、评价重要绩点。
学校特别打造了一支19人的高水准专职“双创”教师队伍,并建立了“双创”导师人才库,聘请知名科学家、风险投资人、创业成功人士及20多位创业成功的校友,担任指导教师。
为了给予师生更好的舞台,学校借助“数字科技园”建设,搭建了技师创客空间、星火燎原众创空间等创客孵化基地;并与企业共建了北仑区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基地、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15个创新创业平台,以及北仑区工业设计促进中心、模具技术应用中心等10个公共服务平台。
此外,学校还每年拨出专项资金,设立了“双创”奖学金,近3年累计投入近万元。
现如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每个班都有了自己的特色“双创”项目,全校每年有近个创客团队注册成立,50多个不同形式的工作坊运营;“数字科技园”在孵大学生企业多家;成功孵化猫眼文化、易模网络、恒荣网络等57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并吸纳多名学生就业。
“有双创教师,才有双创教育。”张慧波校长直言,“所以,我们在教师培训中着重提出了‘做中学’的要求。”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师资力量建设,学校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基地”是国家教育部门设立的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之一,由国家教育部门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投资共建。
基地拥有一支由校内专兼职和校外职业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的80多人的教师队伍,根据高职院校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规划培训项目,面向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专项技术培训、辅导员培训及管理干部培训。
截至年底,基地已举办了多个师资培训班,培训教师余人,学员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余所中高职学校,培训效果获得诸多院校的认可;同时,培训团队还积极走出去,足迹覆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百所院校,在高职教师培训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
多年来,学校为全国高职院校举办了20余期骨干教师国家级别培训班,培训主题涵盖职业教育项目化课程设计及其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开发与实施等。先后为山东省20余所高职院校提供项目化课程设计培训,并开展职教教学能力测评,帮助教师和管理干部转变观念,提高执教能力,促进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落实落地;对口支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管理培训及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全体教师开展了有效课堂认证的专项培训,并全程指导该校开展了有效课堂认证;指导辽宁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有效课堂认证等,均受到受训学校的高度认可。
此外,学校还积极服务高职战线。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秘书处自8年落户学校以来,组织开展高职教育理论研究与政策咨询,推进项目实施与绩效评价,推动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搭建院校改革发展经验交流平台,有力地促进了高职教育质量发展和特色发展,年度大会规模连年在千人以上,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宣讲政策和高职战线凝聚共识的盛会。
自年起,校联会秘书处连续7年委托第三方机构编制并发布《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由秘书处承办的“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坚持“讲好职教故事、引导舆论预期、建好宣传阵地”原则办好网站。网站日均点击量超12.5万人次,峰值达到.3万人次。
根据国家教育部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对全国所高职院校的国际影响评选结果,学校入选年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和“服务贡献50强”。这已是学校连续两次入选“国际影响力50强”,三次入选“服务贡献50强”。
国际办学与世界共舞
——这是一所“国际能交流”的高职院校
宁波,东濒大海,西临杭州,北接上海,不仅是中国大运河南端仅有的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始发港,还是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
学校“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大厦
作为这片开放高地的职教领头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早在7年就积极承担起援外培训任务,承办了首期“商务部门援助发展中国家港口管理官员研修班”,用高水平的培训、尽善尽美的服务,赢得了商务部门和学员的高度赞誉,年,获商务部门授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基地”,这也是全国仅有的一个职业教育类援外培训基地。年,由世界银行支持的中非教育合作论坛培训项目落户宁职院,为全面深化中非友好合作关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目前,学校已成功举办期援外培训班,培训外国官员和技术人员人次。学员来自个国家,包括4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及职业教育、港口管理、工业技术、汽车产业等领域。学校正探索构建“政校企协同”援外培训机制,结合“中国智造”展示,多次举办以跨境贸易为主题的“海享”系列活动,促成多个合作意向。
援外培训班学员赴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参观学习
年,学校勇挑重任,承担起教育部门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重点项目——中国职教“走出去”计划,深度探索高职院校伴随中资企业“走出去”、依托输出国当地资源办学、与国际组织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
学校积极承接商务部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机构、世界银行的援建项目,与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签约,作为电子电工专业的合作方,帮助肯尼亚大中专院校提升教学水平,熟练使用和维护中国的实验实训设备;与中航国际成套设备有限公司、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在肯尼亚为当地产业工人举办4个月的电子电工培训;为东帝汶学员开办了长达一年的机电维修班和旅游行业服务班。迄今,学校已派出教师和管理人员60余人次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授课、调研。
年,学校联合浙江天时国际集团、贝宁CERCO学院,共同筹建“中非(贝宁)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开创浙江高职院校海外办学先河。
贝宁学院开设有电子技术应用、摩托车维修、小型发电机维修等与当地产业发展和民生需求紧密相关的课程,为贝宁等西非国家培养了多名技能人才。
此外,宁职院还与斯里兰卡职业技术大学合作共建了“中斯丝路学院”,开设机械制造、旅游管理等专业和剪纸、茶艺等中国文化体验课程;与马来西亚敦胡先翁大学合作成立“中国—马来西亚职业技能与文化中心”,入选全国首批20个“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
学校还积极联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宁波市教育部门成立全国首个“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成员囊括92家高职院校及中航国际等组织;打造职教国际研究智库,“发展中国家职教研究院”首创《“一带一路”职业教育研究蓝皮书·南亚卷》,与孟加拉国文凭工程师协会、斯里兰卡职业大学合作成立“中国—南亚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开展相关职教政策、教学标准、学分与学历互认等研究;师资培训项目获市“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发展重点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作为国家教育部门5所“悉尼协议”认证试点院校之一,在9个专业试点探索国际认可且具中国特色的专业建设质量标准,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课堂实施,从师资队伍建设到管理制度改革,从招生到就业等逐步对接国际标准。
学校结合现代学徒制试点,应用英国机械工程职业资格认证标准(EAL),开发岗位技术标准和课程,并推广和认证;依托李泽湘教授团队宁波“两院一园”重点项目,建设宁波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引进德国工商会职业认证体系(IHK),培养适用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新型技师;与教育部门职教中心所共建“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开展“一带一路”援建项目相关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研究和教学标准研发等,已完成缅甸曼德勒第二工业培训中心、也中友谊科技学院等援建方案4项;制定课程标准,编写《电路基础及应用》等6本教材,在肯尼亚职业院校推广使用,有效推动了“中国标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地。
历经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学校逐步构建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国际化办学模式,为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充分彰显出中国职教的力量与价值。
60年风雨砥砺,60年岁月如歌。
面对未来,学校党委书记毛大龙表示:“我们将以庆祝办学60周年为新起点,始终站在改革前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全力打造中国职教品牌,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
这是对历史奋斗的致敬,更是对未来奋斗的宣言。
来源:中国教育报大家都在看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拟设赛项比赛日期和承办校联系方式
10问答权威解读“双高计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