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
优秀论文选年
苏湘云邓永坤吴树凯
_摘要:近年来,济南高新区积极探索实践“生态赋能”型发展模式,在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创业领域成果不断涌现,连续两年实现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位次跃升,从年的全国第19位升至年的全国第11位,步入了质量与效益并重的高速发展新阶段。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济南高新区深入总结发展经验与特色,主动对标广州、武汉东湖、合肥等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找准差距、学习经验,进一步明确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路径与策略。
__关键词:对标;济南高新区;世界一流;发展对策
__一、引言
年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园区-美国硅谷诞生,60多年的时间内,世界各地的科技园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出来,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出现了如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等一批引领世界产业发展方向、聚集大量高端要素和专业要素(集群)、具有很强内生增长机制、创造新时代前沿的模式、制度和文化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年国家科技部对国家高新区实施分类管理,提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确定了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西安、武汉东湖和成都6个一流园区,并制定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动纲领。此后,科技部分别在年和年先后将杭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合肥高新区及广州高新区纳入建设体系。经过多年发展,10家试点园区成功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成为国家高新区发展的一面旗帜,为全球高科技园区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二、济南高新区创建一流园区的基础与优势
(一)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年,济南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对全市增长贡献率达2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达到或超过全市的1.5倍。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以量子信息产业、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若干新业态为支撑的“4+X”产业体系。电子信息产业汇集浪潮集团、中创软件、华天软件、神思电子等众多知名企业,建有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成为全国重要的IT产业高地。智能装备形成了交通装备、输配电设备、专用装备、工程机械四大产业集群,集聚了中国重汽、临沃重工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生物医药形成了细胞与基因、生物培育、抗肿瘤、中医中药等产业集群,构建了集新药研发、转化、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产业链条,连年保持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前五强。量子信息领域搭建起世界最大规模量子通信城域网和首个商用政务专网,新产业新业态蓄势待发。
(二)创新载体建设情况
济南高新区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梯级孵化链条,不断推进省会研发中心建设。共拥有各类创业孵化载体60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5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4家,在孵企业余家;以浪潮集团、韩都衣舍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围绕自身核心业务布局建设孵化器,实现平台化发展;建设了德国斯图加特中德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中心、博科硅谷孵化器等一批海外孵化器,深入探索“本地注册+海外孵化+国内加速转化”新型孵化模式。集聚了一批研发导向、成果转化导向、专业服务导向的新型创新组织。
(三)体制机制改革情况
济南高新区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行“大部制”改革,进行机构重组和职能整合,划分专业特色园区,推行园区管理标准化模板,设立以济高控股集团为主体的融资建设平台。实行全员聘任制、人员分类管理和绩效薪酬改革,形成管委会、部门、个人三级KPI考核体系,实现干部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了职务晋升和薪级晋升“双通道”。
(四)国际对外开放情况
年济南高新区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三项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在对德合作、招侨引智等方面取得了实质进展。以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为载体,聚集包括西门子、博世等一批世界强在内的大型德资企业,引入费斯托、斯凯孚工业等48家细分行业龙头德资企业。成功获批全国第16个“侨梦苑”,汇集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区华人华侨创办的涉及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纳米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企业家,建成美、日、韩等11个海外联络处,打开了海外链接的新局面。
(五)生态赋能特色模式
高新区坚持观念领先,提出全力打造生态赋能发展模式。以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为核心,截至年建成省级研发机构近家,新增市场主体1.5万多户,38家企业入围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榜单。以构建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态为基础,加快推进城市山体修复、水体治理、“三山三水”生态景观工程,大气污染防治、河流水质改善幅度全市第一。以构建简洁高效的政务生态为支撑,深化商事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形成“拿地即开工”“四证齐发”的审批模式新常态。以构建公平法治的社会生态为根本,全面推进社会事业、社会信用、社会法治建设,规划建设全市第一家市民公共服务综合体,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以打造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为保障,注重标本兼治、破立并举,营造了层层树新风、人人争先进的良好干事氛围。
三、对标及问题分析
依据十家世界一流园区的排名情况、综合发展基础的相似性、创新发展的先进理念,特选取广州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合肥高新区作为重点对标园区。
(一)产业发展指标对标
当年新注册工商企业数。年济南高新区新增注册工商企业数为家,领先广州高新区家,分别落后于武汉东湖高新区家和合肥高新区家。
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年济南高新区有效期内高企数量仅家,大幅落后于重点对标园区,相较于广州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合肥高新区,分别落后家、家、家。
瞪羚及独角兽企业数。瞪羚企业方面,年济南高新区瞪羚企业数量为38家,分别落后于广州高新区78家、武汉东湖高新区47家、合肥高新区4家。独角兽企业方面,济南高新区仍未诞生出一家本土独角兽企业,广州高新区和武汉东湖高新区分别培育出3家和5家独角兽企业,合肥高新区虽未诞生独角兽,但已出台相关独角兽培育计划。(截至年底,合肥高新区已培育出3家独角兽企业。)
上市主体个数。济南高新区上市主体个数为8家(不含分公司、子公司、新三板、四板),且59%的上市企业于8年之前上市,与重点对标园区相比差距明显,分别落后于广州高新区34家、武汉东湖高新区28家、合肥高新区25家。
(二)创新创业指标对标
国家级研发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数。济南高新区国家级研发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数为66家,与重点对标园区相比差距较大,分别落后于广州高新区56家、武汉东湖高新区63家、合肥高新区34家。
区内创业孵化载体数。济南高新区共拥有43个创业孵化载体,分别落后于广州高新区90家、武汉东湖高新区77家、合肥高新区40家。
火炬入统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济南高新区火炬入统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为2.7%,分别落后于广州高新区1.39个百分点、武汉东湖高新区0.53个百分点、合肥高新区0.59个百分点。
从业人员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济南高新区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为件/万人,分别落后于广州高新区件/万人、武汉东湖高新区件/万人、合肥高新区件/万人,差距较为明显。
(三)高端人才指标对标
从业人员中硕博占比。济南高新区从业人员中硕博占比为5.67%,领先广州高新区0.51个百分点,相较于武汉东湖高新区和合肥高新区存在显著差距,分别落后5.85个百分点和5.00个百分点。
外籍常驻人员和留学归国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济南高新区外籍常驻人员和留学归国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仅为0.45%,分别落后于广州高新区0.32个百分点、武汉东湖高新区0.99个百分点、合肥高新区3.58个百分点。
(四)国际开放指标对标
设有境外分支机构的企业数。济南高新区有14家企业设有境外分支机构,与重点对标园区相比差距明显,分别落后于广州高新区32家、武汉东湖高新区64家、合肥高新区18家。
企业在境外设立技术研发机构数。济南高新区企业境外设有技术研发机构数为21个,分别落后于广州高新区11个、武汉东湖高新区13个、合肥高新区45个。
区内外资研发机构数量。济南高新区区内外资研发机构数量为17个,与重点对标园区相比差距明显,分别落后于广州高新区个、武汉东湖高新区69个、合肥高新区20个。
济南高新区之前重视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内生培育、创新创业生态建设起步晚、进程慢。近两年积极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等双创载体建设,但尚未开展瞪羚、独角兽企业专项培育计划,尚未形成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特色新兴产业集群。
高新区作为区域高端、前沿产业集聚地,应充分发挥其原创产业领域的先发优势,打造符合本地特色的产业集群,塑造国内外知名的产业名片。例如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光谷”,合肥高新区的“声谷”,均为享誉世界的产业名片
高新区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初步形成一定规模,但国家级的高端创新载体数量少且水平低。科技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低下,造成园区自主培育出的高成长企业少,不足以满足孵化企业真正的创新需求。
高新区创新水平高、成长速度快、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高成长企业群体数量严重不足。高企总量仍然偏低,未建立高企培育库,缺乏长期跟踪性的服务;瞪羚企业群体质量稍显不足,相关培育工作开展较为滞后;主板上市企业数量偏少,且以国企和传统行业企业为主。
济南高新区高端双创活动组织少,对创新创业大赛的支持和宣介力度不够,尚未举办常态化的园区双创品牌活动,鲜少承办国内知名、国际接轨的创新创业大赛,造成园区创业主体的意愿弱、交流的渠道少、资本的
高新区国际化开放程度较低,之前对于国际合作的载体、平台、渠道、环境搭建重视不够。综合保税区、中欧制造产业园等国际合作核心载体的发展进程较慢,尚未引建离岸创新中心、国际创新联盟、国际中介组织、国际产业投资联盟等海外高端载体和中介机构。
近年来,高新区相继出台了“人才20条”、《济南高新区加快创新创业发展助力新旧动能转换若干政策(试行)》等政策,涉及人才引进、企业培育、双创服务等多个方面,但多为跟随性的政策,未产生真正突破、引领性的政策。
参照指标对比情况反映出的问题,以及对标园区成功经验,重点推进以下七项工作:
加强顶层设计,提前谋划布局,选择具有较好基础和条件的生物医药产业、量子信息产业作为突破口,研究科技创新方向,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药谷”和“量子谷”。
借助山东工研院、山东中科院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深圳先进院山东分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核心的4大新型研发机构平台优势,加快培育源头性研发集群,力争引进一批国内外大院大所创新平台,构建“4+X”新型研发机构集群。
突出平台思维、互联网思维、产业生态思维,促进大企业平台化,重点推动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专业化孵化载体建设,推动现有孵化载体提质增效。
建立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和以瞪羚、独角兽企业为核心的高成长企业发现、筛选、培育和宣传机制,设立培育库,出台支持高成长企业培育、上市的专项政策,培育一批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高成长企业,以及经济带动能力强的上市企业。
以创新创业需求为导向,主办或承办常态化、高端化双创活动,塑造济南高新区创新创业品牌,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
积极对接德国、美国、以色列海外创新创业高地,打造具有引才引智、创业孵化、技术转移、专业服务保障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化综合性创新创业平台,打造全区国际开放的主窗口。
以争创世界一流园区为统领,完善以产业发展、创新创业、高成长企业、人才等为重点的政策体系,争取省市支持,制定出台专项行动专项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发展政策制度环境。
作者单位:济南高新区管委会发展战略与宣传策划局
编辑:郭留影审核:王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