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全景图
此时,紫禁城里的光绪皇帝正在养心殿上早朝。一天前,去给慈禧请安的光绪刚刚回到宫中。这一次,皇帝在颐和园住了五天,最终却未能说服太后开“懋勤殿”,还因未经慈禧批准擅自罢免礼部六位堂官而遭到了严厉斥责,只得在八月初三下午2时许,带着极为沮丧的心情离开了颐和园。这一天园子里有戏,从早上10时一直演到晚上8点半。至少在光绪离开的时候,历史的指针还在按部就班地转动。然而就在皇帝离开后,一份密奏被呈到正在看戏的慈禧面前。看完奏折,慈禧当即给内务府下懿旨:明日(初四)回西苑。之后,“戊戌新政”戛然而止,历史的长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民生之河颐和园最南端,进南如意门后,有一座高拱型单孔桥,名叫绣漪桥,北京人习惯称之为“罗锅桥”。与绣漪桥遥遥相对的西堤上有一座形状完全一样的玉带桥。玉带桥下是昆明湖与通往玉泉山的玉河连通处,而绣漪桥下面则是连通颐和园与紫禁城的长河的起点。长河-昆明湖-玉河共同构成了清廷从紫禁城到西郊皇家园林的水上御道。颐和园绣漪桥长河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永定河故道之一的高梁河故道,流经紫竹院区域的古高梁河摆动后,留下微小河流,就是《水经注》中记载的高粱水,也就是长河的前身。三国时期曹魏镇北将军刘靖率民众修戾陵堰、车箱渠,利用了高梁水的河道,因此现在的长河并不完全是自然河道。金代时从瓮山泊引水到紫竹院区域,为金中都以北的皇家苑囿提供水源。奠定长河如今形态的正是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水利学家郭守敬。今天的北京还留有许多“明清古都”的印记,比如巍峨的故宫。但其实,北京的基础建设,更要感谢金元时代,比如,这座城市的生命线:供水与漕运渠道,就是在元代完成的。年忽必烈在燕京称帝,习知水利、巧思绝人的郭守敬在中书左丞张文谦的引荐下,觐见忽必烈并面陈“水利六事”。郭守敬“水利六事”的首条便是建议在修建元大都之前就引玉泉山诸泉水汇合以通漕运。后来,漕运之事虽未能付诸实现,却解决了新建元大都的用水问题,即汇集玉泉水于瓮山泊,通过在金代引水旧渠上建广源闸以调节水位,将水导入高粱河,引入城中,流经宫苑,注入太液池,这就是所谓的金水河,即长河在元时的旧称。自此,长河就成为京城主要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供水渠道。偌大一座北京城,全城的建设、生产和生活用水,除井水补给外,全靠长河水来供应满足。即使后来修通的通惠河,其漕运用水,也是郭守敬引昌平白浮泉经长河来补给。说长河是北京城的民生之河、命脉之河真是一点也不为过。引白浮泉济通惠河漕运图游憩之河此前不少专家、资料都说,忽必烈曾在瓮山建有行宫,每次由皇城去行宫,忽必烈都会在西直门乘船逆流而上。而在明孝宗、武宗两朝,也分别在瓮山南面、西湖(昆明湖前身)湖滨建有圆静寺、好山园等皇家苑囿。但据人民大学王道成教授等考证,证明在乾隆修清漪园之前这里根本就没有皇家园林。所以,长河作为皇帝出行的专用水上御道,在清朝之前是不成立的。有元一朝,金水河都只是扮演着京城供水渠的角色。到了明朝,长河开始具有交通游憩功能。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两卷《明人画出警入跸图》,讲述了明代皇帝骑马出京,去北郊祭祀祖陵,然后坐船还宫的景象,画卷结尾处绘制的文武百官西直门桥迎驾图,则说明了皇帝正是沿着白浮渠-西湖-长河顺流而回。史料还曾记载,明神宗朱翊钧从十三陵回来的时候,在西湖举行了水猎——在水上打猎,先关水闸提高湖面水位,鱼放在水里,等皇帝和后宫妃嫔来了以后,信炮一放,有人把渔网一举,鱼就在网里蹦。但这些都是临时性的,瓮山泊与长河并没有被纳入皇家禁地。《明人画入跸图》(局部)正因为如此,西湖与长河在明代时成为了民众的游赏胜地。明人宋彦《山行杂记》描写道:“西湖北岸,长堤五六里,砌石古色可爱。夹堤烟柳,绿荫参天,树多合抱者。龙王庙据其中,仅仅一廛耳。堤下菰蒲荇藻,交映翡翠。西北诸山环绕,凫雁满中流,群飞声振林木。夏月行堤上,内视平畴千顷,绿云扑地。外视波光十里,空灏际天。诸峰秀色,在眉睫间,绝无武陵脂粉气,更可赏也。”在长河的另一端,长河看柳、高梁桥踏青,成为多年沿袭下来的京城民俗和传统节日。明代袁宏道写道:“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可见。精蓝旗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遐,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幽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使长河变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旅游休闲黄金水道”。长河蓝靛厂段政枢之河可惜的是,这条“休闲黄金水道”在明朝后期,由于年久失修、河床淤塞、水流受阻,长河的供水、交通和游览功能都大为削弱了。这时,我们“十全老人”乾隆大帝闪亮登场了。为了解决西郊园林和稻田用水问题,并为了京城和大运河提供更充足的水量,也为了开通良好的水上御路,乾隆皇帝在京城西郊兴起了拓展昆明湖、开挖高水湖和养水湖、修筑香山引水石渠、开辟南北泄洪旱河、疏浚长河和万泉河等一系列巨大的水利工程。乾隆十六年(年),“长河工程处”挂牌成立,全面规划并完成清淤挖底、局部拓展河道和整修泊岸等几项治河工程。同时,乾隆还根据水上游览航道的需要,修建了倚虹堂、乐善园、正觉寺、紫竹院、万寿寺、麦庄桥等处的码头,重新整修了广源闸、白石闸、高梁闸等几座河闸以及绣漪桥、长春桥、麦庄桥、白石桥、高梁桥等桥梁,后来又整修了沿岸景点的园林和寺庙建筑。这样,东起高梁桥倚虹堂,西至清漪园以至静明园的长达12公里的皇家专用水上游览线,正式开通了。万寿寺紫竹院行宫倚虹堂旧照从乾隆十六年到光绪三十四年,年间共有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6位皇帝及慈禧太后走过这条水上御道。帝国的最高权力中心伴随着长河御道上的皇帝身影,在紫禁城、圆明园、颐和园来回转换,长河成了清廷举足轻重的政治枢纽。尤其在光绪十五年正式“归政”后的20年间,慈禧32去到颐和园,多是经长河乘船前往,所以长河又被称为“慈禧水道”,长河北端的这座西郊皇家园林也成了事实上的权力中枢。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三,由慈禧和光绪一起召见枢臣、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而开启的“戊戌新政”刚刚走过天。“新政”期间,光绪皇帝越来越激进的变法举动,尤其是想另设一套凌驾于现行体制之上的独立议政机构(“开懋勤殿”)、擅自罢免礼部六堂官,遭到了慈禧的否决和训斥;此时密奏中提到光绪想聘请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为清廷的改革顾问,这让慈禧感到事态严重,迅即做出了于次日(八月初四)从颐和园回到西苑的行动。坐船、烧香、换轿,一路上慢悠悠而来,我们据此可以猜想慈禧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但至少此时还未有废黜光绪之心,仅仅是想近距离监控光绪和“新政”而已。然而,就在初五至初六凌晨的某个时刻,袁世凯通过荣禄或是礼亲王世铎告发,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策动他发动军事政变,围攻颐和园。可以想象慈禧得知告密内容后的反应——震惊、失望,以及被光绪背叛的深深愤怒。随即,她囚禁了光绪,八月初六日宣布开始“训政”,废除“新政”,抓捕维新人士。从很多事后的档案看,光绪皇帝对康、梁策动袁世凯发动政变和劫持慈禧的密谋并不知情,然而历史无法改变,也不能重来。这段波谲云诡的清廷政治风波只能随着滚滚波涛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圣话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