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简缩版银川ldquo龙文化园
TUhjnbcbe - 2021/6/16 21:29:00

今天

孙总:

项目名称:银川市滨河新区“龙文化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委托单位:银川市旅游局

宁夏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孙忠胜

编制单位:宁夏景元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资质等级:旅游规划·咨询(甲级)

证书编号:旅规甲11—

目录

第一章总论  4

一、项目概况  4

二、编制依据  6

第二章项目建设意义  9

一、建设背景  9

二、项目建设意义  13

三、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15

第三章文化溯源及发展现状解析  21

一、文化溯源  21

二、全国龙文化主题园分析  28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3

一、项目选址  33

二、建设条件  34

三、发展优势与劣势  38

四、客源预测  39

五、分析结论  45

第五章项目定位及建设内容  47

一、建设思路  47

二、发展目标  47

三、功能定位  48

四、项目特色  48

五、建设内容  50

第六章生态保护及环境影响评价  56

一、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56

二、环境质量控制标准  56

三、生态环境保护控制  57

四、环境影响评价  59

第七章组织机构与定员  60

一、建设期及组织管理  60

二、组织机构设置  60

三、项目的招投标  61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  63

一、建设期限  63

二、实施进度  63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5

一、投资估算依据及说明  65

二、投资估算  65

三、资金筹措  69

第十章财务效益分析  71

一、财务评价依据  71

二、财务分析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71

三、营业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71

四、成本费用估算  72

五、财务效益分析  74

六、不确定性分析  75

七、财务评价结论  75

第十一章风险规避  85

一、主要风险识别  85

二、风险程度分析  86

三、风险规避对策  87

第十二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90

一、结论  90

二、建议  90

宁夏龙文化研究院院长乔俊峰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银川市滨河新区“龙文化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项目

项目拟建设地点

项目拟选址于银川市滨河新区长城小龙头以东、旅游大道(S)以西,占地面积约亩。

建设周期

本项目建设分两期进行,建设期共三年(年——年)。

建设规模及内容

具体建设内容及规模见下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规模

备注

龙行天下——综合服务区

1

景观广场

1

新建

2

景区大门

1

新建

3

游客服务中心

新建

4

生态停车场

10

新建

5

综合管理中心

新建

卧虎藏龙——文化展示区

1

中华巨龙馆

1

新建

(1)

龙首园

1

新建

(2)

龙源园

1

新建

(3)

观龙园

1

新建

(4)

民族园

1

新建

(5)

商品馆

1

新建

(6)

文化主题餐厅

1

新建

游龙戏凤——创意娱乐区

1

猛龙过江

1

新建

2

龙凤奇缘

1

新建

3

虎胆龙威童趣园

1

新建

龙腾盛世——文化休闲区

1

祭龙广场

0

新建

2

龙舟乐园

1

新建

3

艺术剧场

1

新建

4

龙台

新建

飞龙在天——民俗体验区

1

龙街

1

新建

(1)

休闲街区

1

新建

(2)

百家姓氏馆

1

新建

2

千龙艺术廊

1

新建

基础设施工程类

1

道路工程

5

新建

2

绿化、景观

1

新建

3

给、排水工程

1

新建

4

电力、电信工程

1

新建

5

智慧工程

1

新建

6

消防系统

1

新建

7

标识指示系统

1

新建

8

环卫设施

1

新建

9

星级卫生间

10

新建

10

夜景亮化

1

新建

11

环境整治

1

改造

6、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万元人民币。由下列内容构成:工程费用为万元人民币;其他费用为万元人民币;预备费用为万元人民币。

其中:自筹资金万元,约占54.37%。其中银行贷款万元,约占30.43%;申请专项资金万元,约占7.6%;地方配套万元,约占7.6%。

二、编制依据

(一)编制要求

1、国家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地区发展规划,经济建设的方针、任务、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

2、项目委托单位要求。

3、有关自然、地理、气象、水文、地质、经济、社会、环保等基础资料。

4、有关行业的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规范、标准、定额资料,以及国家正式颁发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

5、国家颁发的评价方法与参数,如国家基准收益率、行业基准收益率、外汇影子汇率、价格换算参数等。

(二)技术规范

1、《旅游规划通则》,(GB/T-)

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16-;

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11-;

9、《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97。

(三)相关规划及资料

1、《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年)

2、《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2年)

3、《宁夏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年)

4、《宁夏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年)

5、《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战略规划》(年)

6、《宁夏沿黄城市带旅游总体规划(-年)》(年)

7、《宁夏回族自治区国际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修编)(年)

8、《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年)

9、《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1—)》(1年)

10、《银川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

11、《银川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12、《银川滨河新区旅游总体规划(—)》

13、委托单位提供的相关文件及资料

第二章项目建设意义

一、建设背景

(一)宏观背景

1、向西开放战略的重大机遇

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实施向西开放战略,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加快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通过实施“向西开放”,进一步密切与亚欧大陆上的俄罗斯、中亚、中东欧和西欧等国家的交往,通过深化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多领域合作,巩固合作共赢的关系,为我国的和平发展争取更大的战略空间。

2、发展文化产业的时代强音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并再次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国家将建设三大平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即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文化体制改革、骨干文化企业培育、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对接、文化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播体系建设、文化企业走出去六大方面,在坚持扶优扶强的基础上,向中西部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业态适当倾斜。

3、构筑旅游业新貌的发展动力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国际化进程;以旅游业作为提升国家整体形象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旅游民间外交功能;加快培育一批新兴市场,部分地区二、三线城市及中西部城市群是我国国内旅游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鼓励自驾车旅游、红色旅游、健康旅游、文化旅游等专项旅游市场发展。大力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体现旅游产业的业态优势,发挥旅游对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

4、促进社会发展的活力元素

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意见》指出:旅游需求是当前人民群众最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之一;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传播功能,使旅游业成为展示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风貌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旅游业对文化的激发功能,扩展文化产业空间,为文化创新注入活力;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外文化交流的优势,推动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文化软实力提升。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共融发展,互促互利,将有效促进会发展的活力。

5、旅游休闲纲要的大力支持

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出台,意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促进旅游休闲产业健康发展,改善国民旅游休闲环境,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民旅游休闲产品开发与活动组织,拉动上下游产业链的消费,增加客源和收益,为旅游市场和企业造就巨大的机遇。该项政策是针对国民休闲旅游的新举措,重点在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鼓励国民旅游休闲消费,对我国旅游市场将产生重大影响,有效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建设发展。

(二)微观背景

我国向西开放的交流之窗

宁夏拥有独特的人文优势,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有密切的文化渊源,使宁夏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面向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窗口,加强了与中东、中亚地区合作与联系,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吸引更多穆斯林国际游客近距离感受宁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融合,有利于通过游客的流动带动信息、资金、人才等要素的国际交流。

宁夏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孙忠胜

2、宁夏“两区”建设的强大载体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两区”)担负着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完善大通关机制、承接产业转移、推进重点领域开放的重要任务。旅游业有利于突破宁夏“既不沿海,也不沿边”的传统型内陆区位劣势,以游客流动推动包括旅游商品在内的货物通关等相应机制的完善;有利于宁夏在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兼顾;有利于撬动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等支撑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政策创新,拓展“两区”建设先行先试的政策空间。

3、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战略高度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的战略部署,银川市以“一圈两带三区”战略空间布局指导旅游战略发展,以打造“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国际化及滨河新区国家级旅游综合度假区、国家级旅游经济试验区建设,尽早实现旅游国际化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4、沿黄城市发展的动力引擎

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下,沿黄城市带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依托《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沿黄城市带成为宁夏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区之一。近年来,宁夏政府对沿黄城市带建设力度加大,将其打造成为“黄河金岸,塞上明珠”,强力推进黄河沿岸产业集群发展,滨河新区文化旅游先行成为撬动新区发展的动力引擎。

5、滨河新区全域5A品牌塑造

银川市挖掘黄河旅游带资源特色,结合滨河新区整体发展规划,以“生态城、文化城、旅游城、产业城”为发展目标,整合开发“中华回乡文化园、水洞沟、黄沙古渡、兵沟、西夏古城、明长城、华夏河图”等重点景区,全力打造黄河文化旅游观光带,加速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品牌带建设进程,着力打造“滨河新区全域5A景区”旅游品牌,构筑滨河旅游产业聚集带,形成嵌入沿黄旅游带、延伸东部旅游大通道、带动沿黄流域旅游一体化与差异化发展新格局。

二、项目建设意义

1、助力宁夏繁荣发展

开发龙文化,可促使全球华人前往宁夏寻根问祖,共拜“华夏第一神龙、伏羲龙源、贺兰山龙、黄河龙”。依托该项目的建设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贯彻落实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响应宁夏两区建设建设的伟大使命,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带动经济、文化、旅游、交通、产业等多个相关产业链发展。同时,以龙文化对国内外华人的强大民族凝聚力,吸引投资者来宁投资,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

2、文化品牌塑造提升

宁夏是龙的根源地、引领地、展示地,全球华人寻根问祖的目的地、中华文化的圣地。当前我区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时期,依托“龙文化园”的独特文化地位及优势,可充分展示宁夏的悠久历史,以此为契机宣传宁夏,不断提升宁夏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

3、推动全域5A建设

银川市正致力于打造“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滨河新区按照全域5A的要求发展建设,现有旅游产品缺乏一个在全球具有文化引领、文化创意、互动参与的文化旅游示范项目。本项目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吸引力,建设内容新颖独特,聚集“文化展示、寻根祭祖、创意体验、文化美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综合性项目发,将人文与生态、展示与体验高度结合,助推滨河新区全域5A科学发展。

4、文化交流平台传播

中阿经贸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宁夏成为中阿博览会永久性会址。在中阿博览会的推动下,阿拉伯国家在宁夏投资兴建大型项目,在文化交流方面也凸显成就。“龙文化园”的顺利建成,将有助于通过宁夏对外开放的交流平台,使中华巨龙走向阿拉伯世界,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互融中彰显出巨大生命力,弘扬民族文化、展现民族精神。

5、凝聚展示民族精神

龙文化具有兼容并蓄性,使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旗帜和标识,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已被世界多数国家和民族认同,在中国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问题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龙文化园”将体现中华龙文化“团结协作、多元共存、吉祥和谐、腾飞奋进”的基本精神内涵,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历史精髓,与国内外龙文化研究界建立广泛的联系,将中国优秀的文化展示于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感受中国文化,使中国龙名扬四海。

6、保护传承“龙文化”

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文化,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文化和大众文化,龙文化凝聚了万年历史文化沉淀,已升华为国家图腾标志、民族象征和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团结和海外华人的感情纽带,龙是华夏民族的代表。全球各地“龙的传人”有责任、有义务、有必要保护龙文化,深入挖掘龙之精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该项目既是对历史文化的追溯和传承、对精神文明的需求和展示、对文化精髓的重塑和再现,亦是对龙文化的探寻与挖掘、对中国龙的传承和弘扬。

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1、“”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2年,银川市确定了“”战略目标,即“抓好两个新区、两条旅游带、五个园区、八项工程”的工作目标,将把银川市打造成沿黄经济区核心城市、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龙头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目标提出:发展银川滨河新区,开创银川未来发展;做优东线黄河旅游观光带,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助推银川跨越发展的支柱产业;全力实施以文化旅游产业为突破的服务业提升工程,作为银川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项目依托银川市发展建设思路,可充分利用滨河新区及黄河金岸旅游观光带的核心区位优势,提升文化底蕴、塑造旅游形象,发展成为支撑性文化旅游景区。

2、促进地方旅游业“两翼齐飞”

“贺兰山东麓旅游发展带”与“黄河金岸旅游发展带”共同形成银川市旅游发展格局。项目的建设,将有助于丰富“黄河金岸旅游发展带”的内容及业态,形成丰富、多元的旅游资源,突显文化氛围,增强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促进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银川两带质量与规模,促进山河之旅全面发展。

3、提升银川旅游综合竞争力

银川旅游产品知名度低、竞争力弱,对资源内涵展示不充分,缺乏远程吸引力大的龙头旅游产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通过项目的建设,可与宁夏较高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形成呼应,大手笔投入、大品牌运作,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精品,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在塑造著名旅游城市形象、突出旅游景区文化内涵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全面提升银川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

4、拓展产业发展新格局

银川市委、市政府为认真贯彻落实《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强做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决定》以及市委“”工作思路,按照“产城一体、产业现代、文化旅游融合”的发展要求,大力推进滨河新区“生态城、文化城、旅游城、产业城”建设,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拓展旅游产业链条,形成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5、滨河新区建设全域5A景区

项目的实施符合滨河新区的建设步伐,将单一的学术研究内容向文化旅游产业转化,既能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又能推进和提升旅游业的整体品位和档次,将有利于提升银川市及滨河新区的旅游形象,增添了具有文化底蕴和分量十足的旅游景区,有利于滨河新区可持续发展及全域5A旅游景区建设。

6、保护与传承龙文化

中华上下数千年,“龙文化”,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中卫大麦地“神龙岩画”、贺兰山“百龙岩画”、明长城小龙头同属于国家保护文物,其不同的“龙”元素都是深入到国人思想深髓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龙文化的历史、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充分显示中华民族血肉相连的整体性与凝聚力。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引起全国人民对龙文化的
  龙是中华、苏美尔、印度、尼泊尔、不丹、东北亚、东南亚等亚洲文化体和美洲印第安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文化里的主要图腾、主要象征,中华主族(即大多数华人)及朝鲜人、越南人、柬埔寨人自称龙的传人。龙也是封建时代中国等东亚各国帝王的象征。龙作为最为尊贵与神圣的图腾,在中国的神话与传统文化中总是与水结合在一起,被视为可以集天地之精华,象征着富贵与吉祥。

1、“龙”与历史传说


  据三皇五帝时代的古文献记载,三皇五帝时代的原始信仰与神圣人物,很多都与龙、蛇结下了血脉关系或不解之缘,龙、蛇成了许多族群的神圣象征,成了他们的原始信仰和图腾崇拜的对象。


  据《补衍开辟》、《山海经》、《史记?三皇本纪·五帝本纪》、《楚辞?天问》、《帝王世纪》等古文献记载:盘古氏“龙首蛇身”、烛龙“人面蛇身”、庖牺氏“蛇身人首”、女娲氏“蛇身人首”、黄帝“人面蛇身”、帝颛顼“乘龙而至四海”、帝尧“因其母与龙、蛇交感而生”、大禹“御龙行域外”、夏后启“乘两龙”等等。


  源自《河图》的谶纬秘藉《三皇经》说:三皇五帝时代约合14万8千年。《三皇经》这一猜测性的说法,与古人类学中早期智人活动的时代及其智力显现的形式不谋而合,也与史前考古学中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的文化面貌完全相符,且中国上古文献记载的与龙有关的史实、人物及文字、图书,大都出现在三皇五帝时代。据古文献记载,三皇五帝时代没有纸型书籍,当时的“记事”、文字”、“图书”,是“结绳”、“刻石”、绘画。刻在石头上的图画,就是表情达意的史前岩画。此外,还有骨刻类图画、符号等。这类图画都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繁盛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


  以上说明,崇拜龙、蛇是华夏古史上的原始信仰,远古神圣人物大多都是龙种、龙体,与龙血脉相连,关系密切。特别是炎黄族群,他们崇拜龙、蛇,以龙、蛇为图腾,或装扮成龙、蛇的样子,或纹身成龙、蛇的纹饰,或衣着龙、蛇纹饰的服装,龙、蛇是他们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象征。

2、龙的起源与炎黄古族


  根据考古资料,在华夏大地上所发现的称之为“龙”的资料,迄今见于报道的内容有:


  宁夏贺兰山岩画龙、中卫香山螺旋纹龙岩画,经我国著名冰川地址学家周昆叔用最权威的冰川擦横理论及碳14同位素测定,距今2—3万年。辽宁查海遗址的石块堆塑龙,距今年。内蒙古赤峰赵宝沟出土的陶纹龙,距今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的彩陶龙,距今约年。内蒙古清水河岔河口出土的黄土夯筑龙,距今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蚌壳摆塑龙,距今年。湖北黄梅焦墩出土的河卵石摆塑龙,距今近年。甘肃甘谷西坪出土的彩陶龙,距今5年。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龙,距今0年以上。山西襄汾陶寺出土的彩陶盘龙,距今0年。安徽含山凌家滩出土的白玉龙,距今0年。


  从以上群“龙”产生的年代看,位于中国西北的宁夏贺兰山岩画龙、水洞沟岩画龙、中卫香山螺旋纹龙岩画、中卫大麦地神龙岩画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其他各龙均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目前,在中原等地区尚未发现比贺兰山岩画龙、水洞沟岩画龙、香山螺旋纹龙岩画、大麦地神龙岩画更早年代的“龙”形象。


  中国西北地区史前遗迹、遗址中最早出现龙文化的现象绝非偶然,这与华夏古族及其先民早期活动的区域密切相关。伏羲、炎帝、黄帝均出生于黄河上游,中国西北方确系伏羲、炎帝、黄帝族系的发祥地。


  考古材料证实,中国的龙崇拜最早出现于西北地区的草原地带。贺兰山、水洞沟、中卫香山、大麦地龙岩画的发现,说明宁夏是龙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对中国龙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最古老的形象证据,证实了中国大西北是以龙图腾崇拜为标志的炎、黄古族的发源地。根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中科院地质考古专家贾兰坡院士等专家论证,中国的龙文化是由西北向南、向东南沿海演进的。

3、龙文化的现代意义

中国传说中的灵异神物,与白虎、朱雀、玄武并称“四神兽”。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龙以其特有的符号意义和庞大的数量体系在中国的传统纹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最为尊贵与神圣的图腾,在中国的神话与传统文化中总是与水结合在一起,被视为可以集天地之精华,象征着富贵与吉祥。

 在风水学中,龙被认为是地之气,龙脉行走在山的下面,是看不见而有生气的东西,如人之神经,土是龙的肉,石是龙之骨,草木是龙之毛发。在这个思想的引导下,龙的形象被应用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之中。

龙的形象更是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被广泛应用。龙的产生、演变及由此产生的龙文化涉及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  考古:遗址岩画、古代饰品

?  事物命名:青龙峡、李小龙、盘龙云海药业、黄河龙酒等

?  语言:龙脉、乘龙快婿、望子成龙等

?  文学及影视作品:《西游记》—白龙马及龙王、《小龙人》

?  宗教:“龙王”、“龙女”这两个名词出自汉译佛经

?  商业:银行卡—龙卡、以龙舟等节日开展商贸活动等

?  体育:舞龙、水上龙舟、冰上龙舟等

?  音乐:《龙的传人》、《中国龙》等

?  舞蹈:旱龙船、板凳龙、接龙舞等

?  书画:唐代冯绍正、宋代董羽和陈容等书画作品等

?  雕塑:盘龙华表、九龙壁等

?  民俗活动:耍龙灯、二月二龙抬头炒玉米等

?  历史文化:龙椅、龙袍、龙榻等

?  精神寓意:龙马精神、龙腾虎跃等

中华民族的原始祖先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了龙图腾,从最初对龙的敬畏,经过万余年的演变,龙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渗透到中华大地方方面面,成为美好象征和精神寄托。龙和龙文化参与、见证和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形成以龙文化为渊源的一整套中华传统文化。

4、龙文化研究与交流

近年来,围绕龙文化形成大批民间团体。初步统计,龙字号的民间团体已有五十多个,分布于西安、深圳、兰州、山东、北京、福州、武汉、濮阳、邯郸、柳州、台湾、香港等地。

该民间团体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作用,如: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开办了“中华龙凤文化网站”,刊载文章上千篇,点击量已过百万,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还担当了浙江龙游龙文化公园的主题策划。兰州龙文化研究院,创建了兰州龙源公园,还与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联合发起,成功地组织了一次高规格的龙文化论坛。

(二)宁夏龙文化渊源

1、中卫大麦地“神龙岩画”

宁夏文物局原局长周兴华研究员发现的中卫大麦地神龙岩画头尾俱全,体形蜿蜒,龙尾与神人头像相交,四条小龙相绕,观其图形,绘制的应是与三皇五帝有关的“龙首蛇身”、“蛇身人面”、“人面蛇身”、“乘龙升天”、“轩辕之丘”等神圣事迹。类似大麦地这样的岩画神龙,国内迄今未见报道。香山、大麦地“神龙”岩画当产生于三皇五帝时代的蛇、龙崇拜时期,根据世界岩画产生年代、古人类活动踪迹、岩画形成环境、凿刻技法、图形反应内容、冰川擦痕等因素,通过多方专家论证,距今当在2万~3万年,可谓“华夏岩画第一神龙”。

2、六盘山伏羲文化“龙之源”

六盘山区域包括宁夏固原属泾源、隆德、彭阳、西吉、原州等六县市区,甘肃平凉、天水地区,陕西咸阳以北的邰邑地区共为六盘山区域伏羲文化圈。根据宁夏龙文化研究院的研究及提供的资料,有上百种古史记载和专家们长期考证,证实位于六盘山腹地的宁夏泾源与甘肃庄浪县交界处的桃木山上的朝那湫渊即为伏羲的诞生地。六盘山为“龙之首”,泾河龙之源头老龙潭和隆德六盘天池为“龙之源”,这里是中华人文始祖出生、中华文明的肇始之地,龙的故乡之一,此为龙之“源”。有大量、可靠、确凿的书证、人证、物证根据,已被史学界认定。

3、贺兰山阙“百龙岩画”

岩画专家、北方民族大学李祥石研究员年在贺兰山口发现了中华始祖伏羲女娲同生于一条蛇形龙的原始形象。通过实地考察、翻查史料、与岩画专家座谈,在贺兰山岩画中挖掘、研究出了多条龙的形象,不仅数量多,全国罕见,且时间久远,大多在新旧石器时期,距今1万至4万年间居多,比我国迄今辽宁阜新发现的年石块堆塑龙要早很多。

千龙汇编“龙杰作”


  宁夏龙文化研究院院长乔俊峰先生接触龙文化43年,研究龙文化18年,收集整理我国龙文化发展史上的历代龙纹图案多幅,历代名家龙字书法0多个,在此基础上构思创意了“中华龙文化高科技动态艺术展”系列产业化项目,并已获四项自主知识产权。因“抢救性挖掘”和高科技产业化项目,他被誉为我国“千龙图、千龙字汇编第一人”,项目在我国第五届(深圳)文博会上评为最优项目,经新华网、人民网、龙易网等媒体在全国公示遴选,推举为中国当代龙文化“十杰”。因他的研究和贡献,也因他的“龙”字书法独特而符合数理运势,也因他的沧桑形象和“龙德”积累,感动了“上苍”,被易学大师机缘发现,把他指定、培养为“龙魂”“龙德”传承人,以施福天下,泽被万民。

富庶宁夏“黄河龙”

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周边天然牧场水草丰美、肥土沃壤一望无垠、黄土高原粗旷雄浑、文明古都历史悠久。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被形象的比喻为蜿蜒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条巨龙。黄河流经宁夏境内近公里,每年可供灌溉用水40亿立方米,给予宁夏丰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黄河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和龙文化,因此自古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

6、世界遗迹“长城龙”

中国自秦至明的历代长城在宁夏皆有遗址,故宁夏有“中国长城博物馆”之称。明长城为土夯长城,是宁夏境内相对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长城遗址,站在长城上放眼眺望,北边的毛乌素沙漠,南边的水洞沟景区地貌尽收眼底。明长城从山海关“老龙头”向西延伸,在银川境内“小龙头”汇入黄河,长城与黄河两龙交汇,在黄河银川段岸边形成独特景观。长城小龙头西入黄河,与山海关老龙头遥相呼应,被中国科学院郭来喜教授誉为“有着极高品位的垄断性旅游资源”。

7、民俗演化“冰上龙”

宁夏积极开展各种龙文化活动,每逢春节、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都要舞龙舞狮、办灯会、挂龙灯。冬季千里冰封,宁夏创造了一种新颖的体育比赛活动——冰上龙舟赛,已举办了五届,并邀请了区外多支代表队参加。此项目和比赛规则已被国家体委正式列入国家推广的比赛项目。

8、结论

中华龙文化协会、国际龙凤文化联合会等多位龙文化权威专家对宁夏贺兰山、水洞沟、中卫大麦地、六盘山伏羲文化圈、黄河文化等多次实地考察认证,结论是:宁夏的龙文化极其丰富,宁夏是龙的根源地,龙文化的展示地、引领地、全球华人寻根问祖的目的地,中华文明的圣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风水宝地。宁夏发展龙文化旅游产业有独特优势。龙和龙文化是宁夏最大的文化品牌、民族王牌、金字招牌。

二、全国龙文化主题园分析

(一)发展现状

全国已开放(规划筹建)的以龙文化为主题和依托的文化园、旅游区主要有15处,多数为年之前筹建并对外开放。功能性质主要分为主题公园、展览馆、展园、产业园、文化区,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

表3-1:全国主要龙文化主题园区分布情况表

地区

华北

西北

华中

华东

西南

华南

省份

山东

宁夏

甘肃

河南

湖北

江苏

浙江

重庆

广东

海南

数量

1处

1处

3处

1处

1处

3处

1处

1处

2处

1处

表3-2:全国主要龙文化主题园区建设情况统计表

序号

详细名称

地理位置

时间

占地

面积

投资

金额

接待人数

1

中华龙文化主题公园

甘肃省

嘉峪关市

规划

公顷

6亿

2

“龙文化”文化产业园

江苏省

昆山市

规划

3

中华龙文化博览园

宁夏省

泾源县

开园

平方米

7万

4

龙文化博览园

重庆市

铜梁县

2年

(拟规划)

13亿

5

神州龙园

山东滕州市

规划

6

海南龙文化主题公园

海南省

定安县

规划

1万亩

38亿元

7

天水龙园

甘肃省

天水市

翻修开园

13亩

8

中国龙文化碑林

河南濮阳市

规划

9

汉口江汉公园

(龙主题)

湖北汉口

开园

1.2亿元

10

常州中华龙城休闲区

江苏常州

规划

11

龙源公园

甘肃省

兰州市

开园

20亩

12

龙洲公园

浙江省

龙游县

开园

0

万元

13

中华龙园

江苏连云港东海县

年规划,已开园

1.5亿

年可接待30万人次

14

深圳龙园

开园

22.5万

平方米

15

中华吉祥龙文化园

广东省

佛山市

已开园

平方米

(二)全国龙文化园项目竞争力分析

1、主要竞争对象

表3-3:全国主要龙文化主题园区建设情况统计表

序号

详细名称

建设内容

功能

占地

面积

同质性

竞争力

1

中华龙文化主题公园

博物馆、广场、民族风情园、湿地公园

主题

公园

★★★

★★★

2

“龙文化”文化产业园

创意产业园

★★

3

中华龙文化博览园

博物馆、长廊、龙坛

展馆

4.05亩

★★

★★

4

龙文化博览园

恐龙园、碑林、书画、雕塑、会馆

博览园

★★

5

神州龙园

摩崖石刻、书法题刻、潭、亭台

景区

★★

★★

6

海南龙文化主题公园

水上乐园、婚礼花园、剧场、游艺馆、龙王庙、酒店、高尔夫球场、别墅、休养所

主题

公园

1万亩

★★

★★★

7

天水龙园

大殿、盘龙柱

城市

公园

13亩

★★

8

中国龙文化碑林

碑林、展馆、艺术馆、博物馆

展园

9

汉口江汉公园

(龙主题)

龙王庙、文化展示

城市

公园

10

常州中华龙城休闲区

恐龙园、主题公园、温泉、水上娱乐项目

主题

公园

★★

11

龙源公园

雕塑、长廊、诗词字画展示

城市

公园

20亩

12

龙洲公园

文化教育、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公园

城市

公园

★★

13

中华龙园

雕像、碑林、博物馆

主题

公园

★★

★★

14

深圳龙园

龙雕、奇石展馆

园林式公园

★★

★★

15

中华吉祥龙文化园

龙文化题材展馆

展馆

2.4亩

表3-4:项目主要竞争对象分析表

项目名称

竞争要素

地缘临近

规划开发时间临近

内容同质

中华龙文化主题公园(嘉峪关)

“龙文化”文化产业园(昆山)

中华龙文化博览园(泾源)

龙文化博览园(铜梁)

神州龙园(滕州)

海南龙文化主题公园(定安)

天水龙园(天水)

目前,正在规划论证中或投资开发建设中、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丰富、规模宏大、与本项目产生同质化竞争的项目有:

?  甘肃嘉峪关——中华龙文化主题公园:拟保护和利用其境内的讨赖河畔龙王滩遗址,打造龙文化景区,使之成为国家重要文化旅游景区。

?  宁夏泾源——中华龙文化博览园:是老龙潭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建筑内容分为龙门、祭龙坛、龙文化展馆、“天地人和”龙文化景观长廊等

?  江苏昆山——“龙文化”文化产业园:以中国舞龙公开赛为契机,建设“龙文化”博物馆,打造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  重庆铜梁——龙文化博览园:依托扎龙技术和舞龙表演,集中华龙文化研究开发、成果展示和龙灯工艺制作、龙舞表演、龙文化体验、龙文化制品营销于一体的大型特色文化展示园区。

?  海南定安——海南龙文化主题公园:打造婚庆文化、祈福文化,建设水上乐园、产权酒店、高尔夫球场和别墅、临山特级休养所等配套设施。

2、竞争优势

(1)“龙之源”具有唯一性、独特性,资源禀赋全国罕见,较其他项目文化底蕴更为深厚,社会价值及综合效益更为显著。

(2)项目位于省会城市,交通、服务设施、经济环境等基础条件较好,具有良好的稳定型客源市场,滨河新区全域5A建设需要类似文化项目的活化与提升。

(3)滨河新区全域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可进行大捆绑式的一体化运营,集聚与联动效应明显。

(4)新理念引导、多部门协作,推动项目准确定位与落地实施。

(5)“天上能飞、地上能跑、水中能游”等高科技声光电动态表演,更具参与性、趣味性、惊险性,相对全国其他龙园项目多为静态的展现方式更具优势,更能吸引游客。

(6)可依托龙文化机构(院、所、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在全国龙文化主题园区发起龙源追溯、文化探寻、神龙祈福等系列主题活动,掀起龙文化主题旅游热潮,提高本项目知名度的同时,增强各项目间龙文化交流与互动,达到服务游客、文化传播、带动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一、项目选址

1、建设位置

项目拟选址于银川市滨河新区长城小龙头以东、旅游大道(S)以西区域,占地面积约亩。

2、选址缘由

(1)选址于银川的缘由

银川为宁夏的首府,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正处于“两区建设”时期,经济发展迅猛,投资建设力度大,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意识强。与旅游业相关联的行业配套设施全面,交通状况优良且可进入性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服务意识强,形成了鲜明的旅游特色及形象,客源明显多于其他市县,项目发展具备优势。

宁夏“七龙”文化元素汇聚,固原(六盘伏羲“龙之源”)、中卫(大麦地“神龙岩画”)各一处,其余“五龙”(贺兰山“百龙岩画”、世界遗迹“长城龙”、富庶宁夏“黄河龙”、千龙汇编“龙杰作”、民俗演化“冰上龙”)基本位于银川市及周边,银川市龙元素较其他市区更为丰富。银川建设成为向西开放的窗口,有利于宣传和发扬中国龙文化。

(2)选址于滨河新区的缘由

按照银川市发展规划及滨河新区发展总体战略部署,银川市力争用5至10年,把滨河新区建成宁夏“内陆开放经济先行区”、西北地区特色制造业基地及创新承接国内外产业、资本转移示范区。由此引领、带动银川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西部具有强大集聚和辐射带动力的区域中心城市,其发展潜力巨大。

银川市“”工作目标将大力发展黄河金岸旅游带发展,可承载项目发展。滨河新区开展“生态城、文化城、旅游城、产业城”建设,全域5A景区发展建设支撑性强,整体带动、全局推进。新建游客服务中心、骑行绿道、旅游专线及即将建设完善的酒店、世界品牌直销购物中心、酒吧餐饮街等旅游服务及设施配套全。区域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回乡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历史文化、军事文化、机车文化、治沙文化等,文化底蕴深厚,项目可与周边众多旅游区及资源形成良性互动和客源互补。

(3)选址于宁河台小龙头东侧的缘由

山海关“老龙头”为长城之首,宁河台“小龙头”为长城之尾,小龙头直入黄河,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且龙与水密切相关,黄河水源近在咫尺,利于促成龙文化要素,增添神韵及灵性,并且“黄河龙”与“长城龙”双龙交汇,宁河台小龙头处直接展现两龙元素,明长城遗址为项目增加了强烈的文化气息和历史底蕴,历史地位突出。

项目位于滨河新区黄河横城——黄沙古渡的核心线路上,骑行绿道与旅游大道(S)可有效聚集和引导游客。此外,水洞沟尽在咫尺,历史遗迹的远古文明更添文化色彩。

二、建设条件

1、基础环境

(1)地形地貌

项目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区域的黄河东岸边,由第四系风积沙组成,地势相对平缓,处于黄河灌区,整个地势东高西低向黄河倾斜,地貌为向黄河冲积平原过渡的鄂尔多斯台地。地带性植被为灌区农田作物及经果林,地带性土壤为淡灰钙土,主要土壤类型以淡灰钙土和风沙土为主,含沙量大,有机质含量0.5-0.8%,质地疏松,土体干燥,透气性好。

(2)气候特征

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特点:具有四季分明,冬寒漫长,夏热短暂,春暖过快,秋凉较早,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辐射强烈,雨雪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风大沙多等。年均降水量为.9mm,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份,占年降水总量的70%,年际变化较大;年均蒸发量为.2mm,年均气温为8.1℃,≥10℃有效积温为.5℃,无霜期天;为多风地区,全年大风日数为60天,多集中在冬春两季。冬季漫长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干燥,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冰雹、霜冻、风沙等。

(3)水文特征

项目地临近黄河东岸,黄河流经银川80多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m3,项目地现状为农田,引用黄河水灌溉。项目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包括:黄河渗漏补给、灌溉入渗补给、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侧向径流补给及洪水散失补给。其中,黄河渗漏补给是地下水最主要的补给源,其补给量约占地下水总补给量的85%。

2、交通条件

(1)外部交通条件

银川市是中国西部南北交通要道和东西交通门户。目前已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为主的立体交通网络。京藏高速、银青高速、福银高速、定武高速在区内汇聚贯通;、、、四条国道和四条省道从境内穿越,连接内蒙古、甘肃、陕西等省;包兰铁路、太中银铁路、宝中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河东4D级机场已开通北京、广州、上海、乌鲁木齐等40多条航线,开通直飞
  1、根据宁夏两区建设、滨河新区全域5A发展和本项目规划,科学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保持整个园区的文化协调性,成为滨河新区的旅游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建设一个体现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象美观、科技领先的“龙文化园”,承担我国向西开放文化交流的意义,肩负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和责任。
   

3、将项目打造成为世界龙文化交流、全球华人寻根祭祖、文物保护和文化发扬的推行者。龙作为全球华人的文化标志、感情纽带和信仰寄托,通过崇拜黄河龙、寻根问祖,吸引全球华人参与宁夏的经济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功能定位

文化展示、文化交流、主题体验、餐饮娱乐、滨河观光、创意休闲、民俗风情体验、户外骑行、寻根祭祖、学习教育等。

四、项目特色

1、地标建筑耀

高起点规划,强化夜景亮化效果,以特色鲜明的造型及色彩,将中华巨龙园打造成为旅游大道(S)沿线上的标志性建筑,将祭龙广场及龙坛打造成为黄河金岸的地标性建筑,成为银川黄河大桥、滨河黄河大桥之间耀眼的明珠。

2、产业延伸广

引入多产业联动发展,将枸杞种植及深加工、煤炭加工及产品生产、优质葡萄酒酿制等产业结合,创意开发旅游商品。打破旅游业“半年闲”的弊端,增加园区利用率和产业互动性,项目内各区域、各展馆厅室,还可独立举办艺术节、论坛、博览会、交易会、影视交流等经济旅游文化产业活动。

3、综合业态优

本项目地处滨河新区的核心区域,区位条件优越,项目策划的重点在于复合发展的文化旅游主题园,为以文化博览为核心,以文化传播、产业链打造为驱动力,集文化展示、祭祖民俗、休闲娱乐、生态景观、美食商贸于一体的综合项目。

4、消费层次高

重视中高端旅游消费需要,坚持品牌化、品质化的发展策略,提升项目品质,设施高档、定位于中高端旅游服务和国际化。

5、科技含量强

利用图文动画展示技术、语音自助导游系统、5D实景体验、球幕立体声影视播放、智慧旅游服务系统、扫码成像等现代高科技内容,观赏性、体验性强,达到动态展示效果,还原历史、展现龙姿、活化视觉。

6、文化资料丰

园区内各项文化艺术品、文物展品、上万幅龙文图案、千万字资料依据、从未公开的龙文化挖掘纪实资料等,都经过十余年构思论证,力保绝无仅有、质量上乘、寓意十足、做工精致、吸引力强、文化价值高。

7、能源利用新

基础设施不仅齐全,而且安全、高效、便捷。大力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项目区内各设施达到高效、环保、节能。

8、无形资产大

本项目已获四项自主知识产权,初步评估知识产权在有效期内价值为55亿元人民币,这对扩大项目含金量、壮大运作公司实力、吸引外商和长远发展十分有利。

建设内容

(一)空间布局

项目依托长城小龙头建设,结合地形地貌及发展条件,形成“一带串五区”的空间布局:

一带:中华巨龙文化展示带

五区:龙行天下——综合服务区

卧虎藏龙——文化展示区

游龙戏凤——创意娱乐区

龙腾盛世——文化休闲区

飞龙在天——民俗体验区

(二)项目设置

龙行天下——综合服务区

以中华巨龙馆的龙头建筑作为园区主入口,并形成入口标志性景观。配备生态停车场、服务接待区、生态广场等功能设施,构建园区的综合接待与管理服务功能体系。

卧虎藏龙——文化展示区

建设一座中华巨龙园(由多个单体分场馆、展厅、长廊、园林绿化带一字排开串联而成),总长米,内径十米,是世界最长、最大、最为奇特壮观的中华巨龙建筑。

中华巨龙园由龙源园、龙首园、观龙园、民族园、龙品馆、文化主题餐厅组成,囊括龙文化展示性内容、旅游购物、餐饮休闲等内容。巨龙馆的独特建筑造型、各个场馆的组合应用以及丰富的龙文化精髓展示,使得卧虎藏龙区成为全国龙文化荟萃的焦点,成为弘扬龙文化、龙精神的核心地带。

1、龙首园

龙首高度20米,可登高远眺,环望四周。龙口喷水高度达30米以上,形成综合服务区的生态广场喷泉。龙眼发光,激光束射程数千米,成为夜景灯光的投射地。龙体依地势确立龙之形态,骨架以钢筋、塑钢、铝合金材料为主,鳞片黄金色装饰。

2、龙源园

东北区系的查海文化石块堆砌龙——赵宝沟文化陶文龙——红山文化玉雕龙;西北、中原区系的仰韶文化陶文龙——蚌砌龙——马家窑文化陶文龙——龙山文化陶纹龙——二里头文化松石龙;山东区系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陶纹龙;东南区系河姆渡文化牙雕龙——良渚文化玉雕龙;西南区系大溪文化河石摆砌龙等。

3、观龙园

通过组织和个人参加各种国际龙文化学术活动,了解、结识和联系到的国内外龙文化专家和爱好者,征集龙形象展品数万件,其中包括出土文物,历史流传实物如龙冠龙袍、龙床龙椅及各类石雕、砖雕、根雕、刺绣、雕塑、铸造、剪贴,书画作品和各种工艺品,分为多批次进行展示,增强对游客的持续性吸引。

4、民族园

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成员中,以龙为图腾、为节日等直接崇龙、敬龙的民族就有43个,其他13个民族也不同程度地对龙持理解、支持、尊重、认同态度,并使用龙标志,开展龙文化活动。创建56个民族馆,展示各民族与龙的渊源关系及发展史、重大事件、重大成就、重大贡献和历史人物,体现龙的传人是一家、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及光辉前景。民族馆可每年举办一次民族文化节,展演民俗文化,增加游客的参与性。

商品5、馆

以龙为基本造型,可开发出不同材质、不同品种、不同档次、不同价位的工艺品数十上百种并销售,如:宁夏回族剪纸及刺绣龙、龙胆果汁(枸杞、酸枣等制作)、醉龙酒(贺兰山优质葡萄酿制)、龙雕太西煤等。并有龙之书法作品、绘画作品等现场绘制售卖。与龙相关之影视作品、书籍亦可改良包装后销售。 

游龙戏凤——创意娱乐区

1、猛龙过江

顺应游客、特别是年轻人寻求刺激、张扬个性的特点,增加参与、调动主观能动性的项目,开辟跋山涉水、刀山火海、绳索摆吊、迷途暗道、寻宝探宝等游乐项目。

以国际大型游乐设施技术创新为导向,建设百米环型龙车滑行轨道,设若干双排座供游客乘坐,龙车两侧安装挡板并彩绘鳞片,龙头龙身分段连接。游客可乘龙车在至高点观赏河岸全景、俯瞰银川城区,并极速下滑俯冲黄河后极速转弯,增加娱乐欢快气氛。

2、龙凤奇缘

打造爱情角、爱情树、许愿谷、纪念石、拍照点、吉祥物件等创意娱乐点,如:现场制作和售卖以爱情为主题的手工玫瑰香皂、毛毡情侣玩偶、手工牛皮钱包、微缩泥塑及彩陶人像、巧克力工坊等,游客既可以现场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又丰富了主题内涵。

3、虎胆龙威童趣园

丰富儿童休闲体验项目,如:龙潭——钓龙虾、浑水捞泥鳅;龙珠——玻璃弹球对抗赛;驯龙高手——龙型坐骑虚拟漫游(计算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儿童骑在虚拟飞龙身上,飞龙设有部件传感器,计算机可以随时通过传感器检测出骑乘和驾驭方式,从而控制虚拟飞龙做出相应的动作,并传感至大屏幕与银川实景或虚拟场景串联);蟠龙谷——儿童室外拓展项目等。

龙腾盛世——文化休闲区

1、祭龙广场

当今旅游,已不满足观景看景,而要求精神寄托,祈福平安,建龙坛顺应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心理愿望,要打造成为世界最大的拜龙拜祖的圣地。龙坛庄重大气,神龙翘首、一飞冲天,可容万人祭祀,每年的公祭日可供全球华人恭拜“天下第一龙”,产生较大的影响力。龙坛中心的神龙柱雕刻精致,成为黄河金岸的标志性景观。

2、龙舟乐园

建立舞龙赛区和龙舟赛体验水域,培养专业队伍,结合节庆和重大活动安排赛事,也可长期为游客表演,观众亦可参与其中。并可做为户外训练基地,为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活动团体等提供拓展项目。

3、艺术剧场

以黄河金岸为为背景,以宁夏七龙文化元素为依托,体现黄河纤夫、岩画挖掘、古代长城建造及防御、龙腾虎跃等历史情节。

4、龙台

在黄河岸边选址,修建一处观景平台。平台可眺望长河落日,并可欣赏黄河对岸不同时节的稻田。

飞龙在天——民俗体验区

龙街

以民俗文化衬托龙源之地,以多样的节庆活动、民俗习惯、餐饮美食等,形成具有特色体验和文化吸纳的全国仅有的龙文化及民俗街区,借互动、自助等形式增加游客印象丰富感官体验。通过民族服饰、民族用具用品、龙型饰物展品等渲染环境氛围;以成语接龙、龙门阵、龙门镖局、画龙颜等作为游客参与性活动;以二月二龙抬头——炸油糕、爆米花,五月五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七月七鹊桥会——龙凤呈祥眷侣游园会,作为民俗体验活动;休闲街区内穿插移动售卖点,开发特色美食,以醉龙酒庄(主推岩画宝库——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老茶坊(龙井茶、乌龙茶、龙凤茶等)、水果及甜品店(龙牙蕉、龙眼等)、小吃店(麻辣小龙虾、生煎大龙虾、干拌龙须面等)及其他店面进行售卖,丰富游客在美食方面的体验,增加赢利点。

2、千龙艺术廊

艺术廊与游园休憩点嫁接,满足游客艺术欣赏和休憩需求。遴选国内外名家龙字书法—0个,雕刻于字碑长廊,黑底白字,庄重典雅,大气酣畅,展示中国汉字传神豪放之艺术美。设有石制习字台,可供游客在习字台上以毛笔蘸水练习模仿名家字迹。精选中华龙图0幅左右,按时代先后排列,插以神话传说,根据时代特征,既有速描之简约,又有水墨泼彩之浓重,彰显中华龙文化年发展史,欣赏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艺术创造力。...

第六章生态保护及环境影响评价

一、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保护实现高起点、高规格的规划设计,对项目开发实行规范化的生态管理,坚持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项目开发的前提条件和生命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二、环境质量控制标准

1、大气环境质量控制标准

区域内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中的一级标

准。

2、地面水环境质量控制标准

区域内中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量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规定的II类标准。其它区域水质量执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I—)中的Ⅲ类标准,满足人体接触的景观娱乐水域。

3、污染物排放标准

废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的二级标准;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97—)的二级标准。

4、声环境质量控制标准

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的相关标准。

三、生态环境保护控制

生态旅游是实现本项目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在项目开发建设之前,将聘请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专家编制《银川滨河新区“龙文化园”旅游景区项目生态环保建设大纲》,并根据《生态建设大纲》制定缜密的生态保护计划和措施,将大纲、计划和措施落实到每个子项目的开发建设中。

项目地临近黄河,区域生态环境稍显脆弱,需在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中运用“四个保障”措施,即:建立专门的生态保护部门和人员;保证环保设施资金落实到位;对游客和员工进行全方位的生态教育;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考核本项目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在经营中把动植物资源、水资源、空气资源等生态资源作为特有的旅游资源来管理,把生态效益作为所有效益中的重中之重。
   

1、大气环境保护

在整个地区实现清洁能源使用,普及天然气使用,不得使用煤、碳、薪柴等作为燃料。推广太阳能、风能的使用,积极推动电瓶车等环保车辆的旅游服务功能。保持道路清洁,增强项目绿化建设,利用植物净化空气,减少扬尘。

2、水环境保护

将水环境治理、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与现代化、生态型旅游观光度假相匹配的水环境。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各自形成独立系统,用封闭式的污水管理系统,与黄河之间形成绝对分隔。做好黄河周边水土保持和植被环境保护,防止人为对水体污染。

3、噪声控制

重视主干道、次干道产生的噪声影响,重视与周边功能地块的防护隔离。推广并鼓励使用低噪声路面、加强交通噪声管理。减少突发性噪声,对进入区内的车辆采取禁止鸣笛限制。加强施工建设管理,避免施工噪声干扰。

4、固体废弃物处理

建成完善的环境卫生收集、运输、中转、处置体系;配置先进的环境卫生设施和技术装备;运用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实施保洁系统的全面管理和固体废弃物的全过程管理。实现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收运处置市场化。

5、绿地景观的保护


  严格执行绿地系统规划,防护林、景观带和其它绿地不得随意改为它用。保护好现有绿地和珍奇花木,在树种选择上应以本地乡土树种为主调,适当配植其它植物做到四季有景。

6、建筑景观


  建筑突出龙文化特色,强调龙文化主题内涵。减少并逐步禁止饰面瓷砖等低档材料的使用。

7、道路景观


  整体设计可从景观的角度对项目内道路的构成进行调整。主要是在道路面积适度的条件下,增加道路中绿化的构成和丰富绿化形式。

四、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建设用料均统一包装运输,对施工作业车辆、机械采取分时段管控;项目建成后,运营期间产生的废水、废气均处理后达到标准排放,对周边环境不会产生明显污染;噪音对项目区周围环境的影响可控制在标准以内;建设期间及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均统一包装并及时运输,不产生空间污染。项目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简缩版银川ldquo龙文化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