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工作安排,近期各县区、园区分别确定了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其中4个区共79件、3个县共60件、3个园区共47件。现对淮安市第二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区级层面)予以公布。
淮安市第二批
“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
(区级层面)
清江浦区
(共19件)
1.“道路通达”工程。改造提升纱厂河路、武黄路、丰登路、城先路、中干渠路、顺河路—和古路、顺河路西延线、启秀路、长阳路打通工程等10条道路,确保年底前基本通车,更好方便群众出行。
2.老旧小区形象提升工程。围绕“整治完成一个、出新出亮一处、群众点赞一个、长效管理一个”的“四个一”要求,年底完成30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全面提升居民幸福感指数。
3.人民南路周边街区微更新工程。对人民南路(北门桥至环城西路段,约米)、西大街(约米)两侧实施微更新微改造,塑造老城保护示范样板,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4.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南部新城金品商务大厦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供展示中心、创传中心、五彩志愿服务中心、学习强国线下体验馆、城市书房等,为广大群众提供学习交流、志愿服务、文明实践和理论创传新平台。
5.“文化惠民”艺术中心项目。在淮海南路88号兴业国际广场1号楼2楼北侧编号-号商铺,打造集文化培训、休闲阅读、公益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清江浦文化艺术中心,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教育服务。
6.乡村“百姓安居”工程。实施农房改善项目7个,改善群众住房条件户以上。
7.“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对唐庄村、越闸村、大黄村、三闸村、顺河路和王元村的建筑进行提升改造,修建污水管网,对道路白改黑,对村景观与绿化整体提升,让农民享受美好幸福生活。
8.御码头美食街改造提升工程。按照运河文化、美食文化、自然风光交汇融合的总体构思,围绕“一个院子、一个中心、一条街、一个民生项目、三条游线”进行全面提升改造。新建8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打通内部道路,开展多种艺术形式实景演出,努力提升群众旅游体验。
9.校园“舌尖上的安全”守护行动。通过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健全校园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全面落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防严管严控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遏制群体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断提升校园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让学生开心,让家长安心,让社会放心。
10.义务教育惠民提升工程。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加大学校整合融合,提升整体办学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加快清浦开明中学新校区、南部新城学校等新改扩建工程建设进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兴办人民满意教育。
11.“儿童关爱之家”提升项目。依托城乡学校现有的儿童关爱之家阵地,购置一批乐高、机器人等相关图书、活动器材。同时与社会组织开展合作,重点面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开展相关免费培训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12.新时代“社区影院”建设项目。新建17家基层公益放映厅(社区影院),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质量。
13.“梦想改造+”关爱项目。建立健全“事实孤儿”关爱帮扶体系,为30户家庭改造学习生活环境,帮助困境青少年健康成长。
14.城乡居民基本养老“提标”工程。在年基础上,今年继续提高该区基础养老金标准,确保高于省定标准及我市部分县区标准(不含开发区、工业园区),保障老年群体生活质量。
15.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工程。新建公共停车泊位(含立体停车位)不少于个,增加接入12个公共停车场数据信息,新增建设不少于个共享单车智能定点停放点(单车驿站),解决群众出行难、停车难问题。
16.打造“”清江浦客服品牌。出台《热线管理办法》和《热线工作提升方案》,建立全程办理、首接负责、专报通报、督查督办等制度,确保群众反映的诉求第一时间有人受理,并按照时限要求办结。
17.“红色物业”提升工程。突出党建引领物业,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实施荷花池、水韵天成银杏苑、水沐清华等10个小区红色物业管理提升工程,加快构建多方参与共建的新格局,切实增强广大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18.群众“家门口”专项监督项目。开展小区物业服务领域突出问题专项监督,选择问题突出小区,综合运用预警协同、走访督查、当面约谈等方式,推动相关部门履职尽责,回应群众关切,将监督触角延伸至群众“家门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19.基层“党群服务中心”提升工程。完善丰富10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打造“十五分钟生活圈”,推行代办制、窗口负责制等,让群众诉求一次性办理,努力打造集宣传教育、文化娱乐、技能培训和社会公益为一体的党群服务之家。
淮安区
(共20件)
1.用心用情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在网上开辟“民生云喇叭困难帮帮手”专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时通过领导信箱、政府网站、热线等各类渠道在线“察民情访民意”,以达到“网上听民声、网下解民忧”的实际成效,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2.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河下古镇历史街区尚庐书院主体建设工程并启动布展。
3.积极参加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利用校企联盟加强该区企业的产学研对接,开展科创综合体创建工作、引导企业申请淮科贷贴息贴保,完善健全科技创新奖补机制。
4.打造精品文旅项目。完成里运河慢行系统生态景观工程建设,打造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段。根据淮安市年度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建设任务要求,开展环境整治、生态修复、文旅建设等工作,聚力打造京杭运河淮安区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成南宋水工遗址地下博物馆,确保尚庐书院完成布展并对外开放。
5.全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加快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加强18条建成区黑臭水体长效管护,巩固整治成效,保障居民生活水环境;集中精力打好扬尘治理攻坚战,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6.全面推进落实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上报。全覆盖推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工作,采取上门辅导、专题培训等方式指导帮助企业落实主体责任。4月底,规上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上报率达到%,8月底完成规下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上报全覆盖。
7.优化提升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特优高效种植、特种健康养殖、特色生态休闲三大特色产业,实施10个0.3-1亿元、8个亿元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建设高标准农田7.5万亩以上;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示范合作社各17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
8.聚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6个,今年全区累计建成美丽宜居村庄个,新增省级绿美村庄15个,创建省卫生村58个;长效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确保困难群众住房安全保障。
9.加速实施交通重点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14公里、桥梁10座,实现村镇公交全覆盖。
10.改善民生服务。棚户区改造新开工套,改造老旧小区9个,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物业管理服务。完成樱桃园路、卫生大厦、经济开发区东部等城市易涝重点片区整治,提升城市防汛排涝能力。恩来社区等居民生活环境改善。中山门菜场短期整治提升和规划新建现代化农贸市场,解决皇冠国际小区停车难问题。全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为区属困难企业职工补缴养老保险费工作,努力实现应保尽保。
1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按省优质园标准新改扩建1所幼儿园,建成楚州中学新校区,完成仇桥中学餐厅改造和博里中学改扩建工程。新安小学等教学设施更新。完成新安旅行团纪念馆展陈设备提升,71个班级多媒体一体机更新,阶梯教室升级改造。
12.强化就业创业服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0人次以上。打造11家优质市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组织两期百名退役军人“强兵兴业”培训班,助推退役军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组织退役军人参加学历提升教育以及参加技能培训。组建退役军人联盟,为退役军人创业搭建平台。
13.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再提速“”行动,项目审批时限在省定个工作日基础上再压缩一半以上(房屋建筑及线性工程类项目50个工作日、带方案出让用地的社会投资项目40个工作日、小型社会投资项目30个工作日);实施投资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模式,全区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均实现“拿地即开工”。
14.深化“淮上关爱一件事”改革。梳理退休、医疗、救助、就业等领域的服务事项、做好收养一件事、人才军属落户一件事等3项“自然人一件事”改革探索任务,其他一件事按照市级统一要求,做好应用推广工作。
15.推进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深化拓展”年活动。深化“一键支付”、闭环管理工作机制;拓展“免申直补”业务范围、政策渠道;强化宣传服务推广,优化审批服务流程,细化奖补服务指南,推动财政奖补集成服务升级。
16.打造“”总客服。整合全部非紧急类热线,如机构编制违纪违规、烟草专卖举报等,推进紧急类热线对接,打通市区镇三级数据通道,完善疑难诉求督办机制。
17.全面优化项目和企业服务。打造淮安区“海棠代办”志愿服务品牌,推动项目审批模式创新,强化代办队伍建设,编印淮安区重特大项目代办服务指南,为企业定制个性化项目手续办理流程图,提供“保姆式”全流程、不间断跟踪服务。
18.加快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推进镇村(社区)社会治理阵地建设;深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优化镇级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岗位职责;做好部分网格员当选村(社区)“两委”成员的替补培训工作;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城乡社区服务体系。
19.加快推进5个“问题楼盘”处置化解,切实解决延期交付、不动产权证办理等问题。
20.全面推进经济网格化服务管理。健全经济网格化组织体系建设,加强网格人员管理,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覆盖率。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和数据运用,配备“金融管家”和“法律顾问”,保证经济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见行见效。
淮阴区
(共20件)
1.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开工建设东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开展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铺设污水管网8公里、改造老旧小区雨污分流管道10公里、排查检测市政排水管网公里;建设高家堰镇西外环沟生态护岸米,拆建涵洞2座。
2.巩固精细管理成果。规范健全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8个,提升改造垃圾中转站2个。
3.全面提升园区能级。瞄准国家级高新区百强目标,持续放大江淮科技园、总部经济园等创新孵化效应,建立“高企储备库”,推进中业慧谷软件园申报国家级孵化器,致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4.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围绕东城区功能结构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致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6个新型产业园立足为高新区提供产业配套,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加快招引一批工业项目,合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5.推动农民口袋充实。培植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示范合作社各1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轮训基层农技人员80人次,培训职业农民3人次。
6.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实施淮涟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新建高标准农田7.6万亩;全年实现秸秆机械化还田补助面积50万亩以上,其中犁耕深翻面积1.5万亩;创建3个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3个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技术集成示范片。
7.改善城乡居住条件。加快棚户区改造,新开工建设改善型住房套;提标改造老旧小区18个;实施农房改善项目,改善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
8.优化公共出行环境。优化公交线路5条;设置、更换主城区交通隔离护栏0米,增设交通标志10套,更新、新增交通标线5万平方米。
9.完善农村交通设施。深入推进农村道路通达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11公里、桥梁2座。
10.实施便民设施建设。维修提升10个住宅小区人防工程3万平方米,提高地下人防使用效率,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提升改造4座城市公厕。
11.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新增1个普惠托育机构、50个普惠托位;新开工建设幼儿园3所;建成二附小承德路校区;建成黄河东路九年制学校小学部;建成东城高级中学。
12.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开工建设1个标准化院前急救站;建成1个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整治提升食品小作坊,培育“名特优”小作坊13家。
13.加大文体惠民力度。开展10场大型文明实践服务活动(传统文化活动);开展84场(次)送戏下乡进社区活动,开展公益活动2场次;新建体育公园2个、绿地游园2个、健身步道15公里。
14.加强特殊群体关爱。为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优化升级26个残疾人服务机构,持续为名低收入残疾人提供多样化服务。
15.提升居民保障水平。增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将年满60周岁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居民基础养老金由原元/月·人提高到元/月·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医保目录内门诊用药费用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实际补偿比达50%。
16.优化创业就业服务。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企业职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各类群体提供4人次以上职业技能培训。
17.扩大特殊群体就业。组织实施退役军人教育培训人次、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人次、农产品经纪人和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人次。
18.增强政务服务能力。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企业开办自助取件服务区,为服务对象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解决服务对象“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问题;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建立统一的叫号系统,提供办件进度提醒,节约群众办事时间。
19.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启动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建设,完成前端采集、智慧支撑、实战应用、安全保障等四大体系十四项具体建设任务;建成新渡、马头消防站。
20.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大力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现基层民主协商、红白理事会、村务公开常态长效,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洪泽区
(共20件)
1.培育先进制造业体系。助推精密机械、高端纺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做大做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组建专职招商队伍,主攻市场前景好、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的重特大项目;出台产业人才引进培养奖励政策,发挥芳草谷才智创客中心功能,打造人才公共服务和创新创业孵化中心。
2.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完成60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入库;充分落实科技创新奖励政策,出台“科技惠民四进四送”活动方案,健全科技助企“1+3”工作机制。
3.实施旅游富民战略。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将方特、古堰等重点景区与白马湖“南葵北菊”联动拓展,深化“旅游+”“+旅游”产业融合,促进旅游业全面提档升级,创新开展洪泽湖文旅博览会、蒋坝螺蛳节、西顺河牡丹节等节庆活动,持续叫响“欢乐蟹都、水韵洪泽”特色品牌。
4.改善生态环境。严格施工和道路扬尘监管,加快推进镇街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加快推进城乡12个区域污水管网建设,健全黑臭水体整治长效机制;落实“河(湖)长制”“断面长制”,确保国省考断面稳定达标;强化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污染源管控,切实改善土壤质量。
5.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推进城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预防机制建设,对城市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评估,完善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隐患治理工作机制,对生产经营单位和场所进行隐患排查监督检查,严格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
6.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高端稻米、特种水产养殖、特优康养食材种植和特色生态休闲等“一高三特”优势主导产业,力争产业规模达到20亿元级;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建设高标准农田4.1万亩以上;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示范合作社各1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
7.大力改善乡村环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增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5个,新增美丽宜居乡村7个,建成率超70%,实施农房改善项目5个,改善农户户以上。
8.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实施农路提档升级工程,全年计划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3.1公里、桥梁7座,项目总投资约.4万元。
9.持续改善城市环境。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棚户区改造新开工0套,改造老旧小区5个,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物业管理服务。
10.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新建1所省级标准优质幼儿园,提升2所义务教育学校教室照明条件,新建体育公园2个、健身步道12公里。
11.振兴基层卫生健康事业。新建1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医院新院区标准化院前急救站。
12.提升就业创业服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人次以上,组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点。
13.创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再提速“”行动,推进工改事项“一网通办”;推动工改集成区再升级,将部分零散在外事项全部纳入工改集成区办理;制定落实审前会商制度,形成“一项一案”。
14.推动“一件事”改革提档升级。探索推动“一件事”改革事项向线上办理延伸,推行“申请材料统一提交、申请信息归集共享、不同事项联动办理、办理结果实时反馈”模式。推进政务服务中心专区建设,加快“一业一证”探索创新,重点推进新生儿出生、离休、二手房交易过户等高频民生“一件事”,并向镇(街道)、银行网点、医院等延伸。
15.深化财政奖补集成服务。完善财政奖补资金直达机制,拓展奖补事项范围,汇集各部门实施奖补政策及标准,制定完善办事指南,定期组织专项业务培训,推动一体化平台标准化、精准化、协同化运作。
16.打造政府热线服务品牌。紧盯“三率”目标,强化“诉接速办”、协调联动,加强派工单的推进力度,大数据分析群众诉情舆情,研判热点难点,建立健全重大诉请舆情应急处置机制,完善“挂账销账”机制,实行“挂账入库、销账出库”。
17.推进经济网格化服务管理。探索建立“链长制”,实行“一链一长”“一链一策”“一链一考”,整合链内各项目帮办资源,串联经济网格化服务管理,量身定制培育政策,分类设定发展目标,定期开展督查考核、问题会办;服务好网格内市场主体,加强经济运行和企业经营数据动态监测,用大数据赋能营商环境。
18.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全面建成“五治融合”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三级指挥调度体系,创成10个以上市级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点,建成区级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深化“1+4”基层治理模式,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
19.全面处置“问题楼盘”。完成天水百合园、盛世华庭、富民四期等16个项目的不动产权证办理;解决尾水廊道二期西侧地块安置小区、水釜城公馆、大吉祥寺南侧安置房地块项目等3个项目施工许可手续办理;有序推动恒隆水城、名湖国际、教师公寓、新城嘉园等4个项目工程扫尾;持续推进洪新河地块、原质监局地块2个项目施工许可手续办理。
20.推进工业厂房“不动产权证”办理难问题。切实推进淮安市苏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天佑装配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枫津塑胶洪泽有限公司等工业厂房办证难历史遗留问题,开通绿色通道,优化办证流程,服务实体经济。
重磅!淮安市第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发布!
值班主任:卢化福
融媒体编辑:张晓剑
责编:何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