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胜景寻踪
台恩普
京师是一个汉语词汇,指首都,古语“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意为天子居住的地方,规模很大,人口众多,后世因以泛称国都,如冠以此名的有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我虽久居北京多年,但对这里历史名胜的渊源却知之不多。这些年,工作之余,休闲之时,我有意识地补游了一些地方,宫殿、园林、寺庙、会馆、胡同、故居,这些历史文化的实物,到今天许多地方已经成为文物古迹,庆幸得到了国家的保护与修复。匆草此文的目的绝不是一味地怀旧,也不是对昔时的眷恋,而是使大家了解北京的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更加热爱我们伟大首都的今天和未来。
千年古都
北京历史悠久,它作为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年前。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等等。这里,插上几句,何为燕京?这里不得不说到燕山。横亘于北京城北面的燕山山脉,它西起南口附近的官沟,东迄渤海之滨,蜿蜒曲折,层峦叠嶂,绵延数百里,是华北平原本部的天然屏藩。春秋战国时,这里建有燕国的都城,故称燕京。
北京是我国历史上最近六个朝代建都之地,即辽、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但是辽朝只把北京作为陪都,并没有真正在这里建都,真正这这里建都,不始于辽而始于金。《金史》有如下记载:“贞元年(公元年)三月,上至燕京……乙卯以迁都诏中外,改燕京为中都。”
在我的印象中,如今的北京古城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元朝的遗址建筑留下的影响只知道有西直门北面一段的元代古城墙。那么,金朝在北京的遗址建筑在那里?
年,金朝第四位皇帝完颜亮发布一道诏书《议迁都燕京诏》。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完颜亮力排众议,最终完成了迁都的盛举。真正了解北京城,除了中轴线,还离不开一处秘境。这就是位于北京西站北侧的莲花池公园。莲花池公园,追根溯源,从水的供应上来说它曾经是北京城的生命之源。经过数百年的变迁,当年金中都的重要遗迹,如今已经辉煌不再。只有残存的水系还在诉说着金王朝的故事,成为北京都城史的早期见证。
金朝迁都燕京,此乃北京正式建都之始。其城址之中心,在今宣武区广安门南。为了仿汴京的中轴线,中都也有南起丰宜门,经大安殿到拱辰门的中轴线。全长约4.5公里,中间贯穿整个皇城的各组宫殿,沿中轴线前行,穿过宏伟的应天门与大安门应天门,便可抵达金中都的皇宫正殿大安殿。大安殿以黄色琉璃瓦铺盖,号为金殿,是金朝帝王举行皇家典礼的所在,也是中轴线的辉煌顶点。时光流逝,朝代更替,昔日的帝王之都被慢慢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然而一些留存至今的金中都遗迹尽数写进了史书里。
金朝还兴建了不少园林宫苑,以供皇家玩赏,如太液池鱼藻池等。其中以今日北海公园中的琼华岛最为知名,这座如仙山一般、孤立于碧波之中的小岛,在金朝初建时,便拥有了这个美丽的名字。
大家知道,元代帝王死后,葬于漠北起辇谷,按蒙古族习俗,平地埋葬,不设陵丘及地面建筑,因此陵址难寻。明朝的皇陵是“十三陵”,清朝的皇陵建在河北省遵化的“东陵”和易县的“西陵”。而如令很少有人知道,占地面积约六十平方公里的大型金朝皇陵,就在北京西南房山区的云峰山下。这是北京地区年代最早的帝王陵,
虽然元代废弃了金中都,在燕京东北蓟城处另建大都城,但是都城的很多规划,仍然沿袭着金中都的设计。万物皆流,无物常驻。这座只存在了六十二年的金中都早已淹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尽管短暂,它却开启了北京作为大国都城的新纪元。
宫园寺庙
闲暇时、节假日,常经路过香山路到北京植物园、香山公园散步、游览。路上,一幅大标语显赫地挂出:“美化三山五园,建设宜居社区”。那么,这“三山五园”具体指的是哪里?
“三山”是指香山、万寿山和玉泉山;“五园”是指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以及圆明园,是在北京西郊一带的皇家行宫御园。在全盛时期,从海淀到香山一路二十余里,园林连绵不断: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绮春园、圣化寺花园等九十多处皇家离宫御园以及赐园。而这当中最著名的当属三山五园中的“五园”了。
畅春园,北京海淀区圆明园南,是在明代京城第一名园——“清华园”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其中的叠山理水是江南张然所做,是幼年皇子居住之所。畅春园主要以园林景观为主,建筑朴素,多是卷棚建筑景色清幽,明代的古树,清代的腊梅丁香,林间散养的麋鹿白鹤,自然古朴。经历了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后,仅存恩佑寺与恩慕寺两座山门。静宜园位于北京香山,山地园,静宜园依山而建,视野开阔,燕京八景中的西山晴雪就在静宜园中。在英法联军与八国联军中损毁,现为香山公园。静明园,始建于金代,为玉泉行宫,又名芙蓉殿,乾隆年间扩建形成静明园十六景,燕京八景中的玉泉趵突便是静明园的玉泉垂虹,除此以外,玉峰塔影、裂锦湖光、风篁清听也名声在外。静明园中玉泉湖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典型的一池三山结构。在英法联军与八国联军中损毁。清漪园,如今的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圆明园,与颐和园相邻,主要建筑六百多座,其中圆明园有著名的景观四十处,然而也成了政治的牺牲品,今辟为遗址公园,供人参观,不忘国耻。
不过,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说是“此释的明显矛盾是把‘三山’与其相应的三处园林,作为重复计算。人们知道,万寿山与清漪园(今颐和园),玉泉山与静明园,香山与静宜园,虽然皆为两名并用,且山、园所指也各有侧重,但实际内涵却是统一的,不可分的,把‘三山’与其园林重复计算,显然是不适当的。”
几次参观过恭王府花园,印象深刻。恭王府花园为位于恭王府后的一独具特色的花园,又名萃锦园,位于柳荫街甲14号,建于年,据考证是在明代旧园上重修的。全园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有古建筑31处。恭亲王为重建花园调集百名能工巧匠,增置山石林木,彩画斑斓,融江南园林艺术与北方建筑格局为一体,汇西洋建筑及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一园。建成后曾为京师百座王府之冠,是北京现存王府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堪称"什刹海的明珠"。其中园中的西洋门、御书"福"字碑、室内大戏楼并称恭王府"三绝"。某些红学家认为此园可能是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
恭王府花园年7月对外开放,大戏楼重修一新,按当年王府戏楼布置,不时还举办戏曲恭王府音乐演出。北京城内过去有上百座王府,如今保存比较完整的只有恭王府了。
北京的宗教寺庙遍布京城,现存著名的有,佛教的法源寺、雍和宫、潭柘寺、戒台寺、云居寺、八大处等。道教的白云观等。伊斯兰教的北京牛街礼拜寺等。天主教西什库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等。基督教的缸瓦市教堂、崇文门教堂等。
在佛教的信众和老北京人的心目中,还有“内八刹”和“外八刹”之说。“刹”是古代寺庙,主要是佛教寺庙的别称,如“古刹”、“宝刹”等。“内八刹”泛指柏林寺、嘉兴寺、广济寺、法源寺、龙泉寺、贤良寺、广化寺和拈花寺。这八个寺庙均在北京的老城区内。其中广济寺、广化寺、法源寺保存较好,寺庙香火旺盛,信众如云,每年有多次法事活动。柏林寺与拈花寺尚有遗物可寻,庙的形制及主要殿堂被保存下来,损坏不是十分严重。而其他几座庙已无遗物了。
“内八刹”保存比较完好的是广济寺,位于阜成门内大街东口,创建于金代,初名西刘村寺,后废。明朝天顺,成化年间重建,改名弘慈广济寺。后来经过多次大规模重建和修缮,使这一古刹仍旧保留着金碧辉煌。庄严华丽的面貌。今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址,北京居士林协会也设立寺内。有一年,我们还专程拜访了该协会原会长一诚大法师。
“外八刹”在老城区之外,指的是觉生寺、广通寺、万寿寺、善果寺、南观音寺、海慧寺、天宁寺和圆广寺。目前,仅觉生寺(俗称大钟寺)和万寿寺有遗址可寻,而且近年得到过修葺,如今这里成了博物馆。其他几座庙只是保留在地名和一些70岁以上老人的记忆中。
如今的大钟寺已改为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我曾参观过多次。到这里来的人多数并不是烧香拜佛,祈求神灵,而是参观这里的大钟。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具有古钟收藏、保管、陈列、研究、开发利用等多种功能的专题性博物馆。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朋友们的积极支持下,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于年10月建成并正式向公众开放,迄今为止,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已经有20多年的历程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致力于钟铃文物收藏与钟铃文化研究,广泛征集钟铃文物、文献和史料,组织古钟陈列和展览,宣传中国古钟文化。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诚挚欢迎朋友来馆体验钟铃文化魅力,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
胡同天地
胡同,是北京城的“血脉”;胡同文化,也是老北京人的一个情结,对于来北京旅游的人,老北京胡同藏着的更是北京的文化底蕴。有人说,没逛过北京的胡同,就不叫来过北京。那么,北京有多少胡同呢?
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所以具数目也不一样。就元朝来讲,从《析津志辑佚》中记载:“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胡同。”也就是说共有街巷胡同四百一十三条,其中二十九条直接称为胡同,而那三百八十四条火巷,其实也是广义上的胡同。明朝北京城胡同又有变化,据明朝人张爵在《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一书中记载,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胡同约一千一百七十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有四百五十九条。清朝北京的胡同比明朝又有所发展。据清朝朱一新在《京师坊巷志稿》一书中提到当时北京街巷胡同名字可以推出,清朝大约已有街巷胡同二千零七十七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有九百七十八条之多。到解放前的年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北京地名志》一书中所记,当时北京共有三千三百条胡同。解放后城市的胡同随着人的增加又在增加,据年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古今北京》一书说:“至今,北京城区的胡同约有四千五百五十多条。”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实用北京街巷指南》一书所记,四个城区有胡同三千六百六十五条。
对于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来说,那幽长弯曲的胡同藏着的是一代人的童年,捉迷藏,玩各种游戏,也是邻居大爷们围着下棋、大妈们摇着蒲扇聊天的地方。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胡同则隐没在高楼大厦中,但是高楼大厦埋没不了北京人对老胡同的情怀,几百年来,北京胡同的风土人情、礼俗好尚、珍闻逸事、人事变迁,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北京史。哪里的胡同最美、最具代表性?几位老北京朋友提出以下五个,我点头同意。
南锣鼓巷。南锣鼓巷是本北京最热闹下的地区,美国时代周刊挑选的亚洲最好玩的25处地方,就有南锣鼓巷,这条米的古巷,却藏着最地道的老北京味,曾经这里也住满了达官贵人。从明朝将军到清代的格格,还有文人墨客,胡同里面每一间宅院都能扯出一段历史故事。
国子监街。如果你想探寻北京的文化,那么国子监街是最好的去处,因为孔庙和国子监而出名,在这条有着多年的历史老街上,有着传统文化和记忆留存的建筑,如松堂博物馆和北京老物件陈列室;还有许多朴素且不平庸的店铺点缀着这条充满古朴的街道,如梵几客厅和好白商店。
帽儿胡同。帽儿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北部,东起南锣鼓巷,西至地安门外大街。明朝时候,称为梓潼庙文昌宫,清朝时称为帽儿胡同。胡同两端连着繁华喧嚣的大街,茂密的树荫下,时尚跑车与古老三轮车交错行驶在红门灰墙间,隐隐成为地位的象征。
砖塔胡同。砖塔胡同因胡同东口(通西四南大街)的砖塔而得名。是北京市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也是目前北京遭到破坏较少,风貌保存较好的胡同之一。它非常的古老,元朝就有了。这么古老的历史,肯定会有很多的名人,鲁迅在与周作人反目后搬来这里并写出了多部作品,而鸳鸯蝴蝶派作家张恨水则在这里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
烟袋斜街。烟袋斜街位于北京市地安门外大街鼓楼前,属西城区厂桥地界。在清末至二三十年代,街内以经营旱烟袋、水烟袋等烟具、古玩、书画、裱画、文具及风味小吃、服务行业等为主,其铺面建筑风格朴素并有北京北城特点,是北京北城较有名气的文化街,曾留下不少文化名人的足迹。
这些胡同,我都浏览过,有的还不止一次地感受过。己亥年春,我看到一条新闻,说是国内外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来到盛华胡同10号一个四合院慕名参观,影响甚广。我出于新闻记者老本行的好奇感,决定前去看个究竟。
我们首先来到钟鼓楼东面的宝钞胡同。一位老人介绍,宝钞胡同,明朝属金台坊,称倒钞胡同。明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称倒钞胡同。清朝属镶黄旗,清乾隆十五年()京城全图,“倒钞”讹为“宝钞”。民国后沿称。《顺天府志》载:超勇亲王府在宝钞胡同,称那王府。在京师古都,每个街道、地块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
再往北走,往左拐就是盛华胡同10号院。敲开红色的大门,迎接我们的是位中年人,叫张世弘,待客热情,大家首先在四合院影壁墙前照相留念。这是一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规划齐整,打扫清洁干净。老张介绍,这个院子里住着他的岁高龄父亲,这个院子已有年的历史,老年人怀旧,舍不得这个老院子,有了很深的感情。为什么那么多中外游客来到这里参观?老张讲,几年前,老父亲张广之老人曾让一位外国人参观过这座四合院,印象深刻。回国之后,写书介绍了北京的四合院,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国外友人络绎不绝地来这里参观浏览,专门感受北京的胡同文化!
名人故居
京师北京“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各朝代的名人故居可谓多如繁星。有人统计,至今仅东城、西城、宣武三个区就有处。目前,北京的名人故居,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单位文物的有两处: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1处:鲁迅故居、毛泽东故居、李大钊故居、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地、朱彝尊故居(顺德会馆)、康有为故居、梅兰芳故居、程砚秋故居、齐白石故居、老舍故居、茅盾故居。他们为后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文学精华以及做人的正确价值观。这里,有我曾去过的几座名人故居。
丹柿小院把家安:老舍故居。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盛胡同19号。这里是世界闻名的“丹柿小院”,也是老舍粉丝的朝圣之地。家对于老舍先生来说,一直是种奢侈品。他颠沛流离了大半辈子,都不曾有过自己的家。在美国的四年里他对家的渴望达到了顶峰,如他在信中说的那样:“有家难回,像个丧家犬。”年底,老舍先生终于回到了故乡北京,成为新中国自己掏钱买房的第一位作家。
弃医从文宅:鲁迅故居。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鲁迅先生的故居不算大,分为小型纪念馆和生活区。走过售票处,一个四方院映入眼帘,正中间便是鲁迅纪念馆,这位文学巨匠的一生正可以在这座大房子里略读一遍,其中有我们熟知的他的“弃医从文”,以及我们并不熟悉的他的文学之外的才华、他和家人的故事,甚至是在弥留之际的真实细节。那些曾在书本里出现的熟悉的文章,在纪念馆里都能见到真迹书稿。我们所熟知的闰土,他的原型是什么样子,鲁迅小时候看的小人书,都能勾起我们读书时的记忆。
四合院内有乾坤:郭沫若故居。西城区前海西沿18号。树一帜。这是一座大型四合院,格局极为讲究。大门内有一座树木点缀的土丘,二门内的5间北房分别为工作室、会客厅、卧室和两个厢房。在这个清静的空间里,郭沫若度过了他人生中的最后15年,院内由郭沫若夫妇亲手栽种的银杏、牡丹,让后人看来颇有感触。
静谧花园:宋庆龄故居。后海北沿。走进宋庆龄故居,可以用质朴来形容这儿的设施。与繁华热闹的后海相比,这里算是闹中取静;里面有曲径的回廊、嶙峋的山石和参天的古树,从故居环境就可以看出宋庆龄谦和宁静的秉性。宋庆龄生平事迹展览馆内展出了宋庆龄生前用过的物品、书信以及她不同时期的照片。
农民画家的特色生活:齐白石故居。西城区南锣鼓巷。齐白石是我国画坛极具特色的画家。他出身农家,中年学艺。虽身为艺术家,却总有些农民朴实可爱,甚至顽固可笑的特性。这在他的画作中有所反映,在他的居所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保护他的故居,有利于后人与白石老人零距离接触,体会他特有的心境与状态。
五四运动的大帅府:蔡元培故居。蔡元培一生四海漂泊,仅在北京,就搬过三四次家。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居所,便是东堂子胡同75号。它既见证了蔡元培振兴北大时的春风得意,也经历了蔡校长被迫离职时的伤心落寞,更酝酿了五四运动的起承转合。如今的蔡元培故居修整一新,朱红色的油漆大门,比起当年还要气派了几分。
清雅小院:梅兰芳纪念馆。从大门进入,迎面是青砖灰瓦的影壁,影壁前面安放着梅兰芳先生的半身塑像。绕过影壁就可看到精致的院落,如此安静闲适的环境,令人无比羡慕,梅兰芳生前最后10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大家似乎怕吵到老人家这份宁静,没有大声喧哗者,都是一边赞叹一边欣赏着他的故居。“第一陈列室”通过图片等资料介绍了梅兰芳一生的主要艺术生活和社会活动;在“第二陈列室”可看到梅兰芳使用过的部分戏装、道具及一些馆藏资料。而“第三陈列室”陈列着国内外友人赠予梅兰芳的书法、绘画和其他纪念品。
“民之导师,国之栋梁。”这一座座的旧居,见证了它们主人的大成就与小生活,对它们的保护保的不仅仅是一座屋、一所房,而是要将那些曾居住于此的,为历史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大人物”们的精神和思想传承下去。建议大家,特别是年轻的朋友闲暇时,能去这些文雅别致的名居走一走、品一品,一定会使你产生润雨洗心,立志报国之感!
(台恩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