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走颐和清漪,赏皇家园林之三前朝后寝下
TUhjnbcbe - 2022/6/12 15:52:00

从帝后院西北门出来,门外庭院对面是太后院的东门。

这不是屋宇式大门,而是一座穿堂殿。穿堂殿和门殿的区别,穿堂殿前后墙柱都有门扇,门殿门扇在前金柱或中柱。而且,穿堂殿的门扇不一定是门殿那样的实榻门或者板门,这座穿堂殿的门扇就是隔扇门。太后院这座东穿堂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灰瓦卷棚硬山顶,前后有檐廊,出入有垂带踏跺。檐下梁枋上不是帝后院那样的苏式旋子彩绘,而是贴金双龙和玺彩绘,等级陡然升高。门扇和窗框都有贴金,看看隔扇门格芯的贴金缠枝莲木刻。

可以看见门内檐廊下安放着黄铜门槛,正规叫下槛。平时安装在门框下面,专门用来绊倒不速之客,或者拦住阿猫阿狗。主人来时,提前撤下来,以便畅通无阻。

我们都知道国产祖屋结构是通体榫卯连接,没有钉钩等铁器。进了颐和园看到的都是祖制房屋。但是,你要注意!这座穿堂殿是颐和园中一路走过来看见的第一处建筑变化。上图的门扇你一眼就可以看见这个变化,它是用合页而不是中式门轴系统。中式门下面有门枕支撑固定门扇,上面是连槛固定门扇,用门簪把连槛固定在上槛。你刚才如果看得仔细,就会发现这座穿堂殿内外门框上没有门簪,说明没有连槛,因为用不着。这些木构件肯定不是后来拆除的,应该最晚是光绪年间重修颐和园时的原作。那个时候还有样式雷家族操办皇家建筑,这是不是样式雷初试西洋构件?咱们现代建筑都是用合页,没有门枕了。有没有可能原来这里没有门扇,是民国以后安装的?不可能!太后住的地方哪能夜不闭户?你看,逛颐和园还看到了中国建筑发展史,是不是挺有意思?

我在前面说了好多“支窗”,现在颐和园里的支窗多数都不开,但是可以看见那个支架。每扇窗户两边窗框上都有一个铁支架。

正面,也就是朝外一面,檐下挂着光绪书写的“润璧怀山”额匾,贴金蝙蝠形。润璧怀山语出南北朝时南齐王融的《赠族叔卫军俭诗》,这是一首阿谀奉承美文。润璧:温润的美玉;怀山:藏于山中。古字“璧”下是王而非玉。

穿堂殿西面,也就是院内一面,檐下挂着“舒华布实”匾,也是光绪所书。华者花也,实者果也,舒华布实就是开花结果。语出《文心雕龙》,原文中是说写文章要先把头绪理清,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馀于终。然后舒华布实,首尾圆合,条贯统序。这是说做文章的起承转合,教你如何把话说圆了。用在这里就是说院里有花有果,里面种的有玉兰、海棠和柿树。

这座穿堂殿对面,是太后院的西门,也是一座穿堂殿,形制和这座东穿堂殿一样。

西穿堂殿內檐下挂着“仁以山悦”匾,还是光绪所书。语出西晋文帝司马昭驸马王济的《平吴后三月三日华林园诗》,其中有“皇居伟则,芳园巨观。仁以山悦,水为智欢”一句。取义自《论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外檐下挂“景福来并”额匾,语出南北朝沈均的《梁雅乐歌》中“多祉攸集,景福来并”一句。多祉、景福都是洪福的意思,攸者永远,并者聚集。这句诗的意思就是“洪福齐天,永远齐天”。

太后院比帝后院宽敞得多,看看。

院子中坐北朝南即为正房。

正房下有二尺高的基座,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是后寝诸院中规模最大的屋宇。前面有五间出厦,周围有向后半圈檐廊。看看侧檐廊下。

上面是灰瓦卷棚歇山顶,这也是后寝诸院中规格最高的屋顶。屋前有三路白石垂带踏跺。明间开玻璃隔扇门,次间、稍间、尽间灰砖槛墙隔扇支窗。双层彩绘横枋,两层间是木刻套环华板。看看檐下横枋和套环华板,双龙贴金和玺彩绘。

明间檐下挂着“乐寿堂”额匾,乾隆原文,光绪重写。

“乐寿”二字还是来自《论语》中的“知者乐(念要)水,仁者乐(还念要)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念勒),仁者寿”。你看这孔先生,就这么一段话,“乐”字却是二个发音,不知者必读歪了。二十年后,老乾重修退休后居住的宁寿宫区时,曾提起清漪园乐寿堂题名,他说“向以万寿山背山临水,因名其堂曰‘乐寿’”。宁寿宫里也有一座乐寿堂,里面有著名的二件大玉雕,其中一件是“大禹治水”。宫里的乐寿堂不是因为背山临水,而是因为听董其昌说南宋高宗赵构因倦勤退位后有乐寿老人之称,老乾便把自己退休后驻地题为乐寿堂。

颐和园乐寿堂内部金砖墁地,暗花平棋天花。明间铺羊毛地毯,中间设地坪。地坪上有紫檀雕龙宝座,后有十五扇紫檀嵌螺钿玻璃镜心屏风,前有紫檀御案。两侧有掌扇,香几、鼎炉,还有一对别处没有的康熙年制青花瓷大果盘。背屏之上后金柱横枋挂的是光绪手书“慈晖懿祉”纸匾,老娘赐福的意思。东西稍间尽间隔扇封闭为暖阁。

前抱厦次间有木刻雕花门罩。明间横枋上和次间门罩上都挂着慈禧手书纸匾。

明间中间前金柱挂的是“万寿无疆”。语出《诗经·小雅》:“君曰卜尔,万寿无疆”。抱厦东次间门罩上是“春波画舫”,很直白,于乐寿堂观昆明湖春波荡荡,画舫遥遥,其乐大焉。陆游题绍兴沈园有“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这是忆唐琬。乾隆又有“画舫予所喜,云舟不是舟。雅宜风澹荡,那共水沉浮”。抱厦西次间门罩上挂的是“烟霞舒卷”,也很直白,晚霞如云烟,看云卷云舒。唐代崔知贤有“云开翠帟,水骛鲜居。林渚萦映,烟霞卷舒”。

看看屋前摆放的吉祥物。堂前有鹿、仙鹤、花瓶,那是象征“六(念鹿)合平安”。看看那头鹿。

你看那头鹿嘴里衔着一条绳子,为什么?很多导游向他的客户说这是象征轩辕黄帝,黄帝的坐骑是鹿,他的武器是绳子。这又是歪解!我们都知道黄帝的坐骑是黄龙,他的武器是轩辕宝剑。其实这头鹿是满族萨满信仰的神物,驯鹿和神绳。这头鹿不是梅花鹿,而是满族的图腾驯鹿。那条绳子不是草绳,而是羊毛搓成的神绳,等效于神杆。在室外祭萨满时,要立一根柱子,叫做神杆。如果在室内祭萨满,就在房顶挂一根神绳,把下端固定在地上。这个法器象征神树,是萨满和天神沟通的管道,祭祀的时候要在上面挂上一些祭品。乐寿堂前摆放驯鹿衔神绳表示满族皇家不能忘本,和皇宫里在坤宁宫祭萨满是一个意思。

看看这头驯鹿的基座。

落款刻着慈禧的“天地一家春”印章,还有时间刻度“光绪年制”。天地一家春是圆明园内一座妃嫔寝殿,乾隆二十五年(公元年),令贵妃魏佳氏在天地一家春生下皇十五子永琰,该子后来荣登嘉庆帝位。慈禧喜欢天地一家春当然不是为了纪念永琰出生地,而是因为她当年随驾幸圆明园时正是在这里居住,并且是在此时收受咸丰帝龙种,诚惶诚恐。后于大内储秀宫生下皇长子载醇,就是后来的同治帝。“天地一家春”出自唐代杨巨源的《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其中有“云山九门曙,天地一家春”一句。

那尊铜花瓶和铜鹿是一伙的,也有同样的落款。

那只铜鹤也是这个落款。

墙角还有一对铜缸,消防水缸。因为不算是吉祥物,所以撤退到后排。

现在颐和园里的铜器大部分是光绪重修时所制,仅有少量乾隆时期剩余物资。看看这个,仁寿殿前的铜鼎炉,炉口沿外刻着“大清乾隆年造”。

乐寿堂正对面,那里摆着一尊巨有名的石头。

它的学名叫“青芝岫”,字上的红漆已经退化,现在还可以看见暗戳戳的“芝岫”两个字。芝指灵芝,仙草也。岫本意山洞,演化意指光滑的山石。这块石头并不是玉石,也不是太湖石,它就是一块形状类似灵芝的大青石。它出名并不是出的这个”芝岫“之名,而是它的昵称“败家石”。其背后的故事源远流长、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无需多言。除了这块败家石,院子里还摆了一些太湖石和假树盆景。

败家石的前面就是乐寿堂的正门。

在乐寿堂院内看见的是这座正门的背面,去它朝南的正面看看。

这座正门下面是一尺半高基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有檐廊。后檐廊穿山联通院内游廊,这又是一处门殿接抄手游廊。上面是灰瓦单檐卷棚歇山顶,梁枋上是双龙和玺彩绘。这座院门是后寝中规格最高的了,但它不是一座正规的门殿,而是一座穿堂屋,叫做南房更合适。

南房若是院门,那块青芝岫就可以聊做影壁之用。但这南房并不是乐寿堂院门,所以这块大石仅是院中置景石,这是清漪园以来园内最大的一块置景石。

南房明间檐下挂着一块“水木自亲”额匾,乾隆原作,慈禧重书。取意自唐代储光羲的《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时拜太祝未上》,其中有“抗策还南山,水木自相亲”。此诗是储光羲官场失意遁入终南山隐居时所作,后复出做太祝,就是唐代的太常寺卿,掌管宗庙祭祀。出山上任之前,储光羲做了若干首泄愤诗,此为其一。原意是说你那京里虽巍峨宫殿明,还不都是终日蝇营狗苟。不如我抗策还南山,水木自相亲。抗策就是扬鞭策马,水木自相亲是说终南之山水都和我亲。还可以深林开一道,平明去采薇;又有凤凰鸣南冈,虬龙水间吟,莫不悠乎哉乎。储光羲田园诗源出老陶,不输昌龄边塞诗。

老乾题“水木自亲”四字于此,字面上是说昆明湖中水和万寿山上木相亲。也有其本尊和这里住的老娘母子相亲的含义,木伴水而生嘛,娘就是水,仔就是木。原诗里是说山中水木都和诗人亲,在这里被老乾演义成水木互亲。差一个字就变了意思,所以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中文博大精深之一证。

房前的月台是一座码头,有一圈汉白玉禅杖栏杆。帝后院前玉澜堂码头是皇上码头,这座码头当然就是太后码头。太后在园中游玩时,由此登船出发,回来也在此下船。但是,清漪园时期,乾隆陪娘驾舟来园时,既不走玉澜堂码头,也不走乐寿堂码头,而是走大报恩延寿寺码头,就是现在的排云门码头。乐寿堂码头上有一架灯杆。

此物并非清漪园祖传,而是光绪年间为颐和园新增。慈禧住进颐和园时,便在此杆升起一盏灯,走时才降下来。那这就是乐寿堂的消息树呗,光绪亦可由此窥探太后行踪。

乐寿堂东西两侧除了有穿堂门殿以外,正房两侧还各有五间小小的厢房,应该是奴婢工作室,就是保姆房。

看完前院,再去游廊隔开的后院看看。唐代王之涣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咱们是若要探究竟,更入一进院。

原来这座乐寿堂后面也有五间出厦,那半圈檐廊是环绕正房整个背后的。

看看后抱厦檐廊下。

后院里北面是带有前檐廊的一排九间后罩房,三间一组。按规矩,后罩房基座要比正房矮一截,和门殿一样高。上面是灰瓦卷棚硬山顶。

乐寿堂院内的一圈游廊肯定也要连接后院。看看东廊,宋代黄庭坚有“日西人吏散东廊,蒲苇送轻凉”。

再看看西廊,唐代白居易有“露湿墙花春意深,西廊月上半床阴”。

廊角,正规叫做转角廊,唐代韩偓有“绕廊倚柱堪惆怅,细雨轻寒花落时”。

后院出来,你再仔细端详乐寿堂正房,那是前后出厦,环绕有廊啊。可是似有不妥处,既后抱厦都有廊,那前抱厦为何却无廊?对了!我前面说过,后寝院中的游廊是当连通各所房屋的,这是清漪园原状,否则便是颐和园改扩建所造。你看乐寿堂两侧的游廊本是通往正房檐下的,倒是那前出厦封闭了五间檐廊。

前檐廊封闭的侧山墙外挂上了吉祥画,东侧是一只蓝孔雀立于白牡丹花丛中,这叫“锦上添花”。屈原曾歌曰:“孔雀盈园,畜鸾皇只。鵾鸿群晨,杂鶖鸧只。鸿鹄代游,曼骕驦只。魂乎归来!凤凰翔只。”

西侧挂的是一幅松柏双鹤。

这是松鹤延年,古人有诗曰:“千载鹤栖万岁松,霜翎一点碧枝中。四时有变此无变,愿与吾皇圣寿同”。这是辽代一位出家的官人高僧郎思孝所作,他那是题一幅松鹤图给辽兴宗耶律宗真贺寿。

这么一说,你就明白了,这座乐寿堂清漪园时,正房是后出厦带一圈檐廊的,前面并无抱厦。乾隆原作被毁后,光绪重建颐和园时,前面增建五间抱厦,封闭了前檐廊。重建时将前出廊后出厦改成了前后出厦。还有什么改动?乾隆原作是一座二层楼,光绪改成了单层殿。有人把现在乐寿堂这种建筑形式叫做十字平面三券勾连搭屋顶,我还是宁愿把它叫做前后出厦。三券勾连搭屋顶通常是用在进深特别大的一座殿,三进屋顶都有一座券顶,三券一样大。故宫建福宫静怡轩即是这样的三券勾连搭卷棚歇山顶,颐和园也有勾连搭屋顶,西门内土山上的畅观堂正房就是双券勾连搭灰瓦卷棚歇山顶。若要看十字歇山顶,可以参见故宫角楼。

乐寿堂还有一处特别的地方。颐和园中所有院子都是正门在正房对面,皇宫中也是这样。可乐寿堂的南房不能叫门殿,当然就不是正门。乐寿堂的大门在东西两侧,东西两座穿堂殿做大门。是不是很特别?告诉你,皇宫里也有这样的一处院落,还是明代初期原装的。那就是外朝西路的南薰殿,在武英殿西南,现在不开放。不知道老乾建清漪园时,是不是借鉴了南薰殿布局式样?

乐寿堂最初在清漪园时期第一位房客当然是崇庆皇太后,西暖阁是卧室,东暖阁是起居室,二层是佛堂。颐和园时期,西暖阁还是卧室,东暖阁是小佛堂,没有二层。九间后罩房在清漪园时期也是佛堂,太后上不去二楼后去那里拜佛,颐和园时期做了库房。如果和清代早期那些太后们相比,慈禧并不十分崇佛。孝庄皇太后、崇庆皇太后都是崇佛的典范,念珠不离手,佛经不离口,寝宫内有专用的佛堂慈宁宫。慈禧忙于垂帘,每日干政不止,东暖阁虽设为佛堂,她却无暇恭敬我佛。

当年清漪园乐寿堂落成时,老乾曾来验收,事毕坐于堂中宝座上试用御案,写下:湛露歌余报已牌,名山延赏寄澄杯。钧陶锦绣化工蓖,松竹笙篁仙籁谐。弃暇静缘仍翰墨,勾萌生意到根垓。凭窗别有慰心处,荟蔚西山势又佳。

乐寿堂东西两侧还有两所附属建筑,也可以叫东西跨院。西边是一座花样小院,这个小院叫做扬仁风。乐寿堂西门出去,庭院北侧那座朝南的月亮门平时不开,这是扬仁风的正门。

门若开时,便是这样。

进去看一眼。

院中一池碧水,绕池参差叠石假山。沿小径去到坡上,是一座面南小屋。小屋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灰瓦卷棚硬山顶。明间开四扇隔扇门,次间粉墙漏窗。最奇特的是次间是向前弯折的,屋前地面上有八条扇形石条。这个造型便是此屋之名,叫做“扇面殿”,屋前地上的石条算是扇骨,扇轴的地方摆了一个莲花石墩。扇面殿檐下应有“扬仁风”额匾,现已无影。

“扬仁风”取意自《晋书·袁宏传》,说谢安和袁弘二人出任新官前,与友卿们宴别。谢安是古代非常厉害的军事家,曾做丞相指挥八万东晋军在淝水之战中打败苻坚三十万前秦兵将,奠定了其后二百年南北朝的基础。谢安袁弘饯别宴会散场时,谢安送袁弘一扇,以察其反应敏捷否。袁弘接扇对道:“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就是要拿此扇去东阳郡太守任上给当地百姓搧仁政之风呗。此处小院为清漪园原建,乾隆取此布局和题名当是有意表示自己善行仁政,而非暴政苛政。古代皇帝都说自己有仁德,连商纣隋炀都如此自诩,老乾当然不能例外。他还自搧御诗一首,曰:为轩如扇样,对景与题名。拟欲仁风变,非图暑期清。怨咨方在念,怀保要惟诚。持赠纶巾者,休夸用智精。

扬仁风是乾隆帝给他娘崇庆皇太后建的小花园,类似于皇宫里的慈宁宫花园。那一池碧水中豢养着一群小金鱼,太后闲来无事便可以来此园中散步,并兼临渊羡鱼。还可以让宫女扶着上坡站到扇面殿前居高临下看风景,做高堂临风状。颐和园时期,慈禧太后也喜欢金鱼,她更是把金鱼养到了乐寿堂内,她在室内摆放了一个紫檀鱼桌。太后除了可以走上面图片里的月亮门,还可以走乐寿堂后院西廊上的便门。

扬仁风现在不开放,无论月亮门还是这座便门都常年不开了。

乐寿堂西侧有扬仁风,东侧也有一所院子,就是永寿斋。

这是一座八角随墙门,永寿斋一进院,南北两座房。看看南房。

南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有檐廊,灰瓦卷棚硬山顶。

后院看看,正房是北房。

正房也是面阔五间,进深是二间,前面有檐廊。上面也是灰瓦卷棚硬山顶,梁枋上都是苏式旋子彩绘。

正房左手有一座东厢房。

永寿斋横匾是挂在正房檐下。永寿就是长寿,西晋潘安《秋菊赋》中有“既延期以永寿,亦蠲疾而弭疴”。你看这块匾,是慈禧从右往左写的,很正常。而八角院门上的额匾却是从左往右临摹的,说明重修院门时西风东渐已起,且已进入皇家禁地。

这座永寿斋小院并不是清漪园建筑,而是颐和园增建的。它是慈禧来颐和园时的大太监李莲英住处。这个时候,李莲英已经从四品储秀宫总管太监升职,擢升二品敬事房大总管,官名叫做“宫殿监督领侍”。这个永寿斋正式用途是敬事房住颐和园办事处,慈禧来园避暑时,李莲英在南房办公,在北房睡觉。敬事房大总管之下还单设有颐和园总管一名,他平时可能并不在此办公,也不在这里住。

永寿斋院子不大,门可不少,上面看见了它的正门,就是花架下的那座八角随墙门。永寿斋正房右手一座随墙门直通乐寿堂后院。

从乐寿堂后院看,这是东廊下的旁门。

南房右手院墙上还有一扇小门,那扇门里面是乐寿堂东厢房。永寿斋正房左手,在东厢房南犄角处院墙上有一座小门。出去以后是帝后院北门外夹道。从外面看看。

这里还有一个小跨院,是在永寿斋东厢房背后。

从昆明湖上看乐寿堂码头、乐寿堂南房和灯杆。

扩大一些视野,退一步海阔天空。

南房两侧的粉墙是乐寿堂南游廊的外墙,东端通往帝后院,西端通往长廊,那是极长的。虽是极长的,但还是一眼望得到头。

看看游廊外墙上那些漂亮的漏窗彩绘。

颐和园是皇家夏季避暑之处,叫做夏宫,皇上可以住在夏宫工作和生活。那皇家还应该有一座冬宫吧?我们现在把北海公园叫做皇家的冬宫,这个其实并不对。皇上冬天并不住进北海避寒,顶多是进去走走。颐和园太远,路上会把皇上冻坏,北海、景山都很近,皇上冬天进去走一下不至于冻坏。

其实,颐和园的冬季也有和煦的阳光。看看冬季的乐寿堂后院:叶落树不枯,满院暖阳舒。

无雪不成冬,落花飞絮中。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檐下都不见。

雪中踱入皇族后寝,玉澜堂中有公人在努力去雪。

宜芸馆中偶有游人悲惨行。

院中也是雪花飞舞。

春雪狂飙银絮飞,古园寒天素装悲。未闻柴门宅犬吠,只见风雪归人催。

风住雪停天渐明,

小童踏雪快乐营。

屋上落雪映日晴。

颐和园虽是皇族夏季避暑佳境,其最美时分却是始自阳春之季。后寝中最先登台舞春的当是乐寿堂的玉兰。

花开一二枝,

玉兰三四朵,

老屋五六间,

七八九十人。

过去,宜芸馆后院有一棵巨大的紫玉兰,现在杳无踪迹了。

玉兰去后百花开,姹紫嫣红枝根根。

楼前丁香宫海棠,繁枝纵放花成行。琉璃叶下琼葩乱,黄金屋外撷芳忙。

夕佳楼下繁花似锦。

春桃才去,丁香又来。日日馨馥,夜夜笙歌。

屋前海棠,廊下丁香。

于疫情下赏春光,有备无患。

日煦风暖又一春,万众明烛送瘟神。

走遍前朝后寝,纵览宫中冬春。叹古逾百年,咏今愈慨然。寇侮幽恨满词笺,重整山河跨金鞍。

(未完待续)

zzz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颐和清漪,赏皇家园林之三前朝后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