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盘点历史上中日之间的战争
TUhjnbcbe - 2022/8/10 18:17:00
北京湿疹医院地址 http://m.39.net/pf/a_9150659.html

盘点历史上中日之间的战争

文/张秀阳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是搬不走挪不动的邻邦。然而,从古至今,中日关系恩怨纠葛,日本成了中国人心中最隐痛的伤口。

隋唐时期,日本皇室为汲取隋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多次遣使和唐朝修好。自舒明天皇2年(公元年)至宽乎6年(公元年)间,共任命遣唐使19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有13次。

遣唐使来华,从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学习唐朝,然而也是从唐代开始,日本对外掠夺的民族性格却使日本和中国之间发生了有多次战争。盘点如下:

1.白江村之战

公元年,百济受新罗与支持新罗的唐朝的围攻而灭亡,百济遗臣鬼室福信向日本求援,日本应允出兵朝鲜。年派遣名士兵渡海赴朝,与新罗唐朝联军在白江村交战遭到惨败,百济灭亡,日本退守对马、壹岐。

此次战役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其以唐朝、新罗联军的胜利的最终结果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2.文永、弘安之役

年6月,统一中国的忽必烈委托高丽造大小舰艘。八月,忽必烈任命忻都为征东都元帅统帅蒙古军、汉军、高丽军,共三万两千人,远征日本。此战的过程一波三折,本来元军锐不可挡,但是因为渡海作战后勤不足,最终撤军。就在撤军的当晚,元军遭遇台风袭击,损失惨重。因当时日本后宇多天皇的年号为“文永”,故称“文永之役”。

文永之役失败后,年忽必烈再次发兵两路,总共派了二十万军队(蒙古兵、高丽兵和南宋降军)攻打日本。经过文永之役后,日本幕府方面有充分的准备,沿岸所有重要地区都建起了石墙(“元寇防垒”),使得元军的战舰在到达日本近海时,竟找不到登陆的地点。日军以石墙为掩护,不断击退元军的进攻,许多蒙古军将领相继阵亡,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元军的损失惨重,依然不能突破石墙。

八月一日,元军再次遭到台风的袭击,风暴持续四天,军舰大部分沉没。被遗弃在海滩上的元军有十万余人,日本发动反攻,将残存的元军驱赶至一处名为八角岛的狭窄地区,其中元军大部分战死,数万士兵被俘。后日本人将蒙古人、色目人、高丽人全部斩首,原南宋的汉人(日本称其为唐人)留下安居。生还者不到十分之一。此次战争,因当时日本年号弘安,所以称弘安之役。

3.万历援朝战争

万历 (年—年),又称万历朝鲜之役、万历援朝战争。朝鲜称:壬辰倭乱;日本称:文禄庆长之役役,指明朝万历年间中朝抗击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

年,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后,为了平息国内武士对分封不均的不满并为削弱各个诸侯势力。决定对外发兵,以获取更多的土地。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军队九个军团共20万人渡海至朝鲜作战,以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官。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由,于4月正式开始了对朝鲜的战争。

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一个月攻陷朝鲜京城,驱逐朝鲜国王李昖。明朝集结辽东及三千戚家军约4万人由李如松统领,奔赴朝鲜作战。日军在平壤之战大败后后撤,而明军因兵力也无法进行大规模作战,在碧蹄馆之战后双方开始议和。在年,战争第一阶段基本结束。

年正月,日军14万大军再侵朝鲜。朝鲜二次求援,明朝初次调集4万兵力赴朝救援,后续不断增兵,最高至7万。日军在丰臣秀吉死后难以为继,遂全部从朝鲜半岛撤退。

万历援朝战争对当时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深远影响。此役是明朝对外战争最后的辉煌,不仅保卫了朝鲜半岛,进一步巩固了中朝友谊。而朝鲜从亡国到复国,实力被严重削弱。日本元气大伤,丰臣秀吉集团的势力被削弱而间接导致德川幕府崛起。明朝的国力也受到相当损耗。因此,从长远来看,万历朝鲜之役实际上起到了重新整合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的作用,奠定了之后三百年的东亚的和平局面。

4.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1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指公元1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日本和另外七个国家: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组成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1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中国之实。

侵华的联合国军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1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其中著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6.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强占胶东半岛事件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年1月,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这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在中国人民舆论的压力下,向会议提出废除袁世凯和日本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胶济铁路以及其他权利归还中国,同时还提出七项“希望条件”废除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至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完全失败。但军阀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出,举国愤怒。从而,“二十一条”引发了山东事件,而山东事件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7.“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三省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8.“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纵观中日两千年交往历史中的经验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则是最正确的选择。

1
查看完整版本: 盘点历史上中日之间的战争